学科分类
/ 22
4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梗塞偏瘫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治疗,探究其对患者肢体功能与活动能力的作用。方法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61例,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61例,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比,实验组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均显著提高,具有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与活动能力,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脑梗塞 肢体功能 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奥瑞姆自我护理辅以日常活动能力分层方案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脑卒中患者100例,以数字表作为工具对符合纳入要求的研究对象随机化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一般性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奥瑞姆自我护理辅以日常活动能力分层方案。①比较两组患者基础性资料。②比较两组在干预前及出院当天的Barthel指数、患侧肢体Fugl-Meyer积分。③以SAS量表、SDS量表为工具,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展开评价。④以自制的护理服务满意度问卷作为工具,对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展开评价。结果研究组干预后的Barthel指数、患侧肢体Fugl-Meyer积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瑞姆自我护理辅以日常活动能力分层方案应用于脑卒中患者,能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躯体的活动能力水平,且能改善个体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 标签: 奥瑞姆理念 日常活动能力 脑卒中 负面情绪 自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尘肺病患者肺功能与血气分析的分布特征,筛选最敏感的检测指标,为劳动能力鉴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秩和检验及χ2检验比较分析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的120例尘肺病患者肺功能与血气分析检测指标在不同尘肺期别、尘肺类型、工种、接尘工龄段以及不同组间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检测异常率的分布特征,肺功能指标包括FVC、FEV1、FEV1/FVC、MVV、RV/TLC、DLco,血气分析指标包括PaO2、PaCO2、pH。结果不同尘肺期别中,FEV1/FVC(H=4.338)、RV/TLC(H=13.616)、PaO2(H=4.071)、PaCO2(H=8.680)及肺功能(χ2=12.205)、血气分析(χ2=5.737)检测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尘肺类型中,PaCO2(H=8.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种间各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接尘工龄段间FEV1(H=7.931)、FEV1/FVC(H=9.060)和肺功能检测异常率(χ2=14.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功能中FEV1、FEV1/FVC、RV/TLC,血气分析中PaO2为最敏感的指标,鉴定中可主要参考以上指标,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 标签: 尘肺病 肺功能 血气分析 敏感指标 劳动能力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瘫患儿上肢精细运动功能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选取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脑瘫患儿4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和上肢Motemed训练系统治疗,在康复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进行效果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结果,两组患儿训练后FMFM评分均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改善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结合上肢Motemed训练系统治疗脑瘫患儿,可进一步提高其上肢精细运动功能。

  • 标签: 脑瘫 肌电生物反馈 上肢MoTomed训练系统 精细运动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瑜伽运动方案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运动能力及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行急诊直接PCI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7)和干预组(n=38)。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危险因素的控制、药物治疗及常规的运动宣教;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瑜伽运动方案。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采用6 min步行试验(6MWT)、SAS、SDS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介入治疗6个月内,对照组11例患者发生心绞痛,干预组3例患者发生心绞痛,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3、6个月两组患者6MWT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3、6个月两组患者SA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出院后1、3、6个月两组患者SDS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瑜伽运动方案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的运动能力,缓解其焦虑、抑郁的情绪。

  • 标签: 瑜伽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运动康复
  • 简介:【摘要】 目的 : 分析 日常 康复 护理干预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从我院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8 月期间收治的 90 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成对照组 45 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 45 例,采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无显著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 中风偏瘫患者采用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减少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日常康复 护理干预 中风偏瘫 运动能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随着研究者们对身体质量指数的持续关注,他们发现一种在脂肪组织细胞中高度表达的物质 -脂联素 , 本文章采用文献查阅法录用特异性强的 Elisa方法对人体血清脂联素含量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 整合出有氧运动的干预对不同 BMI青年的血清脂联素浓度的变化,为控制青年人体质健康和预防身体疾病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对其科学健身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综述结果表明有氧运动的干预可以刺激 AMPK的活性,达到利用葡萄糖和脂肪酸氧化的结果,对于改善血清脂联素的浓度,控制机体 BMI达到合理的数值有着积极意义。但是脂联素的浓度是否随着有氧运动的训练而增加,随着文献的不断搜集与整理,两者之间的联系将得到进一步证实。

  • 标签: BMI 肥胖 脂联素 能量消耗
  • 简介:摘要随着研究者们对身体质量指数的持续关注,他们发现一种在脂肪组织细胞中高度表达的物质-脂联素,本文章采用文献查阅法录用特异性强的Elisa方法对人体血清脂联素含量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整合出有氧运动的干预对不同BMI青年的血清脂联素浓度的变化,为控制青年人体质健康和预防身体疾病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对其科学健身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综述结果表明有氧运动的干预可以刺激AMPK的活性,达到利用葡萄糖和脂肪酸氧化的结果,对于改善血清脂联素的浓度,控制机体BMI达到合理的数值有着积极意义。但是脂联素的浓度是否随着有氧运动的训练而增加,随着文献的不断搜集与整理,两者之间的联系将得到进一步证实。

  • 标签: BMI 肥胖 脂联素 能量消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不良情绪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7月—2018年3月本科接诊的脑梗死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A、B两组(n=40)。对所有患者都施以常规护理,同时对A组辅以心理护理干预。分析两组不良情绪的缓解情况,比较ADL评分等指标。结果A组干预后的SDS和SAS评分比B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干预后的ADL评分为,比B组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积极对脑梗死患者辅以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消除其不良心理,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脑梗死 应用价值 心理护理干预 不良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在改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MMSE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15d及治疗后30d的MMSE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质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康复治疗 脑卒中 认知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效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 观察分析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脊髓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 2018 年 3月~ 2019 年 11月我院收治的 84 例急性脊髓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有 42 例。 对照组患者 给予常规护理,研究 组在此基础上引入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 的生活能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 Brathel 指数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患者干预后 Brathel 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7.6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9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急性脊髓炎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 ,进而推动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具有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

  • 标签: [ ] 急性脊髓炎 早期康复护理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瘫患儿上肢精细运动功能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选取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脑瘫患儿4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和上肢Motemed训练系统治疗,在康复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进行效果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结果,两组患儿训练后FMFM评分均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改善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结合上肢Motemed训练系统治疗脑瘫患儿,可进一步提高其上肢精细运动功能。

  • 标签: 脑瘫 肌电生物反馈 上肢MoTomed训练系统 精细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对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10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乙哌立松片联合复方牵正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显著低于观察组(96.3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SFMA和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灸对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针灸 上肢痉挛性瘫痪 运动功能 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讨卒中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引入中医康复理念对其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20年7月入住我院的卒中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68例,随机予以设组分析,对照组(n=34)实施基础临床指导,观察组(n=34)基于其条件引入中医康复理念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的方案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麻木、偏瘫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上、下肢FMA测评显示,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康复理念引入卒中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够明显加快中医证候的缓解,恢复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

  • 标签: [] 中医康复护理 卒中 肢体功能障碍 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