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调节血压的主要机制,也是治疗高血压病的重要靶点。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ARBs),通过阻滞特异性血管紧张素受体,干扰RAAS的活性,成为治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临床结果显示ARBs作为单用药或联合其他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有其特殊的优势。在降压方面,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其他类型的降压药物相比,ARBs具有良好的耐受而适合用于治疗更广泛的患者。最近研究结果显示在12个月期间使用ARBs治疗高血压依从明显高于其他降压药物,而且副作用少。具备临床有效和良好耐受的ARBs药物,可以作为治疗高血压的主要药物。

  • 标签: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联合治疗 高血压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麻苏醒病人应激反应,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将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全麻手术患者60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原则分组。围手术期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在术后应激反应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患者综合汉密尔顿量表(HAMA)评分、焦虑自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低,血浆皮质醇水平较低,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减轻全麻苏醒病人的应激反应,改善情绪状态,有利于术后康复进程。

  • 标签: 全身麻醉 苏醒期 应激反应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多种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方法整理收集2013年1月至5月期间,我院门诊开出的西药处方共1140份,回顾分析其西药配伍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全部1140份西药处方中,有63份(5.53%)出现因西药不合理应用而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及头昏等。结论造成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较多,在药物伦理的指导下正确、合理地应用药物,能够有效减少或者避免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 标签: 不良反应 西药 联合用药 配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例重症高原反应病人的救治体会。方法2014年7月-9月选择我部在西藏拉萨执行军事任务时我队诊治的三例重症高原反应官兵病人,都积极进行综合药物干预。结果所有患者病情好转后均顺利出院归队,现正常服役。经过检测,治疗第5天患者的HR明显降低,而SaO2值明显升高,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高原反应病人需要积极进行药物干预,以改善心率与血氧饱和度,值得基层卫生队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高原反应 心率 官兵 血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目的自1930年Tineet等在急性大叶性肺炎患者的血清中发现了C反应蛋白。在有钙离子存在时,它能与肺炎链球菌细胞壁中的C多糖发生沉淀,急性期后血清沉淀C-多糖的能力很快消失,1941年测知为蛋白质,被命名为C反应蛋白

  • 标签: C反应蛋白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痰热清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使用痰热清不良反应33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痰热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过敏反、头痛、头晕,偶有喉头水肿、面部麻木。结论通过对痰热清不良反应的分析,采取及时合理的防治和护理对策,可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或减轻不良反应的影响。

  • 标签: 痰热清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药物发生过敏反应的应急护理体会,使护理人员的救护意识得到提高,从而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损伤。方法从大连机场急救中心2013年门诊部输液病人中,选取发生药物过敏反应的9例患者,密切关注病人的临床变化。结果发生药物过敏反应的原因有多种,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要提高警惕,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随时做好应急护理工作。结论做好药物过敏反应的应急护理工作非常重要。

  • 标签: 药物过敏 应急护理 体会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57-01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正确判断ADR及药品安全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3年收集到的366例有效ADR报告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6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03种;≥50岁的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189例,占51.64%);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334例,占91.25%);最易引发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87例,占23.77%),其次为心血管药物(73例,占19.95%);ADR损害类型主要以心外血管系统损害为主(106例,占22.80%),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00例,占21.50%).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工作,以规范临床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 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双硫仑反应不同的治疗方法,论证纳洛酮在双硫仑反应治疗中的有效。方法71例双硫仑反应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给予脱敏,补液等常规治疗,实验组额外加用纳洛酮,统计两组症状消失时间,用t检验比较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纳洛酮组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纳洛酮治疗双硫仑反应行之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1年-2013年上报的58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585例ADR多发生于60岁以上老年人群;以静脉滴注为主;抗微生物药物引发的ADR例数最多,位于前三位的是抗结核药、头孢菌素及复方制剂、喹诺酮类;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减少ADR的发生。

  • 标签: 不良反应 统计 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收集到的116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40种,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39例,占33.62%);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最多(109例,占93.97%);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菌药物(53例,占45.69%),其次为中药制剂(44例,占37.93%);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80例,占68.97%),其次为全身损害(以过敏性反应为主)和神经系统损害;新的ADR为18例,占15.52%,以中药注射为主(10例);严重的ADR有1例,为抗菌药物引起的剥脱性皮炎。结论: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重视和加强对中药注射的质量监测,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 中药注射剂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促进临床中药注射液使用安全的提高。方法根据药物机体免疫损伤机制,对清开灵注射液处方成分进行过敏反应风险评估。结果清开灵注射液处方中有含外源性蛋白质的3味植物和2位动物药材,其中水牛角(粉)外源性蛋白含量最高,触发过敏反应的风险最大;与CFDA公布的2013年中药注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前九位处方相比较,其处方组成最复杂,且唯一含动物类药材的处方,这或许是该注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占据首位的原因之一。结论重视对生产企业和处方医生的监管,以保证患者药品使用安全的基本权利。

  • 标签: 清开灵注射液 过敏反应 过敏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2012~2013年度汇总的255例药品不良反应(ADR),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连云港市东方医院2012~2013年通过网络系统向国家不良反应中心(ADR)上报的255份报表,分别从患者临床表现、给药途径及涉及药品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55例ADR报表中,抗菌药物所致ADR居首位(占68.63%);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94.12%);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以保障用药安全。方法对我院2010-2013年收集到的ADR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2例ADR报告中,女性占总例数的61.32%(130例);18-60岁年龄段占65.56%(139例);抗感染药物引起的占30.66%(65例),其次为中药注射占20.75%(44例);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过敏反应(31.30%)、胃肠道反应(19.56%)和全身症状(17.39%);静脉滴注给药(69.81%)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211例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后得以减轻或恢复。结论应重视和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定期向相关科室进行反馈,防范药品不良反应特别是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200例西药不良反应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病人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用药途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生不良反应药物类别中,主要为抗感染类药物和心血管系统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给药途径中,主要为静脉给药和肌肉注射给药。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症状中,主要为消化系统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200例发生西药不良反应的病人通过诊治182例恢复健康,18例有所好转。结论医师应加强用药的安全、规范性和科学,并引入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机制,减少西药在临床上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西药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托品试验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其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8月到2014年7月在我院31例阿托品试验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及护理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在我院31例因阿托品试验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其中28例患者发生轻度不良反应,采取心理护理并服用温开水及温糖水后已经;3例患者严重不良反应对其进行药物治疗护理后在三天内恢复。。结论阿托品药效在临床试验中应用较多,适度合理的用药能发挥阿托品试验的积极功能,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易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在出现阿托品不良反应或者阿托品中毒时,应该停止用药,严格掌握控制阿托品用用量。避免因用过量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对患者进行阿托品抗治疗,及时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

  • 标签: 阿托品 不良反应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现代西药药理的不良反应进行探究,并提出应对的对策,以提高西药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间开具的2120张药方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运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借助统计学软件和技术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开具的2120份药方中共计422份药方采用现代西药合用而诱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达到19.9%。结论现代西药合用诱发的不良反应其原因不一,在合用西药过程中,以科学的用药理论为指导,在充分了解西药药效等基本知识的情况下合理用药对于降低临床不良反应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现代西药 药理 不良反应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药品不良反应的分析与对策。方法对2009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集上报的210例儿童ADR报告进行回顾分析,并提出针对处理措施。结果以4~10岁患儿ADR发生率最高为44.3%;男女比例10.60;按给药途径分布,静脉滴注诱发ADR的发生率最高为83.8%;按药物剂型分类,粉针剂诱发ADR的发生率最高为69.5%;联合用药ADR发生率为16.7%;按引起ADR的药品种类,以抗菌药物引起ADR的发生率最高为75.2%;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91.4%;经对可疑药物停药并对症用药治疗,210例ADR患儿中,治愈180例(85.7%),好转30例(14.3%),无死亡病例。结论根据儿童生理特点和药物动力学,为临床选择合理的药物、剂型、给药方式,减少不必要的联合用药,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有无异常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可疑ADR患儿,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 标签: 儿童 药品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