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病人行下肢手术时应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8年1月收治的210例行下肢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25名患者下肢手术时应用常规硬膜外穿刺麻醉的方式,85例高危病人下肢手术时应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方式,观察两种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应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方式的高危病患,麻醉效果优秀率显著高于应用常规硬膜外穿刺麻醉的患者(P<0.05);两种麻醉方式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硬膜外麻醉并发尿储留37例。结论针对高危并行下肢手术治疗的患者,可采取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方法,降低患者术中疼痛刺激及术后并发症,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 标签: 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股神经)&mdash &mdash 坐骨神经阻滞 高危病人 下肢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实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80例拟行腋路神经阻滞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I组采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Ⅱ组采用异感定位,局麻药均为0.25%罗哌卡因0.4ml/kg。结果I组40例中麻醉效果优良者38例(成功率为95%),Ⅱ组麻醉效果优良者28例(成功率为70%),两组麻醉效果比较有显著性(P<0.01)。结论应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实施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异感定位准确,阻滞麻醉成功率高。

  • 标签: 神经刺激仪 臂丛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目的在于找出人类的各个感受器接收的信息、自身脑思维语信息,在大脑内如何进一步加工、整合各个信息成为相互关联的神经信息,并构成新的神经信息网络。研究中,通过对各感官神经信息、中枢神经信息的相互协调运作,作为研究入手点,发现在大脑中存在重要生理机制环节----神经结点。各神经信息,在神经结点为生理基础,建立起神经网络。神经结点是大脑记忆、大脑运转、运作的基础环节,它是构成大脑精神活动基本的生理基础。

  • 标签: 神经结点 神经网络 神经回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临床治疗中的作。方法 选取我院 2013年 6月至 2014年 6月所收治的 62例神经内镜治疗的颅内疾病患者 , 其中有内镜辅助的显微神经手术共 22例 , 单纯的神经内镜手术 39例 , 仅有 1例内镜控制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 分别研究神经内镜在以上三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结果 内镜辅助的显微神经手术和内镜控制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所有患者的肿瘤切除率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 39例单纯的神经内镜手术中有 36例有效 , 有效率为 (92.3%) 。无死亡与并发症患者。结论 在神经外科中使用神经内镜进行神经手术 , 能够有效的提高手术的效率与质量 , 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进而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神经内镜 神经外科 临床治疗 治疗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听神经瘤患者术后短期及长期面神经功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2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术后7 d及术后6个月对所有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收集可能与患者术后早期及长期面神经功能障碍存在相关性的因素,采用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对相关因素与患者术后短期及长期面神经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术后7 d,21例(33.9%)患者面神经功能正常,41例(66.1%)患者出现面神经功能损伤;术后6个月,49例(79.0%)患者面神经功能为正常,13例(21.0%)患者面神经功能损伤。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越大、肿瘤与面神经黏连越紧密,患者术后7 d发生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性越大(P=0.002、0.002);术前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为患者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3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与面神经的黏连程度、肿瘤最大直径为患者术后7 d面神经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3、0.014);术前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肿瘤最大直径为患者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0、0.030)。结论肿瘤与面神经的黏连越紧密、肿瘤最大直径越大,患者术后7 d发生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性越大。患者术前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越长、肿瘤最大直径越大,术后6个月发生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性越大。

  • 标签: 听神经瘤 面神经功能损伤 肿瘤黏连
  • 简介:摘要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又称产瘫)是一种在分娩过程中胎儿臂丛神经因受到头肩分离暴力作用而发生的牵拉性损伤,分为颈5-颈6损伤的Erb型、颈5-颈6-颈7损伤的扩展Erb型,颈5-胸1损伤的全臂丛型。体重≥4 kg、肩难产和产钳或吸引器助产等是产瘫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剖宫产是保护因素。神经电生理检查可用于产瘫的定性诊断——1月龄时运动单位电位可引出提示损伤神经根的预后良好。脊髓CT造影、MR脊髓成像和高分辨率MR成像的敏感度分别为0.73、0.68和0.75,特异性分别为0.96、0.97和0.83。约20%产瘫需要神经手术探查。手术指征为3月龄时无屈肘动作改善。创伤性神经瘤应切除并重建臂丛。上中干臂丛神经重建的最终疗效评定为术后4年,全臂丛为术后8年。肩关节功能评价采用Mallet评分,肘关节采用Gilbert评分,手功能采用Raimondi分级。

  • 标签: 臂丛 诊断 分娩性臂丛损伤 手术指征 神经重建方式
  • 简介:摘要报告3例下腰椎神经根脊神经节细胞瘤伴脊柱不稳或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例。第1例患者因腰骶部疼痛不适10余天就诊。术前诊断为L5S1椎间不稳、L5双侧峡部裂、L5S1左侧椎间孔占位性病变待查术中切除肿物并送病理,同时行L5S1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第2例患者因左腰腿部疼痛不适1个月就诊。术前诊断为L4-5椎间不稳、L4-5椎间盘突出症。术中探查发现L5左侧神经根肿物,手术切除肿物并送病理,同时行L4,5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第3例患者因右侧腰腿部酸痛不适4 d就诊。术前诊断为L3-4、L4-5、L5S1椎间盘突出。术中探查发现S1右侧神经根肿物,呈浸润性生长,且被神经纤维紧密包围,部分切除肿物并送病理,同时行L4-5、L5S1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节细胞神经瘤。3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脊神经节细胞瘤主要起源于原始神经脊细胞移行分化形成的交感神经节细胞,亦可起源于交感神经及外周神经,多见于腹膜后和纵隔内,腰骶神经根节细胞神经瘤较少见,临床上与椎间盘突出症很相近,鉴别困难,常在术中发现,术前能够明确诊断的较少。手术切除是治疗节细胞神经瘤的主要手段。

  • 标签:
  • 简介:摘要围绕翼管神经与鼻腔炎性疾病的研究开展已久,从既往解剖和术式的探讨逐步过渡到神经递质及炎性因子分泌等神经-免疫方向,为手术治疗鼻腔炎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基于内镜经鼻翼管神经手术这一治疗手段,对其手术方式、应用现状及相关神经免疫机制展开论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桡神经浅支移位端侧吻合修复尺神经高位损伤,吻合口神经病理学变化及手内在肌组织学变化。方法选用成年的雄性猕猴6只,每只动物双侧上肢为研究单位,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4侧。第一组在高位切断尺神经,再重新吻合。在远端切断桡神经浅支,游离后移位与尺神经作端侧吻合(外膜开窗)。第二组在高位切除尺神经3cm,两断端均折叠结扎。腕部处理同第一组。第三组高位尺神经处理同第一组。腕部不作处理。分别取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猴小鱼际肌组织、尺神经支配的手内在肌端侧吻合口及端侧吻合口以远的神经干,制作切片,在光镜下观察其组织结构变化并观察术后猴尺神经所支配的手内在肌萎缩程度。结果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第一组神经纤维密度、数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第二组术后神经纤维密度、数量达到一定数值后不再发生明显变化,也未见肌肉出现变性坏死。第三组肌纤维数量减少明显,神经纤维数量也减少明显,大部分肌纤维最终萎缩伴玻璃样变,间质小鱼际肌组织出血,肉芽组织形成。术后12个月观察到第一组雄猴手内在肌活动基本恢复正常,第一组雄猴术侧手内在肌肌肉萎缩不明显,第二组雄猴术侧手内在肌肌肉萎缩,但较C组程度轻,未见手内在肌功能恢复,第三组术侧手内在肌肌肉明显萎缩。结论桡神经浅支移位端侧吻合能有效减缓手内在肌萎缩、变性、纤维化,为高位尺神经损伤修复后尺神经的再生、长入争取了时间,创造了良好条件。

  • 标签: 感觉神经移位 端侧吻合 高位损伤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肌电图改变。方法挑选本院神经内科2018年1月—5月期间纳入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60例,回顾分析所有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了解患者尺神经在各病程的H发射和F波以及神经肌电图改变情况。结果160例患者颈神经H反射异常率均值为78.13%,其外周神经病变异常率为80.00%,随着病程延长,患者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速度异常率和神经肌电图异常诊断率会提升。结论早期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最主要的指标就是反射,其肌电图异常率会随着病程增加而提升,且需重视患者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以便于对患者周围神经进行准确评估。

  • 标签: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 肌电图 异常率
  • 简介:目的:观察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眼睑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分析。方法:2011-01/2014-08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81例81眼眼睑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27例,全身静滴阿昔洛韦、地塞米松药物治疗。B组27例,在阿昔洛韦抗病毒药物治疗基础上,复方倍他米松等眶上神经阻滞。C组27例,在阿昔洛韦抗病毒药物治疗基础上,予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治疗后1、7、30、90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等情况。结果:A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7、30、90dVAS分别为8.2±1.5、7.3±1.6、6.5±1.4、6.1±1.1、5.9±0.7;B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7、30、90dVAS分别为8.2±1.3、6.3±1.1、5.7±0.9、5.1±1.1、4.1±0.7;C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7、30、90dVAS分别为8.1±1.5、2.1±0.7、2.2±0.8、2.9±0.7、2.7±0.8。C组患者在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在1、3mo后疼痛评分虽略有恢复,但仍明显低于对照组。三组治疗后第1、7、30、90d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20、5.207、2.364、2.805,均P〈0.05)。C组患者除减轻疼痛外,无严重并发症,例如角膜知觉减退等,并且角膜炎及角膜溃疡发生的可能减少。结论: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能迅速减轻疼痛,并减少该疾病引起的并发症,是眼睑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脉冲射频 神经阻滞 眼睑带状疱疹 神经痛
  • 简介:目的:探讨多种显微神经外科治疗舌咽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舌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患者采取迷走神经根上部位1-2根丝切断手术(R)进行治疗,9例患者采取显微外科减压手术(MVD)进行治疗,6例患者采取R+MVD术式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平均随访时间5.5年。结果30例患者经过有效手术治疗后疼痛感均完全消失,治愈率为100%;其中15例R术式患者,12例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3例患者3d后疼痛感消失,9例MVD术式患者,术后疼痛感均完全消失,6例R+MVD患者术后疼痛感均立即消失;所有患者临床效果根据Taha标准进行评估,优26例,良3例,差1例;平均随访时间5.5年,患者治愈率为93.3%(28/30)。结论舌咽神经痛患者应根据术中是否存在血管压迫及其压迫方式对R、MVD和R+MVD手术方式进行选取,随访结果显示3种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均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舌咽喉 神经痛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丝素-壳聚糖混合膜(silkfibroin-chitosanblend,SFCS)导管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日本大耳兔21只,切断双侧面神经颊支,制成8mm的兔面神经颊支缺损模型。使用丝素-壳聚糖混合膜神经导以修复兔右侧面神经缺损,作为实验组;左侧用翻转自体神经修复,作为对照组。术后4、6、8周行神经电生理检查,2、4、6、8周显微镜下观察大体形态,取材行HE及甲苯胺蓝染色组织学检查,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SFCS导管修复组的神经传导速度达到(27.50±3.00)m/s,单位面积(5μm2)的轴突计数为(741.80±49.92),髓鞘厚度达到(12.71±0.42)pm,与自体神经修复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FCS神经导管具有促进神经轴突再生的作用,有望成为自体神经移植的替代材料应用于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

  • 标签: 面神经缺损 神经再生 丝素-壳聚糖共混膜 神经导管
  • 简介: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与重建是当前神经领域的一大难题.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着力研究雪旺细胞和生物材料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并将其与日益完善的显微外科技术结合起来,提高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水平.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进行回顾,着重从组织工程方面阐述周围神经修复方法的现状与前景.

  • 标签: 组织工程 显微外科 周围神经 神经再生 雪旺细胞
  • 简介:背景:显微外科技术及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技术的发展与神经导管材料密切相关。神经导管的构建特别是生物材料构建神经导管材料还有待进一步开发研究。目的:探讨生物材料构建的神经导管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及数据分析。方法:SCI数据库中2001/2010检索有关神经导管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的文献,检索词为"神经导管(nerveconduit);生物材料(biomaterials);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nerveinjury);神经再生(nerveregeneration);壳聚糖神经导管(chitosan/chitinnerveconduit);高分子神经导管(polymer/macromoleculenerveconduit);胶原神经导管(collagennerveconduit)",共检索文献183篇。结果与结论:神经导管修复法是在神经断端之间留有一段间隙,利用神经导管在神经的远端和近端之间桥接,并创造相对密闭的环境,以充分发挥远端神经的趋化作用,同时阻隔外部的影响,减少瘢痕的产生。目前,已被用于制备神经导管材料分为非神经组织、非生物降解材料、可生物降解材料。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探索寻找理想的材料构建神经导管来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研究始终在进行中。

  • 标签: 神经导管 生物材料 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再生 壳聚糖神经导管 高分子神经导管
  • 简介:摘要经济发展的同时带动了许多的科技的进步,对于一些疾病的处理也出现了许多全新的方法。带状疱疹经常会带来很严重的神经性的疼痛。文章重点的分析了使用中药方法和神经阻滞措施来应对该项病症的相关内容。

  • 标签: 带状疱疹神经痛 神经阻滞 药物疗法
  • 简介:目的研究修复上肢神经缺损新的手术方法.方法应用植入自体雪旺氏细胞的胚胎神经复合型神经桥接体,修复上肢神经缺损46例(52条),术后1年进行神经功能评定.结果本组46例获随访40例,随访时间12~36个月,按Seddon的周围神经损伤术后恢复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良率为69.57%.结论植入自体雪旺氏细胞的胚胎神经复合型神经桥接体移植,是一种修复上肢神经缺损的新方法,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前景.

  • 标签: 胚胎神经 雪旺氏细胞 上肢神经 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