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急诊泌尿系结石疼痛患者应用利多卡因注射液、山莨菪碱注射液与曲马多注射液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抽选于2019年8月-2020年6月期间我院急诊科共收治的泌尿系结石疼痛患者60例,根据就诊顺序划定组别,即分为甲组、乙组,各为30例。甲组接受利多卡因注射液、山莨菪碱注射液与曲马多注射液治疗;乙组接受山莨菪碱注射液与曲马多注射液治疗。评价及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甲组的总有效率高于乙组(P<0.05);相较于乙组,甲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对急诊泌尿系结石疼痛患者应用利多卡因注射液、山莨菪碱注射液与曲马多注射液治疗,可发挥理想镇痛作用,且不会引起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值得临床开展。

  • 标签: 急诊泌尿系结石疼痛 利多卡因注射液 山莨菪碱注射液 马多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患者使用瑞莫杜林治疗肺动脉高压,由静脉注射转换为皮下注射中的护理体会。方法减少患者中心静脉内泵入瑞莫杜林的剂量,同时逐步增加皮下注射剂量,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结果经过3-4天的药物剂量调整,患者病情稳定。结论瑞莫杜林由静脉注射转换为皮下注射过程中,需精确调整药物剂量,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尽快病情稳定,康复出院。

  • 标签: 瑞莫杜林 静脉注射 皮下注射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使用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62例,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均为31例,观察组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方式,对照组则仅使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65%(25/31)明显高于对照组45.16%(14/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丹红注射液配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在脑梗塞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应该推广使用。

  • 标签: 丹红注射液 依达拉奉注射液 脑梗塞 疗效
  • 简介:摘要填充剂致脱发(FIA)是一种于2013年首次报道的较为罕见的注射相关并发症,该并发症将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区域性脱发,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该文通过回顾既往文献,就FIA的临床表现、致病原因、病理结果、治疗方法、病程进展进行深入分析,以帮助广大医疗美容从业者更好地了解FIA。同时结合颞部解剖学特点对颞部注射层次进行简单阐述,以助尽可能规避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真皮填充剂 透明质酸 血栓栓塞 秃发
  • 简介:摘要肱骨外上髁炎俗称网球肘是肘关节外侧前臂伸肌起始处肌腱反复用力引起的慢性撕拉伤造成的疼痛。该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我院在门诊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患者,疗效显著,采取的治疗方法运用骨肽注射液在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合谷、血海六个穴位进行穴位注射,治疗3疗程后,痊愈52例,显效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7%。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效果十分明确,能够缓解患者的肘关节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 标签: 肱骨外上髁炎 骨肽注射液 穴位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虹膜睫状体炎病例治疗中施予球结膜下注射疗法、球旁注射疗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22例患有虹膜睫状体炎而于2014年05月至2016年05月间入住我院眼科的患者,以疗法差异分组甲组60例治疗中行球结膜下注射疗法,而乙组62例则行球旁注射疗法,给予两组虹膜睫状体炎病例疗效、用药时长及并发症专业统计、比较。结果甲组60例有效率81.67%(49/60),乙组62例是96.77%(60/62),(P<0.05);甲组病例有12例(20.00%)并发症,乙组有4例(6.45%),(P<0.05)。结论眼科治疗虹膜睫状体炎病例时,展开球旁注射疗法更具可靠性,值得推荐。

  • 标签: 眼科 虹膜睫状体炎 球旁注射疗法 球结膜下注射疗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参麦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就诊的8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1个疗程和2个疗程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参麦注射液 复方丹参注射液 急性脑梗塞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皮下注射时运用注射定位卡规律轮换注射部位与注射时疼痛、血糖控制情况及肌肉萎缩、局部红肿、皮下硬结等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100例需强化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皮下注射胰岛素时运用注射定位卡规律轮换注射部位,对照组随机轮换注射部位,两组各注射2800次,观察两组疼痛、血糖控制情况与并发症。结果实验组50例均无肌肉萎缩,血糖控制稳定,疼痛强度、局部红肿、皮下硬结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时,运用注射定位卡规律轮换注射部位,既可以减轻注射时疼痛,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又不易导致血糖波动。

  • 标签: 糖尿病 胰岛素 注射定位卡 皮下注射 规律轮换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合逍遥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 方法: 于 20 19 年 02 月 --2 020 年 02 月本院接收的 98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主体。入院后均予以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合逍遥散治疗。结果:临床治疗总体疗效达到了 96.94% ,且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 ( p<0.05 ) 。结论: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合逍遥散能够有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预后良好。

  • 标签: 穴位注射 黄芪注射液 逍遥散 慢性萎缩性胃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参麦注射液配伍丹参酮注射液用于冠心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16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I组与II组各82例,I组为联合用药加常规组,II组为常规治疗组,对比两组中病人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与血液流变指数变化状况。结果本次治疗I组患者共76例有效,有效率92.68%,II组共55例有效,有效率67.07%,I组疗效高于II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纤维蛋白原以及血浆比黏度均有所下降,I组比II组的下降现象更为明显,P<0.05。结论医师联合采用参麦注射液与丹参酮注射液为冠心病施治,可有效减轻病患症状,促进患者血液流变指标转归,使患者康复。

  • 标签: 冠心病 参麦注射液 丹参酮注射液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考察替硝唑注射液与5种注射液(消旋山莨菪碱、地塞米松、KCl(100mg/mL)、维生素C、西米替丁)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替硝唑注射液与上述5种注射液配伍后6h内含量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外观并测定pH值。结果:在室温条件下,替硝唑注射液与上述药物配伍0~6h内其外观、pH及含量均无显著变化。结论:6h内替硝唑注射液与上述5种注射液配伍稳定。

  • 标签: 替硝唑注射液 紫外分光光度法 配伍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下注射抗凝剂腹部U型托盘注射定位仪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时间为2018年8月~2019年2月,涉及患者为100例,在随机分组的方式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无规律、无特定点进行皮下注射,观察组患者则利用腹部U型托盘注射定位仪进行腹部皮下抗凝剂注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同时在整个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实施皮下注射抗凝剂治疗的患者,在注射中,采用腹部U型托盘注射定位仪的效果较为理想,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精确注射部位、注射时间,提高患者依从性,确保治疗效果,临床意义较为深远。

  • 标签: 皮下注射 抗凝剂 腹部U型托盘注射定位仪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增生性瘢痕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实验组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对照组予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68%,复发率为4.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1%,复发率为17.07%,两组总有效率存在显著差异(χ2=11.93,P<0.05);两组复发率亦存在显著差异(χ2=15.38,P<0.05);两组患者皮下萎缩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2=1.19,P>0.05),实验组皮内白色药物沉淀与瘢痕表面色素减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7.56,χ2=9.35,P<0.05)。结论综上,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优于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具有复发率低及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 标签: 局部注射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 增生性瘢痕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