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脑梗死的患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随着现代医学诊疗设备不断改善以及脑梗死机理认识的不断加深其救治水平不断提高,死亡率、致残率均有所下降,其中超早期的栓治疗脑梗死功不可没,其疗效得到许多国家的认可,被纳为脑梗死治疗指南。本文通过多年对脑梗死早期栓的护理进行总结,以期降低脑梗死的死亡率与致残率。

  • 标签: 脑梗死 早期溶栓 护理
  • 简介:摘要:药物出试验仪(Drug dissolution tester)的功能主要是检测药物制剂出的程度及速度,是研究人体药物利用度的重要仪器,对我国研究药物的利用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从Drug dissolution tester定义、设备原理及校准方法展开研究,以期增加Drug dissolution tester在我国用于药物出检测的利用度,推广它在校准检测工作中的应用。

  • 标签: 药物溶出试验仪 校准方法 研究
  • 简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闭塞血管的及时开通会显著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故时间就是大脑。近20年来,学者们一直探索应用各种技术,以实现这一设想,同时也在科学地评估各种治疗方法的风险和获益。

  • 标签: 脑梗死 急性 血栓溶解疗法 新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厂家三黄片的出度参数,评价市售产品质量差异。方法以人工胃液为出介质,按转蓝法操作,测定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三黄片主要成分黄芩苷的出度,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论通过实验比较及数据分析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三黄片的主要成分黄芩苷的出参数有极显著性差异。

  • 标签: 黄芩苷 溶出度 UV法
  • 简介:【摘要】 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差错往往隐藏着正确的结论,或成为引发正确结论的基石,对于差错资源要有效利用。课堂上,学生回答提问,习题演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常常会出错,即“融错”。我们教师对待学生的差错,不可轻率否定,也不能置之不理,而应予以宽容,即“容错”。容错的背后是要冷静地分析,及时抓住这个“大好时机”,就会“大有作为”,进而给出恰当地评价、灵活地纠正,即“措”。

  • 标签: 课堂 融错 容错 溶措 尊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栓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用我院2004年5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AMI患者36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5例,年龄29岁~74岁,平均年龄55.8岁,全部病例均符合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治疗均给予尿激酶100U~150万U,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点滴,30min滴完。结果本组36例无一例死亡,均好转出院。其中21例栓成功,再通率达58.3%,胸痛迅速缓解消失28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31例,仅1例出现静脉穿刺部位皮映淤斑,无牙齿出血、消化道出血及出血性脑卒中。结论本组观察证实静脉栓疗法降低AMI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改善左心室功能,改善预后,并显著改变AMI自然病程,其疗效快、效果好,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因脑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健康的罪魁祸首,90%以上残疾是由脑血管病引起(其中少部分是意外伤害所致),而我们东北又是脑血管病高发区,如何预防和治疗好缺血性脑血管病人,减轻后遗症,是我们医务工作者当务之急。如何做好超早期栓治疗,最大限度减少病人后遗症,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国内外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栓治疗分为三种其一,是在有条件的医院当中实行动脉内介入栓;其二,是在一些医院当中实行颈总动脉下段注射栓;其三,是静脉栓治疗。我院自2003年5月至今开展颈总动脉下段注射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取得非常满意效果。脑梗死患者的早期栓治疗能够最大限度减轻患者后遗症。颈总动脉下段注射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最为有效的方法,能从根本上解决脑梗死患者的后遗症。此项技术是在基层医院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开展的一项技术,因为在三级医院可以采取介入栓治疗,目前,该项技术我们已开展近7年,治疗患者近700例,有很多脑梗死的患者终身致残,因为做了颈总动脉下段注射栓药治疗,使很多患者能够生活自理,所以,该项技术值得推广。

  • 标签: 超早期 颈总动脉下段 溶栓药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塞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科2016年3月—2017年3月19例急性脑梗塞的急诊检治疗的病例入选条件,栓时间及栓疗效。结果1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经急诊栓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基本无后遗症,结论急性脑梗塞的急诊检治疗为最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其“时间窗”可延长到48小时。

  • 标签: 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塞 超早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以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8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栓治疗方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84例患者均采用栓治疗,开通血管61例,开通率为72.6%,其中发病6h内栓开通率为83.6%(51/61),6-12h栓开通率为16.4%(10/61),两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痊愈74例,痊愈率为88.1%,死亡10例,死亡率为11.9%。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栓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和/或冠心病患者血脂和组织型纤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t-PA)及其抑制物(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I,PAI-I)活性的影响。方法68例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给予洛伐他汀20mg/d,连续应用8周;观察用药前后TC、TG、LDL-C、HDL-C、apoA-I,apoB和t-PA、PAI-I活性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血TC、TG、LDL-C、apoB和PAI-I的活性品著低于治疗前(P〈0.05),HDL-C、apoA-I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洛伐他汀不仅能降低血脂,而且能改变纤活性,对冠心病患者产生有益的作用。

  • 标签: 洛伐他汀 血脂 纤溶活性 高脂血症 冠心病
  • 简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起病的早期(3~6h内)应用栓治疗法,及时溶解冠状动脉的血栓,使心肌得到再灌注,从而挽救濒死的心肌或缩小心肌坏死的范围,改善预后,是近年来治疗AMI的主要进展之一。栓治疗时间越早,梗死范围越小,病死率也越低。GISSI研究表明:用链激酶静脉栓,起病后1h内开始者,其21天病死率较6h内开始者减低47%(0.086/0.0154)。自1999年开始我科应用尿激酶(UK)栓疗效好、安全性高、成功率高,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溶栓治疗 病死率 急性心肌梗死(AMI) 护理 病后 梗死范围
  • 简介:目的探讨留置动脉栓导管给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置管后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8月期间采用动脉栓导管给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动脉栓导管置管后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15例患者完成全程治疗,行动脉造影示血栓溶解后拔管。2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导管脱出,改用静脉给药治疗。结论通过防止导管移位,保持导管通畅,严格无菌操作及防止导管脱出等护理可以延长动脉栓导管留置的时间,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动脉溶栓导管 动脉硬化闭塞 置管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栓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6年2月前来我院就诊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通过对上述患者施行静脉栓治疗并进行系统护理,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进行静脉栓治疗后的效果。结果经过静脉栓治疗完成之后,患者的身体机能有明显改善,语言功能也在逐步恢复。急性脑梗死患者痊愈的为39例,显效的为32例,有效的为21例,无效的为6例。在上述患者中,有11例出现出血并发症(3例轻微牙龈出血,8例皮下瘀斑),5例在静脉栓治疗后六小时后出现继发性少量颅内出血,通过进行脱水降颅内压和对脑细胞进行处理,患者的不良症状有所缓解。结论在静脉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状况,采取系统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临床效果 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