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瘢痕疙瘩是皮肤损伤修复过程中,真皮和相邻的皮下组织纤维良性增生而形成。目前,针对瘢痕疙瘩的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通常较差,尤其是单纯的放射治疗。最近的一篇Meta分析报道,两种治疗方法联合治疗瘢痕疙瘩被认为很有前景:一种是手术切除辅助放射治疗;另一种是手术切除辅助局部化疗药物,包括丝裂霉素C。通过对文献的查阅发现,这两种方法,虽然在某种程度上都有一定的疗效,但都未用于〉5cm的瘢痕疙瘩治疗。作者运用手术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和放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辅助放射治疗 丝裂霉素C 瘢痕疙瘩 手术切除 多形性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梗死患者采用丹参酮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4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丹参酮治疗脑梗死患者,能有效的缓解其临床症状,对脑组织血液循环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有效的消除自由基,减少脑神经的损伤程度,对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有良好的作用。

  • 标签: 丹参酮 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套餐式”微创治疗及“套餐式”微创治疗联合生物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5例,采用经导管的动脉栓塞化疗后,依据患者局部血液供应是否丰富进行分组.按所行微创疗法分为四组单纯TACE组、TACE+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组、TACE+氩氦刀冷冻治疗(CST)组、TACE+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氩氦刀冷冻治疗组,观察近期肿块缩小率及生存率,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其单纯治疗和联合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评价;同时在控制肿瘤局部病灶的基础上,选取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免疫治疗,并对其预后与未给予生物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四组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不同组合微创疗法后,TACE+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组、TACE+氩氦刀冷冻治疗(CST)组、TACE+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氩氦刀冷冻治疗组三组近期肿块缩小率优于单纯TACE组(P<0.05);CIK细胞回输后CD3+、CD4+、CD4+/CD8+比值和CD56+(NK)效应细胞的比例显著上升;而CD8+和CD3+CD56+效应细胞比例相对下降;观察组1年和16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6.00%和16.00%,而对照组为20.00%和37.14%(χ2值分别为3.89和4.95,P<0.05);观察组一年和1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6.00%和88.00%,而对照组则82.86%和68.57%为(χ2值分别为4.17和4.86,P<0.05).结论“套餐式”微创治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可靠,在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降低肿瘤的复发率方面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微创治疗;CIK细胞免疫治疗中图分类号R735.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405-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采用不同用药方法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分析。方法随机选择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86例,将患者按照治疗用药的不同分为采用常规药物与抗感染西药合用的方法治疗的对照组患者43例和在对照组用药方法基础上与中药方剂联合用药治疗的实验组患者43例。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对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采用中药联合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仅采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高,前者的肾小球滤过率也较后者有明显的提升。结论在对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采用中药与西药联合的方式进行抗感染治疗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 标签: 抗感染 急性肾小球肾炎 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微创治疗及其联合生物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9例,采用经导管的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后,依据患者局部血液供应是否丰富进行分组.按所行微创疗法分为两组单纯TACE组以及TACE+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氩氦刀冷冻治疗组,观察近期肿块缩小率及生存率,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其单纯治疗和联合治疗后的效果;同时在控制肿瘤局部病灶的基础上,选取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killer,CIK)细胞免疫治疗,并对其预后与未给予生物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不同组合微创疗法后,TACE+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氩氦刀冷冻治疗组近期肿块缩小率明显优于单纯TACE组(P<0.05);CIK细胞回输后CD3+、CD4+、CD4+/CD8+比值和CD56+(NK)效应细胞的比例显著上升,由最初的67.51%±10.78%,32.13%±8.84%,1.12±0.54和15.76%±8.57%上升至70.14%±10.22%(P<0.05)、35.56%±7.91%(P<0.05)、1.35±0.68(P<0.05)和18.33%±9.14%(P<0.05);而CD8+和CD3+CD56+效应细胞比例相对下降,由治疗前的31.96%±8.37%和6.73%±5.58%下降至27.97%±8.12%(P<0.05)和5.58%±3.82%(P<0.05);观察组1年和16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6.00%和16.00%,而对照组为20.00%和37.14%(χ2值分别为3.89和4.95,P<0.05);观察组一年和1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6.00%和88.00%,而对照组则82.86%和68.57%为(χ2值分别为4.17和4.86,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应用微创治疗联合CIK细胞治疗不仅安全可靠,而且在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降低肿瘤的复发率方面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微创治疗;CIK细胞免疫治疗中图分类号R735.7<4c17><96e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383-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恶性肿瘤相关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本院肿瘤科在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的患者35例,全部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患有恶性肿瘤,根据WHO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进行糖尿病的诊断,肿瘤诊断前确诊糖尿病患者21例,化疗前确诊糖尿病患者14例,对其肿瘤及糖尿病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2例患者完成预定化疗周期,2例患者在化疗中反复出现中性粒细胞下降、III度骨髓抑制,骨穿刺提示患者造血干细胞功能低下,因而化疗中止。1例晚期肝癌患者在化疗开始时血糖出现显著升高,尿酮体呈阳性,中止化疗,协同内分泌科进行对症处理,血糖控制不理想,最终停止化疗。全组患者无酮症酸中毒、反应性低血糖、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以及感染等症状。结论对于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只要对其血糖进行理想的控制,就能够顺利完成预定的化疗。

  • 标签: 恶性肿瘤 糖尿病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在侵袭性牙周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应用牙周基础治疗的侵袭性牙周炎患者100例,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18~52岁,平均年龄29.18±8.61岁。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关检查,观察并记录牙周附着丧失、牙周探诊深度、出血指数以及患者松动程度,然后进行牙周基础治疗治疗后6个月再次观察并记录牙周附着丧失、牙周探诊深度、出血指数以及患者松动程度。结果所研究的100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前附着丧失3.67±0.74mm,治疗后6个月附着丧失1.02±0.36mm,差异显著(P=0.001);治疗前牙周探诊深度3.93±0.99mm,治疗后6个月牙周探诊深度1.99±0.21mm,差异显著(P=0.000);治疗前出血指数2.82±0.42,治疗后6个月出血指数0.79±0.21,差异显著(P=0.000)。患牙松动程度,治疗前无松动26例(26.0),治疗后6个月无松动44例(44.0%),差异显著(P=0.008);治疗前I度松动30例(30.0%),治疗后6个月41例(41.0%),无显著差异(P=0.104);治疗前II度松动27例(27.0%),治疗后6个月II度松动11例(11.0%),差异显著(P=0.004);治疗前III度松动17例(17.0%),治疗后6个月III度松动4例(4.0%),差异显著(P=0.003)。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对侵袭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显著减少附着丧失、牙周探诊深度、出血指数、患牙松动程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侵袭性牙周炎 牙周基础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治疗在胆道术后肝胆管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年4月~2012年4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普外科100例胆道术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胆囊切除以及胆道探查术,观察组行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情况。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76%,显著低于观察组(94%),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分别为(86.72±6.93)mL、(149.62±21.55)min及(11.27±2.56)d,均显著小于对照组(105.22±12.77)mL、(182.27±31.79)min、(15.73±3.8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显著高于观察组(32%),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科治疗在胆道术后肝胆管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 标签: 外科治疗 肝内胆管结石 胆道探查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在对现代骨伤及中医骨伤概念阐述基础上,从认识历史、骨伤病理、骨伤诊断、骨伤治疗几个方面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认为现代骨伤治疗与中医治疗属于矛盾统一关系,“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医患配合、内外兼治”是两者在治疗上的通用准则。

  • 标签: 现代骨伤治疗 中医骨伤 矛盾 统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汤剂治疗泥沙样胆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22例泥沙样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1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另61例我研究组行中医汤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汤剂治疗泥沙样胆结石,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中医汤剂 胆结石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蓝光照射治疗在新生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新生儿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黄疸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于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开展蓝光照射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治愈1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中,治愈8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照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黄疸患儿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蓝光照射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红蓝光治疗仪对于痤疮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3月期间进行痤疮治疗的186例病患,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8例病患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和自制面膜护理;观察组的108例病患在药物治疗和自制面膜护理的基础上,利用红蓝光治疗仪进行治疗。在疗程结束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结束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与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存在较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病患的治疗有效率相比无明显区别,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红蓝光治疗仪可以有效的缩短痤疮的治疗进程,并有着较好的治愈效果,但是在进行痤疮治疗的过程中,应该根据病人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红蓝光治疗仪 痤疮 临床价值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选取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从而探讨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为临床提高消化性溃疡的疗效以及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研究组与对照组消化性溃疡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内容包括保肝、退黄、补液、维持体内酸碱、水分、电解质平衡等。对照组消化性溃疡患者给予单纯西药治疗;研究组消化性溃疡患者在进行上述西药给药措施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方法。研究组与对照组消化性溃疡患者均按上述方法持续治疗八周为宜,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消化性溃疡患者经治疗后,其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80.00%,且P<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选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联合用药方案,较单纯西药治疗方法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联合用药 消化性溃疡 内科治疗 中西医结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2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