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危险驾驶罪是抽象危险犯,危险的实现并非其构成要件要素,危险的载体为追逐竞驶行为或醉酒驾驶行为自身。在具体危险犯中,危险的实现是构成要件要素,危险与行为分离,其载体为刑法保护的具体人或物。因罪过是对客观构成要件要素的认知与所持的态度,故在没有罪过阻却事由的情况下,行为人只要认识到自己是在道路上追逐竞驶或醉酒驾驶就意味着对与行为相伴随的抽象危险的希望或放任,动机可能是从抽象危险中寻求刺激或为了某一目的而放任抽象危险的发生等。在刑法没有明文规定过失可以构成本罪的情况下,本罪的罪过只能是故意。法定刑的高低并不必然决定罪过的性质,法定刑的轻重还与犯罪的客观方面相关。罪过也不能仅从社会意义与便于司法操作的角度认定。对危险驾驶罪的体系性考察,应结合社会现实从刑法规范动态不平衡、相互协调的角度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

  • 标签: 危险驾驶罪 罪过 抽象危险 关联犯罪
  • 简介:通过对扒窃入刑后两年间上海市324件扒窃案件裁判文书的梳理,并结合其他地区个案,可以得出司法实践中关于扒窃的认定存在泛的趋势。当前理论和实务关于扒窃社会危害性的解读,存在过度性和片面性。刑法规范视野下的扒窃应同时具备扒窃行为发生在公共场所、扒窃的对象必须是他人贴身占有的易转移性财物和被害人处于意识清醒状态三个条件。对扒窃行为的这一界定,有利于对扒窃社会危害性过度解读的矫正,符合扒窃一词的本来含义和扒窃行为的事实特征,又与扒窃行为入罪的立法原意相契合,同时也是基于扒窃犯罪构成要件实质解释所得出的结论。

  • 标签: 扒窃 公共场所 贴身占有 意识清醒
  • 简介:结合“旋某故意杀人案”的定性处理,可以认为《刑法》第20条第3款关于“特别防卫权”之规定实质上仅是正当防卫的注意规定与特别提示,因而特别防卫权在规范解释上只能是“正当防卫权”,必须符合正当防卫的基本法理;在刑法规范解释上,还应注意区分防卫行为与事后防卫和事后报复等滥用特别防卫权的行为之间的界限,滥用特别防卫权的行为依法不能成立正当防卫与特别防卫权并应承担相应刑事责任。

  • 标签: 特别防卫权 正当防卫 防卫不适时 滥用责任 规范解释
  • 简介:司法会计鉴定是司法鉴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司法会计鉴定文书作为司法鉴定过程和结论的载体,其格式和制作必须遵循严格的要求.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大多数司法会计鉴定文书存在不规范的现象,本文试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以期进一步规范司法鉴定文书的制作.

  • 标签: 司法会计鉴定 司法鉴定 文书 司法实践 不规范 要求
  • 简介:社会行为强调的是个人以与他人建立一定的联系为目的,参与到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而行政法除了控制权功能外,还有一个较大的管理职能。行政法通过管理公众参与的社会行为,调整公共秩序,维护公民利益。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行政机关队伍的庞大,管理部门较多,管理范围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等,致使公权力膨胀,将触角伸向公民生活的私人领域。因此研究行政法对于社会行为的规范问题,有利于行政机关更好的行使职权,保障公民的利益。

  • 标签: 社会行为 行政法规范 公共利益 价值
  • 简介:一、文中参考文献、注释均采用尾注,注码放标点之后。参考文献注码号为[],注释注码号为〇。二、注释体例注释为对正文特定内容的解释与说明,置于本篇末页,序号用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表示。如"①"。三、参考文献体例参考文献按引文先后在文中标出序号,并与文后参考文献序号一致。参考文献著录项目要齐全,特别是出版年限及页码要标明,具体要求如下:

  • 标签: 参考文献注释 法学参考文献 注释规范
  • 简介:在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中,最为人们忽视然而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最贴近并经常影响人民的日常生活的是除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之外的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由于种种原因,行政法学界对其甚少关注,而这导致了理论上和实践中对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许多重要问题存在认识上的缺陷与分歧.本文对涉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涵义、与政策的关系、制定的主体及其权限、合法性审查和可诉性等重要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与研究,尝试澄清谬误并构建适合于我国实际的,能促进其他规范性文件法治的行政法律制度.

  • 标签: 其他规范性文件 法治 制定 审查 可诉性
  • 简介:社区矫正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先进的理念和健全的规范体系。当前,社区矫正的规范体系无论在完备性还是协调性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缺陷。其中,规范体系的不完备主要体现为《社区矫正法》的缺失,相关法规规章的不健全,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数量严重不足。规范体系的不协调则表现在对一些基本问题的规定或概念的使用上,不同的规范性(法)文件存在很大的差别。《社区矫正法(送审稿)》中虽然确立了"一个统一、两个结合"的矫正理念,但该理念并没有在该规范文本中得到贯彻,实践中也远未得到落实。为此,立法机关在通过《社区矫正法》时应该采取措施贯彻上述理念,矫正实践中也应该逐步改变重监管轻帮教的倾向。在改进社区矫正立法体系时,软法体系的建设同样应该得到重视。

  • 标签: 社区矫正 矫正理念 规范性(法)文件 软法
  • 简介:规范性文件在我国行政管理与执法中的地位与作用,一直是行政法理论与实践中较有争议的问题。从行政管理实践,特别是上海市卫生行政管理与执法的实践来看,规范性文件是行政管理(包括行政处罚)的重要依据,是实施法律、法规和规章所不可缺少的,并对上述法律性规范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因此,我们不应简单地否定它,而应在现实的情况下,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其更加完善。

  • 标签: 行政法 规范性文件 行政管理 行政处罚 卫生行政规范
  • 简介:人本管理是哲学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管理工作的具体,文章分析了事业单位政工工作中人本教育与管理的重要性记存在的问题,并对推进事业单位政工工作中人本教育与管理提出几点见解。

  • 标签: 人本化 政工管理
  • 简介:教育权是我国公民依据宪法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学前教育作为一项准公共产品,国家对其负有不可推卸的公法责任。学前教育民营后,国家直接给付责任因实质民营而转移至私人,但其仍然负有担保责任。担保责任包括宪法委托责任和法定职务责任。立法权主体应当落实宪法委托的学前教育立法任务,结合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和域外有益经验为其他责任主体提供规范指引;其他责任主体则应当以上位法为依据构建双层多元的职务责任体系,保障学龄前儿童的受教育权。

  • 标签: 学前教育 民营化 国家担保责任
  • 简介:宅基地使用权收回制度在整个宅基地使用权制度中处于重要的节点地位.宅基地使用权收回流程的现行法律规定与实践比较混乱,需要进一步规范.宅基地使用权收回程序的启动者应是集体经济组织.对因公共利益而收回和因非公共利益而收回的不同情形,应采用不同的程序.政府负责审查和涂销登记.宅基地使用权收回后,被收回人有获得补偿和重新申请宅基地使用权的权利.未来立法应对宅基地使用权收回流程做出规范,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 标签: 宅基地使用权收回 农民集体经济组织 表决程序 行政监管
  • 简介:根据违法性标准,规范性构成要件要素应分为真正的构成要件要素与虚假的构成要件要素。整体评价要素属于虚假的构成要件要素,不是故意的认识内容。就真正的构成要件要素而言,"外行人的平行评价"公式降低了故意的认识要求,有类推评价之嫌;相反,借助中间概念,因循涵摄过程可以鉴别真正的构成要件错误与不重要的涵摄错误。就空白要素而言,若其功能是补充构成要件要素,则其错误是构成要件错误;若其功能是补充说明违法性,则其错误是涵摄错误或违法性错误。其中,行政违法性认识与刑事的实质违法性(社会危害性)认识具有同质关系,与刑事的形式违法性(被刑法禁止性)认识具有条件关系,而构成要件故意的认识内容是能体现社会危害性的基础事实,既不包括社会危害性本身,也不包括被刑法禁止性。

  • 标签: 规范性构成要件要素 外行人的平行评价 构成要件错误 涵摄错误 违法性错误
  • 简介:人权保障体现了宪法的终极价值,是宪法的全部意义所在;以宪法为统帅的整个法律制度也必须以保障人权为其核心命题和最终归宿。我国宪法的正当性同样是从人权保障条款中获得的。我国宪法上人权条款的发展,体现了从思想到文本的转化,受益于个案的动力,并以这些条款为基础形成了完整的人权保障法律体系。

  • 标签: 基本权利 宪法规范 人权保障
  • 简介:<正>《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诉法”)规定了行政诉讼合法审查原则,同时又规定了合法审查的依据是法律、法规,也可参照规章。由此就出现这样一个问题:行政机关依一般规范性文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发生争议被诉至法院,由于这些规范性文件既不是法律、

  • 标签: 规范性文件 行政诉讼立法 行政机关 法律效力 具体行政行为 法规
  • 简介:劳务派遣的产生和制度演进是劳动力市场趋向灵活的产物。在劳务派遣的制度设计中应从市场准入、行业分布范围及派遣期限等方面予以规制,建立劳务派遣与典型雇佣之间衔接的良好机制。

  • 标签: 劳务派遣 非典型雇佣 典型雇佣
  • 简介:<正>犯罪是刑事法的基石范畴,刑事法是围绕着犯罪而展开的实体或者程序的规范体系。同时,犯罪又是一种社会事实.对于犯罪的考察,局限于规范是片面的,应当透过规范对犯罪进行事实分析。规范与事实。作为考察犯罪的双重视角。具有各自的功能,因此而形成刑事法理论的不同语境。本文拟从规范与事实两个视角对犯罪加以考察。以期形成一种二元的犯罪理论。

  • 标签: 犯罪理论 犯罪学 犯罪概念 双重视角 刑法学 规范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