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血性精神是军队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实现强军目标的航标引擎,是提醒我们和平时期备战不懈、保持危机忧患意识的盛世警钟,是锻造沉着果敢、英勇无畏品格的部队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利刃,是催生献身使命的担当精神的源头活水。激发革命人血性精神的途径是:坚持理想信念对铸就血性军魂的引领作用,强化作风纪律对血性精神的磨砺熏陶作用,发挥严格训练对血性精神的摔打锤炼作用,增强强军文化对血性精神的引导作用,发挥政策制度对血性精神的激励保障作用。

  • 标签: 革命军人 血性精神 涵蕴 激发
  • 简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皖西革命根据地是当时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鄂豫皖根据地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安徽省内最大的革命根据地。经过不断地巩固与发展,至1931年4月,根据地面积扩大到19个县,中共皖西临时分特委也随之改组为中共皖西北特委。其创建和发展对土地革命战争的顺利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皖西革命根据地的兴衰关系到整个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兴衰,它的创建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鄂豫皖根据地的压力。梳理皖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意在重新认识皖西革命根据地在工农武装割据斗争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将皖西地方史的研究推向深入。

  • 标签: 皖西 革命根据地 创建历程 武装斗争
  • 简介:红二十五军长征胜利到达陕甘边,与陕甘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迅速投入到陕甘根据地的第三次"反围剿"斗争中,取得了劳山战役的胜利,为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甘起到了先导作用。这一战略行动不仅增强了陕甘边的革命力量,使两支红军部队得到了整合,同时,为党中央将祖国的西北建成中国革命的大本营作出了贡献。文章还就红二十五军与陕甘"肃反"的关系谈了一些看法。

  • 标签: 红二十五军 陕甘边根据地 历史贡献
  • 简介:18世纪甚至19世纪前半期.德国还是一个农业国。19世纪中叶.德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末期奋起直追,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中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自1870年起.德国的经济结构发生突变,由谷物输出国一跃成为机械出口国。在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迅速转变过程中,

  • 标签: 第二次工业革命 德国 职业教育 个人发展 功能转换 19世纪中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