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7 个结果
  • 简介:较之当代诗歌的任何一个阶段,现今的写作都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无例可援的。放在近百年中国诗歌发展史中去看,它与社会关系的松驰性、模糊性、不确定性也是空前的和难以言状的。在这范围里讨论问题,一是为了避免基于某种成见判定一种诗歌的命运(这种方法论迄今证明完全失效了),二是可以从毫无意义的概念术语的界定、争论中腾出手来,深究诗歌与历史、诗歌与读者、作品与叙述者以及文本有效性等牵涉到九十年诗歌意义的几个基本的、

  • 标签: 九十年代 当代诗歌 知识分子写作 有效性 文本 读者
  • 简介:台湾国民党文宣机构1950年组织了“战斗文艺”运动,一时间“反共文学”辅天盖地,乃至成为台湾战后文学传统中的一个重要符号。但是,台湾文坛的主流话语、台湾本土派的文化立场和大陆学者的“台湾文学史”著述对此却做出了不同的阐释。由此所形成的“文学场域”,在两岸关系不断发生变动的语境下,其彼此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地表现出话语结构重组的流动。其间既是缘于政治力的强势运作乃至审美心理的迷失,又是缘于各种政治力存在着话语和力量的角逐及其“过程”的复杂性与流动性,更是缘于一个同宗同源的“文化共同体”。

  • 标签: 1950年代 台湾“反共文学” 传播与接受
  • 简介:在当下诗歌版图上,以出生的生理时序为坐标系考量不同诗歌群体的诗歌特征似乎已成为一种"约定俗成","中生""中间""70后""80后""90后""后一"等各种以代际命名的诗学概念被各类专栏、报道、文章等广为征引。然而,这些概念虽然在术语的使用上已成为"流行"或"习惯",但事实上,其概念内涵与外延至今未"达成一致",不同的学者、诗人秉持不同的划分标准与观点,因而使这些概念更趋向纷繁复杂、纵横交错、眼花缭乱,甚至是"乱

  • 标签: 诗歌精神 代际 肖水 生存境遇 历史感 吴思敬
  • 简介:《三寸金莲》是20世纪80年文学的一个特异存在,因其偏离了80年文坛的观念共识和审美期待,相关评论对之多有误读和低估。《三寸金莲》风格奇,构思巧,寓意深,在小脚与中国历史之间建构起了细致绵密、层次丰富的隐喻结构,构设了历史之常与时代之变的文化寓言,抵达了对传统的自我束缚力、牺牲献祭、美丑共生、新旧互嵌、正反转化等深层特质的理解。《三寸金莲》的解读史,提醒我们“重返八十年代”除了重返整体性社会语境和文学氛围,还应重返地方历史和地方文化,对于津味小说研究来说尤其如此。

  • 标签: 《三寸金莲》 重返八十年代 冯骥才 天津 津味
  • 简介:蒲松龄的诗歌《赠朱尉》和《赠朱少府》是颂扬廉吏朱亮的赠诗及赠诗。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封建社会清官廉吏的美好形象。这与诗人在《聊斋志异》中刻画的形形色色的贪官污吏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伟大的文学家从正反两个方面为现实社会、为当权者塑造的典型。

  • 标签: 仙尉 神明尉 十年临孝水 妇子尽知恩
  • 简介:一些上海评论家日前在一次作品研讨会上提出,60年出生的作家须正视生存压力和创作困境,并鼓起勇气突破自我。与会者认为,这批自90年开始成长的作家面临的生存环境比80年成长起来的作家艰难得多,以他们的实力,如果是在80年早就可以名满天下了。90年以来,共同话题和文学规范逐步消失,写作日趋个人化,文学创作开始走向琐碎,走向个人内心深处,作家的努力也被湮没在细碎的个人化话题中。60年作家给人的感觉是偏重传统,半新不旧,缺少

  • 标签: 作家 个人化 生存压力 年代 创作困境 文学创作
  • 简介:一、背景与简况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著名的南巡讲话,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

  • 标签: 固原文学 年代固原 突破年代
  • 简介:<正>一共和国文学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经历了几番思潮发展到今天,在诗中表现"自我"这个主题已经带不起最初的感动。但在乌托邦政治刚刚解体的上世纪80年,"表现自我"与"如何表现自我"是十分郑重而高贵的、带给人兴奋与动力的、被激烈探讨的问题,那个时代也是诗的书写方式及其把握世界的方式发生变革的时期。

  • 标签: 诗歌传统 诗歌创作 王小妮 海蓝色 新乡土诗派 诗探索
  • 简介: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出现的政治抒情诗,我们称之为第三政治抒情诗.第三政治抒情诗的主要特征是:在诗与情感的关系上,体现出平实品质;在诗与体验的关系上,体现出深沉的品质;在诗与现时政治的关系上,体现出理性冷峻的品质.

  • 标签: 第三代 政治抒情诗 平实 深沉 冷峻
  • 简介:新文学史从来不缺迷惘者的身影与风姿。他们是在时代潮头冲锋陷阵行为异端的魏连殳、于质夫、莎菲女士,是与摧枯拉朽疾风骤雨的革命行进步调参差的陆萍、蒋纯祖,是组织部里不安分的年轻人林震,是音乐学院中那群才华横溢却“不务正业”的老师与学生。迷惘者是“残缺”的,但在迷惘者的冷漠与叛逆、乖张与逆行中呼啸着汹涌的时代精神——对死气沉沉的秩序的反抗与批判、对不可一世的权威的质疑与挑战、对体面而陈腐的传统的不屑一顾。

  • 标签: 迷惘的一代 小说创作 “不务正业” 新文学史 莎菲女士 音乐学院
  • 简介:<正>十年光景,新时期文学这棵常青树已经枝繁叶茂,蓊郁葱茏了。在历史镌刻的年轮面前,我们不禁油然生起一种沧桑之感。从《天安门诗抄》到自称为“第四诗人”的诗作,从《班主任》、《伤痕》到《公共汽车咏叹调》到“寻根文学”,从《哥德巴赫猜想》到《唐山大地震》,从《于无声处》到《野人》,从《小花》到《黄土地》……新时期文学实现了全方位的跃进,变革的潮汐冲激着人们固有的文学信念,留下了激动

  • 标签: 新时期文学 文学现象 文学变革 寻根文学 反思文学 新变
  • 简介:上海社科院近日发布的《上海社会发展报告蓝皮书》指出,上海新生农民工总数已经突破500万人,成为在沪农民工的主体。报告显示,上海市15岁至34岁的新生农民工规模已经达到502.36万人,占到全市农民工的55.5%,占全市同年龄段人群的61.3%。

  • 标签: 新生代农民工 上海社会 上海社科院 发展报告 蓝皮书 上海市
  • 简介:  钟:这些年,我们读到了多部你以上海为背景创作的小说,从上海的历史(《长恨歌》)、底层的和一般意义上的移民、市民社会的生活(《富萍》《纪实与虚构》《桃之夭夭》)等到《收获》杂志2007年第2期刊出的《启蒙时代》,这几乎是比你稍早年龄的一人生存的记忆,是否可以视作你对同时代人精神成长的剖析?……

  • 标签: 一代人精神 启蒙时代 时代一代人
  • 简介:摘要新生农民工是我国现代工人的主体,同时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新生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分析,旨在促进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

  • 标签: 新生代 农民工社会保障 解决措施
  • 简介:1.新世纪以来,市场经济下的商业文化影响日渐强大深远,很多诗人表现出与此不相容的精神姿态。这种姿态是正常的吗?物质的丰富是不是真的会挤压精神空间?

  • 标签: 80年代 诗歌 精神空间 商业文化 市场经济 不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