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8 个结果
  • 简介:弦管是融合、涵化了汉唐以来历代宫廷和民间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甚至外来音乐因素的古老乐种,至今仍以一种综合性的表演形式流传于闽南、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欧美各国的华人聚居地,在文化传播和历史变迁过程中,蕴藏、承载着不同时期的历史记忆和不同区域的文化认同。

  • 标签: 弦管表演 祭祖仪式 历史记忆 文化认同
  • 简介:何平教授《走进美国音乐》一书(2008年9月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是继他另一部专著《音乐的本质与发展》(2007年10月人民音乐出版社)之后的又一部力作。如果说后者以论为主,即从中外音乐人物及作品的比较来窥觅音乐本质及其发展的话,那么,前者则以史带论,史论互摄,带着一种现象学意义上的“意向性”滤光镜,抓住美国音乐发展的脉动,

  • 标签: 美国音乐 音乐文化 滤光镜 历史透视 教授 何平
  • 简介:在德国,音乐创作和音乐学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归属。前者重视音乐实践,侧重技术训练,隶属于音乐学院或艺术学院;而后者则被看成是人文学科,侧重精神领域的研究,归类于综合大学的文科类。它们长期以来平分秋色、各有所长,是德国音乐发展中的两个重要分支。本文以德国当代作曲家、音乐学家为例,针对他们的言论、音乐创作,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思考。

  • 标签: 德国当代音乐创作 先锋派 历史音乐学 隐喻式创作
  • 简介:<正>第二编中世纪(公元589——1700年)根据前章的叙述,各种乐器和曲调是土耳其斯坦(新疆)及其他各地通过北朝的种种关系陆陆续续引进中国来的。它是最先流行在中国北部,随后受到南朝的最后一个皇帝陈后主及隋朝的开国皇帝文帝——他重新统一了全中国——的喜爱,因而它的影响越来越大。与此相反的是中国一些保守的音乐家竭力维护并且提介那古老的音乐。虽然那些古老的郊祀和宴会用的乐曲原先是划分的,实际上后者的体制也只不过是郊祀音乐的变种而已,因此我没有把它们截然划分。可是从中世纪开始,郊祀音乐和世俗音乐的区别越

  • 标签: 世俗音乐 音乐家 公元 演奏 吹奏乐器 总表
  • 简介:人类学民族志经历了从业余民族志到科学民族志再到实验民族志的演进,研究方法从“摇椅式”收集到“参与观察”再到主客位叙事的转变;西方音乐学也从业余的“异国情调”的音乐记录到实验室音体系比较(比较音乐学)再到关注文化研究的音乐学(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而我国的民族音乐研究从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里,从方志性的音乐集成编纂逐步走向音乐人类学学理,走向人类学民族志的文化“深描”,进行着音乐民族志方法的实践和探索。

  • 标签: 音乐人类学 民族志 音乐民族志 民族音乐 方志 深描
  • 简介:本文基于历史视角,阐述20世纪70—90年代美国教育体系的弊端及引发的课程“断续”问题,探讨当时的一份重要文件——《K-12年级音乐课程目标》(CourseGoalsinMusicGradesK-12)①对我国音乐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可借鉴经验,为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

  • 标签: 音乐课程 课程一体化 国际比较 历史视域 美国 标的
  • 简介:中国少数民族暨跨界族群音乐研究同音乐文化史及历史民族音乐学在方法论上均有较大关联。后两类方法主张将民族音乐学或音乐民族志的思维观念和研究方法应用于音乐史研究领域,将已被“提纯”的音乐事象还原为音乐表演和音乐文化活动过程,把音乐作品、音乐事件和音乐人物还原到其具体生存的上下文语境中进行整体描写,也即将音乐史还原为音乐文化史。本文将结合上述理论观点,围绕“怎样书写音乐文化史?”“写谁的音乐文化史?”和“谁来书写音乐文化史?”等问题展开讨论。

  • 标签: 历史民族音乐学 音乐文化史 音乐史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跨界族群音
  • 简介:《二十世纪澳门天主教音乐》以其全面、深刻、新颖、独到的学术视野为学界呈现了二十世纪澳门天主教音乐文化的整体面貌、音乐创作及其审美趣味,填补了国内外多年来澳门音乐史学领域的空白,是澳门二十世纪天主教音乐史研究的重大发现和卓著贡献,标志着澳门本土音乐理论体系研究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全书构思立意新颖、史料珍贵翔实,分析深刻透彻、结论精妙独到、史学价值多重、学术意义深远。

  • 标签: 二十世纪 澳门天主教教音乐 史学价值 学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