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 循证护理在预防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 中的应用效果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选取 某市 第一人民医院妇科 201 9 年收治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 86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循证组,各 43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循证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抗凝药物使用率及 DVT 发生率。结果循证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使用抗凝药物使用率、 DVT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 DVT 发生率,减少术后抗凝药物应用,缩短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

  • 标签: 妇科恶性肿瘤 老年人 循证护理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护理中实行临床护理路径( CNP)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情况。方法:将我院 326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 2019年 1月~ 2020年 8月间)纳入研究,用计算机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参照组( n=163)、实验组( n=163),对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治疗,对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 CNP治疗,分析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实验组的住院总时间和住院总费用均低于参照组,而健康知识评分高于参照组, P<0.05。此外,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同参照组相比较( 95.09%> 81.60%),前者优于后者,差异显著, P<0.05。结论:应用 CNP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效果明显,有效改善患者临床针状,提高满意度。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临床护理路径( CNP) 应用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把预见性护理融入到脑梗病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工作中,并研究分析其预防成效。方法:随机选择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患者80例进行研究,按照数字奇偶法把其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有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见的预防护理方法,实验组则此基础上增加预见性护理方法,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下肢肿痛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患者,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下肢肿痛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都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的数据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下肢骨折护理中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90例下肢骨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康复效果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11%(P

  • 标签: 循证护理 下肢骨折护理 下肢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预防老年髋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2月至 2018年 12月间收治的老年髋骨骨折患者 7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 35例设为常规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接受预见性护理的 35例设为预见性组,分析这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从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上看,预见性组明显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从护理满意度上看,预见性组明显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预防老年髋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老年 髋骨骨折 预防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复方三黄饮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以本院诊治的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患者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诊疗时间为 2018 年 1 月 -2020 年 4 月,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 50 例,研究组施以 复方三黄饮 加减治疗,对比组 施以 常规西药联合云南白药胶囊 治疗,对比 临床疗效 。 结果:研究组 ALT 、 AST 、 TBIL 指标均优于对比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复方三黄饮 加减 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患者的治疗 中有着良好的 应用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 肝功能指标 , 提高肠粘膜通透性 ,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复方三黄饮 肝硬化 上消化道 静脉曲破裂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质量控制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消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的60件器械作为观察组,选择同一时间段常规清洗消毒的60件器械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灭菌不合格发生率、器械清洗消毒各项指标和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灭菌不合格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器械清洗消毒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医护人员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质量控制提升了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加强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了器械清洗、消毒和灭菌的质量,提高了医护人员满意度。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全程质量控制 消毒质量 护理管理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方式在改善小儿支气管肺炎疾病症状方面所呈现出的效果。 方法: 筛选 110 例于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5 月来我院治疗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患儿接受护理后的总有效率情况以及病症改善时间情况。 结果: 实验组患儿在护理总有效率以及各类病症改善时间方面的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 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方法起到较好的护理效果,缓解小儿支气管肺炎疾病症状,且具备较高的护理有效率。

  • 标签: 家庭为中心护理 小儿支气管肺炎 临床症状改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医护联合慢病门诊模式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管理中的实施效果。 方法: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 60 例慢性病患者,收治时间为 2019 年 6 月 ~2020年 6 月。采用抽签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 n=30 例)以常规措施干预 ,观察组( n=30 例)以医护联合门诊模式进行干预 。观察 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 100 %,对照组为 86.67 % ( P < 0.05 ) 。 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 P < 0.05 ) 。 结论:医护联合门诊模式对于慢性病患者的治疗有明显提升,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医护联合慢病门诊模式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慢病管理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应用和作用,提高我国疾病防控能力。方法:通过健全相关制度、分配和明确岗位责任、完善疫情监管和应急机制来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结果:通过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功能和职责,为传染病信息监管和发布提供专业的渠道,从而能够高效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卫生安全事件。结论:为了加强公共卫生的防护能力,从传染病的全面监管、高效预警和预防治疗方面着手,完善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强化的防治系统,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展方向和建设工作的重点。

  • 标签: 传染病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创新建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对围产期孕妇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作用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7月至 2019年 7月间收治的围产期孕妇 10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 50例接受常规护理的设为对照组,其余 50例接受优质护理的设为实验组,分析这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上看,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从 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上看,护理前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从护理满意度上看,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围产期孕妇实施优质护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围产期产妇 下肢静脉血栓栓塞 护理满意度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 : 探究消化内镜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 共计抽取 12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于 2018年 2月— 2020年 2月入我院接受救治,将其随机分两组,各 6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方法治疗与常规方法治疗基础上 24小时内早期内镜介入,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出血停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 0.05)。 结论:消化内镜在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时,效果较高,降低疾病对患者的危害,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安全,临床要重视。

  • 标签: 消化内镜治疗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纳入 8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选取时间为 2018年 5月到 2019年 6月。采用计算机表法的形式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41例行综合干预,对照组 41例行基础干预,记录两组干预前后 FMA评分以及 Barthel分数。结果:进行干预前两组 FMA评分对比无差异性( 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Barthel分数对比,干预前,观察组( 36.52±12.22)分和对照组( 36.94±11.66)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观察组( 54.45±12.81)分和对照组( 39.45±13.51)分对比 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神经功能分数,因此这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溶栓治疗 综合护理 神经功能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脑梗塞病患留置针静脉输注甘露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76例糖尿病脑梗塞病患,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均等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炎总发生率13.16%显著低于对照组34.21%,组间差异值得进行统计(P

  • 标签: 糖尿病脑梗塞 甘露醇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 基础护理与系统化护理预防妇产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效果。方法:本文选取的 80 例分析病例为我社区服务中心 妇产科接收的手术患者,依据随机数字选取法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与对照两组各 40 例,对照组行基础护理 ;观察组添加系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患者依从性及治疗期间身心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且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较大差异( P<0.05)。结论:对妇产科手术患者采取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增强患者治疗期间的身心舒适度及依从性,减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几率。

  • 标签: 妇产科手术 基础护理 系统化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干预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药物外渗发生率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以降低静脉输液过程中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为主题,拟定活动计划书,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充分运用科学管理工具指导完成圈组活动。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以后,患者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药物外渗率由改善前的21.6%降低至改善后的11.3%,P<0.05。结论:总结了品种圈活动在降低静脉输液过程中药物外渗发生率的应用及其效果,通过开展品质圈活动,有效地降低了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率, 减少患者身体和心理上所受的痛苦,减少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同时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增强护士的责任心,有效降低了药物外渗的发生率。

  • 标签: 品管圈 静脉输液 药物外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行尿激酶溶栓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出现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后开展临床护理的方法与效果。 方法: 选择出现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血液透析患者 74 例入组,均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以动态分组法划分两组,对照组 37 例以常规护理为主,观察组 37 例以针对性护理干预为主,统计两组溶栓成功率,记录两组溶栓时间,评估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的溶栓成功率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溶栓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显著( P<0.05 )。 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出现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后,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提升溶栓效果,使患者满意度提升。

  • 标签: 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 血液透析 尿激酶溶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药物 I期临床试验中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标本溶血原因的相关性以及干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 :选取本院于 2018 年 9 月到 2019 年 9 月的 100 例在药物 一期 临床试验中进行药物试验的健康实验者的血样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针对形成血标本溶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其高危原因实施有效护理。 结果 :护理干预前的两组实验者的溶血率均在 20% 左右,对比差异不大,护理干预实施后,实验组的溶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根据实验观察发现,血标本溶血的高危因素包括静脉留置针的型号、放置时间、穿刺部位、采集弃血的与采集药带血的间隔时间。 结论 : 药物 I期临床试验中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标本溶血的高危因素多样,但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 降低溶血率 ,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药物 I期临床试验 标本溶血 护理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丁苯酞氯化钠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CIS)的效果。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CIS患者中选取74例,数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rt-PA溶栓)、试验组(丁苯酞氯化钠联合rt-PA溶栓)均为37例。观察临床疗效,评估神经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94.59%)高于对照组(78.38%),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的NIHSS和ADL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小、ADL评分提高,且试验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CIS疗效确切,可促进受损神经修复、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CIS 丁苯酞氯化钠 rt-PA 神经功能 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对 1 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伴有颅内静脉窦血栓护理,认为护理重点为重视患者主诉、颅内压增高、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的观察护理,做好抗凝治疗的护理、腰穿护理及心理护理,同时做好取栓术前后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颅内静脉窦血栓 取栓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