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一直以来,医德教育都是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医德教育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以及医德认知。但是,目前很多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存在医学院学生医德意识不高、医德教育形式单一等等问题,为了更好的提升医学院学生的医德,必须对这类问题加以解决。本文正是基于此,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国医德教育的现状,之后总结了医学生的医德养成措施,以期指导实践。

  • 标签: 医学生 医德 养成 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芳香疗法配合榜样激励干预对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术后的病耻感的影响研究。方法 选择2022年11月~2023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80例行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芳香疗法配合榜样激励干预。比较两组病耻感、神经功能、负性情绪。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SSS、NIHSS、HAMA、HAMD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SS、NIHSS、HAMA、HAM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行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给予芳香疗法配合榜样激励干预,可显著减少患者的病耻感及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

  • 标签: 脑出血 血肿清除术 芳香疗法 榜样激励 病耻感
  • 简介:摘要:医院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不仅担负着治病救人的重任,而且在保障人民健康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医院管理模式与文化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以党建引领医院文化融合发展,对医院的管理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本文对新时期党建引领医院文化融合的发展路径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促进医院文化的深度融合与协调发展,促进医院的长期发展与社会效益的提升。

  • 标签: 新时期党建 医院文化融合 发展路径
  • 简介:摘要:由于幼儿十分容易被外界所影响,因此,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就必须从幼儿期开始做起。因为幼儿愿意听从家长的意见和教导,对周围所处的环境十分敏感,而后可以在大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从而产生定型的概念,并慢慢养成生活习惯。幼儿期是生长发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也是身体十分娇嫩的一个时期,但是,因为环境以及不恰当的教育方式的影响,在家庭生活中,许多幼儿形成了独来独往,使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受到影响。本文主要分析浅论幼儿园卫生保健的现状与提升对策

  • 标签: 幼儿习惯 卫生习惯 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对产科护理满意度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1月在本院产科分娩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产科护理满意度和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结果观察组产妇产科护理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产科护理满意度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对产科分娩产妇意义重大,可提高产妇产科护理满意度和母乳喂养成功率,加深产妇对产后健康知识及技能的掌握,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母婴床旁护理 产科护理满意度 母乳喂养成功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剖宫产术后不适感较为强烈,引入持续性阶段护理,以改善产妇状态,缓解不适,改善母乳喂养情况。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行剖宫产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均等拆分,采取常规护理的作为对照组,采取新型模式(持续性阶段护理)的作为观察组,对比两者在疼痛、负面情绪、母乳喂养成功率、护理效率上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SAS、SDS评分更低,其术后1d后VAS评分更低,其护理有效率、产后3d母乳喂养成功率更高(P

  • 标签: 母乳 疼痛 剖宫产 持续性阶段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剖宫产产妇实施持续性阶段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12月60例剖宫产产妇,依据随机排列法将其分为参照组(n=30,常规护理)及研究组(n=30,持续性阶段护理)。比较母乳喂养、产后疼痛及舒适度情况。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较高,疼痛情况较轻且舒适度较高,P<0.05。结论: 对剖宫产产妇实施持续性阶段护理可显著提升母乳喂养成功率,同时能减轻产妇疼痛及提高其舒适度。

  • 标签: 剖宫产 持续性阶段护理 母乳喂养 舒适度
  • 简介:【摘要】在全世界努力实现降低儿童和产妇死亡率并与艾滋病和其他传染病作斗争的千年历史里,卫生系统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改善起到的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类健康状况的改善导致全世界预期寿命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1]。全球非传染疾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NCDs)负担日益增加,这是一种新的负担和挑战[2]。在以“可持续发展、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为目标的时代,探索如何应用有限的医疗资源来应对新的负担具有现实意义。以前组织用来为急性和重症疾病提供医疗护理的卫生服务现在需要跨学科团队合作为患者提供长期的医疗护理,以“有效”,“高效”和“节约医疗成本”地方式管理慢性病[3]。上世纪40年代“整体人”的概念提出,专业人员意识到患者作为一个“整体人”,住院仅仅是患者对健康需求的一部分。多年来,在全球和国家范围内已经提出许多患者住院和出院后连续性医疗照护的概念,广泛应用于慢性病的管理。无论患者在院内或院外都不会中断治疗、护理和康复,能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医康养整合作为一种新型的慢性病管理和养老模式,将医疗与养老资源整合,满足慢性病的院内外管理和养老服务的共同需求。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慢性病院内外的管理模式和医养结合模式的现状,讨论并探索缓和医学中心在我院医康养平台下进行慢性病患者的院内外管理的模式。

  • 标签: 慢性病 连续性照护 医康养
  • 简介:摘要:文章从医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的综合视角,概述了未成年犯医疗救治的特点,包括生理和心理发育的特殊性及犯罪环境下的健康风险;并探讨了如何在防范药物滥用和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尊重未成年罪犯自主权和医疗决策中的道德责任之间寻找平衡点。

  • 标签: 未成年男性罪犯 用药安全性 用药有效性 医疗道德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