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在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治疗中取得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 2017年 3月 ~2019年 1 月诊治的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 88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4例,观察组利用关节镜开展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为 93.18%;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低,为 70.45%,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利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膝前交叉韧带损伤可促进韧带修复,缩短康复时间,并发症少,值得应用。

  • 标签: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膝前交叉韧带损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被蜂蜇伤后导致急性肾损伤经血液透析治疗的护理措施,为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护理经验。方法:针对被蜂蜇伤后导致急性肾损伤经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特点及护理要求,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制定具有针对、科学的护理措施。实施液体管理、预防出血、预防感染等有效护理方法,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及时告知医生。结果:患者情况好转出院,未发生并发症。结论:被蜂蜇伤后导致急性肾损伤经血液透析治疗时要根据患者具体的临床症状实施护理措施,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满意度。

  • 标签: 蜂蜇伤 急性肾损伤 血液透析 护理 个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腕关节损伤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NMRI)联合多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50例腕关节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2020.1-2021.1被我院收治,对其开展NMRI以及多层螺旋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应用价值。结果 腕关节损伤情况对比中,联合诊断(100.00%)检出率比NMRI与多层螺旋(70.00%、78.00%)高,P<0.05。结论 对腕关节损伤患者开展NMRI联合多层螺旋CT检查应用价值更高,能够有效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值得运用与推广。

  • 标签: 多层螺旋 腕关节损伤 诊断价值 核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超声引导下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治疗偏瘫后肩袖损伤的效果。方法:在2022年1月到2023年2月期间,收集我院80例偏瘫后肩袖损伤患者,随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分别采取超声引导下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治疗、冲击波治疗,将治疗效果、疼痛程度与肩关节恢复情况作为两组研究对象的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7.50%、85.0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检验结果呈现出P<0.05;在干预前,两组各项评分对比并无差异,P>0.05,在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与肩关节恢复情况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明显要好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通过与冲击波疗法进行对比,超声引导下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治疗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并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改善,同时也可以保证肩关节的迅速恢复。

  • 标签: 超声引导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治疗 偏瘫后 肩袖损伤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在颅脑损伤诊断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CT技术在颅脑损伤诊断中的优化策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降低患者的创伤,并加快诊断流程。文章分析了当前CT技术在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现状,结合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包括扫描参数优化、图像处理算法改进、以及临床应用流程优化等方面的策略,以期为颅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 颅脑损伤 诊断 优化策略 图像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传统教学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提高护士静脉采血知信行水平的效果。方法:分别用传统教学与翻转课堂教学对护士进行静脉采血培训,对比两组护士干预前后静脉采血知信行水平、理论、操作成绩的差异。结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组护士的静脉采血知信行、理论、操作得分比传统教学模式组的护士高(P

  • 标签: 翻转课堂 规范化静脉采血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价新冠肺炎疫情下规范化培训护士职业认同感的调查分析。方法:选取新冠肺炎疫情规范化培训的护理人员2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培训,观察组进行规范化培训,对比护理人员的团队凝聚力以及职业认同感。结果:观察组团队凝聚力以及职业认同感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新冠肺炎疫情 规范化培训 职业认同感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HHS并发胰腺损伤的护理。方法:评估患者基本情况,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做好健康教育,做好初发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疏导。结果:经过护理后达到预期的效果。结论:护理过程中要准确及时监测血糖、调整胰岛素、密切观察血电解质及血淀粉酶的变化,合理控制血糖,防止出现血糖过高或过低,心理的调试需要医护、同伴及自身的调试。

  • 标签: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高血糖高渗状态 初发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在肠内营养中应用精细化护理的满意度。方法:择取 2018.01至 2019.10时期内诊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共 80例,划分为常规组( 40例)和精细组( 40例)。即在肠内营养的基础上,常规组使用常规护理,精细组使用精细化护理,比较患者护理总满意度、营养状况。结果:常规组护理总满意度为 87.50%,精细组为 100.00%,数据比较有意义( P< 0.05)。精细组营养状况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比较有意义( P< 0.05)。结论:针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于肠内营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精细化护理服务,既可提高患者总满意度,还可改善营养状况,可推广。

  • 标签: 重症颅脑损伤 肠内营养 精细化护理 总满意度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分级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对于降低药物外渗损伤风险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3-2020.3科室接诊的120例静脉输液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分级护理干预)各为60例,将两组静脉输液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静脉输液中分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以降低药物外渗损伤风险,安全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静脉输液 分级护理干预 药物外渗 输液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护理床旁交接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诊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共46例,划分为对照组和沟通组,各23例。对照组为常规床旁交接班护理,沟通组为SBAR沟通模式床旁交接班护理,比较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总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低于沟通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沟通组总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为82.61%,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以SBAR沟通模式采取床旁交接班护理操作,能够有效增强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可推广。

  • 标签: SBAR沟通模式 重度颅脑损伤 护理 床旁交接班 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不同护理干预在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介入术后再灌注损伤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4 月 ~2018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下肢动脉栓塞症患者,采取介入手术后再灌注损伤的 82 例参与本次研究,将 82 例患者分为实验组 41 例和对照组 41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优质护理,对比不同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后,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具有差异则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P 〈 0.05 )。实验组患者的血清 CRP 、 CK-MB 、 c-Tnl 指标在术后 1h 、术后 24h 高于手术前,术后 72h 对照组的 CRP 指标高于手术前 ,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实验组无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为下肢动脉闭塞症介入术后再灌注损伤实施优质护理的患者,能够提高护理效果,改善血清指标,促进患者机体康复,提高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

  • 标签: 优质护理 下肢动脉闭塞症 介入手术 再灌注损伤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将我院在2018年5月~2020年5月期间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4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将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2例健康者作为参照组。测定参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入院半小时、6小时、12小时的血清cTnl、IMA、Mb;单独检测以及联合检测诊断的特异度、准确度和敏感度。结果:参照组患者和实验组患者的血清cTnl、IMA、Mb水平之间均有明显差异,参照组均低于实验组,P<0.05;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准确度以及特异度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的结果,P<0.05。结论: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准确率、特异度以及敏感度均较高,因此在临床上建议优先选择该检测方法。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 心肌损伤标志物 血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过渡期护理模式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重症监护过渡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被选择配合本研究开展的中心医院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共120例,均于2017年8月-2019 年8月入我院进行治疗,按照常规护理和过渡期护理模式分两组,对比ICU重症监护过渡期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后不良情绪状况。结果 ICU重症监护过渡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来看,研究组低,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对比,研究组低(P<0.05)。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重症监护过渡护理中过渡期护理模式的实施对于患者治疗及护理安全的提升有所助益,且能够对患者不良情绪有所缓解,建议推广实施。

  • 标签: 过渡期护理模式 重度 颅脑损伤 重症监护过渡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规范化护理流程在ICU患者动脉血采集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自本院2018年1月-2019年7月收取的动脉血液采集的患者80例,按照血液采集方式的不同分成甲乙丙丁四组各20例,甲组实施桡动脉血液采集;乙组实施股动脉血液采集;丙组实施肱动脉血液采集;丁组实施足背动脉血液采集。分析四组之间的动脉血液采集出现的相关并发症,并且对采集满意度和住院时间等进行分析。结果 丁组患者有2例出现了并发症,低于其他三组;对采集血液的满意度高达95%,也是高于其他三组数据,四组之间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ICU进行动脉血液采集的患者接受规范化护理流程干预,并且不影响血气分析的前提下,通过足背的动脉实施采集血液,可以有效的避免并发症的出现,方便固定,减少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此外值得临床大力的推广和采纳。

  • 标签: 规范化护理 ICU 动脉血采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对于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管路护理规范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月-2021月3月接收的30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5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选用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15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循证护理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各项指标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并发症和术后各项指标情况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循证护理 老年结直肠癌 管路护理 术后指标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脑外科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对压疮的预防效果 。 方法: 将本院于 2018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0 月期间接治的 80 例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 为本次研究对象, 将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 40 例和对照组 40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施行围手术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 。 结论: 对 脑外科重症颅脑损伤患者 予以 围手术期护理 ,其护理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压疮的发生,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脑外科 重症颅脑损伤 围手术期护理 压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 早期功能锻炼联合中药熏蒸在膝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术后的价值。 方法: 在 我院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3 月间收治的半月板损伤患者中选取 30 例进行回顾分析,其中 15 例患者在术后接受早期功能锻炼,作为对照组,另外 15 例患者加用中药熏蒸治疗,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程度和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在半月板损伤患者接受手术后,对其采用 早期功能锻炼 + 中药熏洗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的缓解其疼痛程度,提升其膝关节恢复速度,值得进行应用推广。

  • 标签: 早期功能锻炼 中药熏蒸 半月板损伤 疼痛 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在肩关节镜治疗肩袖损伤的术后护理中应用分阶段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到我院肩关节镜治疗的80例肩袖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40例对照组和40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分阶段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自理能力评估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阶段康复训练应用于肩关节镜治疗肩袖损伤术后护理中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减轻疼痛。

  • 标签: 肩袖损伤 肩关节镜 快速康复理念 术后护理 肩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