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合格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产生的原因,以提高临床血液标本检验的准确率。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7年9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常规检验血液采集的300例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皮肤采血,观察组进行静脉采血。对比分析两种采血方法的误差率,并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结果静脉采血的标本常规检验的误差率小于皮肤采血标本常规检验的误差率,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两种采血方法血液检验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均为采血时间不恰当、标本容量不够、溶血、标本存在凝块等。结论在临床血液标本常规检验中,应尽量采取静脉采血方式,并根据产生误差的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血液常规检验采血的技术误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血液标本 常规检验 静脉采血 皮肤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常规检验中的常见误差原因以及解决方式。方法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这段期间内,将63例尿常规检验对象作为对照组,在解决相关误差问题后,再选择63例尿常规检验对象作为观察组。最终分析出尿常规检验出现误差的原因以及解决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尿常规检验误差率(1例,1.59%)明显低于对照组(10例,15.87%),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规范检验流程,组织检验人员参与培训有利于减少尿常规检验的出错率。

  • 标签: 尿常规检验 误差原因 解决策略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间来我院体检的300例健康体检者,取体检者外周静脉血,制成血液标本后行血常规检验,统计出现误差的血液标本,分析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结果在300份血常规检验标本中,出现误差的原因主要包括受检者自身因素、采集时间不合理、保存不当、送检时间过长、抗凝剂浓度不合格,占比分别为5.7%、21.7%、24.0%、42.0%、6.7%。静脉血的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末梢血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室温保存的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冰箱保存相对比,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采血后立即测定的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放置2小时之后测定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常因标本采集时间、保存环境等因素造成误差,另外,采集静脉血或者末梢血、采血后立即测定或者放置2小时之后测定也会对血常规检验结果产生影响,所以应提高检验人员的责任意识及规范意识,严格遵循血常规检验流程,以提高检验的准确性,降低血常规检验中的误差发生率。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误差 解决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降低门诊西药房盘点误差率中品管圈的应用效果,以期为减少门诊西药房盘点误差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门诊西药房的盘点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2月未实施品管圈活动,对其间盘点过程中出现的误差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于2017年1月—12月期间实施品管圈活动,对两个阶段盘点误差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对于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实施后盘点误差率显著下降,数据经统计存在明显差异,即P<0.05。结论在门诊西药房盘点过程中实施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盘点误差率,促进医院药事管理水平的提高,应大力推广实施。

  • 标签: 门诊西药房 盘点误差 品管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米力农和新活素的疗效和对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以及血浆BNP的改善情况。方法此次抽取2011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医治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168例)当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甲组、乙组,每组84例。此次研究患者均米力农治疗,研究甲组加新活素,总结疗效和相关指标改善程度。结果甲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大于乙组,P<0.05。甲组左室舒张末内径的改善幅度、左室射血分数的改善幅度、血浆BNP的改善幅度均大于乙组,P<0.05。结论在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米力农+新活素的治疗有效率高,且显著改善相关指标。

  • 标签: 顽固性心力衰竭 米力农 新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