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ACI)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改变及其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250例脑梗死患者(ACI组)和226名健康成人(健康对照组)的血浆Fib含量。在ACI患者入院当天和4周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结果ACI组血浆Fib水平异常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4.8%vs.9.3%,P〈0.01);NDS重型患者血浆Fib含量[(5.82±1.51)mg/L]明显高于中型[(4.17±1.09)mg/L]、轻型[(4.26±1.15)mg/L]患者(均P〈0.01)。血浆Fib含量升高组患者住院4周时显著进步和进步者明显低于Fib正常组(均P〈0.01),而无变化和恶化者明显高于Fib正常组(均P〈0.01)。结论ACI患者血浆Fib水平均明显升高,病情重的患者升高更明显,血浆Fib含量升高的患者预后较差。

  • 标签: 脑梗死 纤维蛋白原 症状和体征 预后
  • 简介:背景:双膦酸盐能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由于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所致的骨骼疾病。目的:探讨双膦酸盐类药物致颌骨坏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Medline数据库2003/2011收录的双膦酸盐类药物致颌骨坏死的相关综述和论文报告,并分析和探讨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其预防和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的病史、辅助检查和专科查体确诊1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致颌骨坏死的个案,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段对患者进行了治疗,临床治愈,疗效满意。结果与结论:共纳入双膦酸盐类药物致颌骨坏死的相关文献15篇。双膦酸盐类药物可以抑制破骨细胞,降低肿瘤细胞引起的骨转移灶的溶骨性破坏。由于在正常骨组织中,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维持动态平衡,但在口腔治疗过程中,双膦酸盐抑制了颌骨在病损后的破骨细胞的活动,使骨改建的病理生理过程无法完成;造成颌骨尤其是牙槽骨在牙槽手术后骨的修复不能进行,引起经久不愈的感染。

  • 标签: 双膦酸盐 颌骨坏死 骨转移 乳腺癌 齿槽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脂联素与瘦素和炎性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及其发病机制。方法测定8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实验组)和80例绝经后健康妇女(对照组)的血清脂联素、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石(IL-6)和骨密度(BMD)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清脂联素、瘦素、TNF-α、IL-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腰椎BMD、髋部BMD、前臂BM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清脂联素与瘦素(r=0.592)、TNF—α(r=0.553)和IL-6(r=0.388)呈显著正相关,与髋部BMD(r=-0.477)、腰椎BMD(r=-0.391)、前臂BMD(r=-0.329)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过程是脂联素、瘦素和炎性反府等名冈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标签: 骨质疏松 绝经后 脂联素 瘦素 受体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目的研究脑利钠肽、左室射血分数与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关系。方法方差分析222例患者各心功能分级之间脑利钠肽、左室射血分数的差异,并行相关分析。结果①心功能分级与脑利钠肽正相关,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脑利钠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12,P〈0.05);②心功能分级与左室射血分数负相关,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55,P〈0.05)。结论脑利钠肽、左室射血分数与心功能分级有相关关系,但均不能作为诊断心功能分级的唯一标准。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利钠肽 每搏输出量 老年人 80以上
  • 简介:目的观察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听力下降患儿的腺样体、扁桃体肥大分布情况,探讨其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的关系。方法选取行多导睡眠监测、听力学测试的OSAHS听力下降患儿81例(162耳),根据OSAHS诊疗指南分为AHI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组,采用鼻咽部腺样体x线、鼻内窥镜检查测定腺样体及扁桃体大小,分析腺样体、扁桃体与AHI的关系。结果AH15-组的腺样体(Ⅰ~Ⅲ级)分布:轻度组分别为50.00%、36-36%、13.64%;中度组分别为18.75%、43.75%、37.50%;重度组分别为18.52%、14.81%、66.67%;腺样体大小与AHI呈正相关(r=0.40,P〈0.05)。AH15-组的扁桃体(Ⅰ~Ⅲ度)分布:轻度组分别为50.00%、22.73%、27.27%;中度组分别为31.25%、40.63%、28.13%:重度组分别为18.52%、44.44%、37.04%。扁桃体大小与AHI呈弱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20,P〉0.05)。结论OSAHS听力下降患儿与腺样体肥大疾病之间具有中度的相关性,与扁桃体肥大之间相关性不明显。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阻塞性 儿童 腺样体 扁桃体
  • 简介: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基因174G/C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stroke,IS)风险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PubMed、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11年8月间关于IL-6基因174G/C多态性与IS风险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并交叉核对后,采用RevMan5.1.2和Stata11.0软件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研究,2537例患者和2767例对照。各遗传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IL-6基因174G/C多态性与IS风险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共显性遗传模型:G/Cvs.G/G:OR=0.98,95%CI(0.78,1.24);C/Cvs.G/G:OR=0.75,95%CI(0.38,1.50);显性遗传模型:OR=0.93,95%CI(0.68,1.28);隐性遗传模型:OR=0.80,95%CI(0.45,1.42)]。基于人种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而基于对照来源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对照人群为医院来源的亚组中IL-6基因174G/C多态性是IS的保护因素[共显性遗传模型:G/Cvs.G/G:OR=0.56,95%CI(0.40,0.79);C/Cvs.G/G:OR=0.17,95%CI(0.11,0.27);显性遗传模型:OR=0.40,95%CI(0.29,0.55);隐性遗传模型:OR=0.24,95%CI(0.16,0.37)]。结论基于目前研究结果显示,IL-6基因174G/C多态性与IS风险无明显相关性。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限制,上述结论尚待开展更多高质量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白细胞介素-6 174G/C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DWIBS)表现特征,探讨肿瘤组织ADC值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肿瘤微血管面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资料,分析其DWIBS图像特征,分别测量肿瘤中心实性部分、肿瘤边缘部分和瘤周正常肌层的信号强度、ADC值。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VEGF表达及微血管面积,并分析二者与ADC值的关系。结果DWIBS原始图像、3DMIP重建及相应黑白翻转图像可立体、直观显示肿瘤病灶部位、大小及范围,肿瘤组织于原始图像上呈明显高信号,黑白翻转图像呈低信号;肿瘤组织中心实性部分、肿瘤边缘部分信号强度、ADC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与瘤周正常肌层信号强度、ADC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组织ADC值与VEGF表达和肿瘤微血管面积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DWIBS可直观显示子宫内膜癌病灶;ADC值定量测量可明确肿瘤边界,并提示肿瘤的组织病理学信息。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背景抑制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 简介:背景:血管内皮细胞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方向转变,为干细胞的成骨分化提供营养支持。目的:观察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在联合培养体系中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生长、细胞分化及其侏儒相关转录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在联合培养装置中,取第3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第3代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联合培养(实验组),设立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组(对照组),于培养第4,6,10天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变化,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及侏儒相关转录因子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中细胞形态呈多样化,后期部分细胞之间出现了连接及融合,成骨分化明显。对照组各个时间点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各时间点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第6,8天细胞侏儒相关转录因子基因表达量为对照组4倍左右(P〈0.01)。表明在联合培养体系中,静脉内皮细胞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侏儒相关转录因子基因的表达,并诱导其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

  • 标签: 血管内皮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侏儒相关转录因子(Runx-2) 联合培养 实时定量PCR
  • 简介:背景:经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迅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效果良好.目的:验证单侧经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单侧经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22例患者平均随访2.5年,渗漏率为4.5%;其他椎体骨折发生率为9.1%.随访2年时: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骨水泥位偏左侧5例,位于中部9例,偏右侧8例,疼痛改善程度与骨水泥位置无相关性(P=0.192);治疗后伤椎前、中缘高度较治疗前明显恢复(P〈0.05);注入骨水泥的量1~5mL,注入骨水泥量与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无相关性.表明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骨水泥注入椎体内的位置、注入量与止痛效果无相关性.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 椎体后凸成形 椎体压缩骨折 目测类比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