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重症患者伏立康唑药谷浓度的变化,探讨重症患者最优化的伏立康唑给药方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入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使用伏立康唑并监测伏立康唑药谷浓度的重症患者,从性别、年龄、体重、APACHE2评分、剂量、总胆红素、白蛋白与浓度相关性,浓度分布情况、质子泵抑制剂对伏立康唑药谷浓度的影响及疗效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9例患者,监测150例次伏立康唑药谷浓度,其中仅76.00%(114/150)达目标范围1~5.5mg/L,〈1mg/L占13.33%(17/150),〉5.5mg/L占12.67%(19/150);高龄患者(年龄≥60岁)伏立康唑药谷浓度与中青年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除年龄外(P=0.000),性别、体重、体重标准化剂量、APACHE2评分、总胆红素及白蛋白对药谷浓度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是否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与伏立康唑药谷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165),联用泮托拉唑患者血药浓度呈上升趋势(P=0.054),联用泮托拉唑与艾司奥美拉唑相比伏立康唑谷浓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36);伏立康唑达标者与未达标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9,P=0.809)。结论伏立康唑药谷浓度个体差异大,因此临床有监测的必要,年龄、联用质子泵抑制剂对伏立康唑药谷浓度影响较大,制定给药方案时需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 标签: 重症患者 伏立康唑 血药谷浓度
  • 简介:目的总结新生儿高胆红素症的护理。方法通过对9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症的病因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探讨其治疗及光照疗法期间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96例新生儿,其中94例好转出院,2例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结论新生儿的高胆红素症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采取及时正确的治疗手段和相应的护理措施,则能更快而有效地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取得家长的信任,更好的改善护患关系。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光照疗法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行播散型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本院住院的老年行播散型肺结核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结局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例胸部X线片为不典型改变,占55.6%;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者5例,占13.9%;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9例,占25.0%;结核抗体阳性者11例,占30.6%。由于临床表现及实验等检查均不典型导致18例误诊。经治疗后23例好转出院,6例无变化,死亡7例。结论应提高对老年行播散型肺结核的早期诊断,积极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 标签: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老年人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胆红素吸附在高胆红素症中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高胆红素症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接受血浆吸附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两组患者胆红素、治疗结局。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血浆吸附治疗后血清TBIL明显下降,PTA明显上升(P<0.05),ALT和PLT水平下降程度不明显。两组治疗后TBIL均有所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以治疗后2周最为明显,表明血浆吸附治疗2周对血清胆红素的清除能力最强

  • 标签: 血浆胆红素吸附 高胆红素血症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思连康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的临床疗效。方法7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症患儿随机分2组: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思连康,每次1片(0.5g/片),每日2次,用温水(〈40℃)送服治疗,对2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治愈时间、7d治疗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思连康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症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

  • 标签: 思连康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 简介:目的通过丹东地区儿童耳垂锌、钙、铁、镁、铜五种元素含量的测定,了解该地区学龄前儿童体内微量元素水平,为儿童的预防、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北京博晖创新光电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生产的Bo-hui5100型多通道智能型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将1滴(20μl)末梢全加入专用稀释剂中进行稀释后,一次进样只需4s左右即可同时测定人体血液中所含的锌、钙、铁、镁、铜五种微量元素。结果经检测6000例学龄前儿童耳垂全血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微量元素缺乏情况,其中锌、钙、铁、铜、镁缺乏情况最为严重,发生率分别为46.6%、32.1%、13.0%、5.3%和3.0%。

  • 标签: 耳垂全血 微量元素 火焰原子吸收法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意义。方法:从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体检的自然人群中随机选取200例进行本次研究,对其均进行血常规检验,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涂片检测,通过比较,分析两种检验方式存在的差异,探讨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意义。结果:以病理学检验结果为金标准,正常和异常标本分别为168例和32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诊断结果显示正常和异常标本分别为143例和57例,准确率为85.12%,涂片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和异常标本分别为164例和36例,准确率为97.62%,涂片检测准确率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血涂片检测异常的标本有缺铁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等。结论: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验,虽然准确率较高,但是采用血涂片检验,能够帮助诊断人员进一步明确细胞的形态,两者联合应用,能够有效降低误诊率及漏诊率,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血涂片镜检 血常规检验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将其进行分类和归纳,并提出相关管理建议;同时为了增加患者就诊满意度,降低医疗事件的发生率。方法:选取某一地区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9年1月血液透析室发生的84起不良医疗事件,分析归纳其发生的原因。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引起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透室规章制度不完善、医生护士未按要求操作、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不及时、部分医护人员技术不达标、透析室仪器出现故障、卫生安全及消毒条件不到位、昂贵的医疗费用及患者精神不健全等。结论:医院需要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及责任意识,严格实施行业准入规则,提高竞争力,能者上位。医护人员还应加强专业技能学习,处理好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及时与患者沟通。医院应当定期对医疗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血液透析护理 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管理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透护理中常见的风险因素与防范方法。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透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值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组在采取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分值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均要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透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因素与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护理方式和专业技能等方面有关。通过加强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预防风险,从而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可能并且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率。

  • 标签: 血液透析 风险因素 防范方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液化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间我院患者80例,均实施血液化验、采集血液标本,对比不同放置时间下化验结果差异。结果:放置3h和6h后血液指标和生化指标均发现明显变化,且放置6h标本化验结果和放置3h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透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背景为2020年2月~2022年2月,研究对象为透患者而样本数为92例,统计资料并做双盲分组,对照组共46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同46例、接受优质护理,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生活质量。结果:相较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而生活质量评分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接受了优质护理的透患者很少发生呼吸道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其生活质量也得以提升。

  • 标签: 优质护理 血透患者 应用价值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综合护理对新生儿高胆红素症的价值。方法:选取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科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症患儿共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胎粪以及黄疸相关指标。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在胎粪以及黄疸相关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新生儿高胆红素症患儿采用,综合护理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胎粪以及黄疸相关指标,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胎粪以及黄疸相关指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女,56岁,回族,已婚。以'发现左乳肿物1年'为主诉,门诊以'左乳肿物性质待定'收入院。查体:T36.3℃,P84次/min,R22次/min,BP110/70mmHg。患者既往患糖尿病5年,注射诺和锐控制血糖,2009年行胆囊切除术,否认肝炎及结核等传染病史,绝经6年。专科检查:胸廓无畸形,双乳对称,外观及皮肤无明显变化,双乳头无内陷及溢液,

  • 标签: 恶性梭形细胞瘤 乳腺 诊断 治疗
  • 简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是一组来源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的疾病,包括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简称绒癌)和一类少见的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危重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多见于阴道大出血和/或失血性休克,盆腔病灶穿孔合并腹腔内大出血,肺转移合并大咯血和/或胸、气胸,脑转移出现颅内高压等。3年来我科抢救危重患者410例,其中

  • 标签: 危重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抢救 阴道大出血 葡萄胎 肺转移瘤出血
  • 作者: 彭斌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武侯区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彭斌在目前肝脏多发疾病中,肝细胞癌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是一种肝脏部位发生的恶性肿瘤病变,在我国,肝癌与胃癌、肺癌、食道癌等癌症为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癌症发展到晚期具有很高的致死率。肝细胞癌的临床发病率已经越来越多,呈上升趋势,核磁共振(MRI)作为当前对众多疾病诊断最常用的诊断措施,在癌症的诊断中可以显示出癌症组织的影像分析。在肝细胞癌中的应用也占有重要地位,在当前医疗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现在,核磁共振(MRI)的诊断形式与诊断类型也越来越多,下面针对肝细胞癌中使用的核磁共振(MRI)的诊断方式进行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CIK(外周血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细胞治疗乙肝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5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接受CIK细胞治疗一个疗程,回输细胞数为(1.0~3.2)×10^10,对照纽20例,采用常规药物对症治疗。结果30例治疗组患者经CIK细胞治疗后,CD3^+、CD4^+、CD8^+的表达矛口细胞增殖倍数均明显增加,随着免疫治疗时间的延长,HBV-DNA含量呈下降趋势,而对照组效果却不明显。结论自身CIK细胞治疗乙肝能增强患者免疫功能,使血清中病毒含量明显下降。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CIK细胞 乙肝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