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司马迁著《史记》,在全书编纂的总体设计上,以“本纪”列在其他四种体裁之前,这一安排,突出地体现了其深邃的历史哲学和强烈的信史精神。十二本纪“包举大端”,提纲挈领记述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各项大事,构成了全书的主干,其余篇章,或表,或书,或世家,或列传,都与本纪相配合,因而显示出华夏民族自文明初始至其当代历史演进的大趋势;又因有本纪作为总纲,其他篇章中的记载都围绕此展开,紧密联系,因而使这部内容丰富复杂、上下贯通漫长年代的巨著,成为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再者,本纪所载,既重在凸显政治设施的得失,彰明其盛衰兴坏之理,且又以艺术性手法,刻画处于历史变局中心的君主独特的性格、襟怀,所写的西楚霸王、汉高祖,更是栩栩如生,使后代读者产生无穷的感奋和慨叹。“本纪”的又一项重要史学功能,是反映出西汉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发展和巩固,反映出封建中央集权政治结构的等级制特征,因而成为时代的投影。这也是后代修史者“递相祖述,莫能出其范围”的深刻原因。

  • 标签: 史学功能 《史记》 本纪 陈其泰 历史哲学 华夏民族
  • 简介:彝族有悠久的历史、古老的彝文典籍与严谨的治史传统。在各地现存的大量彝文典籍中,可以明显地感到一种追寻万物根源的“探根”与先民足迹的“指路”现象。这种现象,是彝族群众传史、用史传统的具体体现,起到了凝聚、认识、整合、教育的重要社会功能。。

  • 标签: 彝族 探根 史学 功能
  • 简介:中晚唐文人完成了由盛唐纯粹文辞之士到知识型、学者型学士的转换,文史兼擅并融的主体丈化特征使史学精神对史论体咏史诗产生影响成为可能。具体而言,传统史鉴致用精神在中晚唐形成风气。受此精神影响,史论体咏史诗多以垂鉴致用为目的,以君主为主要讽谏对象,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针对性。《春秋》学派中的疑经新变、委曲发明的史学精神使士子在涉足经史内容时,往往对传统的经史之义进行大胆怀疑,对史实进行细致辨析,倡扬新说,促成了翻案体的产生。适应思想重建的要求,中晚唐史学开启义理之途,提倡以史治心,转变入史观念。这使史论体咏史诗多注意阐发史实背后的道德义理,具有儒学道德化、义理化的特点;从心性角度思考问题;导致了赞扬奇节义士、高隐大德诗风的盛行。

  • 标签: 中晚唐 史学精神 咏史诗 史论体
  • 简介:<正>1.《六世达赖喇嘛仓英嘉措秘传》,阿格旺罗卜桑昆都布达扎,乌兰巴托,2003年,123页。2.《蒙古国的对外关系》(20世纪初至20世纪末),Б.巴勒道,乌兰巴托,2003年,285页。

  • 标签: 蒙古人 桑昆 新书目录 罗卜 阿格旺 嘉措
  • 简介:刘大年是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集"战士"与"学者"双重品格于一身,一生秉持历史研究应为现实服务的理念,强调学术与政治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史学成就与新中国50年社会和政治的发展演变密切关联,具有鲜明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学术与政治是具有各自实践理念和独立活动领域、在观念上不可混而为一的两大系统。学术和政治意识形态结合并不必然地会损害学术,恰当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从意识形态出发,同样可以有学术发现,可以取得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史学成就,这是刘大年史学留给后人的重要学术遗产。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革命意识形态及其规约下形成的革命史范式是学术与政治结合在观念和实践上的产物。研究刘大年史学风格有助于理解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内在张力与融合。

  • 标签: 刘大年 史学成就 革命意识形态 史学风格
  • 简介:有明一代,宁海的方孝孺与义乌的王祎一家非常有缘。方孝孺乃天下读书种子,于明代“靖难之役”时,拒绝为篡位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威武不屈,孤忠赴难,被诛十族,株连而死者达873人。清齐周华说:“胜困品学正者,莫若方孝孺;靖难受祸惨烈者,亦莫若孝孺。

  • 标签: 文史学家 方孝孺 读书种子 靖难之役 明代 朱棣
  • 简介:本文结合晚清学术史发展的背景,探讨了刘师培的新史学探索工作,这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一是"以字诠史"方法的使用,二是对史学体例的改造,由此而展示了他对清季史学革命的贡献.

  • 标签: 新史学 刘师培 史学革命 辛亥革命 清季 清学
  • 简介:绅士是明清时期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它以功名、职衔为标识,凭借其所占据的各种资源优势,在官场与民间、城市与乡村之间转进转出,不但主宰着广大村民的社会生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地方政局,并构成“全部封建统治的基础”,以致一些社会学家称中国为“士绅之国”。20世纪40年代以来。日本学者先后从不同的角度对绅士进行了考察。绅士问题一度成为日本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中一大热点。1974年,《东洋史研究》特别刊行了“明清时代的乡绅”专号;1975年,在日本历史科学协会第九次大会上,又以“明清史研究中的乡绅论”为主题进行了研讨。对于日本的明清绅士研究状况,日本学者已有过系统评述,但国内迄今尚未有人作过专门评介。本人不揣简陋,拟作尝试,或许对我们今后开展此项研究有所裨益。

  • 标签: 日本 史学界 绅士 社会阶层 明朝 清朝
  • 简介:《跨学科史学期刊》(theJournalofInterdisciplinaryHistory)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MITPress)出版。该期刊创办于1970年,每年出版4期,主要收录将史学研究与经济学、人口统计学、政治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相结合的学术成果,所设立的栏目主要有学术论文、研究纪录(researchnotes)、学术评论、书评等。

  • 标签: JOURNAL 史学期刊 跨学科 of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简介
  • 简介:伟大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革命高潮,在洪秀全等领导下,太平军从南到北,所向披靡,一举攻克金陵而定都南京。太平天国革命浪潮,沉重打击了清廷的统治,加速了整个封建制度的崩溃,为后来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播下了火种,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 标签: 太平军 洪秀全 太平天国革命 农民运动 近代史 统治
  • 简介:陈寅恪是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其史学研究路数堪为引领学界之旗帜,然而陈先生史学之精蕴识思尚有隐而未彰之处。就陈先生早年求学植根于经学,晚年在赠其弟子蒋天枢一序中流露出"续命河汾的向往",可知其毕生之学术可归宗于薪传儒家礼乐精神。陈先生这一思想应该说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已基本确立,1939年著成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是充分体现这一思想的代表作。探寻礼制因革与国家治乱的互动结构,总结中国礼治精神是陈先生留待今人的未尽学术工程。

  • 标签: 中国礼学史 礼治 礼制因革 陈寅恪
  • 简介:美国圣迭戈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美籍山西人朱葆瑨,英文名PaochinChu,是国际知名的文史学家,研究中国史的权威。1928年8月5日,朱葆瑨出生于山西太原。其父朱增荫系山西法政专科学校毕业生,精通蒙文,时任职于平津卫戍司令部交际处。朱葆瑨在1岁时曾随父母赴北京居住。阎锡山、冯玉祥"倒蒋"失败后,朱葆瑨举家返回太原,其父服务于山西高等法院。

  • 标签: 历史系教授 阎锡山 圣迭戈 中国史 进山中学 山西人
  • 简介:西周时期史学的发展和特征晁福林西周时期是我国上古时代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内容丰富的大量彝铭的出现,使西周时期的历史记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面貌。白寿彝先生指出,"金文作为历史记载是有意识的,这跟甲骨文是不同的"①,精辟地指出了西周时期的史学比殷代史...

  • 标签: 西周时期 《左传》 周王朝 西周史 史官 史学
  • 简介:食货派的史学理论与方法具有自己的特色,具体表现如下:"接近唯物史观,却不是唯物史观"的社会史观;从探寻中国社会形态的演变到"新经学"的研究旨趣;重视史料但不忽视理论的治史主张;倡导分工合作的治史路径等。他们的史学思想对推动社会史论战之后学风的转变起了一定作用,在四十年代中后期也一度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抗战爆发以后,食货派未能从史学发展中去理解和把握学术研究的本质要求,没有对唯物史观认真总结,致使其史学思想黯然失色。

  • 标签: 陶希圣 食货派 史学理论 治史方法
  • 简介:<正>由全国十四所重点中学和天津《历史教学》社联合主办的《历史学习》已经出版。《历史学习》是向中学生和城乡青年普及历史知识、辅导历史学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知识性通俗读物。每期64页,32开本,今年出四期,每期定价0.26元。为适应中学生及城乡青少年的特点,《历史学习》将开辟爱我中华、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历史

  • 标签: 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学习 历史教学 中学生 重点中学 青少年
  • 简介:史学研究法》是桐城派晚期学者姚永朴系统阐述其治史理论与方法的专著。从姚永朴所论史学的意义与功能、史著的体例、史文的古今奇偶繁简曲直之分,以及使用比较浅显的文言文形式等方面来看,其《史学研究法》不仅是对中国传统史学的总结,也是时当时西方史学中国传播所做出的回应。

  • 标签: 姚永朴 《史学研究法》 桐城派
  • 简介:<正>经过了两个半世纪停滞不前的低潮时期,中国史学终于在明代中叶发生了变化,史学领域里出现了新的演变趋势,相继出现的三股与保守、空疏史学相背离的史学思潮,开始冲破了元、明以来史学界的沉闷局面。其中,最早出现于嘉靖、隆庆、万历年间的,是维护史学客观性、严肃性的思潮。明代中叶,社会经济的繁荣、生活的安定舒适,使相当一部分乡绅士大夫养成了爱写书

  • 标签: 明代中后期 史学思潮 士大夫 史学家 社会经济 万历年间
  • 简介:吕振羽(1900年-1980年),出生于湖南省武冈县(今邵阳县)农民家庭。1926年湖南大学电机工程专业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赴日本求学。1928年归国后到北平求职,出任《村治》月刊编辑。1929年底,参与创办撕东方》杂志。先后在中国大学和朝阳大学任教,参加“中国社会史论战”。“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曾任中共北平市委领导下的“自由职业者大同盟”书记。

  • 标签: 吕振羽 历史学家 “九一八”事变 抗日救亡运动 湖南大学 大革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