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近代英国主要从政治、商业角度考虑滇越铁路建成后的威胁,这是其提出修建滇缅、滇蜀、滇桂等铁路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英国借鉴了滇越铁路修建经验;另一方面滇越铁路修建费用之巨,也使英国对其在滇修建铁路的商业利益产生怀疑,体现英国商业口号与政治目的之间的矛盾。英国对滇越铁路态度,既揭示英法在中国利益的一致性,也凸显两国在中国西南激烈的政治角逐。

  • 标签: 滇越铁路 英国 法国
  • 简介:日本学者在上世纪80年代对中国风土建筑的系列研究,使用东亚传统建筑学与美国现代人类学结合的方式,以解开风土民居建筑研究中所存有的“视野”与“方法”的困惑。以浅川滋男的研究为案例,考察在风土建筑研究时,日本学者如何带有认识人类学的“视野”,同时,考察如何迁移民族考古学所注重三方面的论证,构成风土建筑研究“三重论证”的“方法”,最终形成民族建筑学这一研究中国风土建筑的方法体系。实质上,浅川滋男以语族划分建筑类型的研究意识,形成了以语系研究风土建筑的雏形,对当代中国本土学者进行的风土建筑谱系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有至关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进一步的,浅川滋男大篇幅追踪干阑式(高床)建筑,显示日本本国学界对文化传播路线的始端始终感兴趣,修复自身“民族史”的目的事实上贯穿学界研究走向并延续。

  • 标签: 浅川滋男 中国风土建筑 认识人类学 民族考古学 民族建筑学
  • 简介:女性主义批判是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诞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这种理论主要是从女性的角度来评断文学作品,深入研究女性主义批评与当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有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进而推动当代文学的快速发展。本文就女性主义批评与当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作了相关分析。

  • 标签: 女性主义批评 美国华裔女性主义文学
  • 简介:阎锡山执掌山西政权后,提出了振兴山西的计划。面对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的情状,山西省政府通过改铸钱币、摊筹资金等方式募集到初始建设资本,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短短几年间就筹办起涵盖金融、交通、工矿等多个行业的十多家单位。1936年,阎锡山将这批单位统称为“山西省人民公营事业”,采借并改造了股份有限公司的治理模式。治理机构包括督理委员会、董事会、监察会和各县监进会等“四会”,这种治理模式既不同于股份有限公司又不同于家族公司,然其不仅实现了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又有着家族公司般的高度集权。山西省人民公营事业促进了太原工业化,加速了太原的城市近代化进程。

  • 标签: 阎锡山 山西省人民公营事业 公司治理 太原 近代化
  • 简介:伴随着1949年政治层面的天翻地覆,历史学亦发生了“破旧立新”的剧烈变化。中国科学院近代史所接续延安史学之脉络,其于1950年率先创建,即有从人脉关系上切断与“旧史学”界的联系、着重培养新生力量、树立马克思主义史学正统之用意。但实际上,新中国“十七年”(1949—1966)间,近代史所逐渐引入的“旧史家”亦不在少数,且在近代史资料整理编纂中发挥了相当关键的作用,为近代史所的早期发展贡献颇多。近代史所中,“新”“旧”学人并存,其中的“旧史家”群体,正为当代史学史提供了一个颇为难得的研究样本。从中科院近代史所的“旧史家”在“十七年”中的实际境遇可以看到,这些“旧史家”大多出于民族主义情感对新政权有较多认同,且力图融入新时代。但他们既需面对新、旧时代中自身处境的落差,还需承受思想意识中“新”与“旧”的糾结缠斗,有时亦不免感到进退失据,无所适从。整体来说,他们均经历了一番并不轻松的心路历程。

  • 标签: 旧史家 中科院近代史所 新时代
  • 简介:19世纪末,日本开始了工业化的进程。然而,明治政府实施的市政制度限制市长权力,排斥市民参与,形成以城市名望家为主体的地方自治。在以东京市上水道事件为代表的市政工程建设中,市政体制的不健全导致官员和政商之间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产生。对此,日本政府采取解散并改选市议会等对策,但收效甚微。日本工业化初期的市政腐败对城市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使社会转型过程中积累了重重矛盾,“城市病”不仅未得到治理,反而随着市政腐败而日益加深。

  • 标签: 日本市政腐败 工业化初期 城市病 东京市上水道事件
  • 简介:《左传》提及,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大意是言语如果不经过适当修辞,就不能更广泛地流传。这里的“文”,我们可以理解为文采。那么,怎样才能使言语(包括口语和书面语)富于文采?《论语》里记载,孔子教育儿子:“不学《诗》,无以言。”又说,学《诗》后应该具备的能力之一是“使于四方”的时候能够“专对”。这两处都提到《诗经》学习和语言运用的关系。如果想获得“言”与“专对”的能力,在日常谈话和出使别国时想引经据典、侃侃而谈,

  • 标签: 古诗文 语文 日常谈话 《诗经》 书面语 孔子
  • 简介:受益于稀见历史文献的面世和研究思路的转换,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跨学科、跨国别的合作,对康区历史文化投入了极大热忱,使得"康区研究""康巴学"成为藏学研究领域新的学术热点。文章关注英文学界对元明清时期康区历史文化的研究,并从中央政府的川边治理、地方社会的能动回应、"地方感"的宗教呈现、经济结构与商贸行为等4个方面对既有研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希望探讨现存研究的理路贡献或范式缺失,以引起学界同仁反思,共同思考该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尚待开拓之议题。

  • 标签: 元明清时期 康区 中央王朝 地方社会 宗教 贸易
  • 简介:20世纪40年代,《康导月刊》中的边疆文艺接连问世。战争背景下,抗日救亡一度成为边疆文艺的重要内容。为加强边省与内地的联系、交流,凸显西康大后方的重要作用,边疆文艺也推出了大批展示当地特色的作品,边省风土人情得以集中展示。抗战建国的洪流中,边疆文艺成为国人审视西康的窗口,也是边省同胞接触现代文学、观念的孔道,它起到了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作用,体现了边疆人士的爱国情怀,同时也反映出康省政府强烈的地方意识,国家权力渗入西康的复杂性可见一斑。

  • 标签: 西康 《康导月刊》 边疆文艺
  • 简介:今年年初,笔者有幸访谈了20世纪50年代初在甘肃天水参与修建天兰铁路的武内清一先生,当年他在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北道埠机务段任技术员。武内先生给我讲述了自己从出生,后来到'满洲国'求学,直到1953年回日本之前在中国东北以及甘肃天水的回忆。山田晃三(以下简称山田):武内先生您好,首先请您简单地自我介绍一下。武内清一(以下简称武内):好的。我1927年5月27日出生在日本四国的爱媛县。家里连续几代都是小地主,在我1岁时,我父亲做蚕丝买卖巨亏。

  • 标签: 日本人 中国人 蒸汽机车 访谈录 天兰铁路 机务段
  • 简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产生以近代中国民族主义为基础和开端,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逐渐形成并确立起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内在逻辑发展的最高成就。"中华民族"作为现代民族符号与中国既有疆域相对应,以国家认同为基础,也就获得了确定性的内涵和稳定的边界,这一民族符号符合中国社会整体利益,获得广泛认同,成为重要的精神力量和政治资源。中国共产党如何利用这一符号阐发其凝聚民族力量、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主张,修正和限制民族主义的内在缺陷,指引和塑造民族主义的发展方向,成为当代中国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关注的重要议题。

  • 标签: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国共产党 民族国家 民族主义 形塑与修正
  • 简介:从1570年开始,澳门与长崎就成为大航海时代葡萄牙与日本贸易的重要航线。应该说,明代早期葡日贸易的发展是顺利的,几乎每年都有葡萄牙黑船抵达日本进行贸易。葡日双方在这一航线中都有获利,同时也给澳门带来巨额利润。然而在17世纪初却出现了两起不愉快的事件,一是1608年日本朱印船漂抵澳门后发生的日本人骚乱并遭屠杀事件,二是1610年葡萄牙大黑船往长崎贸易遭日本人报复船毁人亡事件。从而致使1610至1611年的葡日贸易中止。因为葡日贸易对双方的重要性,1611—1612年双方达成和解,澳门与长崎继续往日的商贸往来,直到1638年岛原之乱后葡萄牙人在日本的贸易权力逐渐被荷兰人取代。这两起事件虽并未对葡日贸易产生大的冲击,但是葡萄牙人开始失去日本贸易的垄断地位。

  • 标签: 明代 澳门 长崎 日本朱印船 葡萄牙黑船
  • 简介: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王火先生的散文集《九十回眸》,用一篇篇散文形式汇集成中国现当代史上的那些人和事,以再现战争带来的颠沛流离、坎坷曲折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希望,正像先生在书中所说:'我在本书中所写的那些人和事,都是我亲见、亲闻或亲历的,我不过是记下了我的真实感受。我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尊重历史。'全

  • 标签:
  • 简介:近十年来,国际汉学研究界最令人瞩目的动向,便是域外汉籍研究的兴起,这使得汉学研究在主题上开始强调中国与东亚的相互建构,在史料方面日益重视域外史料特别是域外汉籍。当这一门学问在中国起步的时候,南京大学张伯伟教授曾经以上世纪的新学问——敦煌学来类比其价值和意义。

  • 标签: 域外汉籍 张伯伟 文学研究 教授 实践 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