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借助软骨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我国20~40岁成年人膝关节软骨厚度变化规律及其与年龄、体质量和性别等与骨关节炎有关的主要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200例20~40岁间汉族正常志愿者进行磁共振(MR)膝关节软骨成像,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加权(FSET2W)、三维脂肪抑制扰相梯度回波(3D-FS-SPGR)和脂肪抑制质子加权(FS-PD)。分别记录股骨内侧髁、外侧髁、胫骨内侧平台、外侧平台和髌骨区5个区域软骨最大厚度。同时分别记录关节胫股角、身高、体质量并计算体质指数(BMI)。分析不同性别、BMI正常和超质量组、不同年龄段(以5岁年龄差为一年龄组)的膝关节各区域之间软骨厚度差异;采用多元方差分析不同年龄组软骨厚度总体差异;采用Sperman分析法对年龄、BMI、性别与软骨厚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样本胫股角平均值为4.6°,不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683,P=0.094);不同年龄组在股骨内侧髁和胫骨内、外侧平台软骨厚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以上区域软骨随年龄增大而变薄的趋势明显(F=2968.790,P〈0.001);软骨厚度与年龄具有较为明显的负相关性(r外侧平台=-0.352,r内侧平台=-0.475,r股骨内侧髁=-0.363)。不同性别间软骨平均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35,P=0.672)。超质量与体质量正常组间软骨平均厚度无显著差异(t=0.798,P=0.425);成年人股骨外侧髁软骨厚度与BMI负相关(r=-0.162,P=0.022),其余部位与BMI无相关性。结论在我国20~40岁正常成年人中,膝关节不同区域的软骨厚度差异显著且随年龄变化明显。该年龄段正常人膝关节软骨厚度与性别、体质量无相关性。

  • 标签: 关节软骨 磁共振成像 骨关节炎 临床相关性
  • 简介:范例教学理论是三大现代教学论流派之一。为激发学生潜质,本文以范例教学理论之教学程序入手,探讨其在方剂学教学中的运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类方配伍规律性及附方衍化规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 标签: 范例教学理论 教学程序 方剂学 教学
  • 简介: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见于《伤寒论》第262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然而现代临床运用本方并非以治身黄为主,而是被广泛用于治疗水肿、皮肤及过敏性疾病等.因此,本文试收集1978-2010年间的有关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临床应用资料,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应用范围和方证特点,以期为中医临床运用提供参考.

  • 标签: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水肿 皮肤病 证候 文献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与规律。方法:收集我院 2013年 9月 -2016年 4月期间收治的左氧氟沙星治疗的住院患者资料,对其中发生不良反应的 16例患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分布与相关因素。结果:患者接受左氧氟沙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反应等,常见瘙痒、皮疹等,多在 2h内出现;男性、年龄在 20-60岁、联合用药、剂量为 400mg等条件下,患者更易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全面掌握左氧氟沙星的临床适用症,合理控制药物剂量,首选口服给药,并在用药后 3d内密切关注患者状况,积极采取预防与护理措施,可有效避免不良反应带来的病痛折磨。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临床用药 不良反应 发生规律
  • 简介:摘要落叶松落叶病是一种常见的林木病害,全面研究防治的方案以及对策对现阶段防治工作进行必要的改良,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防治的质量与效果。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详细分析了落叶松落叶病的具体防治方案,并且对病害发生的规律以及防治过程当中需要注重的几个环节进行了探析,旨在更进一步的促进林木病害的防治水平。

  • 标签: 落叶松落叶病 病害防治 发生规律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现代文献研究中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1990年1月-2019年10月有关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中文文献,梳理并统计选穴、穴位归经及其所属特定穴等数据,采用Excel 2016、SPSS Statistics 22及SPSS model 18.0进行描述性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2篇,涉及针灸处方33个,穴位77个,穴位总频次达398次。其中单穴应用频次最高为合谷(23次),其次为外关(22次);选穴多属手阳明大肠经(87次)、足少阳胆经(68次);特定穴应用总频次达386次,其中频次最高为交会穴(123次);合谷与外关为核心腧穴且二者关联性最强。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首选合谷,上肢多选手阳明大肠经穴,下肢多选足少阳胆经穴,且重视局部取穴,配合远端选穴。

  • 标签: 针灸处方 卒中后肌张力增高 数据挖掘 选穴规律 关联规则 聚类分析
  • 简介:摘要:许斌教授认为乳腺类疾病大多由于肝气郁滞,气机不通等原因引起,或因气机闭塞而形成痰凝血淤,或因脾肾两虚,因虚致实。从藏象的角度来看,肝主疏泄,条达全身的气机,使全身气机通畅。如果肝主疏泄的功能出现问题,则会导致气机不畅,继而则会出现两胁以及乳房的疼痛,严重者则会出现结节,在中医上统称“乳癖”。目的:观察半年间许斌教授临床门诊病例患者,总结98例患者方药并跟踪记录,采用理气疏肝散结,滋阴合营等中药组成,对乳腺结节及增生患者的疗效。结论:采用理气疏肝散结,滋阴合营的方药组成治疗乳腺结节及乳腺增生的疗效显著。

  • 标签: 乳癖 舒肝理气  滋阴合营 用药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的剖析吴鞠通《温病条辨》一书中,治疗暑温病的用药特点及配伍使用规律,为临床医治暑温病提供参考。方法:梳理《温病条辨》一书中,医治暑温病的方剂,借用SPSS25.0软件对方药使用频数、频率,以及药味四气五味进行统计剖析。结果:收集方剂25首,药物85味,寒性药物占39.2%,五味以苦味和甘味为主占32.6%与23.9%。结论:吴氏医治暑温病,多以清热为主,滋阴为辅,善将苦寒与甘寒药物运用到不同治法中。

  • 标签:  《温病条辩》 暑温 用药规律
  • 简介:内容摘要:目的:为了藏医治疗水肿症的用药规律研究,发挥藏医特色治疗法对水肿症的治疗优势以及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Excel-2019 建立数据库,IBM SPSS Statistics26进行频次分析,用Gephi-0.9.2制作分析结果图例。结果:频次显示在200名水肿症患者中,男性占25.00%,女性占75.00%,其中17-70岁之间的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为喘气、月经过多、乏力、脸部浮肿、脸色苍白、脉诊细弱、尿疹红黄色泡大、舌诊粉红色等症状出现频次较高。唐坐散7.17%、十一味甘露丸6.76%、二十五味大汤丸5.20%等方剂频次较高。诃子4.32%、川木香              3.65%、肉豆蔻3.38%等药物的频次最高。结论:通过查找经典文献及相关资料作依据,用药规律研究藏医治疗水肿症的治疗原则主要为滋补强身、调和三因、补血滋生等。用药方法则为凌晨服用仁青芒觉丸、早上用唐坐散、中午用白色蔷薇丸、晚上用十一味甘露丸等的临床用药规律

  • 标签: 藏医治疗 水肿症 病历 临床用药规律
  • 简介:摘要:氨磺必利药物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较多,比较常见的有心动过缓、椎体外系不良反应、催乳素增高、低血压、QT间期延长等,一般药物不良反应在停药或降低剂量后得到缓解,如果血药浓度高还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尽管氨磺必利药物比较安全,然而不良的药物反应影响着疾病的治疗效果,本文利用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患者血药浓度数据,分析医院氨磺必利药物不良反应情况。通过统计分析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分析氨磺必利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发布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 标签: 氨磺必利 药物不良反应 发生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的取穴规律。方法:通过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期刊数据库中查找关于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相关资料,然后将查找到的资料录入到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中,采用系统软件针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寻找取穴的规律。结果:本次实验调查,共筛查到相关文件40余篇,其中包括70个治疗神经性耳鸣的针灸处方,包含着60个针灸穴位,分析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穴位为以下几个:听宫穴、翳风穴、听会穴、中渚穴、耳门穴。结论:采用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疾病,具有宣通气血、疏通耳窍、补气益血为主,因此在治疗神经性耳鸣时的针灸选穴原则为在手少阳经、足少阳经取穴,其中在手少阳三焦经上的取穴最多,同时治疗效果也较为突出,从而形成了神经性耳鸣疾病取穴的规律

  • 标签: 针灸治疗 神经性耳鸣 取穴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用药规律,为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思路。方法:在中国知网以“中风后抑郁”“中药”等关键词检索其收录的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中药,利用 Excel 表格的统计功能对中药进行频数和五味、归经统计分析;使用IBM SPSS Modeler 18.0 软件分析关联规则、配伍规律;利用 IBM SPSS Statistics 25.0 进行高频中药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中药文献共105篇,涉及中药168味,使用频次不低于20次的中药有柴胡、川芎、郁金、等15味,以解表类、活血化瘀类为主,五味多属苦,主要归肝经、心经、脾经。关联规则显示常用药对为柴胡-川芎、川芎-郁金、川芎-柴胡等;聚类分析得到8有潜在聚类配伍关系的中药组合。结论:治疗中风后抑郁应以解表、活血化瘀药为主,辅以开窍、利水渗湿之药,重在平肝熄风、醒脑开窍、活血化瘀、补益心脾。

  • 标签: 数据挖掘 中风后抑郁 中医
  • 简介:摘要:分析针灸治疗眩晕主要机制为针灸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查阅近5年内针灸治疗眩晕症的文献,选穴方法主要以循经选穴、阿是穴取穴等选穴规律研究,除此之外,通过筋针针刺,针灸治疗,刺络拔罐手治疗,以科学的施针手法以及正确的穴位选择,进一步减少眩症状,提升疾病治疗效果,为中医治疗眩晕奠定科学基础。

  • 标签: 针灸 眩晕 选穴规律 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主要并发症护理规律。方法 对我科35例CRF患者出现高钾、心衰、高血压危象中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并发症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总结35例CRF患者出现常见主要并发症的护理规律,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使病人掌握本病并发症的基础防护知识,以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肾功能衰竭 并发症 高钾 心衰 高血压危象 护理规律
  • 简介:摘要:苏继承主任医师执简驭繁,将痹证分为内外两因。内因气、血、痰、湿、郁等运行收阻而致瘀,肌体不得濡养----不荣则痛。外因风、寒、湿、暑等邪气闭阻营卫,营卫运行瘀滞----不通则痛。苏继承主任医师以此纲目指导临床,治疗项痹病,用药自成一脉,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苏继承   痹证  项痹病用药规律    医案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和理解冬季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并提出有效的防治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分析了过去十年间冬季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种类,重点关注流感、感冒和肺炎等常见疾病。通过大数据分析,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收集并分析了气候变化、人群密度、医疗资源分布等因素对传染病流行的影响。结果:冬季气温下降和室内活动增加是传染病增多的主要原因。此外,公共卫生设施的分布不均和人口流动也对传染病的扩散起到了关键作用。结论:基于这些发现,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包括加强公共卫生教育、改善医疗资源分配、增加流感疫苗接种率等。研究结论旨在为冬季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 标签: 冬季传染病 流行规律 防治策略 大数据分析 公共卫生
  • 简介:摘要:许斌教授认为乳腺类疾病大多由于肝气郁滞,气机不通等原因引起,或因气机闭塞而形成痰凝血淤,或因脾肾两虚,因虚致实。从藏象的角度来看,肝主疏泄,条达全身的气机,使全身气机通畅。如果肝主疏泄的功能出现问题,则会导致气机不畅,继而则会出现两胁以及乳房的疼痛,严重者则会出现结节,在中医上统称“乳癖”。目的:观察半年间许斌教授临床门诊病例患者,总结98例患者方药并跟踪记录,采用理气疏肝散结,滋阴合营等中药组成,对乳腺结节及增生患者的疗效。结论:采用理气疏肝散结,滋阴合营的方药组成治疗乳腺结节及乳腺增生的疗效显著。

  • 标签: 乳癖 舒肝理气  滋阴合营 用药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外台秘要》中治疗痰饮病的方剂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痰饮病及相关疾病提供用药借鉴。方法:通过对数据检索,收集、整理《外台秘要》中治疗痰饮病及相关疾病章节的方剂和用药,通过统计药物频次、关联规则分析的方法对《外台秘要》治疗痰饮病的用药频次、药物属性及配伍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外台秘要》治疗痰饮病的方剂64首,包含79味组成药物。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有:生姜、茯苓、甘草、白术、半夏、人参、桂枝、大黄、枳实、陈皮、杏仁、肉桂、附子;常用温热性药物及辛、苦、甘味药物;组方药物多入脾、胃、心、肾经。结论:《外台秘要》治疗痰饮病用药多以辛温、甘温之药为主,体现燥湿化痰、利水渗湿、发汗解表等治法蠲除痰饮,又佐以苦寒之药以清痰饮郁热,温清并用。核心药物组合以六君子汤、二陈汤、十枣汤及附子、肉桂药对为基础加减应用。

  • 标签: 《外台秘要》 痰饮病 用药规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