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腔镜下行胃肠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腔镜下胃肠肿瘤切除术患者2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中、后均加强临床护理干预,总结分析其护理要点。结果本组200例患者胃肠肿瘤切除术包括左右结肠、结肠全切、远端切除术、胃近端切除等,经手术前后积极临床干预后,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其术后无任何并发症如切口感染、渗血等,且患者治疗满意度为100.0%。结论针对腔镜下行胃肠肿瘤切除术患者,在其手术前、中、后加强临床护理干预,既能减少患者各种并发症,还能促使其达到较高的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胃肠肿瘤切除术 临床护理 研究
  • 简介:摘要分析和研究采用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方法在妇产科中的临床效果。在我院里随机抽取2012年4月~2018年1月患有妇产科疾病的病人100例,展开分组抽样后进行不相同的治疗方法我们为对照组的50例进行剖腹手术、然后再对研究组50例进行所谓的阴式子宫切除术,然后最终进行术后的系统评定。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病人在围术期的指标其中包括过程中的出血量、手术所进行的时间、排气所用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长……种种现象与对照组的研究结果有差异,并且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4);在研究组里所造成术后的并发症的几率为13.0%,而对照组的为21.0%,在其中所表现的差别并无统计学上的意义(P>0.04)。在最终结论上,阴式子宫切除术在妇产科疾病患者的身上的效果显,不仅让手术时间变得更快,而且康复的时间也会大大加快加快,此种方法值得参考。

  • 标签: 阴式子宫切除术 妇产疾病 临床作用
  • 简介: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半肾及输尿管切除治疗小儿重复肾输尿管的病例,总结手术技巧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于我院因重复肾接受腹腔镜下选择性血管阻断切除上半肾的儿科患者资料。本组纳入患者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6个月至8岁。所有患者完成术前准备后全麻下手术治疗。手术采用3通道经腹腔入路腹腔镜下上半肾及其输尿管切除,术中在辨别并处理上肾输尿管后选择性阻断上肾血管后切除上半肾。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创面引流量、术中副损伤及术后并发症。术后3d复查患肾超声,血、尿常规及血肾功。门诊随访1~6月。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及输血病例。平均手术时间133(110~154)min,术中出血量14(10~20)ml。术后6h进食,引流管停留时间3d,平均术后总引流量16(5~38)ml。术后1d下地活动。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d。所有患者获得术后1~6月随访。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肾萎缩及输尿管残端感染出现。结论腹腔镜下半肾及输尿管切除治疗小儿重复肾输尿管安全有效,手术创伤小,可以避免保留肾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术中、术后失血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复肾 先天性畸形 微创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Ferguson痔切除术中超声刀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集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2013年 6月至 2016年 7月间行 Ferguson痔切除术患者 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超声刀组) 39例和对照组(传统 Ferguson痔切除术) 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 17.2±6.3) min和( 29.6±8.9)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8, P=0.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 5.3±5.7) ml和( 19.6±6.2)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57, P=0.001);两组术后出血、延迟愈合、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78, P=0.53)。结论 Ferguson痔切除术中超声刀的应用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具有安全性。

  • 标签: 痔切除术 超声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于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入组我院54例胆石症接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分组时符合数字表法,纳入实验组的27例患者行腹腔镜下切除胆囊切除术治疗,纳入对照组的27例患者行常规手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下床时间、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胃肠功能康复时间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石症的效果较为确切。

  • 标签: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胆石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1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择期进行结肠癌手术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2组,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进行结肠癌传统根治术,试验组患者进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各指标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根治术相比,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对结肠癌患者手术创伤更小,更有利于避免或降低患者术后感染以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 结肠癌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肛裂的效果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记录在案的肛裂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于实验组进行肛裂切除术与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对照组给予肛裂切除术。记录两组患者伤口愈合的时间长短、疼痛指数以及手术后肛门的形态与功能。结果实验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均治愈,未发生肛门失禁的情况。在术后伤口愈合的时间上没有太大差异。但实验组患者术后的疼痛指数及祈福服用止痛药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治疗肛裂方面,使用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在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肛门括约肌 切除术 肛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接受全胰腺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当中,患者术后接受血糖控制以及相应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全年内收治的10例接受全胰腺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为主要对象,所有患者在术后需要接受血糖的监测、控制,并接受一系列护理干预,对患者接受血糖控制与护理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有6例出现了低血糖情况,接受相关干预后好转,1例患者出现酮症酸中毒情况,接受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在全胰腺切除患者的术后干预当中,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对其血糖的控制,以免患者出现其它症状等。

  • 标签: 全胰腺切除术 护理 控制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完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26例结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划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13例;参照组采用传统结肠癌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完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除手术时间,实验组手术相关情况优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7.69%)低于参照组(46.15%),组间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完整肠系膜切除术用于结肠癌患者中,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该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完整肠系膜切除术 结肠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急性胆囊炎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体会。方法将本院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31.58±5.20)min、出血量(35.85±1.89)ml、肛门排气(23.01±1.46)h、住院时间(4.56±0.79)d、患者疼痛(2.10±0.08)分、有效率97.62%、并发症发生率2.38%。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70.58±6.17)min、出血量(107.48±2.33)ml、肛门排气(38.74±1.51)h、住院时间(10.88±0.84)d、患者疼痛(5.72±0.39)分、有效率88.10%、并发症发生率14.29%。结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效果较好。临床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优选该术式治疗疾病,改善预后。

  • 标签: 急性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开腹胆囊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于我院90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视为研究主体对象,纳入时间为2016年9月-2018年1月,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参照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及乳房美容效果。结果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愈合时间指标来看,对照组与观察组各项指标变化幅度相比相比差异显著,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乳房美容优良率指标来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5.56%及73.33%二者相比差异明显,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良性肿块患者实行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效果良好,能缩短手术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确保乳房美容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使用及推广。

  • 标签: 乳腺区段切除术 乳腺良性肿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胰腺切除术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0例行全胰腺切除术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行全胰腺切除术。观察指标(1)治疗情况;(2)术后疼痛评分、胆红素及生存时间等指标;结果10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10例均为胰腺导管腺癌,ⅢA期4例,ⅢB期6例.10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4d(15~56d).10例患者中,2例无瘤生存;8例带瘤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5~23个月)。结论全胰腺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治疗胰腺癌的手术方式,患者可获得较好的生命质量.

  • 标签: 全胰腺切除 胰腺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实践分析宫颈病变患者术后使用云南白药的效果,并且探究云南白药在宫颈息肉切除术后止血的应用的实际意义。近年来,我院对196例宫颈息肉切除术后出血患者使用云南白药,结果显示云南白药对宫颈息肉切除手术止血有一定的效果,有利于病人尽快恢复健康。所以,研究云南白药在宫颈息肉切除术后止血效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手术后患者的止血有明显的帮助,值得推广研究应用。

  • 标签: 云南白药 宫颈 手术 止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在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6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硬化患者进行研究,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32例在此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血压变化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血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经康复护理的实验组比对照组血压恢复更明显,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康复护理干预后的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在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硬化护理中应用,有效促进血压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值得采用。

  • 标签: 康复护理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硬化患者血脂、修饰化脂蛋白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探究修饰化脂蛋白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冠状动脉粥硬化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9-12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就诊于华西医院急诊科、最终诊断为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患者220例作为病例组,以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2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血脂及修饰化脂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病例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酰甘油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氧化高密度脂蛋白、糖化低密度脂蛋白、糖化高密度脂蛋白、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不是冠状动脉粥硬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高血糖和高水平修饰化脂蛋白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冠状动脉粥硬化的形成关系密切。

  • 标签: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修饰化脂蛋白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起在夏季因奔丧聚餐后吃了可疑剩余米饭菜导致食物中毒的病原菌展开实验室检验,分析其流行因素及病原学,为之后的卫生防控作参考。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方法进行生物样本采集及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剩余米饭,回锅肉,炒莲白各250克。呕吐物.肛拭.排泄物现场接种葡萄糖肉汤,并利用荧光PCR法及细菌培养方法对采集的12份生物样本进行测定。结果经荧光PCR法检验后,在剩余米饭中检出蜡芽胞菌及HBL毒素阳性;经细菌培养检验出剩余米饭中的蜡芽胞菌计数15*106cfu/g.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因食用被蜡芽胞杆菌污染的剩余米饭所导致。因此,少数民族偏远地区在夏季,尤其是在缺少冷藏条件下应做好剩余食品的管理工作,食用前应充分加热,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夏季 食物中毒 蜡样芽胞菌 荧光PCR法 标准菌株CMCC质控菌株 细菌微生物培养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白内障患者术后黄斑囊水肿中应用SD-OCT以及FFA的价值与效果。方法选取了80例白内障患者,采用SD-OCT与FFA对患者的CMT、CME值进行对比研究,将患者的术后效果与术前进行比较,进而观察和研究患者在术后一周、四周、十二周、二十四周的水肿情况与效果。结果患者在术前术后的差异性较为明显,其中,无论是CME还是CMT值都和术前相比有着明显的提升,尤其是在第十二周差异最大,且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D-OCT与FFA在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水肿的检测中有着较为明显的应用价值,可以更加准确的提高对患者各项数据的检测准确性,值得在临床中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SD-OCT FFA 白内障 黄斑囊样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且总结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骨折病人采取经皮椎后凸成形术和经皮椎成形术治疗的具体方法与效果。方法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两年之内所收治的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骨折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根据病人所接受治疗方法的差异对其施行分组,给予A组病人经皮椎后凸成形术方式进行治疗,给予B组病人经皮椎成形术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病变椎前缘平均高度恢复率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针对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骨折病人采取经皮椎后凸成形术以及经皮椎成形术存在理想的治疗效果,临床中需要依照病人具体情况为其选取最佳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