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肾脏病(CKD)甚至终末期肾病的发病率日趋增加.导致CKD患者肾功能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交感神经系统(SN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与CKD的进展密切关联.本文简要总结了CKD患者SNS和RAAS激活与肾脏病进展之间的联系,并针对当前现状简单介绍了一些相关治疗研究.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高血压 肾脏损伤 交感神经系统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 简介: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0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分为感染组(92例)和非感染组(112例)。收集患者病史资料,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评估,比较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非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惊厥等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患者惊厥、精神行为异常、意识模糊、卧床、定位损害、颅内压增高的比较显著高于非感染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惊厥、精神行为异常、意识模糊、卧床、定位损害、颅内压增高是脑梗死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惊厥、精神行为异常、意识模糊、卧床、定位损害、颅内压增高是脑梗死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当患者出现这些表现时必须高度警惕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可能,及时给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及早明确诊断并给予针对性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脑梗死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与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管理路径对提高医院病案管理质量及患者对病案管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5年10月我院病案科未实施临床管理路径前的病案管理质量与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实施临床管理路径后的管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实施临床管理路径后病案管理质量优良率(96.53%)显著高于实施前(80.35%),病案资料排序错误、检查单缺失、封面资料填写错误、手术编码错误、上架顺序错误等常见错误总发生率(2.08%)显著低于实施前(10.90%),患者对病案管理的满意度(97.06%)显著高于实施前(80.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临床管理路径可有效提高病案管理质量,减少病案资料错误发生,提高患者对病案管理的满意度。

  • 标签: 病案管理 临床管理路径 病案质量 病案错误 满意度
  • 简介: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和国人预期寿命的延长,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接受外科手术。但是老年患者因为器官功能的退化常常合并多种疾病,如脑梗死、心脏缺血性疾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复杂的病情会显著增加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并给围术期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麻醉科医师可以通过优化围术期麻醉管理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围术期管理 老年人
  • 简介:目的分析物联网技术在医院病房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住院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385例,按住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99例,采用传统人工输液巡视方法进行静脉输液管理,患者有需求时使用传统有线呼叫系统呼叫护士。物联网组患者186例,采用物联网技术进行静脉输液监控。比较两组患者输液相关铃响次数、护士往返护士站次数、护士平均日行步数、液体滴空回血次数、药物配置后的静置时间及患者对输液过程的评分情况。结果物联网组患者186例,5天输液相关铃响74次;对照组患者199例,5天输液相关铃响153次;物联网组护士往返护士站次数为105次,对照组护士往返护士站176次;物联网组患者5天液体滴空回血16次;对照组患者5天液体滴空回血58次。物联网组护士值班平均日行步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护士(P〈0.01);物联网组患者液体配置后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物联网组患者对输液过程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物联网技术监控静脉输液有助于提高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输液安全性,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 标签: 静脉输液 管理 物联网技术 输液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以社区小组为单位的护理模式在社区慢性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0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00例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以社区小组为单位的护理模式进行治疗与护理,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治疗与护理干预。护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自我管理情况(坚持锻炼、合理膳食、自我监测、服药依从性)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WHOQOL-10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WHOQOL-100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坚持锻炼、合理膳食、自我监测、服药依从的比例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以社区小组为单位的护理模式对社区慢性病患者进行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形成坚持锻炼、合理膳食的健康生活方式,掌握自我监测的基本健康管理技能,提高服药依从性和对社区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病 护理 管理 社区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