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阶段变化护理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的价值。方法:对2016年11月-2022年5月本科接诊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n=80)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40人,前者血液透析期间采取阶段变化护理,后者行常规护理。对比BUN等指标。结果:关于SCr和BUN水平,干预结束时: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低(P<0.05)。关于护理质量:试验组数据(98.02±0.85)分,和对照组数据(92.31±1.79)分相比更高(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用阶段变化护理,肾功能改善更加明显,护理质量提升更为迅速。

  • 标签: 血液透析 价值 慢性肾功能不全 阶段变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阶段变化护理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的价值。方法:对2016年11月-2022年5月本科接诊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n=80)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40人,前者血液透析期间采取阶段变化护理,后者行常规护理。对比BUN等指标。结果:关于SCr和BUN水平,干预结束时: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低(P<0.05)。关于护理质量:试验组数据(98.02±0.85)分,和对照组数据(92.31±1.79)分相比更高(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用阶段变化护理,肾功能改善更加明显,护理质量提升更为迅速。

  • 标签: 血液透析 价值 慢性肾功能不全 阶段变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功能锻炼联合生活指导对老年人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6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自愿参与,随机分成对照组( n=30,常规护理)、观察组( n=30,功能锻炼联合生活指导),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肢体功能评分( 65.83±14.52)分,对照组肢体功能评分( 51.33±11.27)分;两组比较,观察组肢体功能评分较高( P< 0.05)。结论:为老年脑卒中患者予以功能锻炼联合生活指导,可加速患者的功能恢复。

  • 标签: 功能锻炼 生活指导 脑卒中 偏瘫肢体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预防膝关节镜下半月板移植术后患者关节僵硬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膝关节半月板移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效果及关节僵硬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 2、7、14 d 时,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 P

  • 标签: 膝关节半月板移植术 关节僵硬 预见性护理 疼痛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凝血功能异常应用血栓弹力图检测与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100例凝血功能异常患者,根据检测方法不同设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凝血功能检测,研究组实施凝血功能检测和血栓弹力图。对比两组的凝血指标[TT(凝血酶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Fib(纤维蛋白原)]、血栓弹力图参数(Angle值、R值、MA值、CI值、K值)之间的相关性;记录两组的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治疗时间、死亡率等预后指标。结果:PT与Angle值、MA值、CI值为正性相关,与K值、R值为负性相关(p0.05);TT与Angle值、MA值、CI值为负性相关,与K值、R值为正性相关(p

  • 标签: 凝血功能 血栓弹力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针对偏瘫患者,采用功能性电刺激合并早期康复治疗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的偏瘫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收治时间为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常规组47例,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实验组47例,采用功能性电刺激合并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明显好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偏瘫患者治疗中,采用功能性电刺激合并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还有助于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实际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功能性电刺激 早期康复治疗 偏瘫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在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4-2018.9我院接收诊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其中研究组手术时配合注射氨甲环酸,对照组则注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出血时间以及出血量。结果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出血时间以及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可比性(P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副韧带严重碎裂伤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1992~2004年对极严重的内侧副韧带损伤6例采取股骨内侧髁上骨钻孔加半腱肌股薄肌移位治疗。结果经2~3年随访,优5例,良1例。结论对极严重的碎裂的内侧副韧带损伤不能修补治疗,采用内侧股骨髁上骨钻孔加半腱肌股薄肌转位钢丝固定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膝关节 副韧带碎裂伤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引起骨与关节疼痛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检索1994年1月至2009年6月国内医药学术期刊上有关抗菌药物引起骨与关节疼痛病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病例169例,涉及抗菌药物有29种,引起骨与关节疼痛的药物种类以抗结核药物、喹喏酮类、头孢菌素类居前3位其中吡嗪酰胺引起的最多,达114例(67.5%),其次为左氧氟沙星,10例(5.9%).结论临床应重视抗菌药物引起的骨与关节疼痛,加强用药的观察与监测,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抗菌药 关节痛 药物不良反应
  • 作者: 王学松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四川现代医院王学松对连续被动运动装置(CPM)进行利用,便于手术过后开展连续而缓和的被动运动,其在膝关节手术康复中应用较为广泛,但其应用于上肢却并不多,相关报道也偏少。此次对手关节使用连续被动运动装置的方法、其构造情况和其应用到临床中的经验进行了阐述,并进一步了分析了其优点和存在的缺陷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甄选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组方法选择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与观察组,即对照组(40例,应用克氏针实施治疗)和观察组(40例),观察组行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比较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对照组显著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均升高,组间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突出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空心螺钉内固定;Lisfranc关节损伤;关节功能;克氏针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急性膝关节损伤的 MRI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 40例我院于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收治的急性膝关节损伤患者。对以上患者分别行 CT和 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案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经诊断后可知,患者在应用 MRI诊断韧带损伤、骨挫伤及半月板损伤的诊断符合率明显优于应用 CT检查,以上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应用 MRI诊断急性膝关节损伤患者,其对该病的诊断符合率较高,诊断数据有利于患者后期的治疗。

  • 标签: 急性膝关节损伤 MRI检查 CT检查
  • 简介:患者男,28岁,因盗汗、午后低热、乏力、咳痰、胸闷、消瘦2月入院.3年前曾诊为双上肺浸润性结核,经采用2SHRE/4HR(2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4异烟肼+利福平)方案治疗,复查病情稳定后停药,近期无明确结核接触史.既往无关节炎病史.查体:T37.4℃,R23次@min-1.体质消瘦(身高182cm,体重52kg).右下肺叩呈浊音,双上肺呼吸音减弱,右下肺呼吸音消失.

  • 标签: 吡嗪酰胺 痛风性关节炎 药源性疾病
  • 简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历经了4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治疗严重性髋关节疾病的临床标准手术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50余万人因骨折、骨关节炎、骨肿瘤等疾病而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我国,每年有3—5万人接受人工关节手术。随着髋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开展.术后并发症患者的绝对数量也在成上升趋势,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已成为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本研究就目前术后并发症及其相应的处理方式做一介绍。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并发症 人工关节手术 人工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疾病 临床标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CBCT对腕关节骨折石膏外固定术后有何价值。方法 挑取 2019年 8月至 2020年 1月本院 30例腕关节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 15例, 对照组: DR平片,观察组: CBCT,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 观察组 30例患者中发现骨折错位≤ 2mm10例,< 2mm5例,累及关节面 16例,游离碎骨片 13例,舟骨骨折 2例,观察组能够清晰显示腕关节骨折复位情况,以及关节面受累情况。结论 CBCT能够明确骨折,发现隐匿性骨折,减少平片漏诊情况,对腕关节骨折能够准确分型。同时,可避免骨折复位石膏外固定干扰,能够清晰显示骨折术后复位和愈合情况,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复位 石膏外固定术 CBCT 腕关节骨折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实施康复护理所具备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9年 3月至 2020年 6月, 选取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共计 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展开分组,各 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患者术后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 Lysholm膝关节评分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 Lysholm膝关节评分、 VAS评分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干预后 Lysholm膝关节评分、 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显著较优,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 84.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6.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实施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显著,缓解了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了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得到了患者的满意认可,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膝关节 周围骨折 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