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电动床站立训练对脑卒中后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效果。方法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电动床站立训练配合基础预防护理,对照组给予基础预防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低于对照组的20%,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早期进行电动床站立训练能有效预防脑卒中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电动床 站立训练 脑卒中 肺部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并同时设立了康复组、针刺组,观察不同治疗方案对疾病的疗效。并总结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优势,以便于临床的推广应用。方法本研究将符合纳入符合标准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康复组、针刺组,每组20例,进行临床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采用金津穴、玉液穴点刺放血,针刺廉泉穴结合康复训练,康复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针刺组采用金津穴、玉液穴点刺放血,针刺廉泉穴,洼田饮水测试评估和吞咽困难量表作为观察指标,每组治疗前后的结果观察,并进行治疗后每组之间的疗效比较。采用SPSS17.0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结果将三组患者资料的性别、年龄、病程进行比较之后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洼田饮水测试评级,吞咽困难分级量表得分比较后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康复组、针灸组治疗后每组洼田饮水测试评级,吞咽困难分级量表得分比较后较治疗前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疗效对比结果示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针刺组、康复组。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针刺疗法 康复训练
  • 简介:目的观察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后偏瘫早期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名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训练,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4周后评估患者下肢表面肌电积分肌电值(IEMG)、协同收缩率(CR),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膝屈曲和踝背伸时的协同收缩率、BB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FMA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在脑卒中后偏瘫早期治疗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

  • 标签: 智能反馈训练系统 脑卒中 下肢 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吞咽功能综合训练对晚发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6月,选取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取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均分有患者5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吞咽训练,观察组给予吞咽功能综合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以及晚发性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均明显得到提高(P<0.05),但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更加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晚发性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吞咽功能综合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晚发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 标签: 脑卒中 晚发性卒中相关性肺炎 吞咽功能综合训练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仿真生物电刺激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初发脑卒中或以前发病无明显后遗症患者,年龄45--83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2组,对照组只行康复训练,治疗期间不接受任何电刺激;治疗组康复训练联合仿真生物电刺激。发病后2周内患者均行常规药物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月行康复评定,比较2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差异。结果仿真生物电刺激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比单一康复治疗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疗效更好,更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仿真生物电刺激 急性脑卒中 随机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