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Q-Exactive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联用的方法对中药半枝莲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药材粉末经70%甲醇提取后采用AgilentEclipsePlusC18column(1.8μm,150mm×2.1mm)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1%甲酸水溶液,采用梯度洗脱,流速为0.25mL/min。质谱采用负离子监测模式、采用全扫描及自动触发二级质谱扫描的功能,通过高分辨数据共鉴定了56个成分,包括黄酮苷元类20个,黄酮氧苷类20个,黄酮碳苷类2个,苯乙醇苷类成分4个,以及10个小分子的苯酚类成分,其中8个黄酮类成分和2个苯乙醇苷类成分经对照品比对确证。本研究表明,Q--Exactive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可以高效地鉴定复杂植物提取物的未知化学成分。

  • 标签: 半枝莲 化学成分分析 Q-Exactive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黄酮
  • 简介:目的了解医院严重用药错误(SME)的发生情况及成因,为制定防范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10至2013年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从中选出所有E~I级(E级:对患者造成暂时性伤害;F级:导致患者住院或延长住院时间;G级:对患者造成永久性伤害;H级:导致患者生命垂危;I级:导致患者死亡)ME(即SME)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分析指标为SME的分级、临床表现、发生原因、涉及药品和科室.结果共收集到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511份,其中SME报告80份,占15.66%;2010-2013年SME报告在当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的占比分别为22.52%(59/262)、16.67%(10/60)、3.95%(3/76)和7.08%(8/113).80份SME报告中,2010、2011、2012、2013年分别占73.75%(59份)、12.50%(10份)、3.75%(3份)、10.00%(8份);E、H、I级ME报告分别占95.00%(76份)、3.75%(3份)、1.25%(1份).E级ME以皮疹多见;H级ME均为过敏性休克;I级ME造成患者死亡.80份报告涉及81例次ME,发生原因为单次用药剂量过大者78例次(96.30%),日剂量过大、溶媒用量过少和有禁忌证用药各1例次.81例次ME涉及18种药品,其中76例次(93.83%)涉及14种抗菌药物.80份报告涉及14个科室,占比居前3位者分别为急诊科(46.25%,37/80)、骨科(15.00%,12/80)和普外科(11.25%,9/80).结论我院SME以E级为主,主要原因为单次用药剂量过大,但也有导致患者死亡的I级ME发生.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医院SME的防范.

  • 标签: 用药错误 药物监测
  • 简介:医院制剂作为药品市场供应的一个补充,由于进行临床试验便利,能够及时满足临床对病人的个体化用药和科研用药等优势,有其存在的必要性[1]。随着国家对医院制剂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简称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医院制剂品种有所减少,但特色的品种临床使用却有增无减。

  • 标签: 医院制剂 生产 使用
  • 简介:目的:了解本院感染科治疗肝炎口服辅助药和抗病毒药的应用情况,分析2008—2010年该类药物的使用数量、消费金额及用药频度(DDDs),对本院治疗肝炎的口服辅助药和抗病毒药使用的情况作出客观的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的依据。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法,对本院感染科药房2008—2010年治疗肝炎的口服辅助药和抗病毒药的使用数量、消费金额及用药频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0年我院治疗肝炎的口服辅助药和抗病毒药的消费金额逐年增长比例分别为27.05%和34.78%,增幅较大。限定日费用(DDC)排名第1位的药物是熊去氧胆酸胶囊(优思弗),降幅排名第1位的药物是胆宁片。总金额排序/DDDs排序值总体均接近1,正偏离最多的品种为联苯双酯片,负偏离最多的品种为熊去氧胆酸胶囊(优思弗)。结论:我院感染科治疗肝炎的口服辅助药和抗病毒药的消耗近年呈上升趋势,以抗病毒药物为主,用药基本合理。

  • 标签: 肝炎辅助药 抗病毒药 DDDS DDC 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