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4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学理界对教师专业标志的讨论已有不少,但由于时代不同、视角不一,人们对其认识和理解也有差异。本文试图站在新时代背景下,从内在标准和外在要求两个维度对教师专业的标志作系统、客观、理性的剖析,进一步探究教师专业的准专业现实即教师专业化形成的实际障碍,以期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提供更为完善的指标体系。

  • 标签: 业务特征 社会属性 准专业现实 专业化标志
  • 简介:在市场和政府两种资源配置手段之间寻找平衡,是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以1998-2016年中国涉粮上市企业为样本,运用无效率成分随时间变化的面板SFA模型测算中国涉粮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运用非平衡面板比例因变量模型,分析二者对涉粮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现行政策扶持和市场水平对涉粮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积极作用,但政府补贴对涉粮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抑制效应;且市场水平会弱化政府补贴对涉粮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强化现行政策支持对涉粮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而政府补贴则会弱化现行政策支持对涉粮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

  • 标签: 涉粮企业 市场化 政府干预 全要素生产率
  • 简介:文章利用国家卫计委2016年福建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社会性别差异的视角动态考察流动人口流动模式的变动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发现,有44.34%的流动人口实现了向家庭流动模式的转变,其中女性流动人口的转变程度更为突出。流动人口从独自流动演化至家庭流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个人及其家庭社会经济特征、流动特征与居留意愿和生命历程变动等因素均对其产生显著影响。分性别来看,在影响流动人口流动模式变动的诸多因素中,仅有婚姻状况变化,职业为自营劳动类别对流动模式变动的影响存在性别共性;其他影响因素存在性别差异性。主要表现为:本次流动滞留时间、本地家庭月收入和流入地类型,以及成年状况变化对流动模式转变的显著影响作用仅限于男性流动人口;长期居住意愿增强和子女数量的增加则仅对女性流动人口发生家庭流动转变的概率有更明显的提升效用。

  • 标签: 流动模式变动 影响因素 性别差异 流动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