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0年10月,笔者有幸随重庆市科协组织的“科技馆运营管理”考察团对国际著名科技馆——法国巴黎发现宫进行了定点考察,深感发现宫的许多理念和做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而令笔者感触最深的是,发现宫是一座完全以公众科普为导向的科技馆,它以强有力的纽带联结科学和公众,实现“科学中间人”的定位和价值。

  • 标签: 法国巴黎 中间人 科学 2010年 科技馆 运营管理
  • 简介:(续)抗垦斗争的主要领导者是下层蒙古贵族和旗衙的中下级官吏,如陶克陶呼是四等台吉,绰克达赉是扎赉特旗梅林,参加者主要是被清廷和蒙古王公剥夺了牧场和土地的贫苦蒙古农牧民,如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被清廷所俘的数名陶克陶呼抗垦队伍的成员,都是贫苦蒙古农牧民。他们参加抗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基本的生存环境,驱逐或打击清廷的放垦机关和坚持放垦的蒙古王公、官员,以及汉族地主、地商、高利贷者。与蒙古族农牧民一样,汉族农民与各族封建剥削阶级的矛盾也很尖锐。在内地,残酷的封建剥削使他们无法生存,他们被迫抛家舍业,流落到内蒙古地区垦荒谋生。但是,他们往往是刚逃出狼窝

  • 标签: 蒙古王公 内蒙古东部 蒙古族 阶级矛盾 封建剥削 历史档案
  • 简介:金代文化虽较辽代有所发展,但比起和其同时的宋朝臻于至盛的文化成就而言,则显得黯淡无光,往往不被学者所重视,尤其金代的文化传承更是少有人注意。李纯甫作为金末西京的著名学者和文坛盟主,所折射出的文化象征意味极为丰富。对他的文化传承的考察无疑可以起到管窥有金一代的文化传承的作用,也有利于发见金代文化发展的"内在理路",从而全面了解和把握金代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促进我们对它进一步的研究,真正做到"了解之同情"。

  • 标签: 金代 李纯甫 文化传承
  • 简介:灾害公祭作为一种公共社会活动和仪式象征体系的一部分,可以折射出国家意识形态与社会文化传统的关系。“东方之星”游轮翻沉事件发生后,政府采用民间俗信“头七”的时间举行公祭,而公祭之仪式、内涵、主体却与传统俗信差异极大。在此背后,隐含着世俗性事件处理与信仰性阴阳沟通仪式之间的矛盾,也体现出世俗权力借公祭将死亡意义价值化、意义化的一贯逻辑,更进一步表明国家权力所型构的公共“纪念”仪式与民间俗信所支撑的个体祭祀之间的生死观存在差异。而透过对当代社会“祭祀”与“纪念”之间复杂关系的分析,可以透视唯物主义生死观和传统信仰正呈现一种既交汇又对峙的微妙关系。

  • 标签: 灾害 民间俗信 公祭 仪式 “头七”
  • 简介:九十年代初期,随着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冷战结束,民族主义异军突起,成为当今世界最为引人注目的政治和文化现象。并迅速成为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然而,对民族主义的真正考察离不开对现代化的关注,如同对现代化的研究必须考察民族主义因素一样。因为在历史上,“民族主义”与“现代化”本是一对相伴相生的历史范畴。本文正是从这一基点出发,力图从中国现代化历史的角度来考察民族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的交互影响,进而冀求有益于中国今天的现代化建设。

  • 标签: 民族主义 中国 现代化建设 历史条件 价值取向 战略模式
  • 简介:8月21—23日,山东省史志办主任刘秋增率山东考察团一行17人来四川考察交流。21日下午。两省地方志工作者举行了交流座谈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马小彬。党组成员、副主任罗亚夫参加交流座谈。座谈会围绕提高第二轮志书质量、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和管理、地情网站及方志馆建设以及读志用志等内容展开。

  • 标签: 山东省 考察团 交流 地方志 方志工作者 副主任
  • 简介:2011年5月29日至6月1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编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武星斗率阿克苏地区、克拉玛依市、博尔塔拉州、喀什地区、昌吉州、吐鲁番地区史志办主任及自治区地方志编委会相关处室人员一行10人赴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天津等五省区市考察学习。

  • 标签: 考察学习 《地方志工作条例》 省区 青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阿克苏地区
  • 简介:本文主要利用墓志等资料对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河东柳氏的归葬情况进行了统计,对归葬于洛阳、长安、河东原籍以及其他地区的柳氏主要支系族人墓志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并根据统计结果分析了河东柳氏的籍贯迁移、合葬等情况,对河东柳氏籍贯地归属及迁徙情况,士族在衰落时期的中央化程度等进行了论证。

  • 标签: 河东柳氏 籍贯迁移 墓志
  • 简介:以慧皎《高僧传》编撰的材料来源为考察的立足点,由此不断上溯,寻绎《高僧传》在体例上的源自和精神上的指向,可以清理出一条“道安一僧佑一宝唱一慧皎”的演变线索。这条线索的意义在於能够揭示《高僧传》书写范式成立的关键消息:经录是僧传得以孕育成型的“母胎”,从经录到僧传,是佛教经籍背後着译者角色,亦即人的地位,日渐凸显的过程;《高僧传》书写范式的成立正是佛教内部从经典到人、从古到今学术嬗变的必然结果。

  • 标签: 经录 僧传 《高僧传》 书写范式
  • 简介:2012年7月中旬,河源市博物馆在万绿湖库区桂山新回龙镇进行田野考古调查,首次发现了明代古窑。新回龙镇明代窑址规模宏大,文物遗存丰富,出土瓷器具有独特的客家本土文化信息,对研究河源客家古邑文化和万绿湖库区的人文历史、民俗民风及生产活动,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材料。

  • 标签: 万绿湖库区 明代窑址 明青花 调查研究
  • 简介:<正>人类历史是历史科学研究的对象。史学之成为科学以及它的进一步发展,当然要解决如何研究的问题,但首先必须解决好研究什么的问题,也就是要准确地弄清它的研究对象及其范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类历史及其包括的内容,曾经作过不少论述。其中有的论断,像从原始社会解体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曾经长期被我国史学界作为历史研究对象的基本指导原则,至今仍有同志坚持只能以此作为历史科学研究的对象;近些年来,又有同志指出,除上述论断外,经典著作里还有像生产力的发展就形成人类的历史、到目前为止的全部历史可以称为从实际发现机械运动转化为热到发现热转化为机械运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 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人类历史 科学研究 生产力
  • 简介:通过分析东汉、六朝时期三吴地域水利事业的三个实例,本文指出:(一)东汉时钱塘县防海大塘的修建,是由以华信家族为代表的当地豪族联合策划、组织、实施的。(二)南朝宋时,为解决吴兴郡的水患问题,费时二十余年,亲自踏勘调查,提出工程方案,极力呼吁政府组织实施的民间人士姚崤,为吴兴武康大族姚氏的成员。(三)南朝齐时,会稽郡民间本有完善的水利设施维护系统,并自主运转。但因官方的粗暴介入,该系统遭到破坏,水利设施受到毁灭性打击。本文认为:东汉、六朝时期,本应由政府使用公权力组织实施的水利事业,受到了私家势力相当程度的渗透,反映了该时期国家统合程度较低的事实。

  • 标签: 三吴 水利 华信 姚崤 塘丁 大族
  • 简介:古今学者围绕《高宗肜日》篇争论的问题颇多,殷墟甲骨文的相关记载,证明了《高宗肜日》所载之事在商代有其史料来源。此文在解读上博简《竞建内之》与《高宗肜日》相关的内容之后,比较两者异同,认为上博简《竞建内之》是《高宗肜日》文本内容的流变。本文由此又探讨了《高宗肜日》及甲骨文材料中反映的商人灾异观及对灾异的救助方法。

  • 标签: 《高宗肜日》 甲骨文 《竞建内之》 史源学 灾异观
  • 简介:2004年5月9日晚上,我连夜看过从朋友那儿拿来的资料,得知位于梅城丽都西路的客家古建筑寿山公祠正面临着被拆迁的危险!于是我决定明天前往考察一番,目的有二:一是增加、丰富对梅城客家古建筑的了解,二是了解包括客家古民居在内的客家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形势下的命运和发展。当我骑着自行车气喘吁吁地赶到梅江大道尽头,四处张望却没有发现寿山公祠所处的丽都西路。其实寿山祠就在我的左边,它的准确方位应是梅江大道口。我问了好几个人都摇头不知道,当我绕过圆盘转到华南大道,看到旁边有一幢老房子前面挂着不少彩旗,便走前看个究竟。

  • 标签: 社会考察 传统民居 传统文化 古建筑 客家 现代化
  • 简介:以往对于清代秋审和朝审结果的认识,基本源自清代“会典”及“会典事例”等记载,实存在一定局限。当我们深入司法层面,发现秋审和朝审的结果较为复杂,并非局限于官方所列举的三、五种,这需要我们放宽研究的视野,作更多的研究工作。

  • 标签: 秋审 朝审 死刑监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