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9 个结果
  • 简介:通过研究不同时间(1d、3d、5d、7d)和不同铅浓度(0、5μmol/L、25μmol/L、50μmol/L、100μmol/L、250μmol/L)胁迫下苦草的生理特性及其氮、磷代谢关键酶的变化,探讨了苦草铅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叶绿素(Chl)质量比和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在低浓度铅胁迫下5d内均有所提高,而在高浓度铅胁迫下,叶绿素质量比呈下降趋势。在试验第7d,各浓度下的酶活性均受到抑制,并且低于对照组。丙二醛(MDA)含量和游离脯氨酸(Fpro)质量比随铅浓度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研究表明,苦草铅胁迫具有一定的抵抗缓解能力,氮磷代谢关键酶铅胁迫的响应更为敏感,可以考虑将其作为铅胁迫的响应指标。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铅胁迫 生理生化 氮磷代谢
  • 简介:作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多氯联苯(PCBs)一旦进入土壤将长期存留并土栖生物产生潜在危害。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外源PCBs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筛选出指示PCBs污染的敏感指标并获取可靠的生态毒理数据十分重要。研究以江西红壤和天津潮土为供试土壤,在室内25℃连续培养28d的条件下进行了生态毒理实验,选择了微生物量碳、呼吸强度、代谢熵、硝化作用、脱氢酶活性、脲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为微生物指标。结果显示:1)在28d培养时间内,多氯联苯(PCBs)的毒性作用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且在红壤中的毒性作用强于在潮土中,表明PCBs土壤微生物的毒性作用存在时间效应并受土壤性质的影响。2)各微生物指标的敏感性不同,微生物量碳、脲酶活性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PCBs污染反应不够敏感,而土壤呼吸强度、代谢熵、硝化作用和脱氢酶活性PCBs污染反应敏感。3)14d时,红壤中PCBs脱氢酶活性、呼吸强度和代谢熵的EC10值分别为120、3.18和1.09mg·kg-1,而在潮土中分别为6.31、4.73和〉50mg·kg-1;28d时,红壤中PCBs硝化作用、脱氢酶活性、呼吸强度和代谢熵的EC10值分别为2.32、O.77、0-51和O.71mg·kg-1,而在潮土中分别为5.91、1.65、3.00和〉50mg·kg-1。综合考虑经济和实际需要等因素,建议将呼吸强度、硝化作用和脱氢酶活性作为PCBs污染土壤生态毒理评价中的首选敏感指标,并建议培养时间设置为28d。

  • 标签: 多氯联苯(PCBs) 红壤 潮土 土壤微生物 生态毒理
  • 简介:为降低八仙花组培苗生产成本.简化生产工序.缩短种苗的育种周期.选用了珍珠岩、河沙和混合基质(珍珠岩:蛭石:草炭土=1∶1∶2)三种基质.进行八仙花瓶外生根试验.移栽后.对植株的成活率、生根情况、生长量的平均增长率和植物生长状态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在混合基质中.八仙花组培无根苗植株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状况良好.其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平均增长率最高.分别为95%和27.11%.在珍珠岩中移栽成活率为80%.但是植株生长量的增长率最低.为1.26%.在河沙基质中.移栽成活率最低.但其根系生长良好.因此.八仙花组培无根苗瓶外生根最适基质种类是混合基质.图3.表1.参17.

  • 标签: 八仙花 瓶外生根 基质
  • 简介:好氧颗粒污泥外表和内在的不同溶氧(dissolvedoxygen,DO)水平分别适合硝化和反硝化微生物的生长,形成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功能的脱氮体系。DO水平颗粒污泥内部厌氧好氧区域的构成有影响,改变DO可以研究氧好氧颗粒污泥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的影响。结果屈示,反应系统在一定DO参与下时有机物的去除效率较高,各种条件下均能达到90%左有;高DO(≥30mg/L)提商硝化速率,但易造成反应过程中NO2^-和NO3^-的积累;低DO(≤2.0mg/L)下反应积累的硝化产物少;在颗粒污泥同步硝化反硝化反也过程中适当控制供氧,可减少运行过程中N2O的排放。实验条件下,控制DO在1~2mg/L为佳;在低DO情况下,NO2^-通过短程反硝化反应直接还原为气态的N2O和N2;高DO情况下,大部分NO2以全程反硝化方式还原为气态氮。好氧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硝化反硝化能力,阿DO硝化反硝化过程有很大的影响,且低DO更有利于氮的盘除和N2O排放量的降低。

  • 标签: 环境工程 硝化 反硝化 N2O 颗粒污泥 氧化合物
  • 简介:为了草原生态系统煤矸石废弃地的生态重建和植被恢复,采用温室盆栽试验,在正常供水(基质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和水分胁迫(基质含水量分别为60%和40%)条件下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Mycorrhizal,AM)真菌Rhizophagusintraradices(RI)新排放煤矸石上玉米(ZeamaysL.)菌根侵染率、生物量、矿质营养吸收、C∶N∶P生态化学计量比和植株水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条件下接种AM真菌后玉米均具有较高的菌根侵染率,并随基质含水量降低逐渐增加。接种RI未显著影响3种水分条件下煤矸石上玉米的生长,显著增加了玉米P的吸收量,显著调节了玉米的C∶N∶P生态化学计量比,符合生长速率假设。随水分胁迫程度增加,玉米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吸收量降低。水分胁迫下,接种RI显著增加了玉米叶片鲜重含水量,加快了植株复水速率,改善了玉米的水分状况,表明RI增强新排煤矸石中玉米抗旱性具有潜在的作用。初步证明了AM真菌对于增强玉米适应煤矸石基质的复合逆境,以及在干旱半干旱草原生态系统煤矸石废弃地上重建植被均具有一定的潜在作用。

  • 标签: 环境学 丛枝菌根真菌 水分胁迫 煤矸石 玉米 生长
  • 简介:在佛山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开展生活垃圾掺烧市政污泥工业试验,分析5%、10%、15%的市政污泥掺烧电厂焚烧后固体废物中重金属和二噁英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掺烧污泥使Cd在飞灰中的分布提高了40%以上,但其他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仍主要受各自沸点的影响。焚烧固废中重金属含量受污泥的引入影响普遍不显著,飞灰中Cu浸出质量浓度上升20%,Ni、Pb、Hg、Cr的浸出质量浓度波动下降;炉渣中重金属浸出质量浓度波动较大。焚烧飞灰中总二噁英含量与污泥掺烧比例成负相关,且与投料中的Cl质量分数成正相关,与S质量分数成负相关。因此,低于15%的污泥掺烧比例不会显著提升焚烧固废中污染物排放浓度。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污泥掺烧 焚烧固废 重金属 二噁英
  • 简介:纳米银(AgNPs)因其优越的抗菌、导电、催化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和日常生活中,成为当前产量和用量最高的纳米材料之一。但纳米银产品在生产、运输、洗涤、侵蚀、废弃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被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在复杂环境因素影响下,纳米银本身的赋存状态发生转化,并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探究纳米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纳米银研究现状中存在的不足,综述了天然有机质、pH值、溶解氧、离子强度、光照等环境因素纳米银迁移转化行为以及其微生物毒性效应的影响,并进一步深入探讨了纳米银的毒理机制,旨在为纳米银的环境行为特征研究以及风险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纳米银 微生物 毒理机制 环境因素 迁移转化
  • 简介:以R2O-CaO-SiO2-F系硅渣微晶玻璃为研究对象,考察冷却速率微晶玻璃析晶动力学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同一化学组成的基础玻璃,析晶峰峰位发生明显迁移,析晶峰峰值温度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在升温速率α=10℃/min时,样品析晶峰峰值温度相差近40℃;基础玻璃呈现两种不同的析晶方式,即表面析晶和整体析晶。通过晶化实验发现,冷却速率析出晶相的种类和相对比例都有显著影响,由析出晶相不同而引起的样品微观形貌也呈现巨大的差异性。

  • 标签: 微晶玻璃 冷却速率 析晶活化能 晶化指数
  • 简介: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分别选取新炭、一年炭及三年炭,考察臭氧投加量及炭龄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投加量为1.0mg/L时,三种炭龄活性炭在工艺运行过程中有机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新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一年炭和三年炭,CODMn和UV254去除率分别达54%和69%;一年炭去除效果略高于三年炭;三种炭对于NH4+-N的去除效果都很好,新炭处理效果最优;出水中污染物浓度满足饮用水水质标准要求。

  • 标签: 炭龄 臭氧 活性炭 饮用水
  • 简介:为探索出复合肥与尿素油麦菜幼苗生长的最佳施肥配比,以油麦菜为试验材料,使用纯椰糠栽培的田间试验,通过测量油麦菜幼苗的株高、株幅、叶片数、鲜重、干重和可溶性固形物来研究复合肥和尿素不同配比施肥油麦菜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幼苗浇清水和单施复合肥,植株矮小,生长缓慢,(2)幼苗在复合肥与尿素混施下生长良好,其中复合肥与尿素比例为2∶3时,幼苗各项生长指标均优于其他比例,(3)幼苗在单施尿素时,生长指标高于浇清水和单施复合肥的处理,低于复合肥和尿素混施处理,(4)幼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单施复合肥和浇清水处理下,显著低于单施尿素和混施肥料处理,其中单施尿素和混施肥料处理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差异.

  • 标签: 油麦菜 复合肥 尿素 施肥配比 生长指标
  • 简介:研究了6种多氯联苯(PCBs)3,3′,4,4′-四氯联苯(PCB77)、2,3,3′,4,4′-五氯联苯(PCB105)、2,3′,4,4′,5-五氯联苯(PCB118)、3,3′,4,4′,5-五氯联苯(PCB126)、2,3,3',4,4',5-六氯联苯(PCB156)和商业型混合多氯联苯Aroclor1254,两种多溴联苯醚(PBDEs)2,2′,4,4′-四溴二苯醚(PBDE47)、十溴二苯醚(PBDE209)人类癌细胞生长和斑马鱼脱膜与不脱膜胚胎发育的影响.8种化合物均使用0.01、0.1、1.0、10μmol·L-14个浓度进行1~6d的暴露实验.结果表明,PBDE209在最高浓度10μmol·L-1下结肠癌细胞HCT116(暴露3d后)和RKO(暴露5d后)具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所有化合物均乳腺癌细胞没有显著影响.相比之下,化合物受精后5~6h(5~6hpf)的斑马鱼胚胎的毒性效应显得比较明显,而各化合物胚胎的致畸和致死效应又不相同,其毒性强弱依次为PCB126≈PCB156〉PCB1254(Aroclor1254)〉PBDE47〉PCB77〉PCB105≈PCB118≈PBDE209.其中PBDE209在未脱膜暴毒后均无致畸与致死现象,脱膜暴毒后最高浓度才表现出显著意义的致畸作用,而PBDE47在最高浓度下可产生高达80%的致畸率,这说明胚胎绒毛膜具有有效阻挡大分子物质如PBDE209进入的作用.PCBs的毒性效应与其空间结构密切相关.如PCB126和PCB105具有相同的分子式,前者在1μmol·L-1下就引起了显著的致死和致畸效应,而后者即使在10μmol·L-1下也没有显著的效应.实验结果也说明不同类型的实验对象所展示的毒性效应并不相同,化合物体外培养的细胞和发育中的胚胎具有不同的影响.

  • 标签: 多氯联苯 多溴二苯醚 人类癌细胞 斑马鱼胚胎 毒性
  • 简介:我国拟颁布的最新《环境振动标准》与现行《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分别采用不同的频率计权曲线,新标准采用的Wk计权曲线相对于现行标准的Z计权曲线降低了1~4Hz范围振动的影响权重,提高了5~80Hz振动的影响权重。结合不同测点的振动频谱,分析了2条计权曲线振动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Wk与Z计权曲线振动结果的影响主要受测点振动能量分布的控制,若测点振动能量主要集中在5~80Hz内,则Wk计权Z振级大于Z计权Z振级;若振动能量在1~80Hz内分布比较均匀,则2条计权曲线振动结果影响较小。铁路环境振动,若新标准采用与原标准相同的昼夜振动限值,则近场新标准限值比原标准更严苛,但远场新标准的限值可能不会更严苛,反而可能更宽松。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铁路环境振动 振动标准 频率计权曲线 Z振级
  • 简介:为了揭示不同浓度苯并芘(BaP)及滴滴涕(DDT)海洋贝类胚胎的生态毒理效应,将翡翠贻贝(Pernaviridis)胚胎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BaP及DDT中,检测暴露24h和48h后,BaP和DDT翡翠贻贝胚胎抗氧化及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并利用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BR)指数苯并芘及DDT翡翠贻贝胚胎的综合毒理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BaP和DDT胁迫显著影响翡翠贻贝胚胎抗氧化酶(SOD、GPx)和非特异性免疫酶(ACP、AKP)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暴露浓度的升高,胚胎SOD、AKP的活性呈现先抑制后诱导的趋势。DDT和BaPACP酶活性的影响不同,其中BaPACP活性的影响表现为先抑制,后恢复,而DDT翡翠贻贝胚胎ACP的活性影响不显著。IBR分析表明,在胁迫早期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升高,RIB值逐渐增大,随着染毒时间延长,处理组RIB值均减小,总体来说,DDT的RIB值比BaP的RIB值大,表明DDT的胚胎毒性较强。通过探究翡翠贻贝胚胎重要酶应答BaP和DDT胁迫的毒理生化响应,评价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海洋贝类的毒理效应,为敏感生物标志物的筛选打下一定的基础,且为海洋环境的污染早期预警监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 标签: 苯并芘 滴滴涕 翡翠贻贝 胚胎毒性 酶活性 整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IBR)
  • 简介:要了解推动可持续建筑和建筑法的规章与标准作用如何,各种各样可持续发展环境政策研究可以用做评估基准线.只要得以贯彻,现有的法令、规章和标准基本上就能够引导这个产业向正确的方向前进.然而,要建造可持续建筑就需要额外的政策举措.本文从国家和世界的高度审视关联可持续建筑的法令、规章和标准,包括目前尚未完成的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国际标准和规章还没有把问题解决得令发展中世界满意,尽管这个问题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 标签: 可持续建筑 建筑必要 必要激励
  • 简介:为评价水域环境中Zn^2+两栖动物的毒性影响,本研究以中华大蟾蜍(Bufogargarizans)蝌蚪为试验材料,G26期蝌蚪进行了0、10、50、100和500μg·L^-1Zn^2+的慢性水体暴露直至蝌蚪发育至变态高峰期(G42期)。分别于暴露15d和30d后取样测定蝌蚪全长、体长、体重和发育分期各指标;此外,分析了Zn^2+慢性水体暴露变态率、变态高峰期(G42)蝌蚪的全长、体长、体重、后肢长和骨骼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露15d时,各浓度Zn^2+中华大蟾蜍蝌蚪的生长发育均未造成显著影响,而持续暴露30d后,500μg·L^-1Zn^2+处理组蝌蚪的生长发育受到显著抑制;各浓度Zn^2+慢性暴露均导致中华大蟾蜍蝌蚪变态率的下降,其中500μg·L^-1Zn^2+处理组的变态率最低;500μg·L^-1Zn^2+慢性暴露导致G42期中华大蟾蜍蝌蚪的形态指标(全长、体长、后肢长)和骨化程度均受到显著抑制。研究表明,水环境中高浓度锌中华大蟾蜍幼体的生长发育和变态具有潜在的危害,水域锌污染所引发的毒理效应予以重视。

  • 标签: ZN^2+ 中华大蟾蜍 蝌蚪 生长发育 变态
  • 简介:得克隆(DechloranePlus,DP)作为全球广泛使用的氯代阻燃剂,具有POPs特性和环境毒性,但其生物毒性数据非常有限。本文选择水生初级生产者纤细裸藻(Euglenagracilis)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藻细胞生长状况、光合色素水平、抗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研究了不同浓度DP其生态毒性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DP纤细裸藻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差异不显著;DP浓度较低时(0.1和0.5mg·L^-1DP)类胡萝卜素含量受到轻微抑制;较高浓度DP暴露导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谷胱甘肽(GSH)水平显著增加,同时高浓度DP(8mg·L^-1)下MDA含量显著上升,提示膜结构受到损伤;表明较高实验浓度范围内,DP纤细裸藻的生长及抗氧化系统均产生一定影响,结果将为DP的环境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得克隆(DP) 纤细裸藻 毒性效应 生长 光合色素 抗氧化酶
  • 简介:利用自制可视化试验装置,研究了初始压力7MPa下,3种浓度的四氢呋喃(THF)溶液(0.10mol·L^-1、0.20mol·L^-1和0.30mol·L^-1)两组高体积分数瓦斯气样Ⅰ和Ⅱ的水合物临界生成热力学条件的影响,获取了瓦斯水合物生成过程的压力-温度-时间曲线。水合物临界生成相平衡模型与试验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高浓度的THF溶液能够很好地改善水合物热力学条件,THF溶液浓度为0.30mol·L^-1时,气样Ⅰ和Ⅱ的瓦斯水合物临界生成压力比相平衡计算压力分别小0.41MPa和0.06MPa,改善高体积分数瓦斯水合物生成热力学条件效果最好。

  • 标签: 矿山安全 高浓度瓦斯 水合物 固化储运 四氢呋喃
  • 简介:为了探讨盐酸小檗碱小鼠的DNA损伤和氧化性损伤。随机选取30只小鼠分成对照组以及7.5,15,30,60与120mg·kg^-1实验组,处理后,应用小鼠脾细胞进行彗星实验与抗氧化酶实验。测定DNA损伤情况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盐酸小檗碱的DNA损伤与氧化性损伤作用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彗星实验中,随着盐酸小檗碱浓度的增加,尾部DNA含量、尾长与尾矩均增加,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呈剂量-效应关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盐酸小檗碱剂量增加逐渐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上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7.5mg·kg^-1时上升,而后逐渐下降。在60mg·kg^-1和120mg·kg^-1时,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产生。由此可见,盐酸小檗碱小鼠脾细胞有一定的损伤作用,能够引起小鼠脾细胞的DNA损伤和氧化性损伤。

  • 标签: 盐酸小檗碱 彗星实验 氧化性损伤 脾细胞
  • 简介:摘要:在发电厂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发电厂是将各种能源转化为电能的关键设施,而电气工程技术则涉及到电力的生成、传输、分配和控制等方面。通过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发电过程的监测、控制和管理,提高发电效率和运行稳定性,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发电行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稳定、环保的电力供应。

  • 标签: 发电厂 电气工程 自动化技术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