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外线成像技术(IRT)在组织移植或再植术后皮温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收治73例患者行组织移植或再植术,术后7 d每小时1次常规监测组织皮温、色泽、毛细血管返流和肿胀等指标,其中术后2、4和8 h移植或再植组织3个不同部位皮温(近、远端和中央处),每次由2名专科护士应用红外线成像仪(IRTI)和电子体温枪分别监测,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名专科护士术后2、4和8 h应用电子体温枪单次测定(中央处)的移植或再植组织皮温分别为(36.47±0.45)℃、(34.97±0.46)℃、(36.49±0.66)℃和(35.56±0.55)℃、(36.61±0.67)℃、(35.85±0.56)℃,3时间点各自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用IRTI测定结果分别为(36.48±0.45)℃、(36.46±0.67)℃、(36.40±0.66)℃和(36.46±0.48)℃、(36.50±0.69)℃、(36.48±0.67)℃, 3时间点各自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IRTI术后2、4和8 h时3点测定总时间分别为(1.59±0.02)s、(1.65±0.53)s、(1.71±0.07)s,电子体温枪测定时间分别为(4.78±0.08)s、(4.96±0.17)s、(5.13±0.22)s, 3时间点各自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点(中央处)测温时间分别为(1.59±0.02)s、(1.65±0.53)s、(1.71±0.07)s和(1.59±0.03)s、(1.64±0.55)s、(1.70±0.08)s,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RT监测移植或再植组织皮温简单方便,特异性及敏感性高,对专科护士个体差异小,具备可重复性,是移植或再植组织皮温监测的一种有效手段。

  • 标签: 移植 再植 红外线热成像技术 电子体温枪 皮温 显微外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金水相生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代谢综合征(metabolism syndrome, MS)阴虚盛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10月-2020年5月上海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MS阴虚盛证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规范治疗加生活方式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金水相生方。2组均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增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空腹血糖、TG、TC、HDL-C、LDL-C、空腹胰岛素(FINS),记录患者腰围、BMI、血压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 (28/30)、对照组为60.0%(18/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5,P=0.016)。观察组治疗后腰围、BMI、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650、2.687、2.134、2.333,P<0.01或P<0.05),空腹血糖、FINS、TG、TC、LDL-C、HDL-C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812、2.899、2.678、2.485、2.527、2.905,P值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3.87±2.21)分比(6.50±2.01)分,t=-4.827]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金水相生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改善MS阴虚盛证患者临床症状及代谢紊乱状态。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阴虚热盛证 金水相生方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摘要局部精准地微创或无创治疗是肺部恶性肿瘤治疗发展的重要方向。为弥补现有微创或无创治疗手段的不足,新的局部治疗方法应运而生。影像引导下消融(image-guided thermal ablation,IGTA)在治疗肺部肿瘤方面具有定位精准、创伤小、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重复性强、并发症少、费用低等特点。本文就目前IGTA治疗肺部肿瘤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指出研究的方向。

  • 标签: 影像引导消融技术 肺肿瘤 肿瘤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例临床表现疑似德朗综合征的男性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采集患儿的外周血样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检测及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检测。同时采集其父母外周血样,对患儿核型、基因组拷贝数、全外显子异常的疑似致病性变异行家系验证。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为发育落后、小头畸形、上睑下垂、小颌畸形、低耳位,临床诊断为疑似德朗综合征(Cornelia de Lange syndrome,CdLS)。其染色体核型分析及CNV-seq检测结果未见异常,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显示存在5个杂合变异和1个X染色体半合子变异。根据遗传模式和家系验证结果,SMC1A基因c.3500T>C(p.Ile1167Thr)半合子变异为患儿临床表现的遗传学病因。该变异在dbSNP数据库及gnomAD数据库中未见收录,PolyPhen2, PROVEAN, SIFT软件预测为有害变异,PhastCons保守性预测为保守。ACMG变异分类标准证据支持为PM2、PP2和PP3。结论新发现的SMC1A基因c.3500T>C(p.I1167T)错义变异为患儿临床表现的遗传学病因,该患儿为CdLS综合征Ⅱ型(温和型)。本研究的结果丰富了CdLS综合征Ⅱ型的变异谱,为临床咨询提供了数据支持。

  • 标签: 德朗热综合征Ⅱ型 SMC1A基因 错义变异 全外显子组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河南省2017-2020年发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监测病例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河南省2017-2020年SFTS病例特征进行分析。采集急性期病例血标本,应用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新布尼亚病毒核酸。对部分分离到的病毒株扩增S片段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2017-2020年河南省共报告SFTS 1 767例(疑似病例1 000例、确诊病例767例),累计死亡11例(疑似病例3例、确诊病例8例),平均病死率为0.62%(11/1 767);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趋势χ2=12.018,P=0.001)。病例分布在6个城市28个县(区),信阳市报告1 681例,占病例总数的95.13%(1 681/1 767)。病例主要发生在4-10月,占病例总数的96.10%(1 698/1 767)。男性发病率(0.38/10万)低于女性(0.54/10万)(χ2=54.855,P<0.001);40~84岁占病例总数的93.44%(1 651/1 767);农民占病例总数的96.10%(1 698/1 767)。发生家庭聚集性疫情1起。共检测标本1 110份,新布尼亚病毒的平均阳性率为39.19%(435/1 110),不同年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05,P<0.001)。分离到39株新布尼亚病毒中,S片段核苷酸同源性为94.76%~99.82%。39株病毒株完整S片段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34株为A基因型、2株为B基因型,3株为D基因型。结论2017-2020年河南省SFTS以散发为主,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发病范围不断扩大,女性、≥40岁和农民多发,不同年份新布尼亚病毒阳性率差异较大,新布尼亚病毒主要流行型别为A基因型,但仍需持续开展病原学监测。

  • 标签: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新布尼亚病毒 流行病学特征 监测 基因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立体脑电图(SEEG)引导射频凝毁损技术在下丘脑错构瘤相关癫痫治疗中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11月北京丰台医院神经外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医疗联盟收治的15例下丘脑错构瘤相关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SEEG电极置入并进行视频脑电监测。根据SEEG结果和影像后处理结果确定毁损触点,利用电极触点进行凝毁损。分别于术后3、9及24个月对患者进行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采用Engel分级标准评估临床疗效,同时观察记录远期并发症情况。结果仅1例患者进行2次SEEG引导下射频凝毁损,15例患者共完成16次电极置入。术后11例患者癫痫发作消失。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中枢性发热、尿崩、电解质紊乱及嗜睡均在出院时缓解,Horner综合征和肌力下降等症状在首次随访时已缓解。15例患者均完成2年以上随访,随访时间为(39.6±13.0)个月(25~66个月)。3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的头颅MRI复查结果均显示瘤蒂被不同程度毁损,脑电图结果显示异常放电消失。至末次随访,15例患者中,11例癫痫发作完全消失(Engel Ⅰa级),2例明显改善(Engel Ⅰb~Ⅲ级),2例未见明显改善(Engel Ⅳ级)。2例患者出现长期并发症,包括体重增加、记忆力减退及内分泌紊乱。结论长期随访证实,SEEG引导射频凝毁损术治疗下丘脑错构瘤相关癫痫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较好。

  • 标签: 癫痫 治疗结果 立体脑电图 热凝毁损 下丘脑错构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立体脑电图(SEEG)引导射频凝毁损技术在下丘脑错构瘤相关癫痫治疗中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11月北京丰台医院神经外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医疗联盟收治的15例下丘脑错构瘤相关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SEEG电极置入并进行视频脑电监测。根据SEEG结果和影像后处理结果确定毁损触点,利用电极触点进行凝毁损。分别于术后3、9及24个月对患者进行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采用Engel分级标准评估临床疗效,同时观察记录远期并发症情况。结果仅1例患者进行2次SEEG引导下射频凝毁损,15例患者共完成16次电极置入。术后11例患者癫痫发作消失。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中枢性发热、尿崩、电解质紊乱及嗜睡均在出院时缓解,Horner综合征和肌力下降等症状在首次随访时已缓解。15例患者均完成2年以上随访,随访时间为(39.6±13.0)个月(25~66个月)。3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的头颅MRI复查结果均显示瘤蒂被不同程度毁损,脑电图结果显示异常放电消失。至末次随访,15例患者中,11例癫痫发作完全消失(Engel Ⅰa级),2例明显改善(Engel Ⅰb~Ⅲ级),2例未见明显改善(Engel Ⅳ级)。2例患者出现长期并发症,包括体重增加、记忆力减退及内分泌紊乱。结论长期随访证实,SEEG引导射频凝毁损术治疗下丘脑错构瘤相关癫痫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较好。

  • 标签: 癫痫 治疗结果 立体脑电图 热凝毁损 下丘脑错构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肾综合征出血(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患者入院时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为HFRS早诊断、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至2019年云南省祥云县人民医院住院的391例HFR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FRS患者入院时的主要症状为乏力(93.9%,367/391)、发热(91.6%,358/391)、头痛(70.8%,277/391)、腰痛(39.6%,155/391),主要体征为结膜充血(44.0%,172/391)、颜面潮红(41.2%,161/391),12.5%(49/391)和16.1%(63/391)的患者分别出现"三痛"和"三红"。90.4%(274/303)的患者D-二聚体升高,88.4%(251/284)的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80.1%(253/316)的患者乳酸脱氢酶升高,74.5%(269/361)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升高,72.3%(282/390)的患者血小板计数减低,62.1%(182/293)的患者降钙素原升高。结论HFRS患者入院时出现"三痛""三红"的特征性表现不明显,症状以乏力、发热为主,全身多器官受累。

  • 标签: 肾综合征出血热 临床表现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尿道药物滴注结合微波疗治疗感染性前列腺炎的护理效果。方法:100例感染性前列腺炎患者为我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8月收治,所有患者均经尿道药物滴注结合微波疗治疗,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n=50,常规护理)与观察组(n=50,综合护理),对两组经不同护理方法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有效提升经尿道药物滴注结合微波疗治疗感染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经尿道药物滴注 微波热疗 感染性前列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7年至2019年肾综合征出血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住院治疗的75例肾综合征出血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血常规、尿常规、血肌酐、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R)表示,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结果75例患者起病时所在地区主要集中在安徽省西部和北部区域,高发期为每年11月份、12月份和次年1月份,共37例(49.3%)。54例(72.0%)患者为农民,10例(13.3%)患者有明确的鼠类接触史,仅19例(25.3%)患者出现典型"三红三痛"表现。58例(77.3%)患者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67例(89.3%)血小板计数减少,尿蛋白+++者55例(73.3%),尿隐血者65例(86.7%),67例(89.3%)血肌酐升高。31例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血肌酐值、血钾水平分别为495(301) μmol/L和4.14(0.77) mmol/L,均高于44例轻型和中型患者的235(289) μmol/L和3.65(1.02)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87、-2.796,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肌酐[比值比(odds ratio, OR)=1.005,95%可信区间1.002~1.008]和血钾(OR=2.632,95%可信区间1.098~6.313)为疾病重症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患者予以内科综合治疗,27例患者接受肾脏替代治疗。68例患者预后良好,4例死亡。结论肾综合征出血在冬春季节的农村仍较常见,临床表现常不典型且重型和危重型患者较多,临床诊治应予以密切关注。

  • 标签: 肾综合征出血热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蛋白与血浆在肾综合征出血扩容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选取76例于2018年6月-2019年7月接受治疗的肾综合征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8例,分别采用常规治疗与白蛋白与血浆进行扩充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37%比对照组81.58%显著较高,(P

  • 标签: 白蛋白 血浆 肾综合征 出血热 扩容治疗 临床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腹膜癌是一类原发或继发于腹膜表面的恶性肿瘤,肿瘤细胞减灭术(CRS)加腹腔灌注化疗(HIPEC)是针对腹膜癌发展的一套综合治疗策略。本文旨在分析CRS+HIPEC治疗腹膜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影响其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04年1月至2020年1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330例)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1 054例)腹膜肿瘤外科连续治疗的1 384例腹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本组患者CRS+HIPEC治疗情况(手术时间、器官切除数量、腹膜切除数量、吻合口数量、HIPEC方案等)、安全性[术中出血量、术后严重不良事件(SAE)及发生时间、治疗情况]、生存情况及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SAE依照国际腹膜癌联盟不良事件定义进行分级,将Ⅲ~Ⅳ级不良事件定义为SAE。围手术期定义为CRS+HIPEC治疗日至术后30 d。OS定义为CRS+HIPEC手术当日至死亡或末次随访时间,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结果描述,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则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患者中男529例(38.2%),中位年龄55(10~87)岁,中位体质指数为22.6 kg/m2。1 384例腹膜癌患者中来源于胃癌164例(11.8%),结直肠癌287例(20.7%),腹膜假黏液瘤356例(25.7%),腹膜恶性间皮瘤90例(6.5%),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及原发性腹膜癌等共计300例(21.7%),腹膜后肉瘤、肺癌、乳腺癌等少见来源肿瘤187例(13.5%)。本组患者中位手术时间595(90~1 170)min,中位脏器切除数2(0~10)个,中位腹膜切除区域数4(0~9)个,中位腹膜癌指数(PCI)评分21(1~39)分,细胞减灭程度(CC)评分0~1分达61.9%(857/1 384)。HIPEC方案:顺铂+多西他赛917例(66.3%)、顺铂+丝裂霉素183例(13.2%)、阿霉素+异环磷酰胺43例(3.1%)及其他方案240例(17.3%)。331例(23.9%)腹膜癌患者发生围手术期严重不良事件500例次,其中21例(1.5%)患者因治疗无效于围手术期内死亡,其余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痊愈。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8.6(0.3~182.7)个月,414例(29.9%)死亡,mOS为38.2个月(95% CI:30.6~45.8),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3.5%、50.4%、39.3%。其中,胃癌腹膜转移、结直肠癌腹膜转移、腹膜假黏液瘤、恶性腹膜间皮瘤和妇科肿瘤及原发性腹膜癌患者mOS分别为11.3个月(95% CI:8.9~13.8)、18.1个月(95% CI:13.5~22.6)、59.7个月(95% CI:48.0~71.4)、19.5个月(95% CI:6.0~33.0)和51.7个月(95% CI:14.6~88.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为胃癌(HR=4.639,95% CI:1.692~12.724)、结直肠癌(HR=4.292,95% CI:1.957~9.420)和恶性腹膜间皮瘤(HR=2.741,95% CI:1.162~6.466);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为60分(HR=4.606,95% CI:2.144~9.895)、70分(HR=3.434,95% CI:1.977~5.965);CC评分为1分(HR=2.683,95% CI:1.440~4.999)、2~3分(HR=3.661,95% CI:1.956~6.852)以及围手术期发生SAE(HR=2.588,95% CI:1.846~3.629)均是影响本组腹膜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RS+HIPEC是针对腹膜癌有效的整合治疗技术,可延长生存,围手术期安全性可接受。术前需要严格筛选病例,KPS评分<80分者应慎重选择接受CRS+HIPEC治疗;术中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努力达到满意细胞减灭程度;另还要应积极预防围手术期SAE以降低腹膜癌患者死亡风险。

  • 标签: 腹膜癌 肿瘤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疗效 安全性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肾综合征出血(HFRS)患者发热末期早期使用血浆与白蛋白的疗效。方法 将60例于2018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养阴清肺合剂在小儿支气管炎(阴虚肺证)中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0月到2021年5月之间我院接诊的阴虚肺证小儿支气管炎患儿进行分组,以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共计60例。对比组患儿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治疗中加入养阴清肺合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小儿支气管炎患儿在治疗后的症状积分和治愈率。结果:在症状积分比较中,实验组患儿积分较对比组患儿更低(P<0.05),数据之间对比意义明显;在治愈率比较中,实验组患儿较对比组患儿更高(P<0.05),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小儿支气管炎(阴虚肺证)患儿进行治疗时,养阴清肺合剂的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支气管炎 阴虚肺热证 常规治疗 养阴清肺合剂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清肺排毒汤治疗痰壅肺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80例痰壅肺型新冠肺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疗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清肺排毒汤的治疗方法,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负性心理改善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且负性心理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清肺排毒汤治疗痰壅肺型新冠肺炎患者能够取得比较明显的疗效,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状况,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地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清肺排毒汤 痰热壅肺型新冠肺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隔药灸所用苗药的不同特性对模型家兔穴位部位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探索苗药隔药灸治疗时,其辛特性对穴位的刺激作用。方法:卵蛋白法制备类风湿性关节炎家兔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艾灸组、辛苗药-三百棒组、辛苗药-白条松组、平性-青风藤组、寒性-三加皮组,空白组只造模不干预,艾灸组采用直接灸的治疗方式,药物组隔药灸治疗,ELISA、PCR方法检测穴位刺激相关神经递质——SP(P物质)、CGRP(穴位局部降钙素相关蛋白肽)含量,比较穴位刺激作用强度。结果:ELISA检测表明,与平性药青风藤、寒性药三加皮相比,辛苗药三百棒、白条松作为隔药灸用药促进穴位部位SP、CGRP更具显著性(P

  • 标签: 辛热苗药 隔药灸 穴位贮库效应 类风湿关节炎家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痰清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护理疗效进行分析观察。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于本院呼吸内科诊治的16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0000U)+α-酶蛋白酶(1000U),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20ml痰清(国药准字:Z20030054)+5mg地塞米松。再给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对比分析治疗总有效率、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痰色改善时间、痰量减少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0%显著低于对照组85.0%,差异具有显著性(x2=7.521,P

  • 标签: 雾化吸入 痰热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足口病联合应用利巴韦林气雾剂与毒宁注射剂的疗效。方法:取87例试验样本,随机分组,接诊时间为2020.01-2021.02,应用利巴韦林(n=44,常规组)和利巴韦林+毒宁注射剂(n=43,试验组)两种用药方案,对比症状消退时间、总有效率和炎性因子指标。结果:试验组住院(5.13±0.62)d,疱疹(4.45±0.74)d消失,(1.68±0.43)d退热,用时比常规组短,WBC(7.24±0.71)×109/L,Hs -CRP (3.54±1.15)mg/L,比常规组低,总有效率95.35%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手足口病治疗中联用利巴韦林气雾剂和毒宁注射剂可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指标,提升总有效率,对其症状消退、病情恢复有促进效用。

  • 标签: 效果分析 手足口病 利巴韦林气雾剂 热毒宁注射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吡柔比星灌注+化疗在术后膀胱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60名膀胱癌病例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化疗干预,观察组在上述前提下行多柔比星膀胱灌注干预,记录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复发率、初次复发时间、毒副反应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膀胱癌 吡柔比星 热灌注 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