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和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48例直肠癌患者肿瘤原发病灶及据肿瘤病灶5-10cm的正常对照组织中VEGF-C及D2-40的表达情况。结果VEGF-C在直肠癌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3.263,P<0.001);VEGF-C在有无淋巴转移组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4.300,P<0.001);直肠癌及正常组织中的LV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163,P<0.001);有无淋巴转移组的LV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71,P<0.001);VEGF-C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的LV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34,P<0.001)。结论VEGF-C在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并可能促进其淋巴管生成及淋巴转移。

  • 标签: 结直肠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D2-40 淋巴管生成 淋巴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急诊治疗左半直肠癌并肠梗阻患者的手术方法以及能够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与总结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确诊并接收治疗的42例左半直肠癌并肠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进行Ⅰ期切除吻合术患者共31例,行姑息性手术的结肠造瘘术共8例,肛门插入肠梗阻导管5例,发生切口感染3例,无并发症情况发生,无吻合口漏,且无死亡病例发生。所有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显著,恢复顺利,患者生活治疗得到提高。结论Ⅰ期肠切除吻合术是急诊治疗左半直肠癌并肠梗阻的效果明显,肛门插入肠梗阻导管减压和去污是对Ⅰ期手术治疗的有效补充。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使患者病情得到改善,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左半结直肠癌 肠梗阻 急诊治疗 手术方法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合并直肠癌患者肿瘤切除术后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观察了于1988年1月~2012年12月在海军总医院治疗的糖尿病同时合并原发性直肠癌患者140例,其中男性84例,女性56例,平均年龄(62.51±13.22)岁,采集患者年龄、性别、直肠癌分期和术前测定的血色素、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并统计非酒精性脂肪肝、体质量指数和应用降糖药物的情况,依据其应用二甲双胍与否而分为二甲双胍组和对照组。结果II期直肠癌生存10年以上人数二甲双胍组(39.02%)和对照组(15.38%)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期二甲双胍组[(10.37±4.34)年]和对照组[(8.46±4.06)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II期直肠癌生存5年以下人数二甲双胍组(39.29%)和对照组(71.88%)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5~10年人数二甲双胍组(39.29%)和对照组(15.6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7.24±5.90)年]生存期与对照组[(5.37±4.35)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偏低(P〈0.01)。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P〈0.05,OR=3.046)、肿瘤分期(P〈0.01,OR=0.232)和应用二甲双胍(P〈0.01,OR=3.297)是生存时间的相关因子。结论糖尿病合并直肠癌患者肿瘤切除术后口服二甲双胍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期。

  • 标签: 结直肠癌 二甲双胍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食道超声对降主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监测,评估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CO2气腹对患者呼吸和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ASAⅠ~Ⅱ级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行全身麻醉,监测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输出量(CO)、总外周阻力(TSVR),中心静脉压(CVP),气道压(PAW)、呼气末CO2分压(PETco2).按下面预设的间隔时间进行监测气腹前(T0),头低脚高+截石位气腹后10min(T1)、20min(T2)、30min(T3)、45min(T4)、60min(T5)。结果气腹前后,HR未有显著差异,气腹后CO、SBP、DBP、CVP明显高于气腹前(P<0.05),TSVR气腹后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气道压力也明显增加,并一直维持较高水平。结论长时间高CO2气腹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呼吸和循环系统有显著影响。

  • 标签: 腹腔镜 结直肠癌根治术 经食道超声 二氧化碳气腹 呼吸和循环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归脾汤联合化疗对于气血两虚型直肠癌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从上海市疾控中心调阅2005.1-2014.1在上海曙光医院东院肿瘤科,普外科接受治疗的直肠癌患者的病历资料,电话随访截止至2014年12月31日;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TNM分期等,主要观察指标有随访结束时存活与否、诊断与死亡日期、治疗前后KPS评分。使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秩和检验分别对性别、肿瘤分期、随访死亡时间、患者年龄、生存期、化疗前后KPS评分在中药干预组和对照组之间进行比较。采用Cox-回归,以生存期为因变量,以性别、确诊时年龄、肿瘤分期为自变量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中药干预组的生存期是3.1年,对照组的生存期是2.5年,P=0.02。在随访死亡情况中,中药干预组死亡率23%要低于对照组的33%,P=0.02;中药干预组较对照组降低直肠肿瘤患者死亡风险的相对危险度为0.787。KPS评分中药干预组总稳定率95%,对照组总稳定率64%,P<0.001。结论归脾汤可以延长气血两虚型直肠癌术后患者的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风险。

  • 标签: 归脾汤 结直肠癌 生存期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5I粒子对直肠癌SFRP2及P16基因甲基化的作用。方法以人直肠癌HCT-8细胞的荷瘤雄性BLAB/c-nu/nu裸小鼠作为动物模型,单纯随机化将荷瘤裸小鼠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只),对照组植入空白粒子,实验组植入剂量为14.8MBq的125I粒子,植入后第20天处死裸鼠。DNA提取,亚硫酸氢钠修饰,PCR扩增反应及检测SFRP2及P16基因甲基化程度。结果125I照射后SFPR2基因甲基化水平呈下降趋势,实验组与对照组甲基化指数比较实验组Mtl(0.67±0.05)与对照组Mtl(0.84±0.07)二者差异采用student,t检验,P<0.05;对照组标本中有14例(56%)标本中检测出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实验组标本中有10例(40%)标本中检测出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实验组和对照组肿瘤标本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125I粒子诱导的抑癌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下调,从而抑制了肿瘤细胞的增殖生长,为125I粒子应用临床组织间植入治疗肿瘤提供了有力证据。

  • 标签: 125I粒子 结直肠癌 SFRP2 P16 甲基化
  • 简介:目的:观察射频消融(RFA)治疗同时性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前后外周血免疫指标的变化,评价RFA治疗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及其疗效、预后.方法:选取同时性直肠癌肝转移患者56例,根据治疗方式和时间不同,分为同期手术切除组和分期RFA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变化,并记录临床病理特点、随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年后局部复发率及新生转移率、中位生存期、3年存活率.结果:1)免疫功能变化.两组术前CD3+、CD4+、CD8+T细胞数及CD4+/CD8+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CD3+无明显变化(P>0.05),CD4+及CD4+/CD8+比例均下降,CD8+T细胞数均上升,提示两组均降低了患者机体免疫力,但分期RFA组较同期手术组CD4+及CD4+/CD8+比例下降幅度小,CD8+T细胞数增高幅度小,提示分期RFA组对患者机体免疫力影响较同期切除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期RFA组择期行RFA术后1周(即首次术后1个月)CD3+无明显变化(P>0.05),CD4+T细胞数及CD4VCD8+比例均上升,CD8+T细胞数目下降,增强了该组患者免疫力及抗肿瘤免疫应答反应,分期RFA组术后CD4+T细胞数目及CD4VCD8+比值均显著高于同期手术切除组,CD8+T细胞数显著低于同期手术切除组(P〈0.05).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期手术切除组高于分期RF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9%vs18.2%,P<0.05).3)1年后局部复发率同期手术切除组低于分期RFA组(7.14%vs14.89%),新生转移率同期手术切除组高于分期RFA组(17.39%vs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时性直肠肝转移瘤患者分期行RFA治疗临床效果满意,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小,一定程度上保护和改善了患者免疫功能,延长了患者生命.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肝肿瘤 同时性肿瘤转移 分期射频消融 免疫功能 预后
  • 作者: 李靖1刘月霞2孙龙云3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5-09-19
  • 出处:《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9期
  • 机构:李靖1刘月霞2孙龙云31.河北省张家口市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河北张家口075000;2.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家口学院医学系河北张家口075000;3.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家口学院医学系河北张家口075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检查对直肠癌诊断的特殊价值.方法选取46例疑是直肠癌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46例患者均于2013年7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诊治,对其行排螺旋CT检查,并与临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观察其准确性、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多排螺旋CT诊断直肠癌的准确率为89.13%(41/46),敏感性为91.67%(33/36),特异性为80.0%(8/10),误诊率为20.0%(2/10),漏诊率为8.33%(3/36).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对直肠癌的诊断意义重大,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关键词多排螺旋CT;直肠癌;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318-01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与化疗单用治疗转移性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Library、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检索从2000-01-01至2014-06-30关于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或化疗单用治疗转移性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并手动检索期刊补充,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分类、筛选和纳入,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荟萃(meta)分析。结果:纳入5篇文献,共3286例转移性直肠癌病人。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合并总体缓解率、在Kras基因野生人群中的合并总体缓解率、合并无进展生存期超过12个月率分别为34.79%、55.49%和9.84%,均显著高于化疗单用组的24.41%(P=0.006)、40.77%(P=0.04)和6.22%(P=0.04)。Kras基因突变人群合并总体缓解率、合并无进展生存期超过6个月率、合并总生存期超过1年率、超过2年率、超过3年率,两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合并3~4级腹泻发生率为20.13%,显著高于化疗单用组的12.28%(P〈0.00001)。两组间合并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直肠癌合并总体缓解率显著高于单纯化疗,并可以提高病人无进展生存期超过12个月率,但不明显增加1年、2年、3年生存率;增加3~4级腹泻发生率,不增加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

  • 标签: 西妥昔单抗 转移性结直肠癌 化疗 随机对照试验 荟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佛山地区111例接受伊立替康为基础化疗方案的转移性直肠癌患者UGT1A1?28基因多态性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严重程度及疗效的关系.方法对111人直肠癌患者,进行UGT1A1?28基因多态性检测,分析不同基因型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化疗疗效的异同,分析不同基因型患者使用伊立替康后Ⅲ度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论111例转移性直肠癌患者中UGT1A1基因启动子区TA序列6次重复的纯合野生型TA6/6有76例(68.4%);基因型为TA序列6次和7次重复的杂合型TA6/7有32例(28.8%),基因型TA序列7次重复的纯合突变型TA7/7有3例(2.8%).TA6/6中出现3-4度腹泻13例(17.1%);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8例(10.5%);TA6/7中出现3-4度腹泻4例(12.5%);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3例(9.3%);TA7/7中出现3-4度腹泻2例(66.7%),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2例(66.7%).结论TA7/7纯合变异型频率极低,应用伊立替康化疗发生3-4度腹泻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增加,达统计学意义,而TA6/7杂合子与TA6/6野生型3-4度腹泻及中性粒细胞减少风险相似,对野生型TA6/6或甚至TA6/7者,选择合适患者适当增加伊立替康剂量以提高疗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关键词伊立替康;不良反应;UGT1A1基因多态性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630-01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肠道准备和不同肠道准备方法[机械性肠道准备(mechanicalbowelpreparation,MBP)/口服抗生素]是否影响直肠手术的特定结局。方法从2012年启动的美国国家外科质量改进计划中的结肠切除术的数据库中提取研究对象的资料,包括是否使用肠道准备、肠道准备的类型以及直肠术后特定的并发症。对于接受择期直肠手术的患者,我们使用无校正的或校正的logistic回归分析来评估术前联合MBP与抗生素(MBP+/ABX+),单独使用MBP(MBP+/ABX-)以及不使用肠道准备(no-prep)对预后的影响,特别是对吻合口瘘、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siteinfection,SSI)和肠梗阻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442名患者,no-prep组2296例(27.3%)、MBP+/ABX组3822例(45.3%)和MBP+/ABX+组2324例(27.5%)。组间的基线资料基本相似,但no-pre组在既往败血症、腹水、糖皮质激素使用、出血和肿瘤播散上稍比其他两组多。与no-pre组相比,MBP无论是否联合使用抗生素都与术后肠梗阻(MBP+/ABX+:OR=0.57,95%CI:0.48~0.68;MBP+/ABX:OR=0.78,95%CI:0.68~0.91)和SSI(MBP+/ABX+:OR=0.39,95%CI:0.32~0.48;MBP+/ABX:OR=0.80,95%CI:0.69~0.93)发生率的降低相关。MBP+/ABX+组患者比no-pre组患者具有更低的吻合口瘘发生率(OR=0.45,95%CI:0.32~0.64)。多因素分析发现,联合使用抗生素的MBP方法与吻合口瘘(OR=0.57,95%CI:0.35~0.94)、SSI(OR=0.40,95%CI:0.31~0.53)及术后肠梗阻(OR=0.71,95%CI:0.56~0.90)发生率的降低独立相关。结论上述结果阐明了近50年来的一个争议——肠道准备是否可改善直肠术后的结局。联合使用口服抗生素的MBP方法可有效降低接近一半的SSI、吻合口瘘及肠梗阻这些直肠术后最常见最麻烦的并发症。

  • 标签: 肠道准备 吻合口瘘 结直肠手术 前联合 结肠切除术 改进计划
  • 简介:目的检测华南地区伊立替康联合方案治疗晚期直肠癌患者UGTlA*28基因的多态性,观察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直肠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用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华南地区晚期直肠癌患者共214例,给予伊立替康联合5-FU/LV方案化疗,并进行UGTlA*28基因多态性测定,观察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n结果167例(80.29%)患者为TA6/6纯合野生基因型,40例(19.23%)患者为TA6/7杂合突变基因型,l例(0.48%)患者为TA7/7纯合突变基因型nTA6/6野生基因型和突变基因型患者的客观有效率(ORR)分别为31.20%和20.O%(P=0.191),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90.78%和74.29%(P=0.008)nTA6/7及TA7/7突变基因型患者采用伊立替康治疗时严重延迟性腹泻和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分别为9.76%、9.76%,高于TA6/6野生基因型的5.39%和3.59%。结论UGTlA*28不同基因型对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直肠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均有差异。

  • 标签: UGT1A*28 伊立替康 晚期结直肠癌 疗效及不良反应 华南地区
  • 简介:目的腹腔镜辅助手术和多重管理方案(即加速康复程序,EnhancedRecoveryProgram,ERP)极大地改变了结直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并改善了临床治疗结局。然而,腹腔镜手术尚未成为世界范围内直肠癌手术治疗的标准,大量有着良好开腹手术技术的外科医生仍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究竟传统开腹手术辅助ERP能否与腹腔镜辅助的微创治疗匹敌?这一问题还存在争议。EnROL(EnhancedRecoveryOpenversusLaparoscopic)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旨在解答上述问题。资料和方法该研究为Ⅲ期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可择期手术的成年直肠癌患者(年龄≥18岁),按1∶1随机分配至腹腔镜组或开腹组,两组均应用快速康复多重管理程序(ERP)进行围手术期管理。通过纳入中心、肿瘤部位(结肠或直肠)、年龄组(〈66/66~75/〉75岁)再进行分层分析。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为术后1个月的机体疲劳感(使用多维疲劳量表MFI-20评价),次要结局指标包括: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患者其他不适情况及身体机能(简表SF-36)。术后7天或更早出院之前,受试患者和结局评估人员都不知晓治疗情况。手术质量及病理评估由中心负责人员进行盲评。该研究在英国临床伦理委员会南部牛津中心B注册,注册号为No.07/H0605/150。结果研究从2008年7月开始,至2012年4月结束,共在英国的12个中心纳入204例病人(其中腹腔镜组103人,开放结合ERP组101人)。腹腔组的切除范围[(6.8±3.7)vs.(18.4±7.5)cm]以及术中出血量[(115±152)vs.(257±290)ml]较开腹组减少,但手术时间[(182±69)vs.(135±54)min]相对延长,总体手术相关损伤评分[(31.2±6.0)vs.(31.8±6.0)]没有明显差别。两组病人术后1个月的机体疲劳感评分无显著差异[MFI-20(12.28,95%CI:11.3~13.1)vs.(12.05,95%CI:11.2~13.1);P=0.93]。然而,腹腔镜组的中位

  • 标签: 结直肠癌 EnROL 快速康复 腹腔镜手术 随机对照试验 结局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