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疾病干预效果。方法:择定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为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症状干预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肝恶性肿瘤 化疗 循证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肿瘤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早期确诊肿瘤的性质能够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指导,因此本文探析CT联合B超在肿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不同诊断方法的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CT联合B超诊断准确率显著优于单一B超诊断,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在肿瘤患者诊断过程当中,CT联合B超诊断可减少误漏诊漏的情况出现,能为后续治疗提供指导,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肝肿瘤 CT联合B超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小儿肝脏肿瘤瘤体巨大,病理类型多,部位复杂,累及肝脏体积较大,且多累及门部或门部淋巴结、门静脉等,给手术带来了挑战.当肿瘤累及门部,尤其是累及多个部位时,术中易并发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在过去被认为是手术禁区.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这类肿瘤从不可切除向可切除转变.

  • 标签: 肿瘤切除手术 肝脏肿瘤 肝门部 手术模拟系统 巨大肿瘤 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究经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黏膜下肿瘤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32例黏膜下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均行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与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效果、疼痛及负面情绪改善.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136.46±20.48)min,住院时间(6.47±0.51)d,切除率为100%,未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护理后疼痛评分(2.86±0.61)分,SAS评分(34.18±3.52)分,SDS评分(34.01±3.94)分.结论:经STER治疗黏膜下肿瘤患者行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可有效保障手术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及不良情绪.

  • 标签: 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 黏膜下肿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底细胞型乳腺癌患者肿瘤肿瘤免疫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基底细胞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S一100蛋白阳性的树突状细胞及呈HLA-DR抗原阳性表达的细胞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基底细胞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缺乏树突状细胞(2/22),数量明显少于非基底细胞型乳腺癌患者(138/138),癌细胞的HLA—DR抗原阳性表达(4/22)明显少于非基底细胞型乳腺癌(106/138)。结论基底细胞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缺乏由树突状细胞、淋巴细胞及HLA—DR抗原阳性表达的癌细胞引起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这与基底细胞型乳腺癌患者预后差可能密切相关。

  • 标签: 基底细胞型乳腺癌 抗肿瘤免疫 树突状细胞 HLA-DR抗原表达 预后
  • 简介:用本文制定的血管病变评定标准,对245例肝硬变标本进行组化、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本组病例皆有静脉血管的炎症、损伤、增生及阻塞病变,多伴随窦毛细血管化,窦扩张及阻塞表现,Ⅳ型胶原、FN、LN及弹力纤维也增多,从而导致血供不良。

  • 标签: 肝硬变 血管病变 基膜形成 弹力纤维化
  • 简介: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胆系梗阻性疾病包括胆石症、胆管癌和胰头癌等发生率明显升高。胆石症包括胆囊结石、内胆管结石和胆总管结石,其中胆囊结石最常见。无论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还是肝脏部分切除术,在开展外科手术治疗胆系梗阻性疾病的过程中,手术复杂程度逐渐增加,其并发症(胆漏、出血和胆道损伤等)的发生率逐年增高,其中最严重的是胆道损伤1。

  • 标签: 肝内总管 胆囊管 解剖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 CT和 MRI检查在周围型胆管细胞癌 (IHPCC)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 2017年 2月 ~2019年 4月 50例我院收治的疑似 IHP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 CT及 MRI影像学检查,与病理穿刺检查结果相对比,判断 CT及 MRI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MRI诊断准确率明显比 CT诊断准确率高,且 CT联合 MRI诊断准确率更高, P<0.05。结论:采用 CT及 MRI在 IHPCC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诊断率高,两者联合应用,有效提升了 IHPCC诊断准确率,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 IHPCC CT 诊断效果 应用
  • 简介:本组4例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恶化,作者自2003年3月至2006年5月应用PEI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56例,通过组织坏死情况、肿瘤大小变化等影像学资料初步判定疗效

  • 标签: 切除肝癌 无水乙醇注射 无法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ismuth分型Ⅳ型门部胆管癌镜治疗支架的选择方法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8年9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就诊并接受经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治疗的65例Ⅳ型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镜引流方式不同分为3组:经镜胆道支架放置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组38例、ERBD+镜下胆道金属支架置入(endoscopic metal biliary endoprosthesis, EMBE)组23例、EMBE组4例;根据胆道造影方式不同分为造影剂组(n=26)、空气造影组(n=22)及无胆道造影组(n=17)。比较术后急性胆管炎发生率、总胆红素显著下降率及住院期间死亡率等指标。结果3种引流方式相比,ERBD组、ERBD+EMBE组和EMBE组的急性胆管炎发生率分别为23.7%(9/38)、52.2%(12/23)和75.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99,P=0.006)。3组住院期间死亡率分别为5.3%(2/38)、13.0%(3/23)和5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29,P=0.021);两两比较,ERBD组和EMBE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6,P=0.004)。3种造影方式相比,造影剂组、空气造影组和无胆道造影组的急性胆管炎发生率分别为57.7%(15/26)、27.3%(6/22)和17.6%(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7,P=0.015);两两比较,造影剂组和无胆道造影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对于Ⅳ型门部胆管癌,胆道双塑料支架置入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急性胆管炎发生率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可作为首选支架方案;术中造影剂的使用会增加术后急性胆管炎发生率,应慎用造影剂。

  • 标签: 内窥镜 支架 肝门胆管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CT和MRI检查在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4月50例我院收治的疑似IHP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CT及MRI影像学检查,与病理穿刺检查结果相对比,判断CT及MRI的诊断准确率。结果MRI诊断准确率明显比CT诊断准确率高,且CT联合MRI诊断准确率更高,P<0.05。结论采用CT及MRI在IHPCC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诊断率高,两者联合应用,有效提升了IHPCC诊断准确率,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 IHPCC CT 诊断效果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胆管切开取石术与段切除术在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5-2016.1入诊我院的106例结石患者分为A、B两组各53例,其中A组使用胆管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使用段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A组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20、24、9,B组以上例数为26、25、2,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23%高于A组83.02%,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发现A组患者切口感染、肠梗阻以及胆管炎各2例,黄疸症以及膈下脓肿各1例,结石残留5例,B组仅有膈下脓肿、结石残留以及黄疸症各1例,B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5.66%低于A组24.53%,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胆管切开取石术,对结石患者进行段切除术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且术后不良反应较少。

  • 标签: 胆管切开取石术 肝段切除术 肝内结石
  • 简介:慢性扩张性脑血肿(chronicexpandingintracerebralhematoma,CEICH)是由Hirsh等[1]于1981年首先报导,因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与颅肿瘤卒中极为相似,易误诊,往往需手术后明确诊断.我科自1999年至2004年共诊治4例,现将病例资料结合文献分析讨论如下.

  • 标签: 脑内血肿 慢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超声镜表现及镜下治疗效果。方法纳入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内镜下治疗的27例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超声镜表现、病理特征及镜下治疗效果。结果27例患者的病变镜下表现为黏膜下隆起,超声镜检查示病变长径(0.69±0.44)cm(0.32~2.00 cm),来源于黏膜下层14例(51.9%)、黏膜肌层8例(29.6%)、黏膜层5例(18.5%),诊断准确率92.0%。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6例,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21例,ESD术后出血发生率4.8%。术后病理为G1级20例(74.1%),G2级6例(22.2%),G3级伴淋巴管癌栓1例(3.7%)。术后随访3~36个月总生存率96.3%,对于局限于黏膜下层以内、无脉管浸润的G1、G2级神经内分泌瘤患者,EMR术后复发率较ESD高(33.3%比0,P=0.042);EMR与ESD术后出血、穿孔并发症及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镜可用于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术前诊断,对2 cm以内、黏膜下层以内、无脉管浸润的G1、G2级胃肠神经内分泌瘤ESD治疗复发率低于EMR。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瘤 腔内超声检查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黏膜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疾病的镜表现和镜下治疗效果情况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接诊的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人49例作为本次课题观察对象,对于所选49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人全部通过组织标本活检或是手术切除流体病理检查获得明确诊断属于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结果:49例病人中肿瘤处于低位直肠段20例,中段15例,下段14例,其中25例病人接受超声镜检查,显示19例病人在超声镜检查下诊断属于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2例病人诊断属于间质瘤,3例病人诊断属于脂肪瘤,1例病人诊断属于平滑肌瘤。19例病人接受镜黏膜下剥离术进行治疗,17例病人接受镜下粘膜切除术进行治疗,10例病人接受镜经粘膜下隧道肿物剥离术进行治疗,1例病人接受电凝电切术进行治疗,2例由于不同原因没有通过上述镜治疗。结论: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人中大部分属于男性人群,普遍出现在中低位直肠段,超声镜技术的成熟运用可以帮助准确判断疾病的病变性质和组织学起源,但是具有一定误诊率,最终需要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对于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人开展经镜治疗效果理想,治疗方法安全,可以提供完整病理学资料,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 内镜下治疗 内镜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围术期护理干预对颅肿瘤的作用。方法:选取自2020年8月~2022年8月到我院就诊的72例颅肿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n=36)。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加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的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程度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颅内肿瘤 优质围术期护理 负性情绪 护理满意程度。
  • 简介:摘要:观察并分析行手术治疗的颅肿瘤患儿在围术期需要关注的观察要点及护理干预措施,总结护理经验,为手术成功和患儿康复做最好的保障。方法:对本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神经外科收治的98例颅肿瘤病例做回顾性总结分析,所有患儿均采取手术治疗,在临床中做好患儿的术前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一般术前准备工作,并于术后实施有效的术后护理措施,加强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并针对性并发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仅为8.16%(4/49),患儿治疗的显效率明显提高,治愈率99.0%(98/99),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3.88%(46/49)。结论:对于颅肿瘤患儿,在围术期做好相关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干预措施,护士严密细致观察病情变化,能够及早发现术后并发症,并早期果断处理,明显的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 标签: 小儿颅内肿瘤 围术期 病情观察 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