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5 个结果
  • 简介:现代国家都以法治为根本,以立法、守法、执法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调整“官”与“民”及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断推动社会进步。我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二十几年里,大力抓了法制建设。立法方面已制定400余件法律和法律问题的决定,与之相配套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部门规章也基本制定,可以说法律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 标签: 部门规章 执法 立法 守法 地方性法规 十一届三中全会
  • 简介:在侦查学的学科体系内,秘密侦查和技术侦查虽同属侦查措施的范围,但两者关系并无得到广泛认可的渊源。2013年1月1日生效的《刑诉法》在第2编立案、侦查和提起公诉中第8节设立了“技术侦查措施”一节,在内容上包含了不属于技术侦查的秘密侦查措施。学术界的分歧、立法的模糊和域内外文化背景的差异是导致秘密侦查和技术侦查概念逻辑关系混乱的主要原因。隐匿身份侦查和控制下交付是否属于技术侦查措施,有待商榷。当前的“技术侦查措施”的节名,虽可修正为“特殊侦查措施”,但并非最恰当,将其修正为“技术侦查和秘密侦查措施”堪可相对完善。

  • 标签: 刑事诉讼法 技术侦查 秘密侦查 隐匿身份侦查 控制下交付
  • 简介:类型诈骗罪与传统型诈骗罪的区别是理论上、实践上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两类诈骗罪具有诈骗犯罪的共性,同时各有其内在特征。论文着重从犯罪的主观方面、主体方面和定罪处罚方式三个方面对它们进行了比较研究。

  • 标签: 刑法 诈骗罪 比较研究 犯罪类型 犯罪主体
  • 简介:目力所及,在公司法研究中,代理成本理论占据主导地位。该理论认为,通过强制公司向股东分配更多控制权以降低管理者代理成本是法律应有作用。然而,该理论不能解释股东何以愿意投资于限制其问责管理者权力的公司。本文论述被代理人成本理论,指出公司治理结构达致最优时,能最小化投资者行使控制权时产生的被代理人成本及管理者行使控制权时诱发的代理成本。由于控制权最优分配因公司具体情形而异,股东权限程度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治理结构,而公司则从这些治理结构中理性选择。被代理人成本理论比代理成本理论在实证预测上更为准确,其还提出不同的政策处方:立法者应允许每个公司基于公司具体的被代理人成本与代理成本之间的授权替代率(delegationsubstitutionrate)来调整治理结构,而不是禁止甚或强制性推行某些治理结构。

  • 标签: 代理成本 被代理人成本 控制权 公司治理
  • 简介:2015年1月1日,原告自然之友、福建绿家园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和《环保法》的相关规定,对李某槊与谢某锦等人非法占用农用地行为,向福建省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该案是在《环保法》施行的第一天正式起诉并立案受理,作为《环保法》实施后全国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环境公益诉讼中的几个实践难题都在该案得到了妥善处理,对今后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专家辅助人制度在本案中得到了积极有效的应用,今后应当通过立法途径构建和完善专家辅助人的主体资格、诉讼地位、权利义务、出庭程序、意见效力、选任监督、运行保障等相关制度,从而保证具有涉及专门性问题的案件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地审理,促进司法公平公正。

  • 标签: 新《环保法》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专家辅助人制度
  • 简介:古代东方法被传统学界贴上了神权、专制、等级之法的标签,普遍认为巴比伦法是早期法律文明发展中古代东方法的典型代表,尤其是以《汉谟拉比法典》为标志,达到了成文立法的高峰。这种法律文化上的成就并未引发人们对于法律文明发展的反思,因为巴比伦法依然湮没于罗马法的耀眼光环中,尤其是对于法律关系主体——人的种种"误读",让这支古代东方法的奇葩长期定格在"奴隶制法"的范畴而罕有讨论其借鉴价值的。《巴比伦法的人本观》一书提出了巴比伦法"遗产"的观点,揭示了古代东方人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理念和曾经达致的辉煌。

  • 标签: 古代东方法 人文主义 农业资本主义 新遗产
  • 简介:一、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条规定.有违约行为的一方当事人请求解除合同,没有违约行为的另一方当事人要求继续履行合同.当违约方继续履约所需的财力、物力超过合同双方基于合同履行所能获得的利益.合同已不具备继续履行的条件时,为衡平双方当事人利益.可以允许违约方解除合同.但必须由违约方向对方承担赔偿责任.以保证对方当事人的现实既得利益不因合同解除而减少.二、在以分割商铺为标的物的买卖合同中,买方对商铺享有的权利,不同于独立商铺。为保证物业整体功能的发挥.买方行使的权利必须受到其他商铺业主整体意志的限制。

  • 标签: 买卖合同纠纷案 商铺 当事人利益 公司 解除合同 违约行为
  • 简介:2007年我国大多商业银行通过股权融资、发行次级长期债、国家注资等方式实现了《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要求的达标,但其资本构成、资本充足率及银行风险控制仍存在较大问题。应通过降低风险资产,拓宽业务空间,提高赢利水平,增加内部积累能力,加强金融监管法律规范的实施,做好非现场检查、现场检查与外部审计,建立完善的内评级系统,规范信息披露。

  • 标签: 新资本协议 资本充足率 商业银行 《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
  • 简介:目力所及,在公司法研究中,代理成本理论占据主导地位。该理论认为,通过强制公司向股东分配更多控制权以降低管理者代理成本是法律应有作用。然而,该理论不能解释股东何以愿意投资于限制其问责管理者权力的公司。本文论述被代理人成本理论,指出公司治理结构达致最优时,能最小化投资者行使控制权时产生的被代理人成本及管理者行使控制权时诱发的代理成本。由于控制权最优分配因公司具体情形而异,股东权限程度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治理结构,而公司则从这些治理结构中理性选择。被代理人成本理论比代理成本理论在实证预测上更为准确,其还提出不同的政策处方:立法者应允许每个公司基于公司具体的被代理人成本与代理成本之间的授权替代率(delegationsubstitutionrate)来调整治理结构,而不是禁止甚或强制性推行某些治理结构。

  • 标签: 代理成本 被代理人成本 控制权 公司治理
  • 简介: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12年会于10月18日-21日在浙江杭州举办,年会的主题是'《刑事诉讼法》的实施'。来自全国各地理论界与实务界的专家学者共227人参加了会议,收到论文110余篇。本次年会由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主办,浙江工商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承办。会议分为开幕式、专题报告、小组讨论、闭幕式等四阶段,代表紧密围绕《刑事诉讼法》实施中的焦点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激烈辩论,深入探讨。最高人民法院黄尔梅副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孙谦副检察长和公安部法制局李文胜副局长应邀做了专题报告。

  • 标签: 中国刑事诉讼 会简讯 刑事诉讼法学
  • 简介:12月10日,市检察院召开受到全国检察机关“先”表彰代表座谈会。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宫鸣,市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张铁英,受表彰的“先进集体”检察长、"先进个人”和“先进个人”单位领导,以及市院政治部、新闻处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 标签: 检察机关 检察院 座谈会 表彰 副检察长 先进个人
  • 简介:近日,江苏省扬州市司法局联合市经信委、市中小企业局建立服务中小企业联合机制,推出“双十百”工程,即通过组织法律专家深入100家中小企业进行法律“体检”,就企业共同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举办10场专题讲座;为全市100个重点项目提供法律服务,建立和培育10个法企合作示范点。

  • 标签: 服务工程 法律专家 扬州市 江苏省 中小企业局 联合机制
  • 简介:全国人大新修正的i刑事诉讼法》有关鉴定问题的规定有近二十处,其中保留条款八处,新增条款七处,个别修正条款二处,删掉条款一处从与鉴定相关法律法规的精神和司法鉴定理论与实务角度,对条款中几个难以理解或理解上容易出现分歧的重点问题,发表一些粗浅认识和提出一些在执行中需要考虑的措施,供有关方面参考,期望《刑事诉讼法》在确保刑事坚定为您治犯罪、尊重与保障人权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 标签: 新刑诉法 鉴定规定 重点问题 实施措施
  • 简介:2012年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第十三次全国检察工作会议部署,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检察机关第二次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会议精神和2011年全国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座谈会的要求,以落实司法改革成果、民事诉讼法修改实施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高检院民行检察工作专项报告为契机,

  • 标签: 民行检察工作 民事行政检察工作 六中全会精神 全国人大常委会 党的十七大 民事诉讼法
  • 简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通常是指将法律作为同一尺度适用于全体公民,使全体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不因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等差别而有所不同。这项原则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我国刑法中所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1997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 标签: 新刑法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刑事司法 犯罪人 犯罪行为 适用刑法
  • 简介:《民事诉讼法》从监督的依据、方式、顺序和保障四个方面修订完善了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该法的修订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提供了法律依据,为破解民事执行难题提供了方法,有利于制约审判权和实现司法公正,有利于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但《民事诉讼法》还应明确检察建议的效力,区分检察建议和抗诉的使用范围,区分执行实施权和执行裁决权、细化监督对象,进一步明确民行执行检察监督的法理基础。

  • 标签: 新《民事诉讼法》 民事执行 检察监督
  • 简介:当代中国正在越来越把目光投入到国内民生问题,在相关的制度实践中,建设福利国家的方案作为一种理想图景充满着诱惑,来自发达国家成熟的经验也具有珍贵的借鉴意义和价值。本文因此将考察在建设福利国家这一背景下,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国的相关法律制度曾经发生过的深刻变革与发展,目的在于通过对美国宪政、美国最高法院的判例发展历程的考察来回应和启示对中国相关经验与实践的思考。就上述主题,本文选取了财产权法律制度为考察和研究对象,通过对1970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古德伯格诉凯利一案和在此之前学者查尔斯·雷克的《财产权》一文的深入分析,展示出福利国家的财产法律制度实践,以及"财产权"理论等意识形态和学术话语从登台到谢幕的历史过程。本文尝试通过对这一系列的制度实践、学术话语加以梳理,作出初步的评价并给出自己的研究结论。

  • 标签: 福利国家 凯利案 新财产权 效率 公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