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9 个结果
  • 简介:<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迄今已经50年了。这场战争进行的过程以及基本结局,对战后的世界事务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而又广泛的历史性影响。战后世界50年以来的发展,不但同这场战争的发生和结束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至今还笼罩在这场战争胜利的伟大光辉之下。即使在战争中,一些思想家已敏锐地指出,自从东罗马帝国崩溃以来1500年的世界历史中,尚找不出任何一个历史事件可以同二战的反法西斯胜利相提并论。美

  • 标签: 战后国际关系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意识形态 联合国 核武器 后国际体系
  • 简介:当前,国际关系理论呈现出多元演进的态势。众多学者赞同以理论的综合应用来应对现实的挑战,对理论演进的内在逻辑有所忽视。国际关系理论的合成是有条件限制的,只有在维护理论一致性的同时又能完善解释力的理论合成才是成功的。因此,本文借助科学哲学的分析视角来探析国际关系理论合成的条件性,在历史与逻辑结合的基础上试图对此问题做出初步的解答。

  • 标签: 国际关系理论 科学哲学 合成 研究纲领 研究传统
  • 简介:21世纪的日中关系向着什么方向前进呢?又应当怎样去做呢?值此邦交正常化30周年之际,能有机会以此重要课题向中国的朋友们讲述自己的见解,深致谢意。贵国的江主席曾于9月22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友好交流大会上,面对出席大会的13000多名日本各界人士发表了祝词。

  • 标签: 21世纪 中日关系 中国 外交关系 外交政策 国家主义
  • 简介:在中苏关系史上,20世纪60年代下半期是从以意识形态为主向以国家利益为主的过渡,内容非常复杂,但反映在史书上也最为薄弱。本文重点评述的是这一时期中苏关系中一系列事件的起因、互动关系以及影响。

  • 标签: 20世纪60年代 中苏关系 中国 苏联 军事冲突 外交政策
  • 简介:中国现代化军队的建立和发展是同全面学习苏军分不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十多年,是对苏联全面开放的时期。毛泽东早在1949年6月30日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就明确提出:“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的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在毛泽东的号

  • 标签: 1950年 中苏关系 军事关系 中国 苏联 军事演习
  • 简介:发展民间外交实现关系正常化———缅怀周恩来总理对中日建交的贡献□陈都明中日建交的翌月,1972年10月23日晚,人民大会堂灯火通明、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中日友好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在此举行盛大宴会,庆祝中日关系正常化。当周恩来总理出现在宴会厅时,来...

  • 标签: 民间外交 中日两国 中日关系正常化 实现关系 周恩来总理 中国红十字会
  • 简介:以上说的是学习苏军的几种方式,至于向苏军学习的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军事科学技术以及作战条令,在这方面,应该说基本上是照搬苏军的知识和经验;另一方面是军队建设,包括规章、制度、管理条令等,在这方面,开始也是照搬,但很快发现与我军传统和特点

  • 标签: 1950年 军事关系 中国 前苏联 军事技术 宣传教育工作
  • 简介:<正>冷战只是两种极端发展主义形态之间的对抗,即社会主义和新古典资本主义。这两种意识形态都把物质财富的迅速增加和公平分配作为它们的目标。对社会主义来说,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是国家的计划,而在新古典资本主义看来,则是市场。1989年,当柏林墙倒塌之后,兰德公司的分析人员富山和经济史学家罗伯特·L·赫尔伯纳分别宣称历史已终结和资本主义取

  • 标签: 资本主义 发展主义 人与自然 新古典 冷战后 意识形态
  • 简介:<正>西方一些学者多年来一直在宣扬这样一种观点:南斯拉夫自治制度是由于南共被开除出共产党情报局,外部压力巨大,国内经济危机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把困难交给群众以寻求解脱的冒险尝试。但是南斯拉夫理论界却并不这样认为。南共最著名的理论家爱德华·卡德尔说:“自治不是我们的某种特殊的思想上或理论上的创造。它一向是社会主义这个概念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存在于巴黎公社,存在于列宁的苏维埃,存在于象我国革命这样的群众性的一切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之中,而它的某些形式和因素也存在于整个世界社会

  • 标签: 社会主义 自治制度 马克思主义理论 南斯拉夫 社会主义革命 经济危机
  • 简介:<正>随着冷战的结束,人权问题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变得非常突出。在联合国这样的国际舞台上,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一直占统治地位的西方人权观提出了挑战。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归根到底在于如何处理人权的普遍性与文化的多样性这对现阶段无法回避的矛盾。这里所谈的文化多样性除包含历史、文化传统、价值观、政治模式和法律制度等因素外,还应包括特定的时代和经济发展阶段给一国的文化发展所

  • 标签: 人权的普遍性 文化多样性 对人权 人权观 联合国 人权问题
  • 简介:1996年11月19日,北京大学隆重举行授予日本田渊节也先生顾问教授仪式,在仪式上闵维方副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田渊节也先生作了重要讲演。下面刊载的是田渊节也先生的讲演稿。考虑到篇幅的限制,本刊将讲演稿后附的一些数据资料予以删节,特此说明。

  • 标签: 依存关系 日本 亚洲各国 亚洲地区 日元国际化 直接投资
  • 简介:<正>戈尔巴乔夫在他的《改革与新思维》一书中提出了"人类的相互依赖性"和"世界的整体性"思想。这个观点实际上就是该书下篇《新思维与世界》的中心思想。戈尔巴乔夫是这样论述这一观点的:当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多维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但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实质上是一个整体的世界",人类进入了核一宇宙时代,就"第一次出现了现实的,而不是抽象的,今天的,而不是遥远的全人类的利益"。因为,今天,整个人类"是同舟共济,是沉是浮,只能在一起",否则,就只能同归于尽,无一幸免。与此同时还产生了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现在,"人类迫切需要把自己的力量联合起来,以便保护人类自身,造福……未来"。结论是:今天,全人类利益高于阶级利益,全人类原则大于阶级原则。据他说,"列宁曾不止一次阐述过全人类利益高于阶级利益的思

  • 标签: 国际关系体系 对外政策 新思维 戈尔巴乔夫 整体性原则 经济属性
  • 简介:<正>一曾经有人把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鸟笼与鸟儿的关系。市场象鸟儿,既要让它活跃起来,又必须控制在计划经济的笼子里,才不致远走高飞无处觅。这个妙喻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后来又有人把“鸟笼经济”扩大到“鸟笼政治”,说民主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也象鸟儿和鸟笼的关系

  • 标签: 政治体制改革 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比喻 市场 经济体制改革
  • 简介:国际格局研究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理论属性和取向,有关国际格局的理论深深地植根于现实主义关于国际关系的基本假定之上,采用的是现实主义的分析逻辑,特别是它还被现实主义导向了同外交政策的实用联系。现实主义本身既具有对国际关系的深刻洞察力,又存在着不容置疑的局限性,这两方面的特点必然影响到国际格局研究的理论品质。以此观察中国关于国际格局问题的研究,可以看到:国际格局的概念反映了中国式的现实主义取向和理性主义的内涵逻辑,特别是在国际关系理论领域的西方话语霸权之下,它营造了一个中国式的现实主义语境,为认识国际关系的本质和特征提供了某种便利的条件。但是,从学科的进一步整合来看,对于国际格局的研究仍需要结合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研究成果做出内涵和容量上的扩张,以使这一概念更加适应国际关系的实际状况。

  • 标签: 国际格局 国际关系 现实主义 中国 国家利益 国际结构
  • 简介:美国季刊第12卷第3期(2000年秋季号)发表杰夫·诺南的一文,批判了新保守主义极端反民主的本质,认为经济活动属于公共领域而不是私人领域,社会主义通过维护公共领域可以实现和保障个体的发展.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个体关系 保守主义领域 关系兼
  • 简介:10月26日,本刊编辑部特邀在京的四位台湾问题研究专家来本刊座谈,就1994年的两岸关系现状、趋势发表评述和展望。现经整理发表如下。徐民和(本刊副总编辑):今年以来,两岸关系可谓一波三折,从千岛湖事件到唐焦台北会谈,到广岛亚运会的风波,真是曲曲折折。台湾当局在诸如千岛湖事件等问题上,刻意误导台湾民意,对阻碍两岸关系的发展起了消极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欣慰地看到,今年实现了海协与海基会负责人台北会谈(又称“唐焦台北会谈”)。海协负债人唐树备首次入台商谈,这在两岸关系上又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但是,台湾当局名日“争取国际生存空间”的种种分裂祖

  • 标签: 两岸关系 台湾问题 千岛湖事件 台湾当局 焦台 座谈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