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6 个结果
  • 简介:散文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是人类文艺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共生文体,尽管在各个国家的文学中都有散文诗文体的萌发情况,成熟的散文诗文体却首先问世于法国,波德莱尔成为世界散文的鼻祖。这与法国的国情相关,它是反抗古典主义的文体规范的结果,也是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在文体革命上的胜利,是法国诗歌走向“自由化”、“散文化”的现代化道路的结果。

  • 标签: 文体 法国 波德莱尔 散文诗 创始人 原因
  • 简介:巴金流徙于抗战大后方时期的散文创作历来受人关注,尤其是记录日军轰炸下的城市的一系列散文成为了其中的经典,散文中巴金所展现的"战斗者"和"思想者"形象也仍然值得关注和继续挖掘。以《在泸县》和《伤害》为代表的散文创作对经轰炸后城市的现实关注和转向自我内心世界的解剖各自具有独特性,但同时又具有互补性。细腻的轰炸场景描写下痛愤的表达以及对生命、国家、民族的思考,共同构成了抗战大后方日军轰炸中巴金散文书写的特质和其"战时知识分子"的整体形象,全面展示了巴金精神和文学世界的多元性和丰富性,对抗战中知识分子和作家的精神文化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 标签: 巴金 抗战大后方 日军轰炸 散文
  • 简介:诗歌课堂教学面临困境:一是抽象性强,曲高和寡,二情感的极度投入。如何走出这一困境,笔者试图提出诗歌课堂教学走向日常生活化的路径选择:一是学术话语的通俗化,二是在课堂中创造日常生活交流的情境。

  • 标签: 诗歌 课堂教学 日常生活化
  • 简介:是中的诗作名篇,文辞优美,手法娴熟.此诗在翻译过程中,涉及了典故、诗词用语、人称、口气等诸多微妙而不易传达的方面.文章对三种英译文进行了比较,除着眼于以上难点外,还讨论了形美、音美的传译,以及三位译家各自的翻译动机、翻译追求和翻译策略.

  • 标签: 《葬花吟》 形美 典故 口气 翻译策略
  • 简介:史学游侠形象是由西汉司马迁塑造的,文学游侠形象最早出现在汉末魏初。汉末世积离乱,文人认识到生命的短暂,生命意识开始强烈起来。魏晋南北朝时局动荡,多家思想交融,文人们渴望利用有限的生命建立功业、实现自我价值,因此,他们视侠为情感的重要寄托。诗人笔下的侠也各具特色,游侠类诗歌人物形象逐渐丰满起来,游侠文化的繁荣深刻影响着后世传统文学。

  • 标签: 史学游侠 文学游侠 形象演变 游侠文化
  • 简介:文章通过对魏晋山水诗人谢灵运的《登池上楼》一及其英译本进行及物性分析来探讨诗人的生态观,从而展现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在生态话语分析方面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登池上楼》及其英译本主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来体现诗人尊重自然、亲和自然的自然生态观;通过行为者的拟人化来展现世间万物各司其职、各得其所的社会生态观;通过关系过程来表达诗人顺从性情,归隐山水以期追求“自我”的精神生态观。研究发现,汪榕培译本和许渊冲译本的及物性分布于原诗差距较大,但生态观和原诗相近,汪榕培译本最为接近。

  • 标签: 及物性 登池上楼 生态话语分析
  • 简介:吕政轩是土生土长的陕北人,他研究陕北文化多年,尤其是陕北民歌研究,成果显著.他的学术研究起步于对陕北民歌突然而来的兴趣,当然也和一句话的刺激分不开“一个陕北人不会唱陕北民歌这是陕北人的耻辱”,这句大学同学写在他毕业纪念册上的话在偶然读到《陕北民歌精选》《陕北民歌艺术初探》后,又重新在他耳边回响.自此,

  • 标签: 学术研究 文学创作 小说 陕北 民歌
  • 简介:鲁迅二十年代中期的文学创作,无疑构成了他数十年文学生涯中一道特别绚烂的景观,也成为现代文坛上一个典型的文学现象.他以旺盛的创作势头和杰出的创造才能,涉及了品种繁富的各类文体的写作.本文从作家各体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入手,探讨了该时期整体创作构成的三个层面及其重要意义.

  • 标签: 鲁迅 二十年代中期 各体创作 诗人 斗士 思想家
  • 简介:《你眼睛的弧线》和《爱尔莎的眼睛》两首诗歌都是对女性的赞美书写,诗人均属超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借助于新兴的文艺学研究视角——文学话语形态理论,从审美思维修辞、动机——行为——效果修辞、形象的概括性三个方面对这两首诗歌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更好地融文学话语形态理论于具体文本实践中。

  • 标签: 文学话语形态 超现实主义 《你眼睛的弧线》 《爱尔莎的眼睛》
  • 简介:零陵朝阳岩摩崖石刻,保存了由唐迄今的一百五十余幅书法作品。其中多幅名家名作,各自呈现出独特的书法美学意蕴,就其整体观之,也标明了时代书风的变迁。故朝阳岩摩崖石刻既是历代书法名家作品的荟萃,也是一部凝固的书法史。

  • 标签: 朝阳岩 摩崖石刻 书法 美学 书法史
  • 简介:马来西亚华人谢坚先生的《中国革命文学影响下的马华左翼文学》是第一部从“中国革命文学的影响”的角度来研究马华文学的著作。在深入分析中国文学与马华文学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该书厘清了马华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缘起,并系统梳理出了马华左翼文学从萌芽到形成、发展以及衰退的历史脉络,相关研究填补了以往研究的空白,在马华文学研究史上具有开拓性意义。该书的特点在于视角独特,材料丰富,研究系统深人,立论有据,观点新颖,对马华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海外其他区域的华人文学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标签: 谢诗坚 马华左翼文学 中国文学 缘起与流变
  • 简介:许多民间故事往往与历史相结合,其中历史成分与史实相符合的可以称之为“历史认同”,与史实不符的可以称之为“历史改造”,尤其是故事中历史人物定位对史实完全认同而仅是某些历史细节有所偏差时,可以将这类民间故事称之为“变异的史篇”。浙江省宁海县《白龙救主》这则民间故事主要讲述了南宋末年名臣叶梦鼎受奸相贾似道迫害致死的故事,其中既有“历史认同”,亦有“历史改造”,塑造了两个与史学评价相符的人物形象,很好地体现出这类民间故事作为“变异的史篇”的性质和功能。

  • 标签: 民间故事 历史认同 历史改造 《白龙救主》
  • 简介:20世纪以来,出于对传统文体规范的反对,国内出现了一种不同文体并置的著作。不同文体的著作名为“跨文体”,实际上总以一种文体为“主”,以其他文体为“次”。而不同文体并置的著作则将作品视为一种主体与主体的间性关系。文章以周作人的《谈龙集》、殷夫的《殷夫选集》、汤富华的《诗话说》作为研究对象,揭示出他们著作中由诗歌创作、翻译与诗学之间蕴含的思维、内容、文体形式生成的巨大张力关系。

  • 标签: 文体并置 张力 诗歌创作 诗歌翻译 诗学
  • 简介:2008年6月,为迎接地震灾区新生顺利入学,华东理工大学出台了“根脉相连、感恩四川”助学计划,为灾区新生精心定制了“经济援助”、“心灵关怀”、“学业导航”和“助你自强”四大模块的套餐,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 标签: 华东理工大学 学生培养 学生成长 自我教育 舞台剧 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