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1 个结果
  • 简介: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主办、辽宁省医学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消化系学术会议(CGC2018)”将于2018年9月27—29日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召开。本次会议是中华医学会一类学术年会。会议将以大会、分会交流等形式展示我国近年的消化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及新技术应用等学术成就,同时介绍当今国际消化领域新概念、新进展。演讲者既有国内外的著名专家,也有成长中的中青年医师和研究生。

  • 标签: 中华医学会 消化系病 学术年会 会议 十八 中青年医师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与结直肠癌合并发生的患者应用二甲双胍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2型糖尿与结直肠癌合并发生的患者60例,均为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应用磺脲类口服降血糖类药物治疗(对照组,n=30)与应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n=30)总有效率、血糖水平、分化类型、淋巴结转移率、不良反应率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2型糖尿并结直肠癌的患者总有效率为73.3%;明显高于对照组46.7%,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低分化率和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粒细胞下降1例,恶心呕吐2例,周围神经毒性1例,腹泻2例,不良反应率为20%;对照组粒细胞下降3例,恶心呕吐3例,周围神经毒性2例,腹泻4例,不良反应率为40%,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针对2糖尿合并结直肠癌的患者,取二甲双胍治疗,可提高改善症状体征效果,促血糖水平下降,阻碍肿瘤发展进程,且具较高安全性。

  • 标签: 2型糖尿病 结直肠癌 二甲双胍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新诊断2型糖尿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87例新诊断2型糖尿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成3组:罗格列酮组(A组)29例,予罗格列酮4mg,每日1次,不加或加用除二甲双胍以外的降糖药物治疗;二甲双胍组(B组)31例,予二甲双胍肠溶片0.5g,每日3次,不加或加用除噻唑烷二酮类以外的降糖药物治疗;对照组(C组)27例,予除二甲双胍及噻唑烷二酮类以外的降糖药物治疗。3组均在饮食控制和合理运动的基础上用药,疗程为24周。结果3组肝脾CT比值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1),A组升高最明显,B组次之。血浆Hcy水平、Fins在A组治疗后降低明显(P均〈0.05),B组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C组血浆Hcy水平降低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而Fins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R)A最低,B组次之,C无明显改善。各组ALT、AST、TC、TG、LDL-C、FPG、2hPG、HbAlc各指标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或P〈0.05)。结论罗格列酮能治疗2型糖尿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降低患者血浆Hcy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且对肝功能无明显损害。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抵抗 非酒精性脂肪肝 罗格列酮
  •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难治性FGIDs的可行方案。方法选自来院就诊、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经常规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的难治性FGIDs患者,采用单一或联合用药、小剂量、短疗程的个性化服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123例患者抗抑郁剂治疗后躯体症状明显好转,抑郁(SDS)/焦虑(SAS)评分指数明显下降,其中以黛力新单用或黛力新联合SSRI治疗的患者起效快,约3~4d,单用SSRI的患者起效较慢,大约20d左右。结论单一用药、小剂量、短疗程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可明显改善FGIDs患者的躯体化症状,使焦虑和/或抑郁的情绪得到控制,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 标签: 功能性胃肠病 抗抑郁剂 SDS/SAS
  • 简介:背景:目前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症状重叠现象尚缺乏深入研究和认识。目的:比较有和无重叠症状的FD患者在消化不良症状和发病机制方面的异同点。探讨FD患者产生重叠症状的可能原因。方法:根据罗马Ⅱ标准问卷调查结果将120例FD患者分为有重叠症状(食管、肠道和肛门直肠症状)和无重叠症状组。分别行消化不良症状(严重程度、症状分型等)和精神心理状态(Zung焦虑自评量表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以及多导胃电图检查、放射性核素法或不透X线标志物法固体胃排空测定、液体营养餐负荷试验结合胃内压测定和心率变异性分析,分组比较检测结果。结果:62.5%的FD患者有重叠症状。有和无重叠症状FD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胃壁肌电活动、固体胃排空功能、胃敏感性和容受性功能以及自主神经功能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有重叠症状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比例显著高于无重叠症状者(P〈0.05)。结论:有和无重叠症状FD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病理生理机制相同.提示两组患者消化不良症状的诊治原则和措施相似。异常精神心理因素可能是重叠症状产生的原因之一。

  • 标签: 消化不良 功能性 重叠症状 症状学: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葛根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糖尿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4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4例NAFLD合并糖尿前期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分别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或二甲双胍联合葛根素治疗,观察3m.常规检测血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和HOMA-I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92±0.51)mmol/L、(6.01±0.81)mmol/L、(5.90±0.62)mmol/L和(1.52±0.42)对(6.32±0.35)mmol/L、(6.39±0.71)mmol/L、(6.72±0.83)mmol/L和(1.71±0.39),P〈0.05];血TC、TG、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15±0.14)mmol/L、(1.12±0.22)mmol/L、(1.91±0.12)mmol/L对(4.56±0.21)mmol/L、(1.31±0.13)mmol/L、(2.14±0.11)mmol/L],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1.31±0.22)mmol/L对(1.11±0.09)mmol/L,P〈0.05];AST和ALT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分别为(49.71±4.75)U/L和(52.16±4.93)U/L对(59.13±4.30)U/L和(77.52±7.15)U/L,P〈0.05];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NAFLD合并糖尿前期患者疗效显著,可能与调节血糖和血脂代谢,改善肝功能有关.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糖尿病前期 二甲双胍 葛根素 治疗
  • 简介: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全国幽门螺杆菌(H.pylori)共识和流调工作会议于2003年10月10-14日在安徽省桐城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中华医学会肖梓仁副会长、消化学分会名誉主委萧树东教授、绝大部分顾问和常委、H.pylori组和H.pylori科研协作组全体成员,以及各省市消化分会主委等

  • 标签: 中华医学会 消化病学分会 幽门螺杆菌 流调工作会议 消化不良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埃索美拉唑镁、铝碳酸镁和伊托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GERD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采用埃索美拉唑镁、铝碳酸镁及伊托比利和奥美拉唑、铝碳酸镁及伊托比利治疗。3周后评价临床疗效,6周后评价胃镜下有效率。结果治疗3周后A组和B组病人临床症状总改善率分别是92.9%和73.2%,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6周后A组和B组病人胃镜下有效率分别是97.6%和80.5%,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镁、铝碳酸镁和伊托比利治疗GERD优于奥美拉唑、铝碳酸镁及伊托比利。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埃索美拉唑镁 铝碳酸镁 伊托比利
  • 简介:目的探究对糖尿合并胰腺炎患者实施连续性血糖监测和整体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糖尿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患者8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分别给予连续性的血糖监测和整体性的护理以及常规的血糖监测和护理。结果干预后,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住院天数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服务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的血糖监测和护理措施相比,对糖尿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连续性的血糖监测和整体性的护理措施可以保持合适的血糖水平,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住院天数并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糖尿病 急性胰腺炎 血糖监测 护理
  • 简介:消化是近二十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特别是诸如消化道肿瘤中的胃癌早期诊断与治疗、消化领域的新技术、新药物以及中西医结合新的治疗等不断涌现。为了便于我国消化学界特别是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工作者交流经验,了解国内外消化诊断和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消化病学 学术研讨会 早期诊治 癌前病变 胃癌
  • 简介: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以及早期HBVDNA应答对干扰素-α2b疗效的影响。方法1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2b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结束时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DNA和ALT的变化。结果在完成治疗的129例患者中,C型感染者57例,B型感染者42例,B/C感染者30例。在治疗结束时,B型患者的综合应答率为42%,优于C型28%及B/C混合型16%。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3月时HBVDNA呈现应答者,治疗结束时应答率高(HBVDNA快速应答的偏回归系数=0.801,P=0.001,优势比=4.5,优势比的95%可信区间为3.01~5.28)。结论快速病毒应答和感染病毒的基因型可以预测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 标签: 乙型肝炎 基因型 干扰素-Α2B 病毒学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