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胃镜检查前比较胶体金、酶联免疫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结果。方法:研究对象为自贡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例数200份,采用抽签分组方式研究对象200份进行分组,收取时间在201521日2016210日,分为观察组一组(使用酶联免疫检测)、对照组一组(使用胶体金检测),对比两组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检出率10.00%与对照组阳性率9.00%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研究对象特异度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敏感度高于对照组,其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胶体金、酶联免疫在检测乙肝表面抗原中均具有显著效果,酶联免疫适用于献血后血液标本检测,而胶体金适用于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其敏感度需要提高,值得在采供血工作中推广及运用。

  • 标签: 胶体金 酶联免疫法 乙肝表面抗原 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格尔德霉素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凋亡影响。方法不同浓度格尔德霉素与人肝癌HepG2细胞共培养,采用MTT检测增殖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V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在0.2、0.40.8μmol/L浓度下,格尔德霉素均显著抑制HepG2细胞增殖,在干预细胞48h后,其抑制率分别为20.36%、29.45%42.52%,抑制率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升高;同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82%、24.47%53.64%,也呈剂量依赖性,与相应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尔德霉素可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调亡。

  • 标签: HEPG2细胞 格尔德霉素 增殖 调亡
  • 简介:目的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诊断肝癌价值。方法在肝癌107例、肝硬化53例、肝衰竭患者40例健康34例,采用ELISA检测血清GP73浓度,采用ROC曲线寻找GP73诊断肝癌最佳截断点,并与AFP进行比较,以评价GP73诊断肝癌价值。结果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慢性肝衰竭患者血清GP73水平分别为123.5±22.4ng/ml、108.9±30.3ng/ml130.3±45.6ng/m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人群(44.1±38.9ng/ml,P〈0.05);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慢性肝衰竭患者血清AFP水平分别为236.6±205.3ng/ml、5.3±5.56ng/ml53.9±40.40ng/ml;选择血清GP73最佳截断点为77.4ng/ml,其诊断原发性肝癌灵敏度为89.6%,特异度为100%,AFP最佳截断点为35.4ng/ml,其诊断原发性肝癌灵敏度为64.2%,特异度为100%;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GP73水平在不同年龄、性别、Edmondson分级结节数目多寡之间无显著性相差,而在不同肿瘤大小、TNM分期是否合并肝硬化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GP73诊断肝癌灵敏度优于AFP,尤其在AFP阴性患者诊断中有一定意义。

  • 标签: 肝癌 高尔基体蛋白73 诊断
  • 简介:目的:研究螺旋CT及MRI用于原发性胃癌病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74例原发性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7-20187,根据患者在治疗前接受检查诊断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螺旋CT检查,观察组患者接受MRI检查。结果:经过检查后,观察组患者胃内病灶患者例数检出率胃内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胃外病灶患者例数检出率胃外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胃癌患者接受螺旋CTMRI检查均具有一定检出率,MRI诊断效果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原发性胃癌 螺旋CT MRI 诊断
  • 简介: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至引起肝功能衰竭。酒精性肝病是我国常见肝脏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为进一步规范酒精性肝病诊断与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酒精性肝病学组及中国医师协会脂肪性肝病专家委员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相关诊疗共识基础上,2010制订《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进行修订。本指南中证据等级根据GRADE分级修订,分为A、BC3个级别,推荐等级分为12两个级别,见表1。

  • 标签: 肝疾病 酒精性 诊断 治疗 指南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我院近3来住院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临床特点及转归,为提高医师该病认识以及保证患者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20143~20175我院收治115例DILI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引起DILI主要药物为中药、抗生素药物、免疫抑制剂、循环系统用药抗肿瘤药物,所占比例分别为20.9%、18.3%、13.0%、10.4%、8.7%;本组胆汁淤积型66例(57.4%),肝细胞型16例(13.9%),混合型33例(28.7%);发病时血清ALT水平为(151.2±56.8)U/L,AST为(136.5±25.4)U/L,ALP为(251.6±79.4)U/L,TBIL为(39.8±11.3)μmol/L,GGT为(101.5±28.8)U/L,经2~3w治疗,分别降至(21.7±10.2)U/L、(39.3±8.3)U/L、(120.8±70.5)U/L、(15.2±9.4)μmol/L、(37.6±7.2)U/L;76例(66.1%)DILI患者完全恢复,25例(21.7%)患者病情基本恢复,10例(8.7%)患者肝功能指标反复,4例(3.5%)因肝衰竭而死亡。结论引起DILI药物种类繁多,中药、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为主要诱发药物,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治疗后预后良好,但临床医生应注意用药安全,尽量避免或降低DILI发生。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诱发药物 临床特点 转归
  • 简介: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名称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或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措施等)。

  • 标签: 统计处理 设计类型 来稿 临床试验 横断面调查 实验设计
  • 简介:背景:目前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症状重叠现象尚缺乏深入研究认识。目的:比较有无重叠症状FD患者在消化不良症状学发病机制方面的异同点。探讨FD患者产生重叠症状可能原因。方法:根据罗马Ⅱ标准问卷调查结果将120例FD患者分为有重叠症状(食管、肠道肛门直肠症状)无重叠症状组。分别行消化不良症状学(严重程度、症状分型等)精神心理状态(Zung焦虑自评量表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以及多导胃电图检查、放射性核素或不透X线标志物固体胃排空测定、液体营养餐负荷试验结合胃内压测定心率变异性分析,分组比较检测结果。结果:62.5%FD患者有重叠症状。有无重叠症状FD患者消化不良症状学、胃壁肌电活动、固体胃排空功能、胃敏感性容受性功能以及自主神经功能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有重叠症状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比例显著高于无重叠症状者(P〈0.05)。结论:有无重叠症状FD患者消化不良症状学病理生理机制相同.提示两组患者消化不良症状诊治原则措施相似。异常精神心理因素可能是重叠症状产生原因之一。

  • 标签: 消化不良 功能性 重叠症状 症状学:发病机制
  • 简介:180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消化性溃疡或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分3组接受胶体拘椽酸铋(CBS)合并两联治疗。A组方案为CBS240mg,交沙霉素1000mg;B组为CBS240mg,强力霉素100mg;C组(对照组)为CBS240mg,羟氨苄青霉索l000mg。上述剂量每日2,疗程2周。162例完成治疗后停药4周后胃镜复查。结果显示:A、BC组Hp根除率分别为69.6%(39/56)、16.3%(9/55)43.1%(22/51),各组间Hp根除率有非常显著差别(P<0.01或P<0.001):A、BC组十二指肠溃疡(DU)愈合率分别为86.9%(20/23)、60.8%(14/23)75.O%(12/16),A组DU愈合率显著高于B组(P对羟氨苄青霉素强力霉素很敏感,7.7%(4/52)菌株交沙霉素原发耐药。本研究结果提示,交沙霉素在体内有较强抗Hp作用,与CBS合用可根除Hp,促进DU愈合。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两联疗法 胶体次枸橼酸铋 交沙霉素 强力霉素
  • 简介:消化性溃疡(PU)泛指胃肠道黏膜在某些情况下被消化液消化而造成溃疡,可发生于食管、胃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胃空肠吻合口附近,以及含有胃黏膜Meckel憩室内.由于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最为常见,故一般所称PU即指GUDU.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PU 内镜诊断 PU 消化液 胃肠道黏膜
  • 简介:背景:随着影像学技术进步,胰腺囊性病变检出率逐年升高,但鉴别不同类型胰腺囊性病变仍是临床棘手问题。目的:分析胰腺囊性病变临床特征诊治方法。方法:纳入20031一20131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胰腺囊性病变患者,入组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49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假性囊肿13例、潴留囊肿4例、先天性囊肿2例、浆液性囊性肿瘤(SCN)9例、黏液性囊性肿瘤(MCN)11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7例、实性一假乳头状肿瘤(SPN)3例。49例患者中16例患者无症状,其余33例患者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13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均有急、慢性胰腺炎或外伤病史,3例1PMN患者血清CAl9—9升高。B超、CT、MRI/MRCP、EUS诊断胰腺囊性病变准确率分别为24.5%、32.7%、61.1%、100%。49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分别行内引流术、囊肿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以及节段性胰腺切除术。结论:胰腺囊性病变无特异性临床表现。CT、MRI/MRCP作为无创检查手段,应广泛用于囊性病变诊断评估,EUS可作为进一步检查手段。选择合理手术方案是治疗胰腺囊性病变关键。

  • 标签: 胰腺囊性病变 囊肿 胰腺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随着消化内镜检查广泛应用治疗不断开展,内镜及附件种类越来越多,特别是有些附件如:活检钳、注射针、细胞刷、圈套器、切开刀、导丝等在内镜检查治疗中突破人体黏膜屏障而造成损伤,均是造成医源性感染危险因素,尤其是HBV、HCV、TB、沙门氏菌及Hp交叉感染已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因此,内镜及附件消毒十分重要。我院内镜清洗消毒方法按卫生部2004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进行,并且早在2002就积极采取了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内镜2%碱性戊二醛溶液浸泡,或环氧乙烷灭菌非耐高温配件、高压消毒灭菌耐高温配件等先进措施,并且分区域、分病种、分时间从多方面杜绝交叉感染发生。工作人员在诊疗清洗消毒时,需穿工作服及一性无菌手术衣,戴一性口罩、帽子、橡胶手套等。在诊疗时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内镜。

  • 标签: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镜检查 附件 一次性无菌手术衣 内镜检查治疗 酸性氧化电位水
  • 简介:目的探究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在切除术围术期应用超声诊断价值。方法以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55-20178,例数为100例,以计算机随机化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肝段切除术治疗,实验组则在超声诊断下实施肝段切除术治疗,分析2组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结果。结果实验组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是其手术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几率(12.00%)、疾病复发率(14.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几率(32.00%)、疾病复发率(4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在切除术围术期接受超声诊断,可取得较高价值

  • 标签: 超声诊断 老年患者 原发性肝癌 围术期
  • 作者: 米德富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2-07-07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 第3期
  • 机构:四川省宜宾市珙县中医医院,四川 珙县 644500
  • 简介:目的:探究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胃炎临床价值不良反应影响。方法:以20201-20216急性胃炎患者100例,为本研究对象,简单随机化分组,对照组(n=50)患者实施奥美拉唑治疗,试验组(n=50)患者实施阿托品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分析2组急性胃炎患者治疗效果、生活质量、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差异性。结果:试验组急性胃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精神状态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治疗后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精神状态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急性胃炎患者腹泻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恶心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胃炎患者接受阿托品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更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缩短康复时间,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阿托品;奥美拉唑;急性胃炎;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Child-Pugh(CTP)计分及MELD-Na模型评分(MELD-Na^+)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分别计算11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MELD、Child-Pugh及MELD-Na分值,运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三种评分系统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准确性。结果116例患者随访3个月内有34例患者死亡,死亡组MELD-Na评分(24.1±2.5)与生存组(15.4±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判断患者预后ROC曲线AUC比较中,MELD-Na评分(0.825)〉MELD评分(0.779)〉Child-Pugh分级(0.626,P〈0.05)。结论Child-Pugh计分、MELD计分MELD-Na计分均可有效地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而MELD-Na模型评分对短期评估效率优于其他两种方法,能更准确地反映病情轻重,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失代偿期肝硬化 MELD评分 CHILD-PUGH分级
  • 简介:目的了解干扰素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远期疗效.方法20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并定期随访HBV标志物、HBVDNA肝功能.结果疗程结束时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完全应答率为0%,部分反应率为40%;随访结束时,持续应答率为35%.结论干扰素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

  • 标签: Α-干扰素 药物治疗 HBEAG 慢性乙型肝炎 肝功能
  • 简介:母乳喂养是婴儿最佳喂养方法,在营养、免疫、增进母子感情方面有不可替代优越性。但因部分孕产妇母乳喂养知识不了解,存在一定心理疑惑,为此我们就母乳喂养问题进行了孕产期宣教,并调查母乳喂养情况,现总结介绍如下。

  • 标签: 母乳喂养知识 孕产期 宣教 母乳喂养情况 喂养方法 喂养问题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护理中舒适护理应用价值对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影响。方法:收集20171-20185我院9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基础干预,实验组予舒适护理干预。比较效果及消化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血液透析患者满意率、生理舒适水平、焦虑自评量表分数、SF-36简明健康量表评分、血液透析舒适程度、血液透析知识了解度、透析过程代谢紊乱、低血压等不良事件率方面相较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出现消化道溃疡及出血几率低于对照组,体现出明显优势,P<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干预结果确切,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透析过程代谢紊乱、低血压发生,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血液透析 护理 舒适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提高基层医院早期胃癌诊断水平胃癌早发现早治疗非常重要。基层医院早期胃癌筛查方法有幽门螺杆菌检测、胃蛋白酶原检测、隐血珠检测、硫糖蛋白检测、胃液固有荧光光谱检测、胃肠X线钡餐检测等方法,有效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有条件基层医院应重视内镜医生专业技术规范化培训,尤其提高他们早期胃癌识别能力,积极采用各种内镜辅助诊断技术,可建立多学科合作早期胃癌协作组模式,共同提高基层医院早期胃癌诊治水平。

  • 标签: 基层医院 早期胃癌 筛查 内镜诊断 早期胃癌协作组
  • 简介: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与肠道动力学内脏感觉异常有关功能性疾病,是指一组包括排便习惯改变(腹泻或便秘)、粪便性状异常(稀便、黏液便或硬结便)、腹痛、腹胀等临床表现症候群,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但无器质性疾病证据。IBS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疾病之一,西方国家约10%以上的人群患有IBS,在我国IBS约占消化专科门诊1/4-1/3。了解掌握其药物应用治疗进展提高IBS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药物治疗 功能性疾病 内脏感觉异常 消化系统 肠道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