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1 个结果
  • 简介:大遗址区域内建设空间的布局和调整是关系到遗址保护与遗址区良性发展的重要问题。实际上建设用地的布局调整是客观条件同遗址自身情况的综合权衡。一方面“城市——遗址——叠压建设”三者间用地关联紧密:遗址所在的中心城市为大遗址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了经济、政策的支撑,并决定了总体发展潜力,另一方面遗址区内建设用地本身的价值也需要充分考虑。本文以可乐遗址为例,总结了偏远地区乡镇建设空间的布局策略,强调了乡镇利用遗址公园建设实现就地城市化的发展思路。

  • 标签: 大遗址 建设空间 可乐遗址 就地城市化
  • 简介:3月12日,三门峡市召开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成果论证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德慈等来自全国有关方面的专家,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刘洪涛,市领导杨树平、赵海燕、赵继祥、郭秀荣、赵中生、张英焕,市政府党组成员宋跃、秘书长李宝洲出席论证会。三门峡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于2011年6月正式启动,经过各方努力,形成了提交论证的研究成果。论证会原则通过了这一研究成果。

  • 标签: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研究成果 三门峡市 论证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名誉理事长
  • 简介:回顾国内外关于城市人口与就业空间分布的研究,利用统计年鉴资料,结合地形圈和详细的用地现状调查,揭示了影响小城市人口与就业空间分布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开发州序、交通便利性、行政中心布局以发城市更新等。分析了泗洪城市的人口与就业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由城市中心向外围密度呈现衰减趋势且各向变化趋势不同,密度中心在空间上与城市中心并小重合,人口和就业都向主要城市道路和交通节点集聚,城市人口分布在夜晚和白天是不一致的。并探讨了对小城市的人口和就业空间分布数据进行统计的方法。

  • 标签: 小城市 空间分布 人口密度 就业密度
  • 简介:本文以城市社会地理学的城市社会一生活空间质量观理论体系为依据,从居民生活空间行为角度阐述了城中村发展演进的机制。指出:1城中村的本质问题是城市社会空间问题;2.城中村的居住流动性与居住空间结构模式对城市低收入阶层,外来流动人口具有适居性并构成其社会生活空间:3.城中村的发展演进步入了社区发展的轨道,并逐步纳入了城市社区体系与居民日常生活场所体系。

  • 标签: 城中村 城市社会-生活空间 机制
  • 简介:城市中心区地铁站点会导致大量商业空间的集聚;同时,轨道交通站点作为巨大的人流发生源,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区域的行人分布、商业空间布局、业态与空间的使用。以上海徐家汇与五角场两个城市副中心地铁站域为调查对象,对其步行路径人流分布、商业空间使用人流量等方面开展调查,以数据分析及可视化为手段,尝试量化区域内的商业空间业态组成和分布情况,记录商业空间的使用绩效并分析相关影响因子,对影响地铁商圈商业空间使用的步行路径布局提出建议。

  • 标签: 地铁站域 商业空间 步行路径 空间使用效率
  • 简介:使用手机信令数据计算出了上海市域居民通勤数据,用于分析上海市域的职住空间关系。中心城居民通勤范围集中在中心城及周边的通勤区内。在中心城及通勤区内,超过97%的居民实现了职住平衡。在郊区新城中,宝山新城、闵行新城大部已经进入中心城通勤区。其余7个郊区新城居民至中心城通勤的比例均低于5%。郊区新城中居民主体仍是在新城内部通勤、或者新城以外的本区域内通勤。要优化上海市域居民职住空间关系,需要在中心城内合理布局就业次中心和安排居住人口,郊区新城应以增加就业岗位为主要目标。

  • 标签: 职住空间关系 通勤 中心城 郊区新城 手机数据 上海
  • 简介:循环经济规划在空间研究方面尚存在不足,城乡规划空间理念可弥补其不足。以永济市为例,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探讨城乡规划空间理念在县域循环经济规划中的应用。将城乡规划空间理念引入县域循环经济规划,可为政府实施规划提供指引,有利于生态产业体系的构建,确保规划的实施和经济、社会目标的实现。

  • 标签: 县域 循环经济 城乡规划空间理念
  • 简介: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信息社会的来临.经济特征则是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交织。在此背景下,城市经济结构经历了由工业经济向后工业经济的转变,而城市经济的空间结构也相应地进行着重组。本文从全球城市体系以及城市自身两个层面对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中的城市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与趋势进行了阐释.

  • 标签: 全球化 信息化 城市经济空间结构 演变特征 趋势
  • 简介:以长三角地区国家级开发区为例,构建了开发区与城市空间效益比较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效益系数”的概念,并建立一种动态的检测体系,作为评判开发区相对于城市发展水平的标杆。通过对开发区与城市的空间效益比较分析.发现长三角地区还有近半数的国家级开发区空间效益水平低于城市.违背其设立的初衷,最后从城市和开发区两个层面探讨了影响开发区相对于城市效益水平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开发区 城市(母城) 空间效益 长三角地区
  • 简介: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浅析了新农村现代城镇体系建设过程中,如何重视城镇土地、空间和文化等资源的挖掘和可持续利用,如何正确处理城镇短期建设扩张与长期规划发展的关系,如何体现独具特色的地域自然风貌和人文历史风貌等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些问题。

  • 标签: 城镇规划 空间形态 功能导向 和谐城镇
  • 简介:城市化正在逐渐成为全球的趋势.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更加显著。如何控制城市蔓延成为城市规划者的主要任务。西安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中国城市形态.但是目前不合理的城市蔓延.尤其是中心市区的快速建设,导致城市景观退化,并且导致不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生态系统服务评价为城市蔓延控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结合生态价值评估模型和GIS技术评价西安中心市区的水域、林地.草地和农田的自然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损益,通过网格划分的方式比较1988年和2008年经济价值的变化,选出不合理的城市蔓延区域。最后.根据空间生态价值评价制订星形绿地概念规划,维持西安市中心市区合理的城市蔓延。

  • 标签: 空间生态价值评价 城市蔓延 可持续发展 星形绿地规划 西安中心市区
  • 简介:分析了我国空间规划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德国空间规划体系中每层次规划的主要目标功能,以及之间的协调关系。提出应借鉴德国经验,从整合规划.完善法律.转变观念.改革机构.强化区域规划等几个方面完善我国空间规划体系.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经协调发展。

  • 标签: 空间规划 德国 改革
  • 简介:摘要:后疫情时代,需要落实“紧日子”要求,保障人民“好日子”。需要以实现“人民三感”为目标,统筹规划设计。在本项目中本人作为专业负责获得2021年度广东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项目推荐,因此,本文以云浮中心区“一河一路”景观设计规划提升为例,对财政紧约束下的城市线性公共空间综合提升规划及景观设计提出研究分析及规划创新。

  • 标签: 公共空间 景观设计 研究分析 规划创新
  • 简介: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设计是我国当前城乡建设关注的焦点。文章以登封徐庄镇王屯村安置规划设计为例.探讨新农村规划的相关理念、策略和方法。规划以“自然”.“和谐”为基础.提出“中心共享、和谐统一“的规划概念,以期塑造一个“集约、生态、宜居”的新型农村社区。

  • 标签: 自然 和谐 新农村 规划设计
  • 简介:科隆在城市总体发展方面,强调接近自然;在城市开发方面,强调跳跃式、分格式的开发;在社区建设方面,强调保障健康与安全;在规划建设方面,强调整合建筑与环境.南京在生态城市建设上应注意:在总体规划上要有整体观念;合理利用长江岸线;交通生态走廊的绿化带建设;建成区的绿化等问题.

  • 标签: 生态城市建设 空间布局 南京 科隆 现代 总体发展
  • 简介:珠海市莲花路街区存在商业空间不成系统、商业集聚力缺乏、公共空间缺乏活力、步行街过大的人流量影响地面环境等问题,需对其进行城市空间的立体化改造.规划保留旧的城市轴线以延续城市文脉,开辟新的城市轴线以发展和完善城市空间,并力图使新的休闲娱乐轴线与莲花路历史文化轴线实现有机结合.

  • 标签: 珠海市 莲花路街区 立体化改造 旧城改造
  • 简介:研究表明,城市用地、交通环境、同城效应等宏观因素和住房市场、学区房、通勤成本等中观因素对以清远市为代表的中等城市的就业与居住空间组织具有较大的影响,可采用居住新城先导、产业园区带动、综合配套更新、对外交通导向和同城效应影响五种模式来推动我国中等城市的就业与居住空间拓展,以促进城市就业与居住空间的平衡发展。

  • 标签: 中等城市 就业与居住空间 空间组织特征 拓展模式 清远市
  • 简介:始于1970年的韩国“新农村运动”,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项目开发和建设工程,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缩小城乡工农差距等方面作了探索并取得成功。虽然韩国新农村运动的发展背景、发展模式与当前上海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差别,但是其在城镇规划体系、建管机制、综合交通管理等方面依然对上海的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韩国新农村运动 道路交通 建管机制
  • 简介:避难空间是城市面对灾害时为居民提供防御场所的重要公共设施,其选址及规划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灾难来临时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我国的相关研究较少从公共设施服务于居民的思路去关注避难空间体系的规划建设。为此,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公共设施区位选择的理论,构建从紧急避难场所到固定避难场所再到中心避难场所的避震空间体系规划方法。该方法的运用可以高效地进行避难空间选址,其所形成的避难空间系统在灾后的不同阶段均可以满足人群的避难需求。研究结合常熟市地震避难场所规划,明确避震空间体系布局,划分各等级场所的服务范围,以期为未来的城市避震空间体系规划及改造提供参考。

  • 标签: 避震空间体系规划 公共设施 常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