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新世纪以来,市场经济下的商业文化影响日渐强大深远,很多诗人表现出与此不相容的精神姿态。这种姿态是正常的吗?物质的丰富是不是真的会挤压精神空间?

  • 标签: 80年代 诗歌 精神空间 商业文化 市场经济 不相容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7-11
  • 简介:实际上不管是80年知识分子针对特定的政治权力呼唤人文学术的独立性,90年知识分子讨论的核心问题是,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到哪里去了

  • 标签: 市场民间 年代知识分子 权力市场
  • 简介:1932年,随着国民政府正式公布了《中小学课程标准》,20世纪30年语文教科书的编写进入了繁荣时期。总结30年语文教科书的特点,借鉴其中一些对当今教材编写有意义的经验和启示,实现对30年语文教科书研究的现实意义。

  • 标签: 30年代 语文 教科书 启示
  • 简介:有关90年中国审美文化新趋势,我曾在论文《从启蒙到沟通》中提出了走向“沟通”的构想(该文部分载于《文艺争鸣》1994年5期)。三年过去了,我有关审美文化转化的基本观点没有什么变化,而这里则是想在此基础上讨论我目前更感兴趣的特殊问题——90年审美精神。由于角度有

  • 标签: 审美精神 诗意启蒙 知识分子 杂语喧哗 沟通 启蒙者
  • 简介:摘要新生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主力军,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职业选择与第一农民工相比都发生了巨大改变,他们更加迫切的希望能够融入到城市中,但在融入过程中,受到城市管理制度、自身素质、权益维护等因素的阻碍。针对这些情况笔者从社会制度、教育等方面入手,为农民工融入城市提出合理对策。

  • 标签: 新生代农民工 市民化 困境 解决路径
  • 简介:不同于《有这样一个小院》《小井胡同》等作品对民族历史的理性反思,李龙云以“知青”为题材的话剧作品,融进鲜明的个体记忆和浪漫笔法,缔造了属于李龙云的个人标签,从话剧探索的多样化和独创性角度来说,它们甚至比《小井胡同》更为耀眼。以下乡知青为主要表现对象的三部话剧,有引起轰动的《洒满月光的荒原》(以下简称《荒原》),有从未被搬上舞台的《这里不远是圆明园》(以下简称《圆明园》),也有反响寥寥的《叫我一声哥,我会泪落如雨》(以下简称《叫我一声哥》),它们共同构成了李龙云的“知青”系列。

  • 标签: 话剧作品 “知青” 《荒原》 龙云 《洒满月光的荒原》 《小井胡同》
  • 简介:父辈的光芒太盛,对于怀揣梦想辛苦打拼的儿女也是一种难言的负担。无论他们如何努力,做出了多大的成绩,人们的惯性思维常会说:他们无非是倚仗着父辈的势力而成功。有人或许能够承受这种偏见,接过父辈的枪;也有人选择远离父辈荫庇,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人生。

  • 标签: “富二代” 李泽楷 王雪红 惯性思维 父辈 负担
  • 简介:伴随着新世纪军旅文学的变革前行,"新生"军旅作家群体开始进入读者的视野,并逐渐在文坛崭露头角,创作实力不容小觑。"新生"军旅作家们大都出生于20世纪70年以后,他们的军旅生涯伊始,恰逢我军新军事变革浪潮开始涌动,这一历史性的遽变为他们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和丰富的表现题材。而且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论,无论是部队读者,还是地方上数量众多的"军事发烧友",

  • 标签: “新生代” 军旅文学 作家群体 主持人 20世纪70年代 新军事变革
  • 简介:洪三和同志离开我们已有七个春秋。他是粤剧界受人敬重的布景艺术老前辈,待人和善,诚实谦虚,戏行人都亲切地叫他“三和叔”。三和同志德高望重,毕生对粤剧艺术的贡献,后人永远不会忘记。设计有方绘景得法六十年代初,粤剧艺坛兴起一股抢救发掘优秀传统艺术遗产的强劲东风,粤剧例戏《六国大封相》经过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推陈出新,隆重搬上舞台。开场铃声一响,帷幕打开.洪三和同志绘制的布景艺术风格焕然一新。只见封相排场戏的

  • 标签: 艺术成就 舞台布景 粤剧 艺术风格 绘制 六十年代
  • 简介:九十年徐讦、无名氏小说研究形成了“少而精”的格局。其中,综合研究的两大焦点是流派命名和雅俗认证,个案研究则在主题、方法、风格等三个层面有所成就并自成体系。与此同时,一类批评小说创作缺陷的文章也应运而生。徐讦、无名氏小说研究体现了当代文学研究中人文主义批评和形式——结构主义批评的对立互补。

  • 标签: 徐讦 小说研究 无名氏 当代文学研究 小说创作 雅俗
  • 简介:广义的文学,包括人类一切有创造力的语言和文字。并非作家的专属领地,本刊新开设“民间语文”栏目为作家以外更多的人开辟表达空间,展示旧文学标准常常忽略的各种日常体语文:日记、书信、传说、讲辞、顺口溜、广告、应用文、回忆录以及一切新方言和新行话,力求获得更广阔的文学视域。在我们看来,一则精彩的启事,可以比一部乏味:的长篇小说更具艺术的力量。一句流行的习语,也可以比一百本矫饰的散文更能成为人们认识社会的人口。民间语文是文学的纵深,是文化与自然的触面,语言与生命的结合部。作为在人类生存实践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的语文行为。它的自发性属与实用品格,最能呈现出主流话语对生命的定制,也最能呈现出生命对主流话语的消解;它最能揭示传统的滞积,又最能传感创新的勃动,它常常比文人写作更直接更最敏更鲜明地标示出一个民族特定的文化方位。在这一期里,我们选编了几则六十年代的日记和书信,参照另外几则九十年的语言资料,以助读者在比较中感受到汉语言的现代历程和潮向。这当然只是第一步尝试。民间语文是大众的工作,我们欢迎一切有心的读者,为我们发现、收集、整理和提供更多的资料,成为我们这个栏目的客座专家,使民间语文从历史的暗处浮出地表,得到应有的研究与评价。“民间语文?

  • 标签: 流行词语 九十年代 民间语文 海口 牵牛 猫儿匿
  • 简介:该文认为,从1929年正式登上文坛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巴金不少作品充满着对社会现实的激烈批评,又都充满着革命的罗曼蒂克情怀。大约从50年中期开始,巴金革命叙事中的思想性和真实性问题终于被有组织地提出讨论,所谓“历史”真实和“本质”真实的缺失成了彻底否定巴金这类作品的理由。

  • 标签: 革命叙事 巴金 民众运动 30年代 真实性问题 泉州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1-05
  • 简介:二、比尔兹利与海派颓废文学的人体描写那么比尔兹利及其作品对于这些海派颓废作家意味着什么呢,在海派颓废文学中女性人体作为商品的性质已经暴露无遗,比尔兹利、海派颓废文学与1930年的商品文化

  • 标签: 商品文化 年代商品 文学年代
  • 简介:一、旧体“生锈”笔者曾指出,新诗的产生有其必然性,除了时代、社会、传媒等发生巨大变化之外,尤其有赖于汉语发生了从文言到白话的剧变。汉诗长期采用文言,具有相当的稳固性。在信息手段不发达的时代,无疑有助于推进汉诗的巨大繁荣。但另一方面,文言与现实语言脱节严重。到20世纪初,这种矛盾己十分尖锐突出,加上当时社会启蒙、国家变革等迫切需求,不得不彻底解决长期累积的问题:以白话全面代替文言。这正是新文学运动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 标签: 现代汉诗 必然性 新文学运动 信息手段 现实语言 20世纪
  • 简介:一、神秘莫测的“个人写作”自1990年以来,“个人性”以及与此相关的“个人写作”或“个人化写作”成为先锋诗歌批评中的关键词,人们争相议论“个人写作”的意义,仿佛当代诗歌由此跨上了新生之路。实际上,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想说的话,比什么都重要。然而,没有料到的是,那么多的诗人、理论家们自觉不自觉地逃避这种自由,借着早己变了味的道义、责任等名义,逃避文学上本该更为多元化的自由,纷纷地往道德“一元化”、政治“一元化”上靠拢。

  • 标签: 90年代以来 个人写作 概念研究 先锋诗歌 个人化写作 诗歌批评
  • 简介:吉林省吉林市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易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救治救助工作,把有奖监护作为着眼点和发力点,切实把以奖补政策这项惠民政策抓紧抓实。

  • 标签: 惠民政策 吉林市 监护 实有 救助工作 精神障碍
  • 简介:摘要同一个大背景、不同的小环境下,人物也有不同的人物性格。阿Q、老通宝、二诸葛生活在同一个时期,但一个住农村小镇未庄,一个住根据地刘家峧村。有相似之点,也有不同之处。

  • 标签: 阿Q 老通宝 二诸葛 人物形象 比较
  • 简介:老电影总是会激起人们的怀旧情绪,如普希金诗言:“过去了的一切,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本文拟从20世纪50年爱情题材电影中,了解新中国头十年间的婚恋风情。通过这些影片,同样可以观察20世纪50年的婚恋观念,及艺术想象中的心理真实。

  • 标签: 老电影 20世纪50年代 爱情题材 婚恋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