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9 个结果
  • 简介:柏拉图提到苏格拉底曾到三地作战:波提戴亚、安非波里斯、德里昂,但阿忒奈奥斯对他的记载提出否定。阿忒奈奥斯的目的在于从对哲学家的批判入手否定哲学的权威。他对柏拉图的史实批驳暴露出种种错误,不足为信。柏拉图的记载基本准确,但受个人感情的影响,他的细节也有待商榷。

  • 标签: 阿忒奈奥斯 柏拉图 苏格拉底 军旅生涯 可信性
  • 简介:从主体教育到生命教育再到如今的公民教育研究,关注'人'的发展,使教育成为为了'人'的事业,是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冯建军教授开展教育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他看来,真正的教育是人的教育,是使个人不断地成为'人'的实践活动。纵观冯建军教授这些年的研究,无论是主体教育对学生主体性的弘扬,还是生命化教育对儿童生命的尊重,他都批评现实教育对人的变化,极力勾画副理想的教育图景。面对是否过于理想化的质疑,冯建军掷地有声地说道:'教育本身就是种理想,是种必要的乌托邦。正因为有这样的教育理想,才能使教育去改变

  • 标签:
  • 简介:洪武九年,荆墩门自隆阜戴氏宗族中派分出来。至第三代,该门叔清、叔明二人通过人口繁衍、家业发展、家风家声建设以及家族文化建设等活动,基本上完成了家族组织的建构,降至明末,已发展成为个规模相当可观的商业家族。荆墩门的派分、建构以及生活实态等,真实地呈现了个徽州商业家族的发展图景,定程度上为考察徽州地域乃至各地汉人家族的发展面相提供了颇具参考价值的案例,并且从中还可归纳出些家族发展的共性特征。

  • 标签: 明代 隆阜戴氏 荆墩门 派分 组织建构 生活实态
  • 简介:2016年4月17-18日,“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与区域可持续转型发展学术论坛”在河南大学校举行。论坛由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国际区域研究协会中国分会联合主办,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环境与规划学院联合承办。来自全国及海外的百余名经济地理学者出席论坛。河南大学副校长宋纯鹏出席论坛并致辞。开幕式由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苗长虹主持。

  • 标签: 经济地理学 学术论坛 河南大学 中国特色 转型发展 可持续性
  • 简介:1986年,白寿彝先生所著《中国史学史》(第册)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至今已经过去整整三十年。重温此书《叙篇》关于中国史学史研究的范围、任务、历史分期及其时代特点的论述,思考作者关于中国史学史发展前景的观点,理解作者关于先秦时期史学面貌的叙述,有助于体会白寿彝先生对中国史学史学科的规划。在此基础上,观照这三十年来中国史学史的发展路径,无论对未来的学科建设,还是对学者个人的发展,都会有所启发、有所助益。

  • 标签: 白寿彝 《中国史学史》(第一册) 三十年 继承 发展
  • 简介:抗战时期,是中共在28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对于"国家统"目标和模式问题的理论探索与实践之非常重要的"过渡时期":方面,中共仍然没有放弃二大以来确定的以"民族自决"和"地方自治"为基础建立"联邦制"共和国的政治主张;但是,另方面,中共在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和国家理论与中国"国家统"实践相结合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已经逐步认识到教条主义地照搬"苏联模式"有违中国历史传统和基本国情的弊端,因此在处理实现"国家统"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少数民族问题、国家结构和国家形式问题等方面,开始逐步扬弃客观存在的导致中国四分五裂、导致中华民族离心离德隐患的"民族自决"的理念和概念,开始明确提出并日益强化"民族区域自治"的理念和概念并付诸实践——当然,此时期中共"民族区域自治"的理念和概念还是被置于"复合制"之国家结构、国家形式——"联邦制"的大框架内,有其自身不可解的逻辑矛盾。但是,也正是基于此"两难"因而难以"两全"之"困境",中共这重大的理论与实践突破和创新,为中共在其后的解放战争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前夕,彻底摒弃"联邦制"之"国家统"的国家结构、国家形式,而全面代之以具有鲜明而突出的中国风格和气派,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以"中央集权"为主导,以"民族区域自治"为特色的"单制"共和国之"国家统"目标和模式,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内驱力。

  • 标签: 中共 国家统一 民族自决与民族区域自治 联邦制与单一制
  • 简介:“十二五”以来,无锡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提供强大思想文化保障。是理论武装工作扎实深入。在全省率先出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创建全省第个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公益园。

  • 标签: “十二五”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无锡市 文化建设 求实创新 宣传部
  • 简介:本文將《繫年》中的大量字形與抄寫時代較早的新蔡葛陵簡、曾侯乙墓竹簡等楚系簡牘文字進行比較,發現《繫年》的字形特徵具有相當古老、正統的特色,尤其是與下葬年代在楚悼王元年(前401年)到悼王七年(前395年)之間的葛陵簡的字形特徵、書風最爲密合,與般的戰國中晚期的竹書文字特徵很不相同,結合《繫年》編纂成書時代的最大可能來推測,清華簡本《繫年》最可能抄成於楚肅王時代到楚宣王前期之間(從字形特徵看,以肅王時代的可能更大),是《繫年》定型之後的個早期謄録本。《繫年》和葛陵簡等材料的比對結果,讓我們看到戰國竹書文字縱向時代問題是確實存在的,以形體特徵和書風爲基礎的戰國竹書文字分類研究應儘快深入進行。

  • 标签: 清華簡 《繫年》 新蔡葛陵簡 抄寫時代 戰國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