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刘邓大军采取无后方作战方式,直出大别,开启了人民军队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历史新时期。这一作战方式的采用经历了复杂的决策过程:最初是逐步向南、稳扎稳打。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战略设想是依托根据地、稳步推进,渡淮向南而取大别,体现了逐步推进的指导思想。在准备战略进攻阶段,无后方作战方式逐步酝酿。刘伯承、邓小平在考虑出击中原时一开始就考虑采取无后方作战方式,但因风险和困难都较大,党中央和毛泽东并不赞成。进入实施战略进攻阶段,无后方作战方式日渐明确。战争局势瞬息万变,为了尽快跳出国民党军的包围圈,党中央和毛泽东明确提出"不要后方"的跃进方式。最终刘邓大军直出大别,提前战略跃进,巩固、扩大了战争主动权。无后方跃进是在我军总体力量依然弱于敌军的情况下,积极抓住时机转变战略态势的关键抉择,是党中央和毛泽东战略全局思想、战略进攻思想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创新发展,也是刘伯承、邓小平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义无反顾的担当精神的充分体现。

  • 标签: 刘邓大军 无后方跃进 大别山
  • 简介:戴维·麦克莱伦教授是当代学界最富盛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之一。2011年7月4日与7月6日,围绕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现状,两位学者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在此过程中,麦克莱伦教授阐述了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源起、传统、内涵和特性,探讨了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并就当代中国在建构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富有启示性的建议。

  • 标签: 马克思 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国家
  • 简介:1999年,陆贵教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曾经引起一场重要的学术论争,文艺的价值取向、人文精神与历史精神的关系问题是那场论争涉及的核心问题。同一时期,关于人文精神危机的文化讨论也仍然余波未平。在今天看来,那场短暂的论争既反映出新时期以来以人文主义为基础的美学与文艺观念的主导地位,又反映出这种主导地位所受到的反思与挑战。今天,现实与理论的发展为我们回顾那场与"人文精神"密切相关的论争,进一步反思人文主义美学与文艺观提供了条件。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反思以抽象人性论为基础的文艺观念,为文艺研究和文艺评论重新确立牢固的价值基点。

  • 标签: 文艺评论 人文精神 历史精神 人性论
  • 简介:1947年8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胜利完成了中共中央制定的由战略防御向战略进攻的重大战略安排,展开了创建大别解放区的工作。纵观大别解放区的土改运动,邓小平以服务大局、敢于担当的品格,坚定地贯彻执行党的正确决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勇于开展自我批评,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总揽全局的眼光,制定切合实际的策略,确保了大别解放区的创建和坚持,为中原乃至全国各大新解放区的土改运动提供了借鉴。邓小平的大局意识、政治智慧、领导能力、策略水平和人格魅力在这次土改运动中得以彰显,其超群的政治见解和卓越的政治才能获得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充分肯定,一代伟人的政治家品质由此逐步走向成熟。

  • 标签: 邓小平 土改运动 政治家品质 大别山解放区
  • 简介:《反杜林论》第一编、十、十一章,是恩格斯针对杜林提出的永恒真理观、永恒道德观和超阶级、超历史的平等观作出的科学批判,通过分析批判,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道德观和平等观,论述了道德和法的社会历史性。是恩格斯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文献,在《反杜林论》一书中具有重要地位。《反杜林论》第一编、十、十一章在论述道德和法的历史性部分,论述了批判杜林的形而上学独断论,阐明人类思维的本质性矛盾和发展动力;阐述了道德和法的观念'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阐明了平等观念是历史的产物。恩格斯对杜林主义的批判和关于道德和法的社会历史性的论述,对我们今天有重要启迪和指导意义。

  • 标签: 恩格斯 道德 历史性 启示
  • 简介: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和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时候,在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70周年之际,邓小平思想生平研究会,于2017年8月28日在新县这块经受过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洗礼的热土上,组织召开"纪念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学术研讨会"。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刘邓大军 大别山 纪念 中国人民解放军 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