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将CT检查、MRI检查分别应用在脊柱外伤患者的诊断中,比较及评估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文收入并展开分析的资料是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医院予以诊断以及治疗的58例脊柱外伤患者,对58例患者都实施CT检查、MRI检查,研究并关注全部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CT检查对骨折线、椎弓骨折的检出情况明显优于MRI检查结果,P<0.05,显示数据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MRI检查对脊柱外伤患者脊髓损伤、软组织损伤、韧带损伤的检出情况明显优于CT检查结果,P<0.05,显示数据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脊柱外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取CT检查、MRI检查各存在一定的优劣势,需要按照患者的实际状况合理选取影像学检查方式。

  • 标签: CT MRI 脊柱外伤
  • 简介:目的分析讨论肿瘤标志物联合MRI影像诊断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9月收治的子宫颈癌患者中抽取92例,按照入院号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使用MRI影像对96例患者进行诊断,观察组使用肿瘤标志物联合MRI影像进行对96例患者诊断,经过诊断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联合MRI影像诊断宫颈癌患者的诊断率较高,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及时有效地参考方案,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子宫颈癌 肿瘤标志物 MRI影像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MRI 扩散张量成像在诊断脊髓型颈椎病慢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 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 年 7 月至 2018 年 10 月收治的 40 例脊髓型颈椎病慢性脊髓损伤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 20 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参照对象,所有受试对象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诊断 (MRI) 和 MRI 扩散张量成像诊断 (DTI) ,对比两组受试对象的 ADC 值、 FA 值、纵向本征值 (λL) 、横向本征值 (λT) ,并对比 MRI 和 DTI 诊断 脊髓型颈椎病慢性脊髓损伤 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 ADC 值、 λL 值、 λT 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 FA 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 DTI 诊断 脊髓型颈椎病慢性脊髓损伤 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常规 MRI 诊断 , 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 MRI 扩散张量成像在诊断脊髓型颈椎病慢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良好,不仅诊断敏感性和准确率较高,且还能对脊髓损伤程度进行定量评估,从而能为临床后续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

  • 标签: MRI 扩散张量成像 脊髓型颈椎病 慢性脊髓损伤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多模态MRI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价值进行讨论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2016年6月到2017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30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常规MRI平扫,对比DWI、PWI、1H-MRS的结果。结果30例患者中共有45个病灶,且分布在患者深部近中线脑白质处。在MRI扫描中,病灶T1WI呈现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则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后,病灶实质部分则呈现为结节状、团块状,坏死情况相对少见。在DWI检查中的实质部分则为稍高信号。此外,有15个患者共21个病灶进行了PWI扫描,其结果显示为15个为低灌注,6个为等灌注。其余5例患者共7个病灶进行了1H-MRS检查,并表现为肌酸、乙酰天门冬氨酸峰降低,胆碱峰则升高。结论采用多模态MRI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进行诊断,能够提高该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对临床辨证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多模态 中枢神经系统 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技术
  • 作者: 刘松沛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2-09-02
  • 出处:《健康世界》2021年第2期
  • 机构:四川省泸州市中医医院,四川泸州646000
  • 简介:目的: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显示的诊断中探讨MRI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将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MRI诊断作为主要方向。选取我院中接受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为样本,从中选取50例进行详细分析,对所有的患者均采用MRI平扫头颅,并采用高分辨的3D TOF和3DFIESTA序列扫描桥小脑角区,扫描完成后分析结果,并结合是极其情况了解患者病变部位的责任血管,同时根据跟踪手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患者接受手术期间,均明确责任血管,其中部分处于左侧,另一部分处于右侧,分别有29例和21例,所有患者中未发现双侧病变情况。责任血管分布情况主要是椎动脉2例、小脑下后动脉4例、小脑下前动脉11例、小脑上动脉33例。结论:针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MRI高分辨的序列检查方法即3D TOF和3DFIESTA能够对责任血管清晰显示,不仅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引导,还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MRI;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诊断中应用CT与MRI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新生儿HIE患儿45例,均应用CT与MRI检查,对比分析两者病变检出率。结果CT检查中病变总检出率为66.7%,明显低于MRI检查的88.9%,差异显著(P<0.05),CT总体检出脑水肿83.3%(15/18),脑室出血62.5%(5/8),矢状旁区损伤71.4%(5/7),蛛网膜下腔出血33.3%(1/3),基底节区出血44.4%(4/9);MRI总体检出脑水肿100.0%(18/18),脑室出血87.5%(7/8),矢状旁区损伤85.7%(6/7),蛛网膜下腔出血66.7%(2/3),基底节区出血77.8%(7/9)。结论对新生儿HIE实施MRI检查的检出率比CT检查高,对相关病变部位敏感性高,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 标签: CT MRI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与CT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58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58例患者术前均分别实施头颅CT、MRI检查,对比病理结果,分析两种方法诊断准确性。结果MRI对发病时间<24h、24-72h检出率高于CT,且整体检出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MRI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灶检出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MRI应用价值较CT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 多发性脑梗死 诊断 MRI C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收取我院9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0月8日直至2016年2月11日,并将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患者实施CT诊断),观察组(46例患者实施MRI诊断),将两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检出率86.96%(其中椎间盘游离患者有10例、椎间盘脱出患者有10例、椎间盘膨出患者有10例、椎间盘真空现象患者有10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MRI与CT诊断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价值向比较,MRI诊断具有多种优势,能显著提高椎间盘游离、椎间盘脱出、椎间盘影出、椎间盘真空现象检出率,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MRI CT诊断 准确性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螺旋CT与MRI用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2016年8月-2017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分别行螺旋CT与MRI诊断,对比其两组疾病分级准确率、骶髂关节骨质异常准确率。结果观察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疾病分级准确率中Ⅰ级检出率30.00%,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观察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骶髂关节骨质异常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MRI用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提高疾病分级准确率,利于临床治疗,值得研究。

  • 标签: 螺旋CT MRI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CT与MRI应用于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FLLDH)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40例FL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T、MRI两种检查方法为患者进行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率进行比较。结果CT对FLLDH的诊断率与MRI对FLLDH的诊断进行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MRI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均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临床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和手术入路方式合理选择影像学诊断方式。

  • 标签: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 MRI CT
  • 简介:目的:评价高分辨率扩散加权成像(readoutsegmentationoflongvariableecho-trainsdiffusionweightedimaging,RESOLVE-DWI)颅脑MRI扫描的图像质量及其对脑组织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测量的影响,并与常规颅脑扩散加权成像(DWI)进行比较。方法:采用SiemensMAGNETOMAera1.5T超导MRI扫描仪,分别采集43例因头痛、头晕接受头颅MRI检查者的头颅RESOLVE-DWI和常规DWI图像,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主观评价共分为5级,客观评价为测量脑组织的信噪比及ADC值,比较2组结果。结果:对于43例受检者,RESOLVE-DWI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明显优于常规DW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ESOLVEDWI组脑实质的平均信噪比值明显高于常规DW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2组图像所测得的脑实质平均ADC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SOLVE技术应用于扩散加权成像序列能改善图像质量,提高信噪比,对脑白质ADC值的测量没有影响,可常规用于头颅扫描。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高分辨率 信噪比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螺旋CT检查、MRI检查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将5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都接受螺旋CT检查和MRI检查。比较病变分级和各种征象检出率。结果MRI检查结果中,病变Ⅰ级占比(24.00%)、Ⅱ级(44.00%)比CT高,软组织肿胀、腰5骶1关节突病变、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侵蚀检出率(84.00%、72.00%、60.00%、68.00%)都高于CT检查(p值<0.05)。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MRI检查的应用效果较螺旋CT更好。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骶髂关节病变 MRI 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脑膜瘤的CT、MRI鉴别诊断进行探讨,对其诊断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脑膜瘤各45例,按照疾病类型将其分成颅内细胞瘤组与脑膜细胞瘤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MRI结合CT检验,诊断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颅内细胞瘤组与脑膜细胞瘤组脑膜尾征、瘤内钙化等临床指标差异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肿瘤外形、瘤内血管流空信号、肿瘤明显强化及瘤内坏死囊坏死信号等临床指标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脑膜瘤的CT、MRI的诊断的临床表现不同,两者联合使用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确诊率,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大力借鉴和推广。

  • 标签: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 脑膜瘤 CT MRI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肿瘤标志物联合MRI影像诊断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9月收治的子宫颈癌患者中抽取92例,按照入院号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使用MRI影像对96例患者进行诊断,观察组使用肿瘤标志物联合MRI影像进行对96例患者诊断,经过诊断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联合MRI影像诊断宫颈癌患者的诊断率较高,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及时有效地参考方案,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子宫颈癌 肿瘤标志物 MRI影像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应用X线、CT及MRI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80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应用X线、CT及MRI检查,观察与比较其诊断价值。结果MRI、CT于Ⅰ级和Ⅱ级检出率比X线高,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X线,CT,MRI诊断强直性脊柱炎和骶髂关节病患者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MRI在组织病变和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临床应用需要充分利用,尽快明确诊断,并为疾病提供适当的治疗。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早期 骶髂关节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MR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评价干扰素α-2b(INFα-2b)干预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疗效的价值。方法:将4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干扰素治疗组、肝纤维化模型组3组,每组15只。正常对照组每只大鼠给予0.02mL/kg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肝纤维化模型组每只大鼠给予40%CCl_4(CCl_4:橄榄油=2:3)0.02mL/kg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8周。干扰素治疗组每只大鼠给予40%CCl_40.02mL/kg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8周。第5周起,干扰素治疗组大鼠每周3次给予腹腔注射INFα-2b1×10~6单位/只,至第8周。于第8周末对3组大鼠进行MRI常规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b取500、700、1000s/mm~2时,比较DWI图像的信号强度和ADC值的变化。对3组肝纤维化大鼠病理变化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和ADC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500s/mm~2时,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干扰素治疗组3组的ADC值分别为(3.63±0.21)×10~(-3)mm~2/s、(1.17±0.11)×10~(-3)mm~2/s、(2.82±0.06)×10~(-3)mm~2/s;b=700s/mm~2时,3组ADC值分别为(3.12±0.68)×10~(-3)mm~2/s、(1.60±0.42)×10~(-3)mm~2/s、(2.15±0.35)×10~(-3)mm~2/s;b=1000s/mm~2时,3组ADC值分别为(2.16±0.93)×10~(-3)mm~2/s、(1.31±0.06)×10~(-3)mm~2/s、(1.45±0.53)×10~(-3)mm~2/s。b=500s/mm~2时,干扰素治疗组ADC值大于肝纤维化模型组而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HE染色显示,干扰素治疗组大鼠的严重肝纤维化比例明显低于肝纤维化模型组,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而其肝纤维化标志物α-SMA亦低于肝纤维化模型组,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结论:MRI的ADC值可评价INFα-2b干预肝纤维化的效果。

  • 标签: 肝纤维化 磁共振成像 干扰素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Gd-EOB-DTPA增强表现。方法对行Gd-EOB-DTPA增强扫描的经病理学证实为肝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1例病人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MRI检查见肝V段一类圆形异信号影,边界清楚。病灶在静脉注射Gd-EOB-DTPA后动态增强扫描时,动脉期见轻度不均匀强化,其内可见多发强化血管影,门静脉期强化程度减退,信号低于周围肝实质,并可见强化的假包膜影,平衡期呈低信号,在20min肝特异期,病灶呈明显的低信号。结论肝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Gd-EOB-DTPA增强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在鉴别肝脏占位时,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钆塞酸二钠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49例,均先后经由X线、CT及MRI进行检查,并分析比较三种检查影像学诊断结果。结果0级、I级、II级病变经MRI检出率均显著高于X线(P<0.05);I级、II级病变CT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P<0.05);X线、CT及MRI在III级、IV级检出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软骨肿胀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骨质囊变阳性检出率稍高于CT检查(P>0.05),骨质硬化及骨质侵蚀阳性检查率显著低于CT(P<0.05),但MRI、CT在软骨肿胀、骨质囊变、骨质硬化及骨质侵蚀阳性检查率均显著高于X线(P<0.05)。结论X线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提供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影像学依据,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但关节病变阳性检查率均低于MRI、CT,而MRI更擅长软骨方面诊断,CT则擅长于骨质病变判断,临床上需根据临床需求选择的合适的影像学检查。

  • 标签: X线 CT MRI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 骶髂关节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结核和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患者的头颅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AIDS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结核和中枢神经系统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患者的MRI图像及临床资料探讨其特征性表现。结果:14例患者中出现结核瘤7例,病灶为多发性,弥漫性脑膜强化6例,病灶周围水肿5例,脑积水4例,占位效应2例,脑脓肿1例。结论:结核瘤伴弥漫性脑膜强化是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患者最显著的神经系统MRI表现,可伴或不伴周围水肿,其他影像学表现还包括脑积水、占位效应及脑脓肿。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 结核性脑膜炎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