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3 个结果
  • 简介:风景画的思考———雷思颖和玛瑞娜·格德汀的作品[美]雷思颖董智慧王晓霖译“艺术家创造一个充满观念的空间”———威廉·德·库宁作为一位美国风景画家,象任何风景画家一样,我对于那些曾经哺育过并至今仍滋养着自己的文化传统很关注。但我更加重视那些本土以外的...

  • 标签: 风景画 现实主义 中国山水画 作品 艺术家 绘画
  • 简介:真正的艺术作品超越并且抗拒我们的智性.它能被感知、体会……却从不能被了解,更难以让人用言词表达其实质与价值.歌德艺术建立于知识之上,其学术的一面构成了它的历史.弗雷德里希·冯·施莱格尔请允许我停留在这卑微的层面上,即让我感觉和感受历史,而不是根据它的首要法则去理解历史.雅各布·布克哈特我们只选择与事先预构的理论相关的事实,尽管一般而言,这样做没错,但是如果我们只选择这样的事实来证实、重复我们的理论,那就不对了;科学的方法应当是去找出那些或许能证伪这一理论的事实.卡尔·波普尔爵士

  • 标签: 之间哈斯克尔 历史艺术史 哈斯克尔艺术史
  • 简介:某年某月某日,在烈焰熊熊的太阳车经过时,一根长长的茴香枝成功截取火种——人间至此,烟火袅袅,福祉尽来。火的光亮让人类拥有了视见与启蒙,而肃剧诗人笔下的普罗米修,古希腊神话诸神之一,却因从神界给人类带去火种与文明被缚。如果说肃剧的伟大首先在于以神界反射人类,揭示其内在与本能,那么这场肃剧正在现实中上演着番外篇……立场的预设茴香枝上的火种,在落地后愈烧愈烈,乱象丛生成为进步与革新的伴生物。普罗米修之火,点燃了文明,但耐受不住人类逐

  • 标签: 乱象丛生 艺术作品 某年某月 古希腊神话 神界 外篇
  • 简介:上世纪60年代末,列斐伏尔以战后法国社会剧烈变革为蓝本.预见到我们即将进入一个智能化的都市社会。继列斐伏尔之后,在新世纪之交,包括贝尔纳·蒂格勒以及奈格里在内的一系列西方著名学者指岀,马克思当年在《大纲》中预言的工业生产力的“普遍智力化”之可能性在今天已经发展为“完全自动化的资本主义”[FullAutomatizationCapitalism].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列斐伏尔 智能城市 问题域 工业生产力 60年代
  • 简介:阿图鲁·马提尼[图1],20世纪最伟大的意大利雕塑家.他1889年8月11日出生于意大利Treviso小镇的一个贫寒家庭.贫寒的家境使他难以有机会进入小学接受正规的教育,直到12岁他才幸运地到了一家金首饰作坊当了一名学徒.他非常希望能成为一名音乐家,但是贫寒家境的现实使他发现了适合自己的不用花费的艺术追求--他的第二个至爱:雕塑.

  • 标签: 司顿斯 大师阿图鲁 安东尼·司
  • 简介:线,有很多种解释,在这里要谈论的线则是绘画最基础的语言形式和构成形式。线,有很多种样式,长短、粗细、曲直、轻重、虚实等等,那么,什么样的线最美?英国画家荷加《美的分析》系统地阐述了美的六项原则,并提出“蛇形线赋予美以最大的魅力”著名命题。

  • 标签: 仕女画 线条 美学 威廉 古代 中国
  • 简介:查尔斯·威尔逊·皮尔[CharlesWillsonPeale](1741-1827年)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早期美国著名的肖像画家,富兰克·弗涅[FrankHeylingFurness](1839-1912),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早期美国著名的建筑师.这两位生活年代相差了近一个世纪的美国人,他们的名字却都和一座美国历史上最早建立的美术学院紧密相连.

  • 标签: 美术学院 威尔逊 查尔斯 兰克 19世纪中期 美国人
  • 简介:女性先锋艺术家南希·佩罗1926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1949年在获得了芝加哥艺术学院艺术学士学位后赴巴黎美术学院深造。佩罗是一位反传统的斗士,随着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20世纪70年代女性运动的发展,以及艺术主题、材料、视角的扩展,艺术家能够始终坚持个性,并在男性主导的世界中宣示女性价值。她通过对不同时代的女性图像有如百科图书式的收集和世代相传的女人故事来表达画面,艺术家从中发掘出超过300个恰当有效的形象,这些丰富的积淀慢慢形成了庞大的图像库,她的艺术所带来的全新视觉感受在图像时代中进发出了辉煌的光彩。

  • 标签: 斯佩 图像时代 女性主义艺术 芝加哥艺术学院 克利夫兰 巴黎美术学院
  • 简介:丹麦漫画大师赫尔卢夫皮德特鲁普(HerlufBidstrup1912—1988)的生活和创作活跃在社会正经历着巨大变革的时代,他用画笔深刻地表现了人生的百态众生相。他的作品具有伟大的现

  • 标签:
  • 简介:问:请问您对中国现代雕塑有何印象?答:两个月前,我在圣的亚哥看了中国学生雕塑访问展,印象十分深刻。相比之下反倒觉得纽约的现代雕塑十分乏味,感觉中国的雕塑非常精彩。问:您自称是自由职业雕塑家,而在中国,雕塑家大都在学院化状态下生存,您认为这两种状态对雕塑的创作有何影响?答:对于我来说,我的作品主要卖给收藏家,也有一些大的博物馆愿意收藏。在美国,雕塑家很少从政府那里获得财富,所以雕塑家的生存状况不如想象得那么好,尽管他们有足够的创作自由,但不可避免的要为生存而担忧。而在中国,雕塑家同时是学院教授,这种生存状态,使他们的作品能够很快地为人所接受,尽管其中夹杂着学院化的气息和程式化的模式。问:您在雕塑中经常选择一些自然性的题材,与现代大

  • 标签:
  • 简介:弗里达·卡罗和莉萨·尤卡瓦格是20世纪重要的女性主义画家,她们以在画面中彰显性别特征、突出奇特怪异而闻名于世。虽然她们处于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生活体验,但把情与色作为创作的题材存在着主观和客观双重必然性。主观上她们主张最美的莫过于女性的身体.因此大量加以描绘,并把它作为向男权主义挑战的“武器”。在客观上,她们通过对自己身体的独特感知来描绘男性艺术家永远耕耘不到的领域,才在艺术上获得了成功。同时正是因为她们选择了情与色作为题材.也使得她们的艺术备受争议,而争议却原本产生于对女性艺术的误读。女性艺术家采用这种极端的情与色的表达方式在于唤醒女性艺术家们为自己的艺术领域而奋斗。

  • 标签: 女性主义 女性艺术 男权主义 审美视角 艺术价值
  • 简介:英国格拉哥美术学院摄影系主任克里斯蒂娜·麦克布莱德在鲁迅美术学院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教学交流,在此期间,我们对她进行了专访。刘巍巍:您在鲁迅美术学院举办了一场题为"光变得静默"的主题讲座,为何要以此为标题?您能诠释一下其含义吗?麦克布莱德:"光变得静默"是指摄影家决定按下快门创造一个摄影形象的特别瞬间。摄影所表现的形象具有视觉与静默双重效应,是光线落于胶片上创造出来的效果。

  • 标签: 摄影系 布莱 克里斯蒂娜 双重效应 鲁迅美术学院 主题讲座
  • 简介:一、研究索尔·巴动态影像设计作品的动因索尔·巴是美国20世纪平面设计领域重要的大师之一,是开创性地把平面设计用于电影、音乐合成等新多元媒体的第一个设计家[1]。他开创了新的视觉传播形式——动态影像设计(motiongraphicdesign)。索尔·巴设计的电影片头是运用平面设计讲述故事的典范。在实践上,1955年索尔·巴为《金臂人》设计的电影片头使动态影像设计的视觉模式得以构建。

  • 标签: 影像设计 经典电影 动态 片头 艺术表现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