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环渤海地区60个测站1961~2008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L-矩参数估计方法对各站超临界值日极端降水拟合广义帕雷托分布。结果表明,广义帕雷托分布能够很好地拟合环渤海地区日极端降水的概率分布,其尺度参数、形状参数与极端降水重现期的地理空间分布密切相关,重现期50、100年一遇的日极端降水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山东南部、河北西南部、辽宁西部与河北东北部等区域具有较高极端降水值。

  • 标签: 广义帕雷托分布 L-矩估计 重现期 极端降水 环渤海地区
  • 简介:辽宁局地分析和预报系统(LiaoNingLocalAnalysisandPredictionSystem,LNLAPS)经本地移植后,可以融合T639预报场、高空探测、自动气象站、风云卫星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输出空间分辨率为3km×3km的分析场。本文主要介绍了LNLAPS的基本框架和设计原理,同时针对2013年8月16日辽宁省抚顺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探讨LNLAPS产品的适用性。结果表明:LNLAPS融合多源观测资料后输出的分析场可以识别对流系统的中小尺度特征,且有助于订正数值模式预报的降水落区和降水强度。环境中存在极强的上升运动,伴随充足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可以指示抚顺市清原县特大暴雨过程的发生,且云微观特征和雷达回波特征也可以从多个方面体现此次暴雨过程的极端性。

  • 标签: LAPS 物理量 多普勒雷达 卫星
  • 简介:回顾和总结了地震波方法在青海省地震预报工作中的研究应用情况,提出了影响该方法应用的问题,介绍了利用数字地震波形资料开展研究的优点,同时也介绍了深入开展地震波研究的新方法。

  • 标签: 地震波方法 青海省 地震预报
  • 简介:利用1970年12月至2014年2月内蒙古呼伦贝尔市16站月平均气温资料,对全市及其3个分区冬季气温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市冬季气温增温速率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一致,近44a全市冬季气温总体以0.2℃/10a的幅度上升,1990年代以后气温波动加大,1990年代为最暖期,2000年代中期以后进入变暖趋缓阶段。其中,农区增温幅度略大于牧区和林区;全市及其林区、牧区冬季气温在1986年发生显著突变,由偏冷期转为偏暖期,而农区冬季气温并未发生明显突变;全市及3个分区冬季气温存在5~6a、11~13a及18~23a的变化周期;全市冬季气温变化具有同步性,但又存在岭东南和岭西北相反的分布形式。

  • 标签: 年际及年代际变化 气候突变 振荡周期 EOF 大兴安岭
  • 简介:根据华南地区现今地球动力学环境、新构造特征、发震构造模型、第四纪构造活动、地球物理场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具体的实例,有针对性地论述了弥散地震区划分的方法,系统地阐述了华南地区弥散地震的评价依据。对于弥散地震区内与已知发震构造无关的最大历史地震,给出了两种情况下确定弥散地震的方法,探讨了总体地震和构造活动水平与弥散地震的关系。华南地区弥散地震活动的评价结果与地球动力学环境特征密切相关,地震构造背景的一致性是进行弥散地震类比的基础。本文除了论述弥散地震活动评价方法之外,还初步给出了华南地震区弥散地震区划分方案和弥散地震评价结果。

  • 标签: 华南地区 弥散地震区 弥散地震 地震构造
  • 简介:摘要盐碱地水利改良技术是通过物理改良和水利工程措施,设置隔离层和渗管等,有效地排盐、隔盐,种植耐盐碱绿化树种,在盐碱地区园林绿化施工的方法。适合含盐量较高、土壤理化性质恶劣的滨海盐土、碱化盐土、沼泽盐土等地区的园林绿化和环境整治的设计、施工、监理、质监和管理,对滨海园林工程施工和环境改造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盐碱地 绿化 改良 施工
  • 简介:依据辽宁西部的锦州、阜新、盘锦、朝阳、葫芦岛地区2006-2010年间地下水水质检测结果,采用地下水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与污染起始值相比较,认为超过污染起始值即为受到了污染。辽西地区地下水水质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水未污染范围逐年增加,大部分水质点处于极轻微污染—中度污染状态,重度—严重污染的水质点逐年变化不大且略有减少。地下水水质综合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辽西地区各年均以地下水水质稳定占主导趋势,地下水水质变差趋势明显减弱,地下水水质总体趋于稳定,并且地下水水质逐年向好的方向转化。

  • 标签: 地下水 水质 污染 评价 趋势 分析
  • 简介:通过对藏南地区上白垩统沉积特征及沉积相进行综合分析,初步地恢复了该地区晚白垩世岩相古地理。该地区自南向北沉积水体逐步变深,沉积相带展布依次为滨海相、浅海陆棚相(外陆棚和内陆棚亚相)、大陆斜坡相及深海盆地相,局部地区浅海陆棚相之上发育碳酸盐岩礁滩相和孤立台地相等。盆地性质总体上仍然为被动大陆边缘海盆,但已具备周缘前陆盆地雏形。

  • 标签: 藏南地区 晚白垩世 岩相古地理 被动大陆边缘海盆 周缘前陆盆地
  • 简介:利用葫芦岛地区4个台站近40a降水资料分析葫芦岛地区的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葫芦岛地区各地降水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沿海地区的降水量明显高于内陆地区,降水量总的分布趋势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葫芦岛地区各地均呈典型的单峰型降水,干、湿季节变化明显,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半年;葫芦岛内陆地区的平均降水日数和最大连续降水日数均高于沿海地区,平均降水强度则低于沿海地区;葫芦岛地区各地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降水量总体呈波动下降的趋势。

  • 标签: 降水 分析 葫芦岛地区
  • 简介: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需求的提升促进了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作为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在城市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条件和环境条件复杂,所以在铁路工程项目建设中难免会遇到土质问题,软土地区的施工就是铁路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文章介绍了软土地基的特点,并对铁路软土地区大孔径钻孔桩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 标签: 铁路 软土地区 钻孔桩
  • 简介:本文对闽北地区主要台站5、6月逐二时降水的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其中的规律性。并通过高山站与一般台站的比较,探讨不同地形条件下短历时降水的不同特征。这些将对汛期闽北地区短时降水预报提供较为可靠的气候背景。

  • 标签: 汛期 短历时 气候特征
  • 简介:采用小震调制比对山西地区的地震活动趋势进行研究,得知未来3年内可能于1999年到2000年前后在太原盆地南端和大同盆地南端发生5.5~6.0级中强震。

  • 标签: 中强震预测 小震调制比 山西地区
  • 简介:长期天气预报订正系统采用树状多级模块结构,各子模块由总模块控制转移,模块之间既互相独立又密切联系,具有很强的扩展性,在预报应用过程中可以滚动发展.我们用DBASE—Ⅲ建立了全区十二个县(市)气象站旬降水、温度历史资料库和与之配套的预报因子库.采用BASICA语言编制软

  • 标签: 长期天气预报 模块控制 子模块 趋势预报 十二个 预报对象
  • 简介:7月4-5日,为了贯彻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和国土资源部“十一五”规划纲要精神,推进岩溶地区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我局水环部在河北保定组织召开岩溶地区水文地质调查座谈会,来自相关省(区)专家对我国岩溶地区水文地质工作积极献言献策。会议提出要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增加岩溶地质水文工作调查内容,拓宽服务领域。袁道先院士参加了座谈会并提出重要建议。贵州、云南、广西、湖南和江西等省地调院总结了“十五”期间岩溶地区水文地质工作成果,提出“十一五”期间工作思路和建议。会议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所承办。

  • 标签: 水文地质工作 岩溶地区 “十一五”规划 地质调查工作 水文地质调查 “十五”期间
  • 简介:在兴隆台油田勘探开发早期,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制约和限制,使得兴北地区东营组浅层气被忽视。浅层气井资料录取少,缺乏综合研究。针对这种状况,重新对兴北地区东营组浅层气的地质特征、成藏条件、气藏分布规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进而指导该区东营组浅层气下一步的开发与挖潜工作。图3表1参4

  • 标签: 浅层气 东营组 成藏条件 气藏分布规律 兴北地区 兴隆台油田
  • 简介:利用地震、测井、岩心资料,根据沉积构造、相序、岩性剖面结构、砂体厚度、含砂率变化确定了准噶尔盆地与腹部地区侏罗系沉积体系及分布.结果表明:该区堆积了近4000m厚的浅水辫状三角洲相粗粒砂砾岩与深水湖泊相泥岩沉积,以广泛发育的辫状三角洲沉积体系为特征.西北缘、西缘和东侧发育3大物源区,相应地形成3支砂体.早侏罗世具“三分”或“二分”沉积体系分布格局,中侏罗世西山窑组沉积时期是重要转折点,此后水深总体变浅,中晚侏罗世继承了“二分”格局,但出现大面积剥蚀区.

  • 标签: 准噶尔盆地 侏罗系 沉积体系 深水泥岩 三分格局
  • 简介:摘要: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内陆土地资源的减少,已经加速开发近海土地资源。同时为了扩大纵向空间,许多工程设计为双层甚至多层地下室,由于近海地区地下水位普遍偏高,故在近海地区工程施工过程中,基坑降水工作已经成为首要的前置工作。通过对近海地区的基坑降水施工工艺的组合使用,对基坑降水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 标签: 近海地区 地下水位偏高 基坑降水 增效
  • 简介:铜官山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多金属矿成矿带中段的铜陵成矿区内,主要矿床类型为热液叠加改造型和风化淋滤型,成矿经历了沉积、成岩、褶皱、热认叠加改造及风化淋滤等阶段.在此基础上,本文阐述了区内矿床(点)空间分布的对称性规律,并提出了下一步找矿方向和若干找矿靶区.

  • 标签: 铜官山地区 矿床成因类型 成矿机理 对称性 找矿方向
  • 简介:新疆阿尔泰阿祖拜地区发育两种类型区域变质作用,第一种为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第二种为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阿祖拜地区递增变质带是后者的典型代表之一,从花岗岩体外接触带依次发育矽线石-堇青石带、红柱石-十字石带、黑云母-石榴石带,递增变质作用强度呈逐渐减弱趋势。结合变形变质作用特征和同位素年龄,可识别出3个变形变质阶段。早期阶段以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为主,形成绿片岩相变质岩石组合;峰期阶段为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形成典型的递增变质带;晚期阶段则属退化变质作用。不同变质作用类型代表了不同大地构造环境,记录了造山带演化历史和动力学过程。

  • 标签: 阿尔泰 阿祖拜 变质作用类型 递增变质带 构造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