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现存于世的两个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为中心,对四爱图的文化内涵和图像结构展开讨论。通过元代文集《四爱题咏》解读元代“四爱图”题材的文化背景,阐明“四爱”文化的形成时间、接受人群、典故构成及内涵。并将主题纹饰从部分到整体地与同时代的绘画、漆器、瓷器等之上的相关文物图像进行对比研究,揭示其图像的构成、来源、影响及意义。从而总结元青花四爱图梅瓶的工艺背景、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

  • 标签: 元代 青花梅瓶 四爱 文化内涵 图像研究
  • 简介:仰韶文化在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仰韶文化类型的研究是其中的重点。特别是关于半坡和庙底沟两种类型的相对年代和性质的问题。一直都是讨论的热点,几经曲折反复。本文拟就这一问题的研究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 标签: 仰韶文化 半坡类型 庙底沟类型
  • 简介:本篇通过比较分析,总结出汉代简牍私文书与商甲骨、西周青铜载体的私文书相比的两大发展特征,揭示出汉代尤其是西汉的简牍私文书在我国古代私文书史和简牍文书史上的地位,并分析了其社会根源.

  • 标签: 汉代 简牍 私文书 发展特征
  • 简介:金德平先生是我二十多年的老同事、老朋友,以“挚友”相称,当不为过。德平是中国钱币博物馆、中国钱币学会的业务骨干,他为人忠厚,办事认真,思路清晰,踏实敬业。他长期从事《中国钱币》杂志的编辑工作,先后担任编辑部主任、杂志副主编。2003年初改任中国钱币博物馆保管部主任,一直到退休。

  • 标签: 中国钱币博物馆 金银 编辑部主任 收藏 中国钱币学会 《中国钱币》
  • 简介:<正>现代科学把玉分成软玉和硬玉两大类。软玉是角闪石类的透闪石——阳起石——铁透闪石,系石中的宝石级硅酸岩矿物。硬玉又称翡翠,是辉石族中属于宝石级的硅酸岩矿物。但古人对玉的认识是“石之美者为玉”,一切温润有光泽的美石,都是玉的家族。不仅包括软玉、还包括玛瑙、水晶、孔雀石、绿松石、蛇纹石等。目前全世界有三个地方以古代玉器工艺闻名,即中国、墨西哥、新西兰,其中以我国的玉石器制作最为源远流长。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遗址

  • 标签: 玉石器 三星堆文化 玉器 行线 三星堆遗址 文物
  • 简介:80年代末以来,继山东临淄后李官庄遗址新石器时代较早的遗存发掘出土之后①,在泰山北侧的山前平原和浅山地带,此类遗存又有一些新的发现,诸如章丘县小荆山和西河两遗址的调查与发掘②,长清张官及章丘绿竹园③、邹平县孙家和苑城西南庄④等遗址的调查等。依迄今的发...

  • 标签: 陶器 类型学 遗址 北辛文化 荆山 新石器时代遗存
  • 简介:中国钱币的研究,从传统上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板块:一是古钱,指用传统翻砂工艺铸造成的金属货币;二是机制币,指采用机器压制方法形成的金属货币;三是纸币。这三大板块在学术探讨上既互为独立,又相互联系,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不同时期的货币政策、货币制度、货币流通、货币铸造和货币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2001年中国钱币对这三大板块的学术研究主要动态综述如下:

  • 标签: 钱币研究 金属货币 货币铸造 古钱 货币制度 纸币
  • 简介:梅瓶是一种极其普通的文物,宋墓中开始出现,造型特点一般为小口、短颈、丰肩、腹下部渐内收、平底或矮圈足。我在南京市博物馆工作期间,因常接触到梅瓶,对其稍有留意。孔繁峙先生《试谈明墓梅瓶的使用制度》一文(见《文物》1985年第12期)发表后,加深了我对梅瓶关注的程度。我收集了南京地区出土的大部分梅瓶的资料,并作了一些笔录,对梅瓶的种类、用途及其葬俗有些肤浅的想法。

  • 标签: 出土 文物 葬俗 资料 造型特点 发表
  • 简介:采用现代分析仪器及实验方法,对青铜器腐蚀过程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1)青铜器腐蚀产物所含元素与腐蚀环境——土壤和大气内微物质组分具有对应关系,这说明青铜器腐蚀与外界腐蚀环境存在物质交换。(2)有害粉状锈具有物理吸附与扩散性能,因而具有物理活性,腐蚀反应是通过锈层的空穴和缺陷,借助于腐蚀产物的物理活性而进行交换的。(3)有害氯元素在腐蚀产物内层有较高分布,在与最内层锈相邻之基体金属一定深度内,存在纵横交错的腐蚀沟槽,在这些沟槽内氯元素有较高分布。这揭示了对青铜器有害的C1离子难以彻底脱除的原因。进而提示对腐蚀青铜器的保护应从控制腐蚀环境入手。

  • 标签: 青铜器 腐蚀产物 腐蚀过程 腐蚀环境
  • 简介:考古发现表明,魏晋时期存在着盗用汉代坟墓材料造墓的现象。盗用者既有王公贵族,也有平民百姓。盗用汉墓材料甚至占据墓坑下葬,或是出于经济原因,或是出于风水考虑。这些建墓材料既可能是死者家属直接盗取,也可能是他人盗取后出售。可能为了防止地下被盗取墓葬中的鬼怪伤害死去的亲人,魏晋人在墓中随葬了镇墓兽。

  • 标签: 汉代 魏晋 盗墓 造墓 风水 镇墓兽
  • 简介:对敦煌本《老子说法食禁诫经》叙说部分进行分析,发现此部分内容与道教服饵行气方术颇多关涉,且与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和唐孙思邈《枕中记》、苏游《三品颐神保命神丹》等书之相关内容相出入,可以看作这一发展序列中的一个环节,具体可定位于介乎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和唐孙思邈《枕中记》之间。再从其所述卅五条禁诫条文来看,此经可能与天师道正一派有很大关联,或许即是由该派道徒所造作;不过,它也带有浓厚的上清经法色彩,反映出其成书于南北朝末至隋唐之际的时代特点。

  • 标签: 敦煌遗书 《老子说法食禁诫经》 道教
  • 简介:石片包括了各种类型台面的石片,石片台面的分类可以视为石片分类的一种。旧石器时代考古术语需要斟酌和规范。科学研究必须实事求是。

  • 标签: 石片台面 基础知识 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
  • 简介: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周绍良先生在敦煌文学方面的贡献:一、对敦煌文学原始材料的钩稽和整理;二、对敦煌文学作品时代和作者的考证;三、对敦煌文学作品体制的细致考辨;四、对敦煌文学的内涵、外延及类型的探讨,尤其从传播方式入手对变文、讲经文、因缘进行的研究

  • 标签: 周绍良 敦煌文学 文体类别 变文
  • 简介:敦煌莫高窟以及藏经洞出文书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高僧写真作品,填补了美术史研究资料中的一个空白。本文首先对和高僧写真这一传统有关的文献、考古资料进行了梳理,其次对敦煌禅定高僧写真所特有的形制规范的源头和概况做了推论,最后论述了双履图在写真形成过程中角色的转变。

  • 标签: 高僧写真 传统钩沉 图像组合 双履图
  • 简介:前几年就听说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周卫荣先生和他的助手在进行古代银锭相关课题的研究,这是一项相当浩大的工程。2016年年中去北京出差,顺道拜访中国钱币学会时就收到了周馆长赠送的由其本人与杨君、黄维合著的《中国古代银锭科学研究》一书。周馆长的课题研究主要针对古代银锭铸造技术的问题,而出版专著则并非将课题研究成果罗列出来那样简单,还必须解决古代白银使用、银锭出现和使用、古代银锭的保护和鉴定方法等诸多问题,要具备完整的理论性和系统性。所以,从课题研究到专著的呈现,是一个进阶的过程。周卫荣等先生将古代银锭铸造的研究成果在较短时间里化作一本理论创新的专著,让人敬佩。

  • 标签: 中国钱币博物馆 科学研究 银锭 古代 课题研究成果 述评
  • 简介:我国现存大量的以水泥为基本材料的近现代历史建筑,很多建筑既具有西方建筑美学特征,又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形态,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在长时间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这些建筑都普遍存在内部结构疏松、强度低的状况,保护这些水泥历史建筑已经成为文物保护工作者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在水分的长期作用下,水泥内部的微孔结构会由于钙质流失而遭到破坏,产生水泥的酥化现象。为加固保护这类历史建筑,本研究合成了一种亲水性高拉伸的有机硅材料。研究表明,该材料能在不明显改变水泥样品表面外观的前提下实现对酥化水泥样品的加固,经有机硅最佳浓度2%加固后的水泥样品的抗压强度可以提升约1倍。同时,这种加固材料在前期施工阶段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加固剂固化后能够有效填补酥化水泥样品中的较大孔隙,从而达到增加强度的效果。另外,这种加固剂具有亲水性的特征,一方面不会存在强憎水性保护剂所带来的保护性破坏,另一方面在大面积现场施工时不需要使用大量有机溶剂,从而避免其对环境和人体的伤害。本研究对于进一步探索和开发水泥历史建筑的加固材料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水泥历史建筑 酥化 加固 亲水性 高拉伸 有机硅材料
  • 简介: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嫩江流域青铜时代的遗址墓葬的地理分布及周围环境、遗址自身特点、生产生活用具的分类及数量、动物骨骼及各种贝类遗存等方面的资料,得出该地区的生业方式是一种复合型的——定居、狩猎、捕捞、采集、畜养、手工业以及少量的交换经济,这几种经济方式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一种有别于青铜时代中原地区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新的生业方式。

  • 标签: 嫩江流域 青铜时代 生业方式
  • 简介:对出自西澳大利亚海域沉船上的有色金属文物腐蚀产物的研究,为进一步保护处理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这些文物包含了铜、黄铜、青铜、银、铅和锡基合金。对有氧无氧环境条件下这些金属腐蚀产物的性质分析,可帮助保护者选定最佳的保护处理方法。源于次要合金成分腐蚀产物的存在,对母体金属的腐蚀行为也给出了有益的提示。

  • 标签: 腐蚀产物 金属文物 锡基合金 西澳大利亚 沉船 碱式氯化物
  • 简介:对商晚期都城殷墟遗址的1004号王墓出土的7件青铜胄进行了热电离质谱(TIMS)铅同位素比值分析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成分分析,数据显示铜胄的合金类型可分为两类——锡青铜和铅锡青铜,且其二者的铅同位素比值均处于高放射性成因铅范围。此研究结果为探索金属矿料的产地来源及此著名王墓的年代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

  • 标签: 殷墟 王陵 青铜胄 铜合金 铅同位素
  • 简介:安徽银铤的铸造,至迟在唐代就开始了。1956年西安唐大明宫遗址出土4枚银铤,其中1枚为宣城郡所铸,系杨国忠用以进奉之银铤,呈条块状,唐制伍拾两,实测重210%。錾文:正面一行,“专知诸道铸钱使兵部侍郎兼御史中丞知度支事臣杨国忠进”;背面三行,“宣城郡和市银壹铤伍拾两专知官大中大吏使持节宣城郡”,“诣军事守宣城郡大守上柱国臣苗奉倩”,“天宝十载四月二十九日”。宣城郡即今安徽宣州市。据《太平寰宇记》,宣城郡东汉顺帝时置。《隋书·地理志》:开皇九年(589年)废宣城郡,改置宣州,大业初复改宣城郡。唐天宝年间属江南西道,后改为宣州。此枚银铤的发现,表明安徽至迟在唐玄宗天宝十年(751)已铸造银铤。

  • 标签: 金银货币 安徽 发现 《太平寰宇记》 两宋 宣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