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8 个结果
  • 简介:四川蚕茧产量前些年一直雄居国内第一,近年受行业疲软等影响,生产严重滑坡,目前已滑入历史最低谷,各级领导和部门花了很大力气,想了很多办法想要实现恢复性增产,但收效甚微,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愚以为蚕农获利微薄,生产积极性不高是比较关键一环。众所周知...更多还原

  • 标签: 蚕农 生产 蚕业 发展 质量 产量
  • 简介:“四号蚕宝素”对病毒性浓核病有较好防治作用,添食后增产9.7~18.8%,平均增产14.2%.但对血液型脓病防治效果不佳.“四号蚕宝素”应掌握从四龄起委开始添食,用清水或白酒(效果更好)稀释50倍,每天添食一次,直至上簇为止.若出现病毒性浓核病,以原液兑白酒5~10倍添食,连续添喂2次以上.

  • 标签: 蚕宝素 添食 情况报告 空白区 对比试验 铜梁县
  • 简介:本文在分析我国蚕茧流通体制现状及弊端基础上,提出了蚕茧流通体制改革构想:即建立干茧交易市场,引导蚕农直接出售干茧;鼓励缫丝企业在干茧交易市场上收购干茧。蚕桑技术推广部门主要负责蚕种管理、品种改良及蚕业科技推广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其业务费除国家财政事业费之外,可从蚕种提价和干茧交易中征收适当蚕桑发展基金来解决。

  • 标签: 蚕茧 流通体制 评价 改革
  • 简介:发展生态蚕业,不仅能促进桑蚕生产发展,有利于财政增长,农民增收,同时对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发展生态蚕业可行性、优越性及有利条件,并进行了效益分析.

  • 标签: 生态蚕业 蚕桑生产 发展 桂林市 可行性 效益分析
  • 简介: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部蚕桑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蚕丝学会理事长,西南大学教授向仲怀先生与农业部蚕桑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蚕学与生物技术学院院长,家蚕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夏庆友博士一行4人,于2005年9月25日至30日对"丝绸之路"西部重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绿州农业及和田地区栽桑养蚕情况和桑树生态环境进行了为期4天实地考察研究.考察期间向仲怀院士和夏庆友院长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农业厅、自治区和田蚕桑科学研究所、和田地区行政公署、新疆金怡丝绸进出口贸易公司、和田沙驼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和田玉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政府、企业有关单位领导进行了座谈并作了"中国家蚕基因组计划与21世纪新丝绸之路"学术报告.针对实际情况,院士探讨21世纪新疆蚕业.

  • 标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国工程院院士 21世纪 博士生导师 重点开放实验室 蚕业
  • 简介:对297份人工四倍体桑种质叶质进行养蚕鉴定。结果表明:用四倍体桑叶子养蚕,与对照区(用“沙2×伦109”(2n)叶子养蚕)相比,蚕食欲强、发育较快、龄期缩短、蚕体较大;使雌蚕全茧量比对照增产1%~17.84%四倍体种质占参试种质68.0%,使茧层量增产1%~14.88%占58.6%,60%四倍体种质因全茧量提高而使茧层率有所降低。人工四倍体叶质与其父本、母本有关。绝大部分叶质优良四倍体其叶片较浓绿。通过鉴定试验选拔出84份叶质显著优良四倍体种质,其中一部分为既优质又高产

  • 标签: 人工四倍体桑 种质资源 叶质评价 养蚕质量 生长发育
  • 简介:选育和推广抗病桑树品种是防治桑树病害、稳定和发展桑树种植面积,增加蚕茧产量最经济有效途径。根据广东桑青枯病严重发生情况,今后桑树育种研究,应以抗病性强、产量高、叶片大、叶质优、繁殖易为目标,不断选优推优。目前桑青枯病尚处于扩展蔓延之势,如全部病区能实现桑树抗青枯病良种化,我省蚕茧产量必定迅速恢复和持续上升,出现新水平。这对于活跃国内外丝绸市场,多创外汇具有重大经济意义。桑青枯病是一种毁灭性桑树细菌性病害,该病目前主要在我国广东省发生。本病传染快、发病急、死亡率高,广东普通荆桑

  • 标签: 桑青枯病 抗青枯病 荆桑 蚕茧产量 丝绸市场 细菌性病害
  • 简介:鉴定了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桑树品种239个染色体,发现六倍体桑4个;四倍体桑一个;三倍体桑16个;二倍体桑218个。这些品种染色体数,均属首次鉴定。我们已于广东蚕丝通讥(1988)报导了广东地区五个桑种121个品种染色体数,现又鉴定了广东151个品种,广西67个品种和海南13个品种以及其他地区8个品种共239个品种染色体数,为桑树育种以及桑树资源整理,研究其起源、进化、分类等提供细胞学依据。材料和方法一、供试材料:取自本所桑树种质资源圃,其中广西材料是由广西蚕业指导所与我所合作考察搜集,海南材料是过去搜集保存在我所

  • 标签: 染色体数 广西蚕业指导所 桑种 六倍体 鸡桑 秋期
  • 简介:涪陵区蚕茧产量位居重庆市首位,是川渝两省市蚕茧主产区,也是市政府实施"百万担优质蚕茧产业化工程"基地.面对新形势和要求,涪陵蚕桑产业化如何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势头,能否在国内、国际占据一席之地,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相应对策措施是关键.为此,笔者就涪陵实施蚕桑产业化对策措施谈谈看法.

  • 标签: 涪陵区 蚕桑生产 产业化发展 现状 管理体制创新 产业布局
  • 简介:叠式蚕框育蚕,操作方便,程序简化,蚕房、蚕框消毒方便,节省用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便于集中管理,提高共育室及设备利用率,有利于提高小蚕共育质量,是取代传统蚕框育蚕良好育蚕方式.

  • 标签: 小蚕共育 应用试验 蚕房 共育室 操作方便 用工
  • 简介:桑螟是资中县危害桑叶,传播蚕病主要害虫。根据普查,该虫危害率达50~60%。严重时可达90%。为此,我们从1983年~1990年,对该虫进行了系统研究,掌握了桑握在资中发生规律,并制定了行之有效测报、防治措施。

  • 标签: 桑螟 蚕病 危害率 资中县 年生活史 历期
  • 简介:农业生产结构形成取决于社会需求、资源条件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它决定着各项资源投放结构与农副产品结构,制约着农副产品供需平衡与农业生产效益。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既关系到国民经济基础稳固、提高与发展,又关系到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与各项产品生产协调与平衡。近几年我们为适应农村发展商品生产需要,根据现有

  • 标签: 农业 优化组合 蚕桑
  • 简介:一、概论:韶关市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据史书《汉书,地理》记载,汉武帝鼎元年(公元前116年),连州女子已进行“桑蚕织绩”和“采桑饲蚕”种桑、养蚕、丝织生产活动了。解放后北江沿岸中上游英德、阳山、连县、翁源、乐昌、曲江等县先后发展了蚕桑生产。1958年有桑地约3000多亩,产茧35吨多。1978年桑地面积才发展到4200多亩,产茧173.3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项农村政策得到落实,蚕桑生产也有较大幅度发展。1986年桑地面积达8万6千多

  • 标签: 蚕桑生产 种桑 农村政策 翁源 农业气候资源 桑树生长
  • 简介:仪陇县养蚕量不断减少,今年较最高年发种产茧下降50%左右,养蚕农户减少1/3,由于单产低、质量低、效益低,蚕农养蚕积极性低,普遍出现了有桑少养或不养蚕现象,剩余桑叶可增养潜力达到百分之二、三十,观紫镇今年春蚕种发不发去,比去春减少24.5%,春蚕结束成片桑青叶绿,资源损失严重。观紫镇党委、政府认真分析了原因,研究改进了养蚕办法,从多种经营模式中选用了

  • 标签: 养蚕 仪陇县 经营模式 消毒防病 共育户 共育室
  • 简介:1999年,我县适时抓住茧丝行情看好机遇,在群众自愿前提下恢复饲养了中秋蚕1.9万余张,合计产鲜茧45.6万斤,平均张单产24斤,张种纯收入仅50元左右。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农户张单产只有几斤或颗粒无收,挫伤了一部分蚕农生产积极性。为此。笔者就1999年我县部分中秋蚕病死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现作粗浅分析。

  • 标签: 中秋蚕 蚕病 病死 单产 饲养 鲜茧
  • 简介:众所周知,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毁灭性传染性蚕病,因能胚种传染,被蚕茧产区列为蚕种生产唯一检疫对象.可见控制微粒子病发生对蚕种生产是非常重要,它是提高蚕种质量,生产无毒蚕种重要保证.如果爆发微粒子病,将带来不可估量损失,我公司及合江场在建立原蚕新区时就因工作失误而深受其害.

  • 标签: 区微粒子 原因对策 微粒子病
  • 简介:微机通讯也称为布告板系统(BBS—BulletinBoardsystem)通讯,是设置以交换情报为目的主机站,由多个用户加入其中形成通讯网络,用户会员可以从中获取所提供情报,或会员之间进行情报交换。现在,在日本国内,这种系统(包括大规模商业数据库系统)已达1400个以上,但其中90%以上是会员数不到500人小规模系统,估计利用人数已达20万人以上。

  • 标签: 专家系统 通讯网络 制丝 商业数据库 情报交换 会员数
  • 简介:近年来我省推行“四边桑”、“小桑园”、“大行桑”三结合栽桑布局后,广大蚕区栽桑区域和面积有了进一步扩大,土壤和水肥条件均好小桑园相继增多,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对这类桑园若仍采用“冬重修”法剪定,势必会出现春叶低产、夏秋叶高产开差更为增大,不利于“主攻春蚕”、不能发挥土、水、肥优势夺取桑叶

  • 标签: 夏伐 春蚕期 春叶 栽桑 三眼叶 采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