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细胞斑点试验在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胸膜炎患者19例。入院后进行胸常规、胸ADA、胸T细胞斑点试验、胸病理检查,依据最终的临床诊断,评价分析胸腔积液T细胞斑点试验结果在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及癌性胸腔积液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9例胸膜炎患者中,经临床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9例,其中胸T细胞斑点试验有反应性8例,其中抗原A斑点数在12~>200,抗原B斑点数在20~>210,1例无反应性。另10例胸膜炎患者经病理诊断为癌性胸腔积液,其中9例胸水中找到腺癌细胞,另1例为胸膜间皮瘤,10例中有2例胸T-SPOT.TB有反应性,另8例胸T细胞斑点试验无反应性。结论T细胞斑点试验的检查对诊断结核性胸膜炎,鉴别癌性胸腔积液方面有一定的价值,但因本研究数据非常有限,样本量太小,还不能对胸T细胞斑点试验结果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进行诊断价值的评价。

  • 标签: T细胞斑点试验 结核性胸腔积液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背景:前期实验采用仿生学原理制备了可注射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半硫酸钙复合材料,但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相容性还不十分清楚。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半硫酸钙作为注射型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第3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可注射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半硫酸钙支架复合培养,作为实验组;以单纯接种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对照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生长与增殖。将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半硫酸钙支架埋植在家兔背部肌袋内,埋植后2,4,6,8周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与结论:实验组细胞生长、增殖良好,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支架埋植后2周,材料周围有中等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巨细胞浸润,可见小血管与纤维母细胞增生,材料已被炎性细胞分割、围绕散碎;埋植后4周,可见少量淋巴细胞、纤维母细胞聚集,炎症反应进一步消退,肌纤维排列、形态正常;埋植后6周,材料周围炎症反应轻微,组织水肿不明显;埋植后8周,炎症反应基本消退,材料基本降解完成,肌纤维形态基本正常。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半硫酸钙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可作为注射型支架材料。

  • 标签: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半水硫酸钙 组织工程 羟基磷灰石 壳聚糖
  • 简介:摘要目的胸沉渣包埋细胞块中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组合性抗体检测,探讨其表达在转移性肺腺癌和胸膜恶性间皮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沉渣包埋 免疫组化 转移性腺癌 恶性间皮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尧塘街道北区域2011-2014年传染病发病情况,对传染病在种类、发病率及发病趋势有更清楚的了解,为今后传染病管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从金坛区《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11-2014年尧塘街道北区域各类传染病病例疫情报告,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4年尧塘街道北区域共发生传染病672例,其中主要病种为梅毒(37例,5.51%),肝炎(35例,5.21%),肺结核(67例,9.97%),手足口(243例,36.2%)。从统计结果看,自2011年开始,我区域传染病发病数呈明显上升趋势,2011-2014发病数分别为87例、117例、188例、280例。结论近4年来尧塘街道北区域的传染病发病数呈明显上升趋势,一方面有我区域由于金东工业开发区的不断建设外来人口的不断流入,使的传染病控制出现一定盲区,另一方面是目前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疾病诊断能力也随之提升。所以需要各相关部门引起足够的重视,制定相应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对策,有效控制和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 标签: 传染病 发病情况
  • 简介:摘要结核性胸膜炎较常见,但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结核性胸膜炎,在胸穿过程中不配合,躁动起来会导致穿刺针划破肺组织而导致气胸等严重后果。采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使胸穿次数显著减少,抽液量明显增多,累计抽液时间显著缩短且并发症少,这显然对欠合作精神病人的胸腔抽液有利,经过3次胸穿并给予胸腔注射链霉素,并临床给予抗痨治疗,一个月痊愈出院

  • 标签: 彩超 胸穿 精神分裂症 结核性胸膜炎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金银花提取物对TNF-α刺激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SV40MES13培养上清液IL-1、MCP-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金银花治疗慢性肾病的有效机制。方法MTT筛选金银花对体外培养SV40MES13的有效浓度,将体外培养SV40MES13分为5组对照组正常培养SV40MES13不加任何药物刺激;刺激组TNF-α(终浓度10ng/ml);金银花组TNF-α(终浓度10ng/ml)+不同浓度金银花(终浓度分别为2mg/ml、1mg/ml、0.5mg/ml)。MTT检测各组对SV40MES13生长的影响,ELISA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MCP-1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刺激组SV40MES13明显增值,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MCP-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金银花各组能抑制SV40MES13的增值及培养上清液中IL-1、MCP-1的表达,并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金银花可能通过对炎症反应相关因子的影响,从而达到延缓肾脏病理进程,发挥对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作用。

  • 标签: 金银花 肾病 肾小球系膜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阴道超声(TVS)、宫输卵管碘油造影(SHG)、超声子宫造影(SIS)以及三种方法联合对不孕症患者中子宫腔粘连(IUA)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30例行宫腔镜检查或治疗的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各种检查方法对IUA的诊断结果,评价各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以及预测值。结果:230例病例中共确诊IUA患者112例,阳性率为48.7%。单一采用TVS、HSG或SIS检查,对IUA的诊断灵敏度均较低,其中以SIS最高,达到64.2%;三种方法特异度均高于灵敏度,其中以HSG最高达到90.4%;三种方法的漏诊率均明显高于误诊率,其中HSG漏诊率最高,达到60.0%。三种方法中SIS的正确诊断指数最高,达到47.5%。HSG阳性似然比最大(4.167),SIS阴性似然比最小(0.430)。将三种方法联合以后,诊断灵敏度提高到80.8%,漏诊率下降到19.2%,正确诊断指数达到65.4%,整体结果明显较单一诊断方法好。结论:存在宫腔异常的不孕症患者中宫腔粘连阳性率较高,单一阴道超声检查、子宫输卵管造影或超声子宫造影检查的灵敏性较低,漏诊率较高,与金标准诊断的一致性较差,联合TVS/HSG/SIS三种方法用于宫腔粘连的诊断,准确性、可靠性及预测值均较好。

  • 标签: 不孕症 宫腔粘连 诊断方法 敏感性 特异性
  • 简介: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于凝胶中内皮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EPCs)增殖、分化、成熟,以及血管化的影响。方法制备分别含有bFGF/VEGF和不含bFGF/VEGF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凝胶,分为A、B2组。同时包埋EPCs,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7d后的细胞存活率,倒置显微镜观察EPCs的生长及长入水凝胶的情况并计数,分析bFGF、VEGF对EPCs存活率的影响。培养7d后用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总RNA量,并检测PECAM1、CD34、KDR、Angiopoietin-2、pcdh12基因的表达。然后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检测2组去凝胶的培养上清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表达,并用荧光法检测凝胶的降解速度,bFGF、VEGF对EPCs释放MMP的影响。最后以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技术检测含有bFGF、VEGF的凝胶体外诱导血管新生的作用。结果A组凝胶,消化7d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39.43%的EPCs尚存,B组4.1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胶表面种植EPCs可观察到的细胞数A组为378.3333,B组为302.33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检测2组中MMP-2、MMP-9的表达,发现凝胶中MMP-2和MMP-9随时间推移在72h内持续释放,A组较B组释放浓度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法检测凝胶的降解发现,从第1天开始,A组凝胶降解百分比急速升高,之后增长速度减缓,而B组呈继续增长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定量RT-PCR检测发现A组较B组基因Ct值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M技术检测发现A组(空白组)、B组(不含bFGF、VEGF组)、C组(含bFGF、VEGF组)的新生血管总数分别为9、25、36;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研究证实,缓释的bFGF、VEGF不仅能促进水凝胶中EPCs增殖、分�

  • 标签: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内皮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EPCs)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技术 血管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