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反相位化学位移成像技术(CSI)在含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含脂病变在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同、反相位成像上的信号变化。结果30例含脂病变反相位与同相位像比较,呈全部或部分信号衰减。结论同反相位化学位移成像技术可敏感地检测病变中的脂质成分,有助于病变的定性诊断。

  • 标签: 同反相位化学位移成像 快速扰相梯度回波 脂肪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超声检测技术用于妇科急腹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9月到2012年10月的120例妇科急腹症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20例患者通过超声检测的诊断结果和临床最终确诊结果的相符几率为92.5%。其中诊断为卵巢肿瘤蒂扭转的结果符合几率为87.5%,诊断为异位妊娠的结果符合几率为95.8%,诊断为卵巢肿瘤破裂的结果符合几率为80.0%,诊断为盆腔炎的结果符合几率为100%。通过确诊之后能够更好的对病人实施针对性治疗。结论超声检测的优点有方便、快捷以及确诊率高等,可以有效的对妇科急腹症加以诊断和治疗,值得在临床科室中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超声检测 妇科急腹症 临床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声弹性成像(AE)、常规超声(US)及钼靶X线技术在乳腺癌术前诊断和联合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采用声弹性成像、常规超声及钼靶X线技术对山东省淄博市妇幼保健院临床触及乳腺肿块的104例患者进行检查,并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照,总结分析声弹性成像、常规超声、钼靶X线及声弹性成像、常规超声与钼靶X线联合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及影像学特征。结果104例患者乳腺病变手术病理诊断良性39例,恶性65例。术前声弹性成像、常规超声、钼靶X线诊断结果:(1)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良性病变36例,恶性病变56例,良性病变声弹性评分为1~2分(92.3%,36/39);恶性病变声弹性成像评分为3~5分(86.2%,56/65);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术前声弹性成像诊断符合率为88.4%(92/104)。(2)术前常规超声诊断乳腺良性病变37例,恶性病变53例,超声显示良性病变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内未见明显微小钙化;乳腺癌恶性征象为毛刺征(76.9%,50/65),病变厚度/长度比>1(73.8%,48/65),血流阻力指数>0.7(70.8%,46/65),病变内多见微小钙化(53.8%,35/65)。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术前常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6.5%(90/104)。(3)术前钼靶X线诊断乳腺良性病变33例,恶性病变54例,乳腺病变恶性超声征象为致密影(73.8%,48/65),毛刺征(70.8%,46/65)及钙化(69.2%,45/65);乳腺良性病变无上述超声征象;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术前钼靶X线诊断符合率为83.7%(87/104)。术前声弹性成像、常规超声与钼靶X线联合诊断结果:(1)术前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联合检查诊断良性病变34例,恶性病变63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3.3%(97/104)。(2)术前常规超声与钼靶X线联合检查诊断乳腺良性病变31例,恶性病变63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0.4%(94/104�

  • 标签: 弹性成像技术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 乳腺肿瘤
  • 简介: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治疗浅表实体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对原发性或转移性或术后复发的浅表实体肿瘤共93例(包含118个病灶)经超声引导进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根据术中情况分为完全覆盖病灶组(99个病灶)和部分覆盖组(19个病灶),术后10d、1个月及3个月超声进行复查。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术后10d、1个月、3个月随访。术后10d内全部瘤灶超声图象无明显改变;1个月后完全覆盖组的99个病灶78个病灶体积缩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信号明显减少或消失。3个月后完全覆盖的99个病灶中78个病灶体积缩小、形态模糊,无明显血流信号,部分覆盖组的19个病灶体积或不变或增大。术后3个月总有效率71.2%(84/118),冰球完全覆盖病灶组有效率78.8%(78/99)明显高于部分覆盖组有效率31.6%(6/1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21,P<0.01)。结论氩氦刀治疗浅表实体肿瘤的疗效确定,超声引导氩氦刀冷冻治疗肿瘤过程有助于发挥其最大的冷冻效率,术后随访复查有助于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肿瘤 冷冻外科手术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显微手术结合脊柱内固定技术治疗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患者28例,均采用显微手术结合脊柱内固定技术治疗,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ASIA运动评分、ASIA感觉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至随访结束未发现肿瘤复发患者。结论显微手术结合脊柱内固定技术治疗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具有显著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术后复发和脊柱畸形少,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显微手术 脊柱内固定技术 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判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中的应用效果,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有效判断提供相应的借鉴以及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的76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脐血移植、骨髓移植、多种干细胞联合移植标本。收集标准为融合基因(BCR/ABL、AML1/ETO)阳性表达,受体的性别需要不一致,或者是满足上述两项条件的,将这些移植标本分为同性别间干细胞移植、不同性别间干细胞移植两个组。同性别间干细胞移植者使用相应的基因探针进行检查。不同性别间干细胞移植者检测需要使用基因探针或者是联合使用XY染色体探针。结果在53例异性allo-HSCT的受者中有,31例供、受者骨髓嵌合率≥99.00%,16例早期嵌合率偏低在81.32%到97.68%,经过随访,嵌合率有了明显的上升,上升到≥99.00%,微量残留病灶(MRD)呈阴性,在接受移植之后,之前的病不再复发。6例早期嵌合率偏低分为为99.00%至100.00%,但是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MRD比例呈上升趋势。23例供、受者性别相同allo-HSCT受者中有16例在进行移植之后没有检测到之前的基因异常情况。3例被检出有少量的残留病灶,在接受免疫抑制剂进行减量治疗或者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之后明显下降,现在还在缓解治疗中。4例在进行移植之后3个月左右出现原来的基因异常情况,在进行复查的时候发现为原病复发骨髓。结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操作简单、快捷、准确性高并且还存在很强的特异性,在判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中,具有非常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后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采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缺血性心肌室壁运动异常程度.方法选取因心前区疼痛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按检查结果分为心肌缺血组31例、心肌梗死组25例及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均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VVI技术分析心底部及心尖部各节段(前壁、前间隔、后壁、侧壁、下壁及后间隔)的收缩期旋转角度及速度、舒张期旋转速度.结果心肌梗死组左室的旋转运动存在多节段上不同一性,幅度及形式上也与对照组存在不同,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心尖部、心底部各节段旋转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心肌缺血组与对照组心尖部、心底部各节段旋转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底部水平:心肌梗死组前壁、前间隔及后间隔收缩期旋转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前壁、后壁、侧壁、前间隔及后间隔舒张期旋转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收缩期旋转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缺血组前间隔及后间隔舒张期旋转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余各节段收缩期旋转速度、舒张期旋转速度、收缩期旋转角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尖部水平:心肌梗死组前壁、后壁、侧壁及前间隔收缩期旋转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前壁、后壁、下壁、侧壁及前间隔舒张期旋转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心肌缺血组前壁及下壁舒张期旋转速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节段收缩期旋转角度及速度、舒张期旋转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VVI技术定量分析心肌扭转运动可能有助于早期检出和鉴别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

  • 标签: 心肌梗塞 速度向量成像 左心室心肌扭转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NICU早产儿出生后肠道菌群变化特征及其与败血症的关系。方法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NICU住院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于出生后第1天采集胎粪,之后于每周龄时或评估败血症时采集粪便样本,直至出院或生后8周。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粪便样本中所有细菌的16SrRNA-V3区进行DNA测序,应用MG-RASTV3.3.6分析和统计样品序列数目、操作分类单元(OTU)数量,分析肠道菌群物种丰度和分布,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3例早产儿共采集生后1、7、14和21d的12份粪便样本,其中5份样本PCR扩增失败,7份样本(例1生后14、21d;例2生后7、21d;例3生后7、14、21d)DNA测序成功进入分析。3例早产儿平均胎龄为(31.3±0.8)周,平均出生体重为(1540±144)g。3例均生后应用抗生素,其中例1母亲有产前抗生素暴露史;例2在住院过程中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17份样本稀疏曲线表明测序深度充分。物种多样性分析显示OTU值为381~608,微生物丰度较高,且与日龄呈正相关,其中例2生后7d样本肠道菌群多样性最低;27份样本共检测到18个菌门,均以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优势菌门;变形菌门在例1生后14和21d样本分别占97.52%和49.11%,放线菌门在例2生后7d样本占99.46%;3共检测到172个科,其中63科为7份样本共有;相对丰度≥1%的科共检测到10个,例2生后7d样本棒状杆菌科占97.90%,21d样本中葡萄球菌科占27.16%;4聚类分析显示,同一研究对象不同时点肠道微生物相似性较高。结论早产儿产前抗生素暴露及出生后早期抗生素暴露可能会显著降低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影响正常菌群的定植。发展为败血症的早产儿生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较低,以致病菌占优势的肠道微生物区可能与败血症的发生相关。

  • 标签: 早产儿 肠道菌群 败血症 高通量测序
  • 简介:摘要通过比较常规X线检查,探讨64排螺旋CT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40例胸部外伤肋骨骨折病例,在常规X线检查基础上,再行螺旋CT扫描,并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VR)三维重建技术。结果常规X线检出32例患者肋骨骨折,骨折78处,CT检出40例均有骨折,骨折121处。结论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肋骨骨折的诊断准确,价值明显优于X线平片,能检出X线平片不能发现的隐匿性骨折、细小骨折。

  • 标签: 螺旋CT X线平片 三维重建 肋骨骨折
  • 简介:中药保留灌肠法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传统中药保留灌肠法因器械不佳、方法落后等原因,会给病人造成肛门或直肠黏膜损伤、腹痛腹泻、灌肠液保留时间短等问题,进而影响疗效和病人舒适度。现从灌肠的器材、速度、温度等8个方面综合分析中药保留灌肠技术的规范化进程,发现众多临床研究在灌肠的速度、温度、插管深度和保留时间上有较大争议,目前尚缺乏有循证依据的统一规范,且现有研究中普遍存在试验设计不严谨的问题,尚需从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开始研究,以期规范的指导临床实践,促进该技术的推广和中医护理学科发展。

  • 标签: 中药保留灌肠 中医护理技术规范 溃疡性结肠炎
  • 简介:摘要糖尿病足溃疡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改善循环及局部溃疡处理等。在截趾和彻底清创后,往往需要换药来促进愈合。近年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逐渐被引入糖尿病足溃疡治疗领域。自2010年5月以来,我科对近100例患者实施了负压封闭引流术,在临床治疗及护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总结了该技术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经验。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术足溃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丝弓与方丝弓矫治技术矫正II类错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口腔科收治的II类错畸形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颗,对照组给予方丝弓矫治技术,观察组给予直丝弓矫治技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畸形改善程度和两组的治疗疗程。结果经过矫正后,观察组的临床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平均治疗疗程为(22.3±2.8)个月,对照组的平均治疗疗程为(27.1±3.2)个月,观察组的治疗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正II类错畸形临床效果满意,且治疗疗程短,优于方丝弓矫治技术,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直丝弓矫治技术 方丝弓矫治技术 II类错畸形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40-02
  • 简介: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技术治疗肱骨髁间c型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3年5月对32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均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行双钢板内固定手术,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9~3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Cassebaum评分优18例,良9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为84.38%。未发生伤口感染、神经损伤等。结论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 尺骨鹰嘴截骨 双钢板
  • 简介: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内镜学组、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工作委员会脊柱微创工作组、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微创学组、《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编辑部和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脊柱外科共同举办的“脊柱内镜高峰论坛暨脊柱微创及导航新技术研讨班”拟于2014年10月10~12日在上海长海医院举行。大会议题:脊柱微创外科及导航技术的新理论、新技术及基础研究新进展,新型脊柱微创手术器械workshop及模拟操作,经皮内镜手术录像解析,应用解剖尸体操作等。本次研讨班注册代表将授予国家级继续教育Ⅰ类学分7分。通讯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长海路168号长海医院骨科脊柱外科,邮编:200433。

  • 标签: 脊柱微创外科 脊柱外科 导航技术 高峰论坛 内镜学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简介:目的:探讨DSA、Dyna-CT及MRI影像融合技术的开发与在脑脊髓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我院2011年引进的SiemensArtisZee所带Dyna-CT与2006年引进的GE-3100所带的Innova-CT及其后处理软件:双容积(duralvolume)、静脉CTA、三维融合(threedimensimalfusion)、计算脑灌注血容量(parenchymabloodvolumePBV)、SiemensiFlow、GE-Agioviz等后处理技术,在临床进行脑脊髓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断治疗时,在DSA造影后进行三维重建、三维融合等后处理,获得三维融合图像、脑血容量图像、脑血流全循环图像。结果利用两台DSA机器,进行了双容积重建,可以评价颅内、颈部植入支架后观察支架展开情况,可以评价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效果,可以看清颅内动脉及动脉瘤有无钙化,颅内及脊髓血管病变在正位、侧位与轴位上与颅骨、颅底及脊椎骨质结构的关系;可以从静脉CTA评价颅内血管病变,如动脉瘤、AVM等,进行DSA双侧颈内动脉系统、一侧颈内动脉系统与一侧椎基动脉系统三维血管重建后评价脑血管病,尤其是AVM的供血全貌;通过降血压BOT(balloonocclusiontest,球囊闭塞试验)前后脑血容量变化找出了作为评估颈内动脉能否闭塞的金标准新的参考指标;建成了脑动静脉、静脉窦全循环像以及利用DSA与MRI影像融合后数据输入Mecromic神经导航行颅内深部动脉瘤与动静脉畸形的直视手术获得成功。结论DSA与CT、MRI影像融合后的三维影像对脑脊髓血管病的诊断、治疗有较大指导参考价值,甚至对科学研究及教学也有更直观、更有价值的帮助,多种影像融合是未来医学影像的发展方向。

  • 标签: 脑脊髓血管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 核磁共振扫描 影像融合
  • 简介:目的探讨数字化成像系统对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MB2)偏移投照的最佳显示效果和拍摄方法.方法选取临床上需要进行上颌第一磨牙牙髓治疗并具有MB2根管特征的患者200例.在分角线投照法的基础上,以转动轴作标记记录水平角度,其中100例从远中至近中每偏移10°进行投照,50例使用不同的曝光时间,50例平移传感器位置进行投照.由两位医师独立阅片,判断牙根区分情况、清晰度及构图完整性.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配对计数资料的χ2检验.结果在MB与MB2区分率中,远中偏移30°组最高,区分率为94%,显著高于正位组的10%(χ2=84,P=0.000),相同偏移角度远中偏移比近中偏移区分率更高(30°:χ2=18.382,P=0.000;20°:χ2=16.282,P=0.000;10°:χ2=14.019,P=0.000).根尖清晰度方面近中偏移比远中偏移低(30°:χ2=7.848,P=0.005;20°:χ2=12.033,P=0.001;10°:χ2=14.700,P=0.000).当近中偏移超过20°、曝光时间增加1/4时清晰率可达78%,传感器的平移摆放使牙体及根尖区的完整显示率达94%.结论要获得良好的MB2显示效果,X线中心线向远中偏移为首选,若选择向近中偏移则需加大偏移角度和曝光时间,传感器的正确摆放也是直接影响图像质量的关键.

  • 标签: 偏移投照技术 上颌第一磨牙 近中颊根第二根管 根尖片
  • 简介:目的:分析比较数字与双能量两种减影血管成像(computertomographyangiography,CTA)技术在脑血管成像中图像质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行头颅CTA检查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检查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18例,对照组行双能量减影CTA技术,观察组行常规数字减影CTA技术,比较两组脑血管成像中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减影成功率为17例(94.44%),对照组减影成功率为18例(100%),两组减影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的图像质量低于观察组,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随着双源CT技术的发展,双能量减影CTA技术在脑血管成像中图像质量优于数字减影CTA技术,双能量减影CTA技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双能量减影 数字减影 CTA 脑血管成像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依托广西卫生厅自筹资金科研项目及武鸣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中医适宜乡村技术(壮医药物竹筒拔罐、药液湿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在广泛收集临床资料的基础上,调查了解广西南宁市武鸣县基层壮医适宜乡村技术开展情况,初步评价推广效果,探讨进一步推广基层壮医适宜乡村技术的方法、临床思路。方法采用乡镇卫生院、卫生所医生(使用者)与患者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壮医适宜技术服务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该项技术具有易操作、疗效好、费用低、不良反应少等优点。结论该项壮医适宜乡村技术值得今后在县、乡镇、农村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神经端端吻合在外伤性截指治疗中预防残端痛的效果。方法120例外伤性截指,130指,全部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神经端端吻合。结果120例130指均无残端痛。

  • 标签: 神经端端吻合 显微外科技术 外伤性截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