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子宫腺症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与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子宫腺症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入研究组(20例)、对照组(20例),研究组行围术期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子宫腺症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采取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子宫腺肌症 全子宫切除术 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训练结合语言认知训练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语言康复的作用。方法64例语言发育迟缓儿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语言认知训练,研究组患儿在常规语言认知训练基础上结合口训练。训练时间均为3个月,通过S-S方法对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前后的语言发育能力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均能顺利完成3个月的康复治疗。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口训练结合语言认知训练可显著提高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语言康复疗效。

  • 标签: 儿童 口肌训练 语言认知训练 语言发育迟缓 语言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实时超声引导下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臂丛麻醉下行上肢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行间沟臂丛阻滞,观察组间沟入路和腋路阻滞。记录穿刺操作的实践,对各主要神经的痛觉阻滞情况、运动阻滞程度以及麻醉效果分别记录并观察。结果对于痛觉阻滞情况,观察组患者在注入药物30min后,尺神经和正中神经的完全阻滞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来说较多,P<0.05;对于运动阻滞运动,观察组患者在注入药物15~30min后患者运动阻滞情况相较于对照组来说较好,P<0.05;对照组麻醉总效率为71.4%,而观察组总效率为100%,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上使用具有良好安全性,且麻醉效率非常理想,阻滞操作的时间却较长。

  • 标签: 超声引导 肌间沟 腋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腺病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子宫腺病痛经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参照组,各5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痛经宝颗粒),观察组患者则于经前一周开始服用少腹逐瘀汤加减。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痛经评分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而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4.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在治疗后2、3个周期后,观察组患者较参照组改善明显更佳(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腺病痛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中医证候,提高疗效。

  • 标签: 子宫腺肌病痛经 少腹逐瘀汤加减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氧气疗法与负压封闭引流应用于感染革兰氏阴性厌氧性杆菌的坏死性筋膜炎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8名感染革兰氏阴性厌氧性杆菌的坏死性筋膜炎的患者用VSD+氧疗的方法,观察患者体温,皮温,皮肤症状,引流情况以及厌氧菌标本。结果患者的体温、分泌物、革兰氏阴性厌氧性杆菌感染均降低,氧疗与负压封闭引流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中应用能降低患者体温,减轻感染,分泌物减少,革兰氏阴性厌氧性杆菌减少,使患者肉芽组织生长,为创面植皮做好准备,提高患者术后伤口愈合率,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氧疗 急性坏死性肌筋膜炎 革兰氏 阴性厌氧性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经腹直后入路腹股沟探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对比检测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日,研究经腹直后入路腹股沟探查术在腹股沟嵌顿疝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60例腹股沟嵌顿疝分为两组,对照组该组30例患者使用普通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该组30例患者使用经腹直后入路腹股沟探查术治疗。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手术时减少、术中出血量低、平均住院日短,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手术中使用经腹直后入路腹股沟探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经腹直肌后入路腹股沟探查术 腹股沟嵌顿疝 手术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腰背功能锻炼指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8例,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9例,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59例,需在其基础上增加腰背功能锻炼指导。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由本次研究可知,在临床护理有效率上,对照组远不及观察组(96.61%>72.8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背功能锻炼指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腰背肌功能锻炼 腰椎间盘突出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治疗运动系统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运动系统性疾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80,采用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和研究组(n=80,采用内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和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4周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关节功能优良率相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治疗运动系统性疾病可显著改善关节疼痛,促进关节功能尽快恢复,且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运动系统性疾病 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 肌内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晚期瘢痕子宫前壁下段层厚度彩色超声测量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87例2016年10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瘢痕子宫孕妇,为所选孕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瘢痕部位层厚度。结果瘢痕愈合I级孕妇子宫前壁下段层厚度大于Ⅱ、Ⅲ级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愈合Ⅱ级孕妇子宫前壁下段层厚度大于Ⅲ级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愈合I级孕妇阴道分娩率高于Ⅱ、Ⅲ级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愈合Ⅱ级孕妇阴道分娩率高于Ⅲ级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晚期瘢痕子宫前壁下段层厚度进行彩色超声测量能够为临床医生预测子宫破裂或者撕裂风险提供重要参考,从而为产妇选择适宜的分娩方式并提高母婴生命安全系数。

  • 标签: 彩色超声 妊娠晚期 瘢痕子宫 前壁下段肌层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辅助下腹横联合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小儿斜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来院择期行单侧腹股沟斜疝手术的11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行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观察组采取超声辅助下腹横联合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神经阻滞方法的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体动(3.45%)、呼吸抑制(1.7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24h追加镇痛药比例、下肢运动阻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辅助下腹横联合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可提高术中镇痛效果,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减少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不良反应。

  • 标签: 超声引导 神经传导阻滞 小儿斜疝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针对小儿心肌炎患者给予磷酸酸联合黄芪注射液的治疗方式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3例小儿心肌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小儿心肌炎患者给予磷酸酸基础上注射黄芪进行治疗。对照组小儿心肌炎患者采用磷酸酸治疗。结果结果显示,治疗组小儿心肌炎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达10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仅有86.11%。存在差别,P<0.05。结论磷酸酸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心肌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磷酸肌酸 黄芪注射液 小儿心肌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掌侧钢板内固定术并保留旋前方的治疗效果和对患者腕关节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在对照组中应用掌侧钢板内固定术不保留旋前方,观察组中应用掌侧钢板内固定术并保留旋前方。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31%,对照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69.2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46.98±23.12)ml,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67.54±25.67)ml,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掌侧钢板内固定术并保留旋前方的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腕关节功能。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保留旋前方肌 掌侧钢板内固定术 腕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熏蒸对重度痉挛型脑性瘫痪的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均为我科门诊病历,按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均为Ⅳ级、Ⅴ级。将入选病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额外采用中药熏蒸疗法。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及关节量角器对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治疗重度痉挛型脑瘫患儿能降低张力,增加其关节活动度。

  • 标签: 脑性瘫痪 中药熏蒸 痉挛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血液净化治疗在毒蕈中毒性横纹溶解症抢救中的疗效。方法连续性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小剂量糖皮质激素5~7d,监测血清CK、CK-Mb、Mb、ALT、AST、CREA等指标了解早期治疗的效果。结果29例重型毒蕈中毒存活,3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结论早期、充分血液净化治疗能有效避免毒蕈中毒性横纹溶解症患者死亡和后遗症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及外固定架结合瓣转移治疗胫骨平台开放性骨折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胫骨平台开放性骨折采用VSD联合外固定架治疗。结果21例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无感染发生,创面愈合良好,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VSD负压引流在治疗胫骨平台开放性骨折效果显著,改变了传统换药、引流方式,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治疗效率。

  • 标签: 胫骨骨折 护理 开放性 VSD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磷酸酸钠在阿霉素化疗所致白血病患儿心脏毒性中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60例,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阿霉素化疗。化疗过程中,预防组患儿加用磷酸酸钠+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1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不给予磷酸酸钠。当两组患儿出现心脏毒性后,立即停用阿霉素,给予磷酸酸钠+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2周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心脏毒性发生率和心脏毒性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预防组仅1例患儿出现心脏毒性,发生率为3.33%(1/30);对照组8例患儿出现心脏毒性,发生率为26.67%(8/30),组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14,χ2=4.7059)。该9例患儿确诊心脏毒性后,立即停止阿霉素治疗,给予磷酸酸钠。预防组1例患儿在治疗3天后痊愈。对照组8例患儿治疗7天后,5例痊愈,3例好转。结论阿霉素化疗过程中应用磷酸酸钠可有效预防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心脏毒性的发生,发生心脏毒性后立即停药并给与磷酸酸钠也能达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磷酸肌酸钠 心脏毒性 阿霉素 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磷酸酸钠在阿霉素化疗所致白血病患儿心脏毒性中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60例,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阿霉素化疗。化疗过程中,预防组患儿加用磷酸酸钠+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1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不给予磷酸酸钠。当两组患儿出现心脏毒性后,立即停用阿霉素,给予磷酸酸钠+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2周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心脏毒性发生率和心脏毒性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预防组仅1例患儿出现心脏毒性,发生率为3.33%(1/30);对照组8例患儿出现心脏毒性,发生率为26.67%(8/30),组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14,χ2=4.7059)。该9例患儿确诊心脏毒性后,立即停止阿霉素治疗,给予磷酸酸钠。预防组1例患儿在治疗3天后痊愈。对照组8例患儿治疗7天后,5例痊愈,3例好转。结论阿霉素化疗过程中应用磷酸酸钠可有效预防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心脏毒性的发生,发生心脏毒性后立即停药并给与磷酸酸钠也能达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磷酸肌酸钠 心脏毒性 阿霉素 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诺贝特致血透患者横纹溶解综合症(RML)的原因及个性化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发生的6例病历资料,总结相关原因及个性化护理方法。结论血透患者在开始非诺贝特治疗前应仔细评估有无可能导致RML的易患危险因素并积极纠正,较早发现治疗,有针对性进行护理可使患者好转。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