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2005年春我市桑园面积达到17.5万亩,桑园面积名列全区第一.桑园面积日益增多,不少蚕区户均桑园7亩以上,形成大量的桑蚕专业村.按当前的蚕茧行情预计,到今年年底,我市桑园面积将超过20万亩,因此,我市桑蚕生产已形成规模化发展的态势.蚕共育近年在宜州也是蓬勃发展,目前全市形成规模的蚕共育点超过160多个,每个共育点每批共育蚕达120张以上,全市每批共育蚕超过2万张,其中规模最大的当属宜州市蚕种站建立的北牙乡龙头村的蚕共育基地,每批育出蚕达1200张.

  • 标签: 宜州市 现状 育成 小蚕 桑蚕生产 规模化发展
  • 简介:通过分析墨江县蚕共育推广的现状,总结得出蚕共育存在共育室条件差、共育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蚕共育效益差、共育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加强蚕农对蚕共育认识的正面引导、完善共育设施和人员建设、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和严格共育技术规范、以优惠政策对蚕共育扶持等对策。

  • 标签: 墨江 小蚕共育 蚕桑 发展 对策
  • 简介:蚕笼箱密闭育、大蚕简易蚕台育是根据蚕和大蚕的不同生理特点而研究的两种省力养蚕法。将此两种方法组合在一起配套使用,不仅能满足蚕对高温、多湿和叶质的特殊需求,又可解决大蚕期蚕室、蚕具不足的矛盾,节省桑叶和劳力。本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养蚕与普通育相比,幼虫龄期经过可缩短1~2天,收蚁结茧率提高5.33%,张种产茧量增加15.80%,张种产值增加52.02元,节省给桑和除沙劳动力30%左右,具有增产增收的效果。

  • 标签: 小蚕笼箱密闭育 大蚕简易蚕台育 增产试验
  • 简介:省丝绸公司蚕茧部与省蚕学会养蚕专业委员会联合,于本年5月上旬在隆昌县召开了全省养蚕技术配套暨蚕片叶立体育学术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市、地、州丝绸公司(农业局、蚕桑局)蚕桑科(站)长以及科研,教学单位的人员和养蚕专委会代表等共80人。与会代表参观了“蚕片叶立体育”和“大蚕蚕台隔沙育”以及桑树肥培管理等现场,围绕养蚕技术配套进行学术交流。代表们一致认为:养好小蚕应以“共育”为主体,推广薄膜覆盖防干育,对分散、量少

  • 标签: 养蚕技术 小蚕 隆昌县 肥培管理 丝绸公司 体育学术
  • 简介:近年来,养蚕农户对蚕共育的设施要求越来越高,温湿控制器在蚕共育中逐渐普及应用。目前,市场上温湿控制器生产厂家众多,加温装置大都使用PTC电热陶瓷为热源,实践证明PTC电热陶瓷加温效果好,安全节能。加湿装置主要有冷加湿与热加湿两大类:冷加湿分为超声波加湿和湿帘式加湿;热加湿分为热膜式加湿和电极式加湿。

  • 标签: 加湿装置 小蚕共育 超声波 饲育环境 菌落数 水质
  • 简介:为了丰富文化生活,激发师生们对艺术业余爱好的追求,该所成立了“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插花艺术爱好者协会”,特别邀请到从日本留学5年归国的原流派四级教授向玉冰老师,利用周未业余时间为该所16位插花爱好者讲授“原流插花艺术”。

  • 标签: 蚕学 西南大学 “小原流插花艺术” 技术培训 系统生物学 研究所
  • 简介:阆中市宝马镇自1983年开始把蚕共育当作养好小蚕,提高张种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养蚕效益,促进生产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使该镇蚕共育连续十三年不仅在规模上实现了共育化,而且在质量和信誉上也兴盛不衰,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一、蚕共育的成效宝马镇十三年来,一直坚持蚕共育,并不断从中摸索搞好共育的经营管理办法,使之逐步完善,从而提高了共育质量和信誉,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 标签: 共育户 强化管理 共育技术 阆中市 注重质量 共育室
  • 简介:为了解决传统的蚕桑生产中存在着费工、费时,且劳动强度大、经济效益低的难题,围绕着“省力、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开展蚕(以下指1-3龄)每日1回育,大蚕(以下指4-5龄)每日2回育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蚕每日1回育,大蚕每日2回育的方法,能显著提高蚕工效,只要技术处理得当,产茧量、茧质、幼虫生命率等与普通充(每日四回育)无明显差异,而且有提高的倾向.

  • 标签: 省力化养蚕技术 小蚕每日一回育 大蚕每日二回育
  • 简介:2013年9月11日,科技部陈娅副部长一行来到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检查指导工作,并听取了西南大学基础科技工作情况汇报。出席汇报会的还有向仲怀院士和学校党委书记黄蓉生、校长张卫国、党委副书记张跃光、副校长李明、副校长周常勇等。

  • 标签: 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学 基因组 副部长 科技部 家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