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7月16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与包钢合作开展稀土钢研究技术交流会。会议指出,经过近一年合作研究,包钢稀土钢研究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突破。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金属研究研究员李依依,包钢(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魏栓师参加会议并讲话。公司总工程师、党委常委孟繁英主持交流会,包钢公司副三总师、首席专家,技术中心、炼钢厂、薄板厂等相关单位领导汇报科研进展。包钢白云鄂博矿铁、稀土共生特性世界独一无二,

  • 标签: 稀土钢 包钢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 技术交流会 党委书记
  • 简介:通过Ti等微合金化的成分设计,合理的控轧控冷轧钢工艺,根据二级模型计算情况优化精轧机组负荷分配,稳定控制轧机水平情况,对薄规格的循环窜辊步距优化,实现了1.1mm09CrCuSb耐蚀钢在1780mm半连轧生产线的成功开发1.1mm09CrCuSb板轧制负荷合理,轧制稳定,板形良好,性能优异,加Ni等化学成分和采用高温快烧以及炉膛采用还原性气氛消除边裂缺陷,满足了用户在电厂烟囱、空气预热器、脱硫装置以及烟草行业烤房等耐硫酸露点腐蚀钢板的要求。

  • 标签: 耐蚀钢 日志报错 轧机水平 窜辊步距
  • 简介:我厂锌精矿含铜0.35~0.50%,在锌冶炼过程中有22~23%的铜进入回收镉后的铜渣,含铜27~36%,含锌6~9%。此种含铜物料原采用与铅冰铜搭配进行鼓风炉熔炼,获得冰铜经转炉吹炼产出含铜93%的粗铜,再经火法精炼、电解精炼产出电铜。此生产工艺是成熟的,但存在流程长、能耗高、污染环境、劳动强度大等缺点,再加上近几年来精炼炉杂铜处理增加,精炼炉渣量增大,造成鼓风炉处理不完铜渣,从而使铜渣大量

  • 标签: 铜渣 浸出率 鼓风炉熔炼 火法精炼 电解精炼 冰铜
  • 简介:通过CambrigeS-360扫描电镜,对不同润滑条件下带钢表面质量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采用轧制工艺润滑,可以提高带钢表面质量,减少混晶现象,有利于薄规格产品的生产。

  • 标签: 轧制润滑 表面质量 混晶
  • 简介:某矿采空区具有规模大、数量多、空间关系复杂等特点,急需开展复杂采空区群稳定性课题的研究。在对采空区群及其开采环境现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现场点荷载试验与室内单轴抗拉、抗压强度实验,获得岩体力学参数。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该矿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该矿采空区稳定性偏低,部分空区顶板出现拉应力集中,有可能出现顶板冒落。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安全对策,为矿山的安全生产起到指导作用。

  • 标签: 采空区群 稳定性 有限元数值模拟
  • 简介:根据矿物性质的差异,对某选矿尾矿中的石榴子石进行了可选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重选、磁选、重选-磁选流程均能获得含量大于90%的石榴子石精矿。

  • 标签: 选矿尾矿 石榴子石 工艺流程
  • 简介:新疆拜什塔木铜矿矿体破碎,节理裂隙较为发育,由于其自身原因与采矿方法技术参数运用不当,造成矿山生产过程中矿房垮塌,巷道变形严重等问题;为解决此种问题,在现场展开了工程地质调查;通过结构面产状调查与岩体取芯测RQD,结合矿房安全跨度理论得出该矿体的安全跨度约为4m;通过RMR岩体评价得出其值为43,岩体质量为一般,采用目前的采矿方案与技术参数,采空区稳定时间为1~3d,难以保证矿石回采率与出矿安全性,故应对现有采矿方法进行优化。

  • 标签: 节理裂隙 矿房垮塌 工程地质调查 安全跨度 空区稳定时间
  • 简介:硼泥作为烧结球团添加物,我国已有不少报道。首钢、邢钢、鞍钢等都进行烧结配加硼泥的试验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改善烧结矿的自然粉化和冶金性能。凌钢等竖炉球团厂为了降低竖炉球团焙烧温度,进行了大量配加硼泥的试验,并在高炉中获得了很好的冶炼效果。

  • 标签: 磁铁精矿 硼铁矿 球团 硼泥 烧结 烧结矿
  • 简介:涟钢技术人员利用40Kg小焦炉进行除尘焦粉回配炼焦试验,研究探索除尘焦粉回配对焦炭质量的影响,以及最佳回配比例控制,较好的解决除尘焦粉的去向,实现了环保与经济双重效益。

  • 标签: 干熄焦 除尘 焦粉 回配 炼焦
  • 简介:文章对用物理选矿去除锆刚玉中玻璃的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含Na2O2.75%的锆刚玉经重选法去除玻璃后,Na2O含量可降至1.34%,其质量达到SJ-36锆刚玉砖的原料要求。

  • 标签: 锆刚玉 重选 试验流程
  • 简介:利用金相显微镜、能谱仪以及电子探针对探伤不合格的Q345C钢板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钢板靠近中心存在断续的数毫米裂纹是引起Q345c钢板探伤不合格的原因。钢板心部严重的C、Si、Mn、S、P元素正偏析、硫化物夹杂聚集、严重的马氏体+贝氏体偏析带是导致中心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措施以减少和消除此种缺陷。

  • 标签: Q345C钢板 探伤 夹杂 偏析
  • 简介:本文阐述了二步煅烧法合成镁钙砂的生产工艺,并就其工艺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提出了酒钢合成镁钙砂的工艺方案。

  • 标签: 二步煅烧 镁钙砂 工艺
  • 简介:对南芬选矿厂尾矿性质及综合利用方案的选择和研究结果进行了叙述,最终结果表明,按本研究确定的综合利用方案可大幅度提高该选矿厂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有较好的经济与环境效益。

  • 标签: 选矿尾矿综合利用 石英粉 选矿厂 铁矿
  • 简介: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对株冶冶炼废水进行了COD去除研究,考察了pH值、反应时间、活性炭用量、反应温度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粉末活性炭为吸附剂,当pH值为8.5,搅拌时间为0.5h,活性炭用量为0.25g/L,温度为25℃时,COD去除率达到64.87%,出水COD约为20mg/L。

  • 标签: 冶炼废水 活性炭吸附 COD
  • 简介:文章通过对某厂铟阳极泥成份的分析,以及对铟阳极泥硫酸浸出、溶液净化、P204萃取、火法提铋的试验研究,提出了实际可行的铟阳极泥处理工艺,实现了铟阳极泥中主要有价元素In、Bi的分离,In回收率可达95%,Bi回收率可达80%,解决了某厂铟阳极泥资金积压问题。

  • 标签: 浸出 净化 萃取 火法炼铋
  • 简介:铝基固体自润滑材料由于其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摩擦性能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作者从铝基体研究和固体润滑剂两方面介绍了其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发展铝基固体自润滑合金的重大意义.

  • 标签: 粉末冶金 铝基合金 固体润滑剂
  • 简介:对某褐铁矿型红土镍矿进行了磁化焙烧-弱磁选预富集试验研究,重点考察了煤粉配比、焙烧时间、磨矿细度和弱磁选磁场强度等因素对分选指标的影响。在焙烧温度为750℃,焙烧时间为50min,配煤量为12%条件下进行磁化焙烧,焙烧产物在磨矿细度-0.038mm为34.29%,磁场强度为0.30T的条件下进行磁选分离,获得的铁精矿中铁和镍品位分别为60.71%和1.03%,铁和镍的回收率分别为91.13%和90.80%,表明磁化焙烧—磁选是预集回收褐铁矿型红土镍矿中铁和镍的有效技术途径。

  • 标签: 磁化焙烧-磁选预富集 镍矿 煤粉配比 焙烧
  • 简介:对难选镍钼多金属矿进行了加钙氧化焙烧工艺试验研究。对氧化钙用量、焙烧时间、液固比、浸出温度等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确定了各个因素最佳条件:氧化钙为镍钼矿的35%,焙烧时间2h,液固比2:1,浸出温度95℃。钼、镍的浸出率分别高达97%、93%,固硫率65%。

  • 标签: 低品位 镍钼矿 氧化钙 硫酸 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