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尽管在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其依然是欧美男性中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癌症致死率高居第二。在我们早期研究中发现了一种在前列腺癌中高表达的RNA解旋酶基因——DDx3,并发现它的表达越高,癌细胞的侵袭越强。在侵袭性前列腺癌细胞系中,敲除DDX3可以明显减少集落生成。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可以特异性针对DDX3中ATP相关区域的小分子——RK-33

  • 标签: RNA解旋酶 前列腺癌 细胞放射敏感性 癌细胞系 侵袭性 治疗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甲状腺球蛋白基因外显子33单核苷酸多态性(E33SNP)与Graves’病(GD)停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108例G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ATD治疗停药后复发的不同时间进行分组GD停药后1年内复发者38例为A组;GD停药后1~2年内复发者37例为B组;GD停药后2年内未复发者33例为C组。另以我院排除GD的健康体检者33例为对照组。所有受检对象均利用RT-PCR检测E33SNP基因型,比较各组间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及停药后不同基因型GD患者甲状腺相关功能指标。结果A组CC基因型患者构成比78.95%(30/38),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CT型患者构成比为10.53%(4/38),显著低于B组和C组;B组CC型患者构成比为56.76%(21/37),显著高于C组(P<0.05)。各观察组CC基因型患者TRAb水平均显著高于组内其他基因型(P<0.05)。结论甲状腺球蛋白基因外显子33单核苷酸C/C型患者是GD停药后短期内复发的最高危人群,在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时应延长低剂量维持给药时间,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预后水平。

  • 标签: 甲状腺球蛋白 单核苷酸多态性 Graves&rsquo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中miR-33的变化,分析miR-33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NAFLD患者(NAFLD组)、于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T2DM组)、伴NAFLD的T2DM患者(NAFLD合并T2DM组),各25例。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检测四组研究对象血清中miR-33水平及其他生化指标。分析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T2DM组、NAFLD合并T2DM组在病程、用药史、并发症发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NAFLD和T2DM合并NAFLD组的血清miR-33水平均高于健康人群,其中合并者的血清miR-33水平最高(P<0.05)。四组的收缩压、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尿酸(UA)、肌酐(Scr)、谷酰转肽酶(GG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合并NAFLD组的收缩压、TG、GGT和TC水平高于T2DM组(P<0.05);T2DM合并NAFLD组的FPG、HbA1c高于NAFLD组(P<0.05)。miR-33水平与收缩压、FPG、HbA1c、TG、UA、GGT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miR-33、收缩压、FPG升高均会增加T2DM患者发生NAFLD的风险(OR=8.999,1.083,2.071,P<0.05)。结论血清miR-33是T2DM、NAFLD疾病的影响因素,是T2DM患者伴有NAFLD的危险因素,可能通过参与调控糖脂代谢进而影响代谢疾病的发生及发展。

  • 标签: 糖尿病,2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miR-3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中miR-33的变化,分析miR-33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NAFLD患者(NAFLD组)、于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T2DM组)、伴NAFLD的T2DM患者(NAFLD合并T2DM组),各25例。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检测四组研究对象血清中miR-33水平及其他生化指标。分析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T2DM组、NAFLD合并T2DM组在病程、用药史、并发症发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NAFLD和T2DM合并NAFLD组的血清miR-33水平均高于健康人群,其中合并者的血清miR-33水平最高(P<0.05)。四组的收缩压、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尿酸(UA)、肌酐(Scr)、谷酰转肽酶(GG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合并NAFLD组的收缩压、TG、GGT和TC水平高于T2DM组(P<0.05);T2DM合并NAFLD组的FPG、HbA1c高于NAFLD组(P<0.05)。miR-33水平与收缩压、FPG、HbA1c、TG、UA、GGT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miR-33、收缩压、FPG升高均会增加T2DM患者发生NAFLD的风险(OR=8.999,1.083,2.071,P<0.05)。结论血清miR-33是T2DM、NAFLD疾病的影响因素,是T2DM患者伴有NAFLD的危险因素,可能通过参与调控糖脂代谢进而影响代谢疾病的发生及发展。

  • 标签: 糖尿病,2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miR-33
  • 简介:摘要组织损伤后的持续炎症会使病变组织处于慢性损伤状态,若不能及时逆转,则会导致组织纤维化,使功能受损。近年来,固有免疫在组织纤维化中的作用得到重视。该文综述了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在固有免疫系统中的核心作用,即在受到炎症和感染等刺激后,参与机体的免疫作用;详述了组织损伤后IL-33/ILC2通路可被多种炎症因子激活,产生2型免疫细胞因子,从而参与组织修复和促进纤维化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阐述了IL-33/ILC2通路与皮肤纤维化典型疾病(系统性硬化病)的临床相关性,为临床其他皮肤纤维化疾病(包括瘢痕疙瘩等)的药物治疗提供潜在的新靶点和理论基础。

  • 标签: 白介素-33 纤维化 瘢痕疙瘩 2型固有淋巴细胞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3(IL-33)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RCMECs)通透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RCMECs,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IL-33组和LPS+IL-33组。用细胞计数试剂(CCK8)检测IL-33对RCMECs增殖的影响。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葡聚糖法检测4组单层RCMECs通透性。Western Blot检测4组RCMECs中血管内皮钙黏蛋白、Ras同源基因家族(Rho)成员A(RhoA)、磷酸化Rho相关含卷曲螺旋蛋白激酶(p-ROCK2)蛋白表达。高通量测序比较LPS组和LPS+IL-33组的差异基因表达,并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结果10~50 ng/ml的IL-33对RCMECs增殖无显著影响(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LPS组RCMECs通透性增加(相对灰度值1.404±0.029 比 1.000±0.200,P<0.05),血管内皮钙黏蛋白表达显著下调(相对灰度值0.429 5±0.012 9 比 0.594 9±0.014 2, P<0.05);而与LPS组比,LPS+IL-33组可降低RCMECs通透性(相对灰度值0.948±0.013,P<0.01),上调血管内皮钙黏蛋白表达(相对灰度值0.549 1±0.012 0,P<0.005)。与空白对照组比,LPS组RhoA(相对灰度值0.211 4±0.009 9 比 0.135 0±0.007 6,P<0.000 1)、p-ROCK(相对灰度值0.656 3±0.013 2 比 0.503 6±0.036 2,P<0.000 1,)蛋白表达上调;与LPS组比,LPS+IL-33组RhoA(相对灰度值 0.157 7±0.010 7,P=0.000 2)、p-ROCK(相对灰度值0.427 7±0.003 8,P<0.000 1)蛋白表达降低。高通量测序发现,LPS组、LPS+IL-33组下调的差异基因与细胞骨架及Rho信号通路相关。结论IL-33可能通过抑制Rho/Rho相关含卷曲螺旋蛋白激酶信号通路RhoA、p-ROCK蛋白表达,改善LPS诱导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高通透性。

  • 标签: 白细胞介素33 脂多糖类 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 通透性
  • 简介:【目的】应用逐步Logistic回归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orcharacteristic,ROC)探讨抗RA33抗体(anti-RA33antibody)、抗环瓜氨酸抗体(anti-CCPantibody)、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factor,RF)单独及联合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的诊断价值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RA组患者49例,继康对照(对照)组36例,同时检测两组的血清抗RA33抗体、抗CCP抗体与RF水平。应用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价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确定最佳诊断临界点,并对各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RA组血清中抗RA33抗体、抗CCP抗体与RF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2)抗RA33抗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651,抗CCP抗体的AUC值为0.799,RF的ROC值为0.764,抗CCP抗体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其他检测指标。(3)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预测变量PRE的ROC曲线的AUC为O.811,高于其他指标的诊断效能,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结论】抗RA33抗体、抗CCP抗体与RF水平对RA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多项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RA的诊断和疗效监测,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类风湿性关节炎 抗RA33抗体 抗环瓜氨酸抗体 类风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心病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STEMI)早期溶栓临床参考指标提示再通病例,通过溶栓后近期冠状动脉造影,了解冠状动脉再通情况。方法2011年4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冠心病STEMI33例,其中下壁MI9例,下壁和后壁MI18例,广泛前壁MI3例,前壁MI3例,没有溶栓禁忌症。早期进行溶栓(选择尿激酶30例,阿替普酶3例)有效,溶栓后近期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冠状动脉完全再通3例,狭窄再通18例,仍有血管完全闭塞12例。结论冠心病STEMI早期溶栓治疗仍是冠心病STEMI再灌注治疗有效方法,溶栓治疗通过侧枝循环及微循环的再通,可使部分罪犯血管未再通AMI患者获益。

  • 标签: 冠心病 STEMI 溶栓 冠脉造影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内酯对舒张性心力衰竭大鼠中白细胞介素-33(IL-33)/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T2)的影响。方法选择Wistar雄性大鼠,通过腹主动脉缩窄法构建舒张性心力衰竭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螺内酯组。螺内酯组造模后给予螺内酯灌胃40 mg/kg/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持续给药8周。实验结束后,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舒张末期间隔厚度、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室质量、二尖瓣血流E/A。取大鼠心肌组织,通过RT-PCR、ELISA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sST2、IL-33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超声心动图显示大鼠舒张末期间隔厚度、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和左室质量增加,二尖瓣血流E/A下降(P<0.05),建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螺内酯组大鼠舒张末期间隔厚度[(2.09±0.11)mm比(2.21±0.14)mm]、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2.08±0.17)mm比(2.36±0.14)mm]和左室质量[(0.74±0.17)g比(1.35±0.22)g]降低,二尖瓣血流E/A比值(1.44±0.25比1.17±0.13)上升(P<0.05),螺内酯显著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RT-PCR和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螺内酯组大鼠心肌组织中sST2的mRNA[(0.16±0.01)比(0.56±0.07)]和蛋白表达水平[(0.07±0.02)pg/ml比(0.35±0.21)pg/ml]降低,IL-33的mRNA[(0.67±0.09)比(0.23±0.05)]和蛋白表达水平[(0.54±0.11)pg/ml比(0.31±0.03)pg/ml]上升(P<0.05)。结论螺内酯通过降低sST2的表达水平,上调IL-33的表达改善大鼠心脏舒张功能。

  • 标签: 螺内酯 心力衰竭舒张性 白细胞介素-33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3例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6例,治疗组17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及对症营养支持,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h、治疗后24h的动脉血气分析,记录PaO2、PaCO2、pH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h及治疗后24h,所有患者的PaO2、PaC02较前均有显著改善(P均<O.05)。但治疗组的Pa02比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aCO2相较于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pH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更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等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无创呼吸机 呼吸衰竭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8和IL-33在慢性荨麻疹(CU)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免疫吸附试验(ABC-ELISA),检测60例CU患者和50名正常人外周血IL-18和IL-33表达水平,同时分析其差异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CU患者IL-1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枸地氯雷他定治疗28d后,患者IL-1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33水平在治疗前、后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U患者在使用枸地氯雷他定治疗前、后IL-18的浓度变化与其临床疗效呈正相关(r=0.620,P<0.05)。结论IL-18可能参与了CU发病的病理过程,而IL-33是否参与有待进一步研究。枸地氯雷他定对参与CU发病的细胞因子具有调节作用。

  • 标签: 荨麻疹 慢性 白细胞介素-18 白细胞介素-33 枸地氯雷他定
  • 简介: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2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mNGF18μg,肌肉注射,1支/次,1次/d,共治疗14d。治疗前及治疗14d后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BDNF、IGF-1和IL-33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4d后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NIHSS评分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4%)明显优于对照组(4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14d后血清BDNF、IGF-1水平升高,IL-33水平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变化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NGF可显著减轻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可有效上调BDNF、IGF-1和下调IL-33表达水平。

  • 标签: 鼠神经生长因子 脑梗死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白细胞介素-33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脑出血老年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于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127例脑出血老年患者,分析临床资料,均行CT检查测定颅内出血量,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病情,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预后,检测血清IL-33水平,分析IL-33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发病后7d、发病后6个月IL-33水平均更高(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入院时IL-33水平更低(P<0.05);入院时血清IL-33水平与血肿体积(r=-0.37,P<0.05)及NIHSS评分(ρ=-0.54,P<0.05)呈负相关;入院时血清IL-33水平是脑出血老年患者7d死亡率、6个月死亡率及6个月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结论 脑出血老年患者血清IL-33水平与病情程度呈负相关,可为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脑出血 老年患者 病情程度 相关性 预后 死亡率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联合显微外科松解术治疗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脊髓栓系)(TCS)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烟台山医院骨科和毓璜顶医院骨科收治的脂肪瘤型TCS 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26)。对照组予以常规显微外科松解术治疗,观察组在显微外科松解术的基础上联合HBO治疗。按照术后TCS松解分级标准评定其临床疗效。松解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分光光度计检测脑脊液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光密度(D)值。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并判断手术效果及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主要包括胫后神经诱发电位波幅、潜伏期及传导速度3个指标。按照脊柱裂神经量表(SBNS)评定神经反射功能、肌力、大小便情况。采用多功能尿动力学测压仪检测术后患者膀胱顺应性、逼尿肌反射、逼尿肌力量。评估患者治疗后头痛、神经损害、脑脊液漏和假性囊肿、再栓系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7.88%)明显高于对照组(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1,P<0.05)。2组患者治疗后逼尿肌反射亢进、膀胱顺应性下降和逼尿肌无力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34,P<0.05)。治疗3个疗程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脑脊液MDA水平明显降低,SOD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脑脊液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胫神经传导速度、诱发电位波幅明显升高,潜伏期明显缩短,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胫神经传导速度、诱发电位波幅明显高于对照组,潜伏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SBNS评分[(14.49±1.7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0.86±1.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2,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出现头痛、脑脊液漏和假性囊肿、神经损害、再栓系的例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95,P<0.05)。结论HBO联合显微外科松解术治疗脂肪瘤型TCS疗效显著,脊髓神经元缺血缺氧状态得到改善,胫神经传导速度加快,SBNS综合评分明显提高,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压氧 显微外科 松解术 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慢性期以及治疗后的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患者血清IL-18和IL-33的表达差异,探索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5—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布病患者(其中急性期患者27例、慢性期患者25例)作为病例组,并纳入26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CBA)测定血液样本中IL-18、IL-33的表达。同时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炎症指标血沉(ESR)以及C反应蛋白(CRP)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比较不同组间IL-18、IL-33、ESR、CRP的表达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法分析指标相关性,并绘制不同指标的ROC曲线。结果布病急性期、慢性期与对照组血清IL-18和IL-33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344和22.028,P均<0.01)。其中急性组IL-18、ESR和CRP表达分别为(272.07±170.18) ng/L、(39.56±24.52) mm/h和(22.82±29.00) mg/L,均高于慢性组(t=3.445、6.403和3.342,P均<0.05);慢性组IL-33表达为(436.22±56.10) ng/L,高于急性组(t=2.113,P<0.05)。急性期患者的IL-18和IL-33表达水平在药物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t=4.213和6.096,P均<0.01)。相关性分析提示,IL-33水平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460,P<0.05);进一步行ROC曲线分析显示,IL-18、IL-33、ESR、CRP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为0.972。结论IL-18和IL-33分别在布病急、慢性期中高表达,对于布病的联合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IL-18和IL-33的动态变化可能提示布病患者机体免疫由Th1向Th2转变。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白细胞介素 细胞因子 炎症指标 T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并重度呼吸衰竭伴有不同程度的神志障碍者中的价值,为更好地选择NIPPV的临床应用适应证提供指导。

  • 标签: